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雌激素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极易发生骨质疏松,而临床上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不良反应明显,因此将新药研发的重点转向天然来源的植物雌激素.植物雌激素化学结构与17β-雌二醇相似,主要包括异黄酮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其在体内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并产生双向调节作用,即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雌激素样或抗雌激素作用.植物雌激素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均表明当归、杜仲等中药含有的植物雌激素类物质,诸如染料木黄酮、大豆异黄酮及补骨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疗效确切,具有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大豆异黄酮对更年期妇女骨质疏松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人体膳食干预试验,从临床上观察确定大豆异黄酮对更年期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试验对象80例随机分为大豆异黄酮组和安慰剂组,试验对象按时按量服用24周并进行追踪观察。结果大豆异黄酮组挠骨和胫骨骨密度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而安慰剂对照组挠骨和胫骨骨密度不但没有增加,而且稍有下降。结论通过此次研究证实大豆异黄酮可以作为雌激素替代物促进成骨细胞生长,使骨密度得到增加,可以防治更年期围绝经妇女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3.
刘晓霞 《首都医药》2012,19(5):57-59
更年期女性缺乏的雌激素是雌二醇围绝经期的研究与讨论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揭示了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由于激素缺乏引起的,是可以治疗和预防的。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预防绝经后约10~15年出现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在围绝经期、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息肉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组中ER、PR的表达;利用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RT—PCR)检测3组组织中ER、PR的转录水平。结果无论免疫组化还是RT—PCR结果均显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ER高于对照组(P〈0.05),RT—PCR结果显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PR表达高于围绝经期息肉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发生可能与局部激素受体水平变化有关,其中雌激素受体起关键作用,提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病与局部雌孕激素受体水平升高均有关。  相似文献   

5.
雌激素在人体中的作用解析(上)关于围绝经期的研究与讨论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揭示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由于激素缺乏引起的,是可以治疗和预防的。预防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绝经后约10~15年出现的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病、老年性痴呆、癌症等这些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的远期并发症。所以维持女性一定水平的雌激素对女性一生都很重要。雌激素在女性体内的含量和作用雌激素主要靶器官不仅包括生殖系统,在肝、肾、肺、心血管、皮肤、骨骼和神经系统等也有雌激素受体分布,雌激素对生殖系统、皮肤毛发、骨骼、体重以及精神情绪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前,约 1/4绝经期妇女采用雌激素(E2)替代疗法以减轻燥热、心动过速或过缓、腰背膝关节疼痛、乏力、失眠、情绪不稳定。外阴瘙痒、尿失禁、短期或长期萎缩性改变等绝经综合症 [1] 。大量研究表明雌激素替代疗法(ERT)不仅用于绝经期综合症,而且还能用于防治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及老年痴呆等,综述如下。1ERT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妇女绝经期后冠心病发病率激增,绝经期妇女冠心病(CHD)危险性是绝经前的2倍多。Wuerse[2]等发现妇女在绝经前患冠状动脉狭窄者比同龄男性明显少,而在绝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不同职业围绝经期女性大豆类及其制品膳食摄入情况,为指导合理摄取天然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提高女性围绝经期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465名来自广州市属三家医疗机构和公安系统的围绝经期妇女关于大豆类及其制品相关营养知识及摄入情况,分析两组差异性.结果 医护组女性掌握大豆类食物相关营养知识优于干警组女性,日常膳食主动摄入大豆类及其制品频率多于女干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组女性主要选择新鲜制作大豆类食物软豆腐、自家现磨豆浆、现榨豆浆等,干警组女性选择豆制品如豆干、腐竹、豆腐花等较多.结论 建议加强对干警组女性人群营养教育,增加大豆类及其制品相关营养知识,改善天然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摄入情况,提高围绝经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李萍  倪婕  史颖莉 《药品评价》2014,(7):8-10,14
雌激素在女性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女性全身多个系统。绝经后雌激素缺乏导致围绝经期症状及某些老年慢性疾病风险增加,激素补充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是目前最有效、最全面地治疗围绝经期雌激素降低所致相关症状的治疗方法。证据表明,在治疗窗口期启动,并按照规范合理使用HRT,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和慎用情况是利大于弊的。现今中国绝经后女性人口众多,但对HRT的知晓率低,宣传普及绝经知识、探索更加安全的HRT方案将是我们妇产科医师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有关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华  寥清江 《中国药房》2001,12(9):561-563
绝经期约占妇女生命周期的1/3。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分泌量减少,血浆中的173-雌二醇量不到绝经前的10%,因而出现一系列更年期综合征证症状,以及引起骨密度下降并导致骨质疏松,绝经后的妇女还有患慢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1]. 雌激素替代疗法(EstrogenReplacement Therapy.ERT)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一直用来补充绝经后妇女雌激素的分泌不足,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预防骨质疏松发生或防止病情加重.能将因雌激素缺乏引发的慢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至少降低40%,但中断治疗后作用效果会…  相似文献   

10.
大豆异黄酮雌激素样作用与骨质疏松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此文综述了近年来大豆异黄酮防治骨质疏松作用的研究进展。大豆异黄酮作为一种植物雌激素可模拟雌激素作用于骨骼系统,调节骨吸收和骨形成,有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同时,大豆异黄酮与雌激素作用又有不同,如对子宫等生殖器官作用小,有降低肿瘤及心血管病发生风险等有益作用,故值得进一步研究大豆异黄酮药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大豆异黄酮对围绝经期妇女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围绝经期妇女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89名35—55岁绝经前后女性随机分为研究组109人,对照组80人,将研究组按血脂浓度分为高血脂组和正常血脂组,服药2年,用药前后采血测定TC、TG、HDL—C、LDL—C。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TC、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DL—C下降,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脂组用药后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对围绝经期前后妇女有降低LDL—C和增高HDL—C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女性进入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分析了30~69岁女性骨密度(BMD)、骨转换指标和雌激素变化的关系,发现BMD随年龄的增加和雌激素的下降而减少,呈明显的正相关,而BMD和AKP、BGP等骨转换指标呈明显的负相关。说明了绝经或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丢失和骨转换增加的结果,和绝经期雌激素减少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针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传统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进行治疗,但长期采用HRT可增加发生阴道出血、乳腺癌及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风险。因此相对安全有效的植物雌激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芒柄花素(formononetin,FMN)作为天然来源的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雌激素样及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作用,能防治骨质疏松、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对于改善女性卵巢功能减退导致的围绝经期症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FMN的药用价值对于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相关症状方面进行综述,为FMN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雷彩霞 《上海医药》2009,30(5):205-207
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可以调节月经周期,显著改善围绝经期症状,对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等有保护作用。然而,HRT也与乳腺癌、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风险增高有关。因此,如何合理应用HRT已成为当前临床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HRT现约有五类方案可供选择:单用雌激素,一般是17β一雌二醇(17β-E2)或结合雌激素(CEE);  相似文献   

15.
卢丹 《首都医药》2011,(9):49-51
女性围绝经期的定义女性围绝经期(在国内俗称"更年期")包括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医学上定义为: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  相似文献   

16.
李儒芝 《上海医药》2009,30(5):200-201
绝经是卵巢功能衰竭的结果,是每个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称为围绝经期。在围绝经期,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一些妇女会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泌尿生殖道萎缩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病等疾患。补充雌激素可以治疗上述疾病。  相似文献   

17.
黄文娟  赵舒 《中国乡村医药》2007,14(7):46-46,49
雌激素替代疗法(HRT)较多应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但当外源性雌激素停用时又会再度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为了使患者平稳过渡,我院采用自拟方加谷维素治疗HRT停止后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女性急性心肌梗死( A M I) 与男性 A M I,探讨绝经前、围绝经期、绝经后及老年期等不同年龄段女性 A M I临床特点。方法:对64 例女性 A M I和154 例男性 A M I分别统计住院期间梗死部位、并发症、病死率,卡方检验。结果:①女性较男性晚6 年发生 A M I;② Q波梗死与性别之间无差异( P> 005) ,女性随年龄增加,非 Q 波梗死发生率增加;③女性 A M I并发症略高于男性,但无差异( P> 005) ;④女性 A M I病死率显著高于男性( P< 005) 。提示:随年龄增加, A M I中女性发生率及 Q 波梗死增加,与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激素替代疗法可能降低女性冠心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国外药讯》2009,(10):22-23
Wyeth制药公司宣布了一项20mg Conbriza(bazedoxifene)(Ⅰ)延用至五年并有安慰剂对照的Ⅲ期试验结果,结果显示对于有骨质疏松的绝经期妇女此药相比于安慰剂明显降低了新的脊椎骨折的发生率。(Ⅰ)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对于其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仍在临床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增加膳食中的大豆及其大豆制品含量对改善围绝经期症状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1至2月来本院进行健康查体的30~45岁女性,由医疗确诊已存在围绝经期症状的156例妇女,随机分为膳食干预组、结合雌激素组和对照组,对膳食干预组给予量化进食大豆或大豆制品,结合雌激素组给予结合雌激素口服,对照组保持原饮食习惯不变。经一年干预,采用Kuppennun评分观察各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干预后Kuppermun评分为(20.54±7.94)分,膳食干预组为(15.10±6.20)分,雌激素组为(15.31±6.62)分;对照组与膳食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雌激素组与膳食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经增加膳食中的大豆或大豆制品的含量可以替代激素作用,能有效地改善围绝经期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