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效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6名抑郁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与国内常模相比较,并对其进行为期6周的心理干预。结果抑郁症患者家属的SCL-90各因子、SAS和SDS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2.10~2.48,P<0.05),心理干预后,患者家属的SCL-90各因子、SAS和SDS的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性降低(t=2.11~2.52,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状况较为严重,而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对入组76例陪护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家属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并与国内常模对比分析。结果①干预前两组家属SCL-90、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t=2.43,2.56,2.60,2.58;P均0.01),干预后干预组SCL-90、SAS评分均显著下降(t=2.51,2.63;P均0.01),均低于对照组(t=1.98,1.83;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干预后两组家属TCSQ的PC评分比较有差异(t=1.95,P0.05)和NC评分比较(t=2.4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学会了较为积极、正确的心理应对模式,纠正消极应对方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癌症晚期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86例癌症晚期患者家属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干预组进行团体心理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其情绪状况,观察比较家属在综合心理干预8周前后SAS和SDS评分结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家属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225,P<0.001);干预组患者家属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345,P<0.001).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可以改善癌症晚期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4.
住院进食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干预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进食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入组的37例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18例,对照组19例).对干预组进行为期6周,每周1次,每次1.5小时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仅在患者入院时对家属常规进行入院须知的宣教.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O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在入院时和6周后对两组家属进行评定.结果:进食障碍患者入院时,其家属存在轻至重度抑郁症状群者占56.8%,存在焦虑症状群者占24.3%;干预组家属入院6周后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入院时,(如SDS:31.5±6.8/40.8±8.9,P=0.007;SAS:36.3±8.0/45.0±8.2,P=0.006;SCL-90总分:23.4±22.6/53.6±18.1,P=0.002),总体幸福感量表评分高于人院时,差异边缘显著(88.5±15.4/78.7±13.6,P=0.065);对照组家属6周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强迫、抑郁、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均低于人院时(如SCL-90总分:42.4±53.1/59.6±51.6,P=0.001);两组加或减分率比较发现干预组抑郁自评总分、焦虑问卷总分、SCL-90总分和人际敏感因子分大于对照组(0.44±0.28/0.12±0.38,P=0.004;0.16±0.30/0.05±0.19,P=0.025;0.55±0.52/0.35±0.38,P=0.048;0.40±1.03/0.16±0.48,P=0.021).结论:进食障碍患者住院后家属的心理状态随着住院治疗的进程会得到改善,针对家属进行的系统心理干预可更为有效地改善家属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 提高抑郁症病人心身康复质量。方法 对照组 44例采用抗抑郁药治疗和常规护理 ,观察组 62例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 ,两组病人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 SAS)、抑郁自评量表 ( SD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 ( NOSIE)评定。结果 观察组 SAS、SDS、NOSIE评分均明显显效 ,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与极显著性意义 ( P<0 .0 5 ,P<0 .0 1 )。结论 采用针对性心理干预对抑郁症康复及生活质量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强化心理应激干预对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某院就诊的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92例,将2019年1至11月就诊患者选取46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就诊患者选取4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护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强化心理应激干预,均干预4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简易应对量表、生活质量量表(SF-36)、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应对方式选择;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SDS、SAS得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t=9.463,4.700;P<0.05);在简易应对量表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t=2.633,6.300;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氧分压(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t=3.181,4.720;P<0.05);第1秒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3.066,10.890;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采取强化心理应激干预可调节患者负面情绪,促进患者在后续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肿瘤科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未干预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结果 ...  相似文献   

8.
心理干预对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的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护理心理干预对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62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1例,比较两组在不同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护理效果.结果 第2次评定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透析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肿瘤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以期为肿瘤患者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非干预组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简式简明心境问卷(POMS- SF)对两组患者在心理干预前后进行测查.结果 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减轻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应对方式的作用。方法对126例首发精神病住院患者亲属在给予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进行评分。结果 126例患者亲属在给予心理干预后SAS、SDS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1,5.38;P<0.01),在应对方式上,干预前与干预后比较,积极应对增加、消极应对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2,-7.23;P<0.01)。结论首发精神病患者亲属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在实施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和应对方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对产后妇女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妇产科产妇2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观察组在刚住院时进行1次心理干预,生完孩子第三天干预1次,包括心理宣教引导和行为训练;产妇出院后,心理咨询师通过电话和上门2种方式进行干预,2周1次,共进行2次。对照组不做干预。两组产后1个月后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所有产妇进行心理测评。结果①产妇普遍存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等心理问题,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中国青年常模(t=2.73,4.13,2.73,2.22;P<0.01)结论采用心理干预方法能显著减少产妇不良情绪的发生,提高产妇对新角色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SCL-90量表评价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人工流产妇女心理状态及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576例人工流产妇女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首诊和术前采用SCL—90评定心理状态的变化,并对手术过程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研究组经心理干预后心理状态明显好转(P<0.05),但仍高于全国常模(P<0.05);对照组术前焦虑、恐惧、抑郁因子分明显高于首诊(P<0.05),其余因子分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术中疼痛程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人工流产对妇女心理状态的不良影响,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方法对新兵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400名新兵随机分为两组,综合心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各200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两组新兵集训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综合心理干预组集训前后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各因子分(除强迫、恐怖、精神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8.95,P〈0.01);非干预组集训前后仅焦虑、敌对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4.08;P〈0.05或〈0.01);综合心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在集训后总分、阳性项目、各因子分(除强迫、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7.66;P〈0.05或〈0.01)。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社区老人抑郁情绪调整的效果。方法:2011年1-7月对社区60岁以上老人236例,随机分成综合心理干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8例,将两组采用自编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量表、生活质量状况问卷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接受综合心理干预后老年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生活3个维度存在问题的比率都低于对照组;实验前后两组HAMD评分比较,实验组实验前后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43,P0.01)。结论:专业综合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降低社区老年人健康问题比率,能改善老人消极、抑郁情绪,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探索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和效果。方法:将贫困生分为干预组(43名)和对照组(37名),干预组进行了近一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个别辅导、人际交往训练四种教育活动,干预前后分别用五种心理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心理测试各项指标明显降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心理状态的临床意义。方法 152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易怒、冷漠、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比例均低于对照组(χ2=4.61,4.22,25.13;P0.05);饮食、睡眠、精神、疾病认知、治疗配合等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21,5.86,6.85,7.30,4.45;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在稳定情绪、疾病认知、治疗配合方面均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综合心理干预对远岛守卫战士心理健康影响的效果.方法 在干预前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和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干预后用心理健康调查表(PHI)和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综合心理干预用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训练、个别心理咨询及治疗等方法.结果 经过综合心理干预后远岛研究组战士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比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心理干预对提升精神科医院护士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唐山市第五医院的护士56名,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对照研究,选取其中一组作为干预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干预组护士接受连续8周的系统心理干预,对照组护士不接受任何心理干预。干预前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护士均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总体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140,2.162,2.102,2.046,2.333;P0.05)。结论:系统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精神科医院护士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发育迟滞(MR)儿童母亲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入组50例患儿母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母亲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并将干预前两组母亲SDS、SAS评分分别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 1两组母亲干预前SDS、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具有显著性差异(t=2.82,2.99,3.31,3.71;P0.01);2干预后干预组SDS、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t=2.81,2.79;P0.01);3干预后干预组GQOLI-74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躯体和社会功能差异显著(t=2.67,2.32;P0.05),心理功能差异非常显著(t=2.89;P0.01)。结论 MR儿童母亲存在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MR儿童母亲的焦虑抑郁情绪,并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干预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情绪与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适当的心理干预对复发性尖锐湿疣(CA)患者的情绪及免疫是否存在积极的调节作用。方法:对一组CA患者术后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及时调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同时测定了心理干预前后不同期间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并与未加心理干预的CA手术病人作对照。结果:心理干预后的患者,心身健康水平明显好于未干预患者,其T淋巴细胞亚群也相应升高,至术后一个月已恢复正常,而未加心理干预的患者则无明显变化。结论:适当的心理干预对CA的预防复发及免疫功能调节存在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