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卢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3,(34):270-271
通过护理质控小组的开展,对儿科护理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保障护理工作有序进行,促进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科室开展护理质控小组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规范护士护理行为,护理工作有序进行,提高儿科护士专业素质与管理能力,并能有效规避护理风险,促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门急诊输液区护理质控体系的持续改进方法及效果。方法改进护理质量质控体系,将"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和"责任护士-质控员-护士长"三级质控模式结合起来,全员培训,开展非惩罚性护理质量上报制度,鼓励护士及时记录发现的问题,充分发挥责任护士和护理组长的质控作用。重视护士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的能力,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实施后基础护理、护理安全、健康教育、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急救物品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提高了护士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责任心。结论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及持续改进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促进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及全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质控小组在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质控科、科室质控小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由科室质控小组自我督查和整改,定期检查本科室的各项运行情况,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结果通过质控小组加强管理后,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质控小组有助于科室护理质量的显著提高及持续改进,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增加,显著改善医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实施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方法根据科室特点制定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标准,由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小组长实行月查、周查、日查三级质控。结果在手术室实施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护理质量得到提高。结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标准,使护理工作更加精细化,护士在三级质控的质量反馈、持续改进和跟踪效果评价中,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主动配合意识增强,护理质量提高,各项护理质量目标达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质控小组在手术室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手术室自身特点由6个质控小组进行质量管理,护士长对质量管理中负责,形成一个质控管理网络。结果质控小组实施后,提高了管理效率,使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得到了管理,更有效地防范了医疗事故的发生,加强了护理安全。结论手术室质控小组参与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医师、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士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盈  俞飞燕  华铭 《海峡药学》2010,22(5):253-254
目的持续改进护理质量,避免手术室护士用药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保证患者安全。方法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护士用药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监督制度、流程的实施,评价效果、巩固结果等。结果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手术室护士用药安全管理后,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提升了护士的业务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实现了手术室护士用药的安全,为预防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科室整体护理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神经内科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提出改进的管理措施,实行护理记录三级质控,持续性的质量改进,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方法对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存在的护士缺乏交流技巧、不良护理行为、技术操作不熟练、患者自身心理问题及医院方面等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认真落实。结果 2010年1月~2011年1月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有明显提高,归档病历护理文书评分100分。结论神经内科通过在科室内部设立护理质控小组,对护理文书实行护理文书三级质控,对平时记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提高护理文书质量,保障护理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利益。方法根据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标准,本院质控小组按标准对30份出院病历进行检查,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通过对护理文书实施监控和采取改进措施,以保障护理文书质量的持续改进,逐步提高护理文书质量。  相似文献   

9.
何洁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388-389
目的探讨三级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在病区管理效果。方法建立前移护理三级质控体系,即由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护士长组成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完善流程及细化工作职责,全员学习培训,组织实施,充分发挥责任护士和护理组长的质控作用,及时反馈控制,达到持续质量改进,实施1年余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三级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实施后,病区各项护理质量指标显著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减少。结论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前移,可有效提高病区的护理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质控通知表在降低护理质量问题、问题重复发生次数及重复发生率的作用。方法自行设计了护理质控通知表,对检查出的质量问题及时记录并通知责任人进行分析整改,提出并有效落实整改措施,使用6个月后,对照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全面或专项护理质量检查,统计科室护理质量综合得分、护理质量问题发生次数、重复发生次数及重复发生率,与使用前的相应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使用护理质控通知表后,护理质量控制综合得分高于使用前,护理质量问题发生次数及重复发生率低于使用前。结论使用质控通知表有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缩短问题改进周期,强化了人人参与质量管理意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升了护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正>护理质量控制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是护理质量不断持续改进的有效方法[1]。科室的一级质控与患者的安全、质量、服务密切相关,但一级质控中仍存在着质控人员管理意识不强,质控人员没有明确的职责和责任,质控流程不规范,质量检查流于形式,持续改进措施不到位等问题,自2013年1月始,笔者所在科室在一级质控的方法、流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效果明显。1资料与方法1.1资料笔者所在科室床位60张,护士17名,  相似文献   

12.
吕宝玉 《首都医药》2014,(12):68-70
目的探讨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对护理质量进行管理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通过设定护理部总目标、科室分目标及护士个人目标的方法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管理,并运用定期考核检查、督促反馈的手段促进各项目标实现。结果实现了护理质量控制的全部预期目标,有效地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提高了护理质量,2010年全院的护理质控成绩、护士基础理论和技术操作成绩以及住院患者满意率均有明显提高,与2009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将目标管理理论运用到护理质量管理中,能有效地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士素质水平,增强护理队伍的凝聚力,有利于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质控管理方法,提高护理记录质量。方法:由质控小组随机抽查2005年5—12月护理记录500份,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分析,提出管理对策,如对护士进行法律知识、病历书写知识、质量监控知识等培训与学习。结果:2005年存在问题125处,2006年存在问题65处,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加强各级质量管理,规范护理记录书写,对促进护理记录质量提高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立科室三级护理质量控制组实现零投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善护理管理工作的方法,使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科学化、秩序化、规范化。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实现零投诉。方法建立科室三级护理质量控制组,开展护理质控与改良活动。结果实现整个护理组工作质量的不断完善。结论科内三级护理质控组的实施,能够发挥护士的个人潜能,变被动为主动、自检自查、自我完善、全方位推动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新的管理模式,我科结合护理部最新质控方案,于2004年8月建立并推行了一整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将原来的护理质量控制由护士长一人把关,转变为由科室护理骨干组成相应的质控小组,形成护士长--质控组长--质控员共同参与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对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护理质量,使各项护理质控指标达标率明显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1].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点对点"质量管理的方法对护理质量管理的作用.方法 采用"点对点"的管理方式,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分析,找出质控点,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对护理质量问题进行"专项质控",并跟踪检查实施效果,直至护理质量问题得到解决为止.结果 护理质量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得到进一度落实.结论 "点对点"的"专项质控"方法对护理质量管理有持续改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胡春凤  钟晖  王沙沙 《安徽医药》2018,22(5):1001-1003
目的 探讨护理周质控记录表在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血液风湿病区质控小组利用护理周质控记录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管理,并与实施前2014年6月—2015年6月护理质量进行比较,内容包括护理存在问题、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使用周质控记录表后,病区在核心制度执行、病区环境、护士日常行为、消毒隔离、护理记录、药品管理、急救管理出现问题的次数由18,22,18,26,20,26,19次降到6,15,7,15,5,10,8次,不良事件发生率由0.58%下降到0.31%,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周质控记录表可以明显改善和提高病区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持续改进质量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增高[1]。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管理正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患者的要求、质量的提高而开展的一种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持续质量改进的主要原则:一是过程改进,质量改进的根本是过程的质量改进,质量改进通过改进过程而实现。二是持续改进,是以现有质量过程为基础,对患者不满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原因,解决问题,提高质量。三是预防性改进,质量改进的重点在于预防问题的发生,而不仅仅是事后的检查和补救,只有事前质量控制,才能达到永久性的、根本性的质量改进[2]。近年来,本院运用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原理,建立全员参与的质控机制,坚持持续性质量改进(CQI),使护理工作质量稳步提高。1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充分发挥群体作用1.1完善质控网络,实行三级管理1.1.1一级自控每个科室内组成2个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由护理骨干担任小组长,小组内有成员3~4人,每个成员承担2~3项的管理任务,负责对责任区的基础护理、转科护理、护理病历的书写、消毒隔离技术、病房管理项目进行管理,小组长每周2次对本小组所管辖责任区的工作质量进行自查,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9.
探讨病区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病区护士分为2个责任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管理10~15名住院患者,采用APN排班+护士床边工作制等模式,责任护士对所管的患者的治疗护理全面负责。结果病区基础护理、安全管理、健康教育知晓率等各项护理质量指标显著提高,患者满意程度显著提高,护士满意度提高。结论小组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能明显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并能体现护士职业价值,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本院实施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后的护士26名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择2009年1月之前采用传统质控体系时的护士26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士的各种护理工作的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士(P〈0.05)。结论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提高临床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