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覃玉桃 《临床荟萃》1995,10(21):969-969
目前,肿瘤性心包炎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并且转移性恶性心包积液较原发性心包癌多见。但临床上转移性恶性心包积液患者早期常缺乏心包疾病的典型表现,容易漏诊。现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26例转移性心包积液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钦  周新 《临床荟萃》1998,13(16):735-736
晚期肺癌常广泛转移至全身,如纵隔.胸膜、淋巴结、脑和肝等,而心包转移常被忽视,早期予以发现及时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我院自1986~1996年间共诊治肺癌心包转移23例,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继发性恶性心包积液较原发性心包癌多见 ,但因临床表现隐匿而不能及早发现。有的病例直至心包填塞才被诊断 ,现将我院 1990~ 1999年收治的血性心包积液 1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13例 ,女 2例。年龄 38~ 6 7岁 ,其中 6 0岁以上 10例。发病时间 15天~ 6个月。1 2 诊断  15例患者中 13例均为继发性恶性心包积液 ,其中 8例继发于肺癌 ,4例继发于恶性胸膜间皮瘤 ,1例继发于纵隔肿瘤 ,2例为结核性心包炎。1 3 临床表现  1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包填塞症状 ,胸闷气急 ,呼吸困难 ,心悸 ,不能平卧。伴颈静脉怒张 …  相似文献   

4.
转移性恶性心包积液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发性恶性心包积液较原发性心包癌(多为间皮瘤)多见。但因临床表现隐匿而不能及早发现,甚至有的病例直至心包填塞或猝死才被诊断,现将我院收治的1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恶性心包积液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文  靳艳  郑勇 《中国急救医学》2002,22(12):697-697
恶性心包积液一向认为少见 ,特别是原发性恶性心包积液更为罕见[1 ] 。近年来由于B超及影像学在临床上的普及和发展以及细胞学检测率的提高 ,使该病的临床诊断率明显提高。现将我院 1 985~ 2 0 0 0年经细胞学确诊为恶性心包积液 2 0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8例 ,女 1 2例 ,年龄 30~ 72岁 ,平均年龄 42岁。原发性恶性心包积液 2例 ,继发性恶性心包积液 1 8例。1 2 临床表现  2 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慌及胸闷 ,1 3例有心包填塞征 ,1 6例心电图低电压 ,1 2例血沉增快 ,2 0例心包积液均为血性。1 3 诊断方法  …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心脏肿瘤4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45例原发性心脏肿瘤的病理类型,形态学变化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HE染色,组化及免疫组化ABC技术对45例原发性心脏肿瘤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良性肿瘤36例(80.0%),包括心房黏液瘤,乳头状纤维弹力瘤,心脏横纹肌黏液瘤,心包囊肿;恶性肿瘤8例(17.8%),包括血管内皮肉瘤,恶性间皮瘤,恶性淋巴瘤及心包恶性胸腺瘤;交界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2.2%),结论: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以心房黏液瘤最多见,其他少见;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类型较多,组织学形态较复杂,易与继发性肿瘤混淆,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有效的心脏外科手术,配合以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对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治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头颈癌心包转移18例综合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继发性心包积液较原发性心包癌多见,其中肺癌心包转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近几年来发现,头颈癌心包转移也日渐增多,急骤增多的心包积液心包填塞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患进的生命。现将我科采用全身化疗、心包腔内化疗、抗心衰与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18例晚期头颈癌心包转移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很罕见,它占原发性心脏肿瘤的4.3%。国外曾报道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包恶性间皮瘤,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一例,经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肺癌心包积液与其影像及病理分型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癌心包积液与影像学及肺癌病理组织学分类关系。方法 分析近一年来经胸部CT或心脏B超证实肺癌伴有心包积液患者的影像及病理特点。结果 在 2 0 5例肺癌患者中 ,①影像学方面 :中央型肺癌伴心包积液占 10 6 % ,周围型肺癌伴心包积液占 10 1% ,弥漫型肺癌伴心包积液占 3 5 7% ;②病理组织学方面 :肺腺癌伴心包积液占 12 12 % ,肺鳞癌伴心包积液占 3 17% ,肺小细胞癌伴心包积液占2 2 72 % ,肺腺鳞癌伴心包积液占 9 0 9% ,未分化大细胞癌伴心包积液占 10 %。经比较 ,提示肺癌影像学分型方面中央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癌的心包积液差异无显著意义 ,而病理组织学分型差异有显著意义 ,肺小细胞癌的心包积液较肺腺癌、肺鳞癌高。结论 肺癌发生心包积液与肺癌的病理组织学分型有密切关系 ,肺小细胞癌较肺腺癌、肺鳞癌更易发生心包积液 ;而与肺癌的影像学分型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肺癌恶性心包积液置管引流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春清  连润生  王斌 《护理研究》2006,20(9):791-792
恶性心包积液是肺癌晚期致命性并发症之一.当大量积液时引起心包填塞,进而影响呼吸、循环功能,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我科2001年-2005年收治恶性心包积液病人50例采用心包腔中心静脉管留置放液,心包腔内用化疗药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总结心包腔内置管联合白介素-2治疗肺癌心包转移所致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 40例肺癌合并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均行B超引导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充分引流后心包内注入白细胞介素-2、地塞米松、利多卡因以抑制心包积液生成。结果 4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17例,进展3例,有效率92%。结论心包内置管联合白介素-2治疗肺癌心包转移所致心包积液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回顾分析诊断恶性胸腺瘤心包转移5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探讨超声对本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3~39岁,平均31岁。3例以咳嗽、气短等肺支气管疾患来就诊,2例以心包积液来就诊。本组5例中2例有肌无力表现。MRI、CT、胸片等检查诊断前纵隔肿瘤5例,明确诊断胸腺瘤2例。使用仪器ATL-9型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0MHz。患者左侧卧位或半坐位,对心脏各切面常规扫查。结  果超声所见心包脏层可见粗糙、凹凸不平的实性中低回声2例(图1),其中1例伴大量心包积液深1.6~2.7cm,1例为中量0.7~1…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晚期多发生心包腔转移,既往常采用静脉化疗、心包穿刺抽液后注入化疗药物、放疗等方法治疗,效果较差,死亡率高。我院自1992年4月~1998年4月采用支气管动脉插管药物灌注联合心包腔导管留置间歇引流治疗肺癌恶性心包积液14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49岁,经胸部X线摄片、CT、纤维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彩色多普勒检查等确定肺癌诊断、病理类型及心包积液程度。其中鳞癌7例,腺癌6例,未分化癌1例。合并锁骨上淋巴结转移2例,纵隔淋巴结转…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心包转移早期常被临床忽视,恶性心包积液如得不到及时处理,极易发生心包填塞,此为一临床急症,是癌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我院自1986年——1996年共收治19例,经不同方式的紧急救治,病程均得到控制或缓解,现报告如下:工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男性7例,女性12例。年龄32~64岁。原发性心包间皮瘤2例,心包转移性肿瘤17例,其中原发病:乳腺癌2例,纵隔恶性淋巴瘤1例,原发性肺癌14例;腺癌8例,小细胞癌3例,大细胞癌2例,肺泡癌1例。1·2治疗方法剑突下小切口行心包开窗引流术11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3例,反复心包穿刺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心脏转移性肿瘤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肿瘤部位检测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5月至2015年7月来我院诊断的200例心脏转移性肿瘤患者,分析其病理学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肿瘤位置检查结果,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包异常98例(49.0%),心肌异常40例(20.0%);累及右心房和右心室38例(14.0%)。74例肺癌肿瘤心脏转移患者中,30例患者在超声心动图上显示心包异常,22例心肌异常,14例右心房和右心室异常,8例左心室和左心房异常。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白血病、间皮瘤以及胸腺肿瘤的肿瘤心脏转移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包异常率均明显高于病理诊断为肺癌肿瘤心脏转移患者(P<0.05)。在病理学诊断为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瘤、白血病和间皮瘤的患者出现心肌异常的比例均显著低于病理学诊断为肺癌的患者(P<0.05)。累及右心房和右心室的病理学诊断为肺癌、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与淋巴瘤的心脏转移性肿瘤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与其他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肿瘤患者发生肿瘤心脏转移者的超声心动图肿瘤部位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对肿瘤患者心脏转移诊断治疗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特征和诊断要点,方法 对临床资料完整的恶性心包积液40例病人,分析其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特征、心电图及X线胸片结果,结合病理学及(或)细胞学检查,进行讨论。结果 40例恶性心包积注,7例为原发性心包间皮瘤,其余33例为心包转移癌。约63%心包液为血情,37%为淡黄色。心包液量为少量、中等量或大量。心电图检查及X线胸片对诊断心包积液的性质无特异必。超声心动图可有以下特征性  相似文献   

17.
1例罕见原发性右心房室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青 《当代护士》2008,(3):56-57
心脏肿瘤是指起源于心包、心肌或心内膜的原发性肿瘤。临床上相对少见,约为继发性心脏肿瘤1/16,原发性心脏肿瘤中约70%是良性的,约30%是恶性的。本院2007年3月收治1例右心房室肿瘤患者,实施右心房切除、右心室部分切除、肿瘤切除、三尖瓣置换、房间隔、房室重建、冠状动脉移植术,手术过程顺利。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心包内恶性神经鞘瘤的临床认识。方法:对我院治疗的1例心包内及后纵隔恶性神经鞘瘤合并心包填塞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报告,并分析国内外文献报道的6例心包内恶性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心包内恶性神经鞘瘤以心包填塞为主要症状,心脏彩超及胸部CT检查是临床上诊断心包内肿瘤的主要手段,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手术切除肿瘤能缓解心包填塞症状。结论:心包内恶性神经鞘瘤临床罕见,预后较差,手术切除肿瘤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心包积液是中晚期肺癌常见合并症我们对肺癌并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患者行全身治疗并胸腔镜(VATS)下部分心包切除和 /或肺肿物楔形切除术(减量术 ) ,取得了初步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2 8例为 1 999年 1 0月~ 2 0 0 2年 3月本院胸外科和呼吸内科患者 ,组织学证实为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伴心包积液 ,男 2 0例 ,女 8例 ,中位年龄 48岁。1 .2 分组方法2 8例患者随机分三组第一组 8例为心包穿刺引流 +腔内化疗 (2 0~ 40mg顺铂)组 ;第二组 9例为穿刺引流 +腔内化疗 +全身化疗组 (随机健择 +顺铂 ) (泰素 +卡铂泰索蒂 +…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兰  周殿元 《新医学》1999,30(6):332-333
1引言胃肠道是给外恶性淋巴瘤最常侵犯的部位,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是指以结肠为首发病变部位的淋巴瘤,我院1977年1月至1996年2月收治经内镜、手术及病理活俭证实为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19例,现报告如下。2临床资料2.1诊断标准[1]具体为:①全身无病理性浅表淋巴结肿大;②胸片提示无纵隔淋巴结肿大;③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④手术时证实恶性淋巴瘤病变局限于结肠及引流区淋巴结;⑤肝、牌正常。2.2一般资料19例中男13例,女6例,年龄25~66(45±10)岁。入院至确诊时间1~180天,中位确诊时间47天。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