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角膜裂伤修补并白内障手术中玻璃酸钠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玻璃酸钠在角膜裂伤修补联合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42例(42眼)联合手术中使用玻璃酸钠使前房形成,虹膜复位,维持眼压,保护眼内组织。结果42例(42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3者34眼,低于0.3者8眼。影响视力恢复的主要原因是角膜中央区瘢痕和角膜不规则散光。结论在联合手术中应用玻璃酸钠有助于前房形成,虹膜复位,保护眼内组织,安全有效地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78例(78眼)无晶状体囊支撑的无晶状体眼,Ⅰ期植入45例,Ⅱ期植入3 3例,观察术后视力、前房积血、角膜水肿、房角粘连及眼压变化情况。结果 随访6月~6年,平均2 3月。术后3月视力≥0 . 5者5 9眼(75 . 64 %)。并发症前房积血和角膜水肿均在一周内吸收,仅在襻周围有局限性的房角粘连。结论 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法简单,视力恢复较好,并发症较少,似可作为无晶状体囊支撑的无晶状体眼的首选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援非工作过程中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与可行性.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作者在援非期间对年龄45 ~ 86岁的摩洛哥患者538人(580眼)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对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情况作了观察.结果 术后1周视力1.0以上者25眼,占4.31%,0.6~1.0者148眼占25.52%,0.3 ~0.5者328眼,占56.55%,0.05~0.25者74眼占12.76%,<0.05者5眼占0.86%.本组患者脱盲率为99.14%,脱残率86.38%.术中并发症:虹膜脱出23眼占3.97%,经处理后复位;后囊破裂33眼占5.69%,其中28眼仍然行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2眼Ⅱ期植入,3眼放弃植入.术后并发症:角膜内皮水肿浑浊21眼占3.62%,无角膜大泡或角膜失代偿病例发生.前房炎性反应51眼占8.79%,其中迟发性葡萄膜炎11眼,9眼与糖尿病有关;瞳孔欠圆21眼占3.62%.所有患者经随访未发现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人工晶状体脱位或眼内炎.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损伤小、恢复快、易于操作、费用较低,适合基层医院、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和人群,使当地的贫困百姓白内障重见光明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我院2008年7月~2011年8月收治的52例52眼外伤性白内障,根据其年龄、晶状体外伤性质、其他部位外伤情况及炎症反应程度,选择时机进行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伴有角膜裂伤者,先缝合伤口,视情况进行一期或者二期白内障手术;晶状体囊破口较小及挫伤性白内障,待皮质浑浊较充分后进行手术;外伤后炎症反应较重者,先控制炎症,于(1-2)周内手术;晶状体皮质膨胀突出于前房接触角膜及引起严重炎症反应或继发青光眼者,则立即进行手术。采用白内障吸出、囊外摘出或玻璃体晶状体切除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一期植入手术方法。52眼中,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35眼,二期植入17眼,均为后房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视力0.05以上者占96.15%,0.3以上者占67.31%,0.5以上者占36.54%,1.0以上者占3.85%。结论正确掌握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及时处理术中术后并发症,复杂的外伤性白内障术后仍能获得较好的视力,并能促进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前房维持器灌注在对选择的病例行外伤性白内障摘出联合眼内异物摘出的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6例(36眼)眼球穿孔伤合并白内障及眼内异物,排除术前已诊断合并视网膜脱离、外伤性眼内炎者。白内障摘出术中在前房维持器液体灌注下行白内障皮质清除,然后继续应用前房维持器行眼内液体灌注,联合20G玻璃体手术摘出眼后段异物,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始终应用前房维持器行眼内液体灌注。结果36例眼内异物均成功摘出。术后视力提高者36例,其中视力达0.1以上者34例(94%)。无大泡性角膜病变发生。1例视网膜脱离,经巩膜扣带术视网膜复位。结论经前房维持器灌注可代替经巩膜切口灌注应用于外伤性白内障摘出联合眼内异物摘出的玻璃体手术中,提供了另一种眼内液体灌注方式,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下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52例63眼,在表面麻醉下经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手术,未发生麻醉并发症。术后1wk矫正视力≥0.5者39眼,占62%。术后1mo矫正视力≥0.5者52眼,占82%。手术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结论:表面麻醉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具有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秦程  彭燕一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2):2409-2411
目的:评价因复杂眼外伤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手术后无晶状体眼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方法:采用巩膜隧道切口,根据晶状体囊膜保留程度选择不同眼内灌注、不同方法植入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对35例35眼玻璃体手术后无晶状体眼行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5(平均8)mo。结果:35例均完成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裸眼视力均有提高。裸眼视力≥0.3者22眼(62.8%),0.1~0.2者10眼(28.6%),≤0.1者3眼(8.6%)。主要并发症有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玻璃体积血、低眼压、脉络膜脱离、人工晶状体偏斜、角膜水肿等。结论:巩膜隧道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玻璃体手术后无晶状体眼能改善和提高患眼视力。术中采用稳定的眼内灌注、巩膜隧道切口、合适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缝线巩膜隧道小切口联合前房维持器在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2例(127只眼)白内障行无缝线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使用前房维持器维持灌注,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无一眼因眼压波动而造成术中严重的并发症,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3~0.9者72只眼,占56.69%,第3天≥0.3者89只眼,占70.07%,≥1.0者32只眼,占25.19%。结论无缝线巩膜隧道小切口联合前房维持器在白内障手术中具有简化手术操作,减小手术并发症,使手术更安全。  相似文献   

9.
角膜穿孔伤并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2例(32眼)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施行的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13眼采用Ⅰ期角膜缝合联合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9眼采用Ⅱ期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随访1-3月,视力≥1.0者4眼,占12.50%;0.5-0.9者19眼,占59.38%;0.1-0.4者6眼,占18.75%;0.1以下者3眼,占9.38%。结论角膜缝合,晶状体摘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合手术的手术时机及术式的选择非常重要,同时须对术中、术后并发症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时机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的时机及疗效。方法62例(102眼)先天性白内障施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摘出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62例(102眼)术后视力有明显提高。除31眼因年龄小不能配合视力检查外,其余71眼术后矫正视力0.02~0.25者20眼(28.17%);0.3~0.5者25眼(35.21%);0.6~1.0者21眼(29.58%);1.0~1.5者5眼(7.04%);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虹膜后粘连、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后发性白内障和人工晶状体“茧样膜”形成。结论由于先天性白内障可导致儿童不可逆的视觉损伤,因此早期治疗是必要的,且越早越好。单眼白内障无论年龄大小均应行人工晶状体Ⅰ期植入;3岁以下的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可先行白内障摘出,学龄前行人工晶状体Ⅱ期植入,术后采取积极的光学矫正措施和弱视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角膜破裂缝合、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37眼)角膜破裂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角膜破裂缝合、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者2眼(5.4%),0.1-0.3者10眼(27%),0.4-0.5者20眼(54%);>0.5者5眼(13.6%)。结论:角膜破裂缝合、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具有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治愈率高及病程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抗青光眼术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出和人口晶状体植入术的技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25例(28眼)青光眼术后发生白内障者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或合并小梁切除术。手术切口根据结膜滤过泡及眼压的情况选择巩膜隧道及透明角膜缘2种,随访3~12月。结果 术后视力明显提高,67.86%术后矫正视力达0.3~0.8,所有患者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青光跟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法,同时强调保护角膜内皮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联合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蔚  卢奕  李朝鲜  褚仁远 《眼科》2001,10(5):268-270
目的:评价晶状体、玻璃体联合手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3年10月-2000年5月连续收治的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36例作回顾性研究。所有患眼根据病情均采用不同的术式去除脱位晶状体,包括角巩缘切口圈套娩出、睫状体扁平部切口行晶状体切除或超声晶状体粉碎,同时切割玻璃体,并应用小梁切除、阀门管植入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治疗因晶状体脱位引起的并发症,17例I期植入前房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所有患眼成功的去除晶状体,91.7%患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52.3%患眼视力≥0.3,继发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压获得控制,6例视网膜脱离全部复位。结论:各种手术方法联合应用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及其所致并发症,视力增进效果明显。阀门管植入术是治疗严重眼外伤顽固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 例(67只眼)糖尿病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的情况。结果 56例(67只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并发症有房水混浊、瞳孔区纤维素膜形成、角膜内皮水肿和前房积血。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术前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张晓丹  方健  吕红  刘芳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0):1866-1867
目的:回顾性评价晶状体摘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用于外伤性晶状体脱位合并继发性青光眼的手术疗效。
  方法:对31例31眼因钝挫伤导致晶状体脱位,合并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分别行晶状体摘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小梁切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术后1wk;1,3mo术眼眼压、视力。
  结果:患者31眼全部成功摘除晶状体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其中联合小梁切除术6眼,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9眼,后房缝线固定晶状体15眼。一期植入16眼,二期植入8眼。术后31眼眼压全部控制正常。有23眼术后矫正视力0.3以上。
  结论:晶状体摘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晶状体脱位合并继发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段,但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人工晶状体植入类型及联合小梁切除术,以控制眼压,恢复视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刘芳 《眼科新进展》2017,(10):976-978
目的 观察瞳孔成形联合虹膜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采用瞳孔成形联合虹膜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外伤后无晶状体眼患者17例17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瞳孔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17例患者均顺利修补损伤虹膜,瞳孔成形后成功植入虹膜夹人工晶状体,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52 +0.17),较术前视力(0.04±0.02)及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44±0.13)提高.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1993.88±127.24)个·mm-1,较术前(2178.88±132.61)个·mm-2减少(P<0.05),但术后未发现角膜失代偿.术前眼压(15.91 ±2.73)mmHg(1 kPa=7.5 mmHg)与术后眼压(16.69±2.61) mmHg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瞳孔大小(4.4±0.2)mm较术前(5.5 +0.3)mm缩小(P<0.05),患者术后无明显畏光、眩光、复视等不适症状.结论 瞳孔成形联合虹膜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外伤虹膜损伤并无有效晶状体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两种粘弹性物质Viscoat和透明质酸钠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 49人 68眼 ,其中透明质酸钠组 2 5人 3 4眼 ,Viscoat组 2 4人 3 4眼 ,两组患者无内眼病史、眼外伤及眼内手术史 ,无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史。采用超声乳化术摘出白内障同时植入折叠性人工晶体 ,术前术后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二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 ,晶体核硬度及超声能量与时间的乘积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透明质酸钠组术前和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 15 % ,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Viscoat组术前和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 9% ,经统计学处理没有显普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粘弹剂Viscoat对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能力强于透明质酸钠  相似文献   

18.
刘刚  高丰  戴襄军  刘月君  李芳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1):2130-2132
目的:评价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 lens,IOL)单襻囊袋内缝合固定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手术的方法、效果及可行性。
  方法:选择2013-03/2015-03我院术前晶状体脱位范围不大于2个象限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12例12眼,行拦截劈裂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或小切口晶状体摘除术。 IOL采用单襻囊袋内缝合固定术,即一侧襻植入未见明显脱位方位囊袋内,将聚丙烯缝线捆绑另一侧襻的中部后穿过囊膜赤道部固定巩膜壁的方法植入脱位最严重方位的囊袋内。术后观察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IOL位置等指标,并对手术并发症进行记录。
  结果:手术完成均顺利,术后视力提高明显,术后随访6~12mo,随访期间BCVA≥0.8者2眼,0.4~0.6者7眼,≤0.3者3眼,67%的视力稳定在0.5~0.6;术后随访期间眼压正常,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轻微,所有IOL均处于正位,术中、术后未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在不植入囊袋张力环( capsular tension ring,CTR)的情况下,使用IOL单襻囊袋内缝合固定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可显著提高患者的BCVA,并且安全性好,有效地避免了IOL的夹持和偏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