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胰、脾     
胰腺璃SOCS-1基因异常甲基化研究;AG490抑制人胰腺璃细胞侵袭转移的体外研究;胰腺癌与糖尿病关联的探讨;胰头癌和壶腹癌的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特点分析;胰腺癌术中细针抽吸细胞学的临床应用;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血管重建治疗胰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K-ras多肽的致敏树突状细胞(DC)活化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CTL)对胰腺癌的体内外杀伤作用。方法:联合应用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 诱导培养外周血DC。表达K-ras突变体的胰腺癌细胞株全瘤、单纯K-ras突变体多肽和K-ras突变体表位肽阳离子纳米颗粒分别致敏DC。致敏DC刺激T 淋巴细胞得到肿瘤抗原特异的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CTL)。 Patu 8988、SW1990细胞系制备荷瘤裸鼠模型评价CTL 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负载全瘤抗原的DC其诱导产生的CTL 对胰腺癌有较好的抑制,负载单纯K-ras(12-Val )突变体多肽、K-ras(12-Val )突变体表位肽阳离子纳米颗粒的DC其诱导产生的CTL 对表达K-ras(12-Val )突变体阳性(Patu 8988)的胰腺癌有较特异的抑制作用,而对K-ras(12-Val )突变体阴性(SW1990)的胰腺癌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负载肿瘤抗原的DC诱导的CTL 可显著提高对荷瘤裸鼠的生存时间,抑制肿瘤的生长速度,并显示其可增加抗肿瘤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树突细胞负载K-ras突变多肽诱导抗胰腺癌免疫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He Y  Yang B  Ruan CG 《癌症》2005,24(5):559-562
背景与目的:由于大多数肿瘤抗原尚未确定,所以肿瘤的免疫治疗还处于临床探索阶段。k-ras原癌基因在胰腺癌中有特异性的表达,突变位点恒定,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免疫靶位。本研究探讨以k-ras基因为靶点体外诱导胰腺癌被动免疫治疗的可行性,为临床进行胰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RT-PCR法扩增k-ras基因,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k-ras癌基因突变类型。合成含突变位点的多肽,负载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检测其表达率,对T细胞进行激发活化,M TT法检测肿瘤特异性T细胞对胰腺癌细胞Patu8988的杀伤作用。结果:Patu8988胰腺癌细胞株12位密码子点突变为GGT→GTT,12位氨基酸突变为缬氨酸。合成突变多肽能有效地在树突细胞表达突变位点,激发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 phocytes,CTLs)能有效地杀伤相应的肿瘤细胞。结论:突变多肽能有效地诱导免疫细胞杀伤含k-ras突变基因的胰腺癌细胞,从而为胰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K-ras基因的突变激活,最常见于胰腺癌、结肠癌和肺癌等肿瘤。国外有人报道人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K-ras基因的突变激活没有相关性。本文旨在探讨K-ras基因在喉鳞状癌细胞株Hep-2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为喉癌发生与K-ras点突变的相关性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K-ras基因mRNA在喉癌细胞株Hep-2和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2中的表达。结果人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2和人喉鳞状癌细胞株Hep-2中K-ras mRNA表达均为强阳性。结论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株Hep-2中K-ras基因表达阳性,喉癌的发生可能与其点突变引起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5.
NF-kB反义核酸对胰腺癌细胞ICAM-1表达及侵袭力的影响;人胰腺癌胰液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胰腺癌组织乙酰肝素酶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及预后关系的研究;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病理学特点对胰头癌预后的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改良胰管空肠吻合预防胰瘘  相似文献   

6.
人肿瘤相关抗原可诱导宿主的细胞免疫反应已被证实。一些肿瘤粘蛋白也证实可诱发T细胞细胞毒作用。本研究是观察从胰腺癌细胞株提取的粘蛋白核芯肽诱导人肿瘤引流区淋巴结细胞的抗肿瘤免疫作用。4例乳腺癌、3例胃癌、3例结肠癌的肿瘤引流区淋巴结手术切除后立即在体外培养于含50μg/ml胰癌核芯肽及50单位IL-2的培养基中,观察其对多种癌细胞的杀伤效应(MMT法)。结果表明体外经胰癌核芯肽刺激后增殖的淋巴结细胞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如结肠癌、胃癌、胰腺癌及白血病细胞K562。本研究结果为以肿瘤粘蛋白核芯肽制备疫苗用于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或过继免疫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胰腺癌(胰腺导管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诊断和治疗都较困难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在多种肿瘤中如黑色素瘤、膀胱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肾癌等均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治疗效果,但是胰腺癌的免疫治疗策略尚在不断探索中。目前针对胰腺癌独特的肿瘤微环境设计了多种免疫治疗策略,包括强化/提高自身免疫反应(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肿瘤疫苗和细胞治疗)以及抑制肿瘤免疫逃逸(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肿瘤微环境)等。本文就胰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着重探讨PD-1/PD-L1抑制剂在胰腺癌中的应用,并分析免疫治疗联合其他方式治疗胰腺癌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主要为导管细胞癌.其中胰头癌占70%~80%,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胰头癌手术切除率低,仅15%左右.因此姑息手术加化疗等综合治疗成为当今治疗胰头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Zhang Y  Ji SR  Feng DX  Ji J  Han TQ 《癌症》2003,22(3):295-297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常用的肿瘤标记物如CA19-9,虽敏感度较高但特异性较差,胰腺癌中常有K-ras基因的突变,而且特异性较高,我们通过检测血清DNA中K-ras基因的突变以及测定血清CA19-9的含量,以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取39例胰腺癌患者的血清,抽提DNA,采用突变富集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K-ras基因第12密码子突变,同时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清CA19-9的含量,并与17例其他胰腺疾病患者和21例健康者的血清检测结果作对照。分析两者联合应用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在28例胰腺癌和2例其它胰腺疾病患者血清中检测到K-ras基因突变,阳性率分别为71.79%和11.76%;而血清CA19-9测定的阳性率则分别为71.79%和41.18%。平行法联合检测K-ras和CA19-9诊断胰腺癌时敏感性增至94.87%。系列法联合检测时特异性增至94.12%,21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K-ras基因与CA19-9均无异常。结论:联合血清K-ras基因突变检测与CA19-9测定可提高胰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由于未能早期诊断,使许多胰腺癌病人死于其疾病的晚期,设法早期检测出肿瘤疾患将改善病人的预后。有80%以上的胰腺癌病人的K-ras基因第12密码子位点上存在基因突变现象;检测十二指肠液中这些突变的基因,可以早期发现胰腺癌,并有助于早期诊断的确立。 有61例病人因患壶腹周围癌或胰腺的其他良性病变而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从这些病人的十二指肠液中分离出DNA标本,用或不用  相似文献   

11.
区域动脉灌注健择及5-Fu对胰腺癌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影响;腹腔镜在胰腺肿瘤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多层螺旋CT与单层螺旋CT诊断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比较分析研究;术中放疗联合区域动脉灌注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选择性动脉插管持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胰腺继发恶性肿瘤少见,胰腺原发和继发恶性肿瘤能否准确诊断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很大影响。本文旨在探讨CT在原发与继发胰腺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提高术前定性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胰腺原发性与29例胰腺继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和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和比较肿瘤发生的部位、数量、大小、肿块的密度、有无胰管扩张、胰周血管侵犯和病灶强化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原发胰腺癌有14例发生在胰头,继发性恶性肿瘤有6例发生在胰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胰腺癌有10例伴胰周血管的侵犯,而继发恶性肿瘤未发现肿块对胰周血管的侵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胰腺癌增强后呈轻度强化;继发恶性肿瘤增强后13例明显强化,15例轻度强化,1例无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的发生部位、是否侵犯胰周血管及病灶强化程度是胰腺原发与继发恶性肿瘤的鉴别点,CT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腹膜癌转移和恶性腹水常发生于晚期胰腺导管腺癌的自然病程中。然而,实际上却缺乏有关早期局限性胰腺癌恶性细胞腹腔内扩散的频率及重要性方面的资料。为此,对40例早期胰腺癌病人进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研究。胰头癌35例,胰体癌5例。病例选择遵循下列指标:(1)肿瘤不大于5cm;(2)CT显示无转移、腹水,无肠系膜上血管、腹主动脉和门静脉包裹;(3)既往无该病手术史;(4)无导致上腹腔消失的粘连;(5)具有胰腺癌的病理证据。所有病例追踪至今或至死亡。  相似文献   

14.
15.
胰、脾     
VEGF反义核酸抑制人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手术经验,侵犯重要血管的胰头癌切除的可行性探讨,先行门-肠系膜上静脉重建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超声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14例晚期胰腺癌体会,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观察,适形放射治疗联合热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临床受益反应观察,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45岁。4年前出现上腹部阵发性剧痛伴全身皮肤黄染,一般止痛剂无效,需注射杜冷丁。B超检查示肝体积增大,巨脾,胰腺形态不规则,在胰头内查见3.6cm×5cm大小强弱不等的回声四影,边界清晰,此团块将胰头周围血管推挤,整个胰头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临床怀疑胰腺癌。CT检查示肝体积增大伴上段阻道系统梗阻,不排除肿瘤(胰头癌)所致;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结果:AFP<20mg/ml,空腹血糖7.6mmol/1,周围血WBC122.4×109/l,Hb65g/l。诊断为胰头癌。此后,病人长期在门诊进行对症支持治疗、服中药等。在以后病程…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由已建立的小鼠基因打靶模型证实,K-ras突变启动了胰腺癌前病变一胰腺腺管内上皮瘤(pancre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PanIN),p53或p16失活均可单独促进小鼠PanIN发展为浸润性胰腺癌.作为人胰腺癌中另一失活频率高发的抑癌基因Smad4,其失活对PanIN的转化作用及是否可单独促进PanIN发展为胰腺癌目前仍不清楚.基于此目的,在已成功分离建立K-ras突变启动的PanIN细胞株基础上,本研究拟进一步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PanIN细胞株中内源性Smad4表达,以探讨siRNA干扰Smad4基因对PanIN细胞恶性转化作用.方法:构建Smad4基因沉默慢病毒质粒,筛选Smad4沉默稳转细胞并命名为PanIN-S细胞;分别用PanIN和PanIN-S细胞并采用皮下接种的方法,构建获得PanIN及PanIN-S细胞组裸鼠移植瘤模型(每组5只),2周后测定各组肿瘤体积和质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并比较各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D31的表达及其差异.结果:成功构建了Smad4基因SiRNA体系;与未干扰PanIN细胞组相比,PanIN-S组裸鼠肿瘤体积和质量显著增加(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胰腺癌(腺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CNA和CD31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Smad4基因沉默可促使在K-ras突变基础上的小鼠PanIN细胞的恶性转化;裸鼠移植瘤中Smad4失活可显著促进小鼠移植瘤增殖和肿瘤微血管形成,这些可能是其致瘤恶性转化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胰腺癌是病死率极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隐匿且进展迅速,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常规化疗、放疗效果 不佳,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10%。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精准治疗的热门方向,主要包括过继性细胞治疗、肿瘤疫苗及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基因指导下的个体化免疫治疗是进一步提高免疫治疗效果的主要方法。在众多致病因素中,KRAS突变 是胰腺癌发生发展和耐药的主要驱动因素,接近90%的胰腺癌患者存在KRAS突变,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种针对KRAS突变 的靶向药物或者免疫治疗获得大样本临床研究阳性数据。近几年随着免疫学机制和免疫治疗基础研究的深入,针对KRAS突变 的个体化免疫治疗获得了一些可喜的结果,包括TIL、TCR-T、CAR-T、个体化肿瘤疫苗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本文就近几年 针对KRAS突变的个体化免疫治疗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相对少见的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胰  作者单位:浙江省东阳市肿瘤医院 322109 东阳市巍山镇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由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同时,由于胰腺周围组织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因此在明确诊断后仅有10%~15%,能进行根治性切除[1]。我们自1995年以来对8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行介入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43岁~60岁,其中胰头癌6例,胰体部癌1例,胰尾部癌1例,胰头癌伴发严重的梗阻…  相似文献   

20.
Shen YM  Yang XC  Zhang MH  Shen JK  Sun YH 《癌症》2008,27(5):496-504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表明K-ras基因点突变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pe1,IGF-IR)过表达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K-ras mRNA和IGF-IR mRNA的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均可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对K-ras基因12密码子点突变的硫代反义寡核苷酸(K-ras ASODN)联合IGF-IR硫代反义寡核苷酸(IGF-IR ASODN)对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体内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顺序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using special sequence primers,PCR-SSP)法和基因测序检测Patu8988细胞K-ras点突变形式,根据点突变形式设计并合成K-ras ASODN。K-ras ASODN和IGF-IR ASODN分别单独和联合作用Patu8988细胞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克隆形成实验及透射电镜观察其对Patu8988细胞增殖及形态结构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K-ras和IGF-IR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RT-PCR检测K-ras和IGF-IR mRNA表达水平;以Patu8988细胞建立裸鼠人胰腺癌模型,观察K-ras ASODN与IGF-IR ASODN联合应用在体内的抗肿瘤效果。结果:PCR-SSP法和基因测序检测表明Patu8988细胞存在K-ras基因第12密码子点突变,其突变方式为GGT→GTT。2~32mg/L的K-ras ASODN和2~32mg/L的IGF-IR ASODN单独应用均能一定程度抑制Patu8988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两者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抑制作用更为显著(P<0.01)。体内实验表明,K-ras ASODN与IGF-IR ASODN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能更有效地抑制BALB/c裸鼠胰腺癌的生长(P<0.01)。结论:K-ras ASODN和IGF-IF ASODN两种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增殖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是联合下调K-ras、IGF-IR蛋白及K-ras、IGF-IR 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