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中医护理门诊护士独立出诊的体验,为进一步完善中医护理门诊管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对15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中医护理门诊护士对独立出诊的体验和感受可归纳为3个主题:中医护理门诊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提升职业认同感;促进职业发展;创造社会及经济效益)、中医护理门诊对执业者及管理者提出新挑战(专业精进,能力提升;优化管理,整合资源)、中医护理门诊存在一定职业风险(职业健康安全;医疗风险).结论 中医护理门诊能够提升护理职业认同感,促进护理职业发展,同时也对护士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其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整合现有资源,重视人才培养及职业安全,促进其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中医护理门诊护士独立出诊的体验,为进一步完善中医护理门诊管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对15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中医护理门诊护士对独立出诊的体验和感受可归纳为3个主题:中医护理门诊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提升职业认同感;促进职业发展;创造社会及经济效益)、中医护理门诊对执业者及管理者提出新挑战(专业精进,能力提升;优化管理,整合资源)、中医护理门诊存在一定职业风险(职业健康安全;医疗风险).结论 中医护理门诊能够提升护理职业认同感,促进护理职业发展,同时也对护士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其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整合现有资源,重视人才培养及职业安全,促进其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在护理门诊工作中的真实感受,为加强护理门诊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开设护理门诊的10名专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门诊专科护士的执业体验提炼出工作开展被动(认同度低,权限与资源受限,门诊绩效不完善,面临风险)、促进学科发展(专业深度提高,引领专科发展,自我认同感提高)、门诊运行模式多样3个主题及所属的7个亚主题。结论专科护士在开设护理门诊的过程中面临一些障碍和挑战,同时可以促进自身发展。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促进护理门诊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综述叙事护理的概念、叙事护理对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作用机制及脑卒后情感障碍(包括焦虑、抑郁、病耻感、失眠和疲劳)的叙事护理现况,结合脑卒中后情感障碍叙事护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更好地开展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老年友善护理门诊的创建与实践效果,提升老年人就医体验。方法 构建老年友善门诊护理管理小组,围绕老年友善护理管理、护理服务、友善环境实施老年友善护理门诊创建活动,改善适老化环境及设施,制订服务规范、管理制度、服务流程。结果 老年友善护理门诊开展后,门诊老年人服务增长7.27%;开展前后伤口造口护理、PICC置管维护、腹膜透析护理门诊服务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门诊老年患者总体就医满意度为95.00%。结论 老年友善护理门诊的创建与实施符合老年人就医需求,有效提升门诊护理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6.
对过渡期护理的概念、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发展现状、我国脑卒中患者过渡期护理存在问题及顺利过渡的改善策略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构建适合我国脑卒中患者的过渡期护理模式、护理方案提供依据,为更好地维护并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健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介绍卒中后康复Mauk模型的发展及内容,其是从脑卒中患者层面发展,将卒中后患者康复过程分为痛苦、幻想、意识、混合、构架及拥有6个阶段;并分析其指导脑卒中康复护理实践的作用,旨在为明确脑卒中康复护理人员职责、规范脑卒中康复护理实践内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结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师、用药护理指导师、饮食营养指导师三项专科护理,观察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展优质护理示范服务,且设为试验组;回顾观察开展前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当天及出院前一天MSSS量表、ADL量表变化情况,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对本病患者康复的影响.结果:MSSS量表试验组治疗后为6.08±2.07,对照组治疗后为7.81±2.72,二组治疗后比较P≤0.05;ADL量表试验组治疗后为81.63±15.67、对照组治疗后为72.48±23.06,二组治疗后比较P≤0.05.结论: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不仅提高患者疾病康复率及满意度,更能降低因服务问题引发的医疗纠纷,因此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苏州市三级医院专科护理门诊护理服务开展现状,为进一步完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自制调查问卷对苏州市14所三级医院的43个专科护理门诊进行调查。结果专科护理门诊中开展最多的是PICC/静疗门诊(14个,32.6%)、糖尿病护理门诊(9个,20.9%)和围生期保健护理门诊(9个,20.9%);9个(20.9%)门诊开设时间≥10年;出诊护士岗位性质以兼职为主(22个,51.2%);每周开诊时间0.5~7.0 d;7个(16.3%)护理门诊免费。服务内涵包括健康咨询、专科护理技术、专科疑难病例处理、并发症筛查等。工作量以PICC/静疗门诊最多,其次为伤口造口门诊。结论苏州市三级医院专科护理门诊服务模式日趋成熟,服务内涵丰富,患者需求量大。但专科护理门诊的质量评价体系和门诊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门诊是第一个接待病人就诊的场所。是一个重要的服务窗口。门诊护士的形象及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来诊病人的情绪,关系到医院的声誉。今年1~7月份外科门诊7个科系共有近万人次的来诊病人及家属。我们针对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我国麻醉护理的发展从最初模糊的探索、经验总结,到角色逐渐清晰、职责范畴日益明确,经历了漫长的历程。2017年12月原国家卫计委制定发布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医疗机构麻醉科门诊和护理单元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了麻醉科门诊及护理单元建设管理有关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选择麻醉护理研究方向成为重要课题。虽已有部分综述对此进行阐述,但未对麻醉护理的研究发展过程、研究主题等进行定量分析。因此,本研究通过对近十年我国麻醉护理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期了解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开展麻醉护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介护师参与下的多学科延续护理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介护师参与下的多学科延续护理模式。出院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康复依从性,焦虑、抑郁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再入院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完成随访48例,观察组完成随访49例。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康复依从性、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焦虑、抑郁评分,急诊及门诊就诊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实施介护师参与下多学科延续护理能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医护人员对专科护士角色及护理门诊的认知现状。方法对398名临床医护人员进行专科护士角色及护理门诊认知的现状调查。结果医护人员对专科护士角色重要性认知得分中,顾问者得分最高,为(4.04±0.41)分,医护人员对专科护士角色中顾问者和实践者的重要性认知存在差异(均P0.01)。97.7%的医护人员知道医院开设了专科护理门诊,但仅46.2%知道护理门诊的类别和作用。结论医护人员对专科护士的顾问者角色认可度高,对护理门诊的认知度较低,医院有必要加大护理门诊的建设和宣传力度,以利于专科护士和护理门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骨科护理门诊高级护理实践的现状,为完善专科护理门诊质量控制体系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参与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骨科护理门诊的工作状况、医护感受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骨科护理门诊护理专家和助手各1名于每周三下午开诊,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肢体功能评估、功能康复指导和健康宣教等15项;患者满意度总分92.13±4.87。半结构访谈护理人员认为开展骨科护理门诊使护士具有专业成就感,但质量控制体系有待完善;医生认为骨科护理门诊有利于医护合作,但接诊护士知识技能有待提高。结论骨科护理门诊是骨科医疗的有效补充与深化,但出诊护士资质有待提高,需进一步完善专科护理门诊质量控制体系,以提高骨科护理门诊质量。  相似文献   

15.
程波  袁芳 《护理学杂志》2014,29(4):84-85
介绍延续护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康复期的应用及不足,提出应成立延续护理中心,拓展延续护理的方式和内容,提高延续护理责任护士的综合素质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门诊分诊导语服务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促进门诊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加强护忘沟通,全面提升门诊护理质量.方法 制定分诊导语的内容、要求、标准,并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在门诊备科室实施规范化分诊导语服务.结果 通过3年的应用实践,护理人员主动服务理念增强,护惠关系更加融洽,门诊部满意度由2005年的93.56%上升至2007年的98.83%.结论 开展分诊导语可使患者及时了解所需要的服务信息及就诊流程,是提高门诊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琴 《浙江创伤外科》2008,13(5):467-467
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的急性病之一,我国现约有500~700万脑卒中病例,年发病率约150/10万例。脑卒中后脑组织损害广泛及某些认知功能有关的部位损害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治疗和护理,将最终发展为老年痴呆。现将本院自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同时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满足淋巴水肿患者康复需求,促进淋巴水肿专科护理发展。方法建立淋巴水肿康复护理中心,制定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质量管理体系,开展护理专科门诊、综合消肿治疗、院内外会诊、疑难病例国际远程会诊、淋巴水肿治疗师临床培训及"互联网+健康教育"等工作。结果综合消肿治疗量、院内会诊量、护理门诊量等不断增加,中心建立1年后患者满意度从97.2%上升至99.1%。结论淋巴水肿康复护理中心的建立,提升了淋巴水肿康复护理服务能力,推动专科护理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症状管理APP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3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2016年4~6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建立症状管理APP,针对吞咽障碍、尿失禁及深静脉血栓开展症状管理。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吞咽障碍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出院时脑卒中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出院时尿失禁评分显著低于入院时(P0.01)。结论症状管理APP使症状评估更科学,提高护士症状筛查准确性和护理主动性,丰富便捷的移动信息化资料可提升患者健康教育效果,从而提高症状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ICC维护门诊开展微信预约服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建立PICC维护患者微信群,提供微信预约服务,并与传统PICC维护门诊就诊运行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微信预约服务后,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显著缩短,对PICC维护门诊服务满意率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在PICC维护门诊开展微信预约就诊服务,可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