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采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恶性血液病(多发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及健康供者经单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动员后,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分析不同动员方案、疾病、年龄、性别及供者的动员采集。结果所有患者和健康供者均成功动员和采集到了PBSC(MNC>5×108/kg,CD34+>2×106/kg);健康供者的动员效果为MNC(8.25±3.07)×109/L;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集所获得的MNC最多,为(7.48±2.62)×108/kg,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最差,为(5.06±1.50)×108/kg;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集所获得的CD34+最多,为(5.36±2.64)×106/kg,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最少,为(3.45±0.76)×106/kg。化疗联合G-CSF和IL-11为最好的动员方案;18—60岁患者采集效果最好,60—65岁患者最差;男性较女性好。结论健康供者较恶性血液病患者动员效果好,健康供者中性别对采集效果无影响;无论是健康供者还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动员、采集过程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及移植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2-05/2007-09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收治的219例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术的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实体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前应用改良Bu/Cy预处理方案,加小剂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患者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动员至第5天,白细胞突然升高、单个核细胞数达50%~80%时进行采集,选择CS-3000plus 血细胞分离机设定伞血流速为50 mL/min,终处理血量10 000~15 000 mL,界面探测值根据患者单个核细胞的数目,对照外周血造血十细胞采集程序中的参数设定.195例自身采集患者其粒细胞恢复至1.0X 109 L-1的中位时问为10 d,血小板恢复至>50X 109 L-1的中位时间为29d,未见移植细胞功能迟缓出现.24例异体采集患者亦全部成功.随访3,6,12个月无死亡病例,随访18个月时2例死亡,219例患者全部达到预期生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1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化疗联合生长因子方案动员后,使用CS 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并分析采集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1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5±11.5)岁。7例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或颈内静脉穿刺留置三腔导管,保证采集过程中血液流速50~60 ml/min。共30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其中5例采集2次,5例采集3次,1例采集5次。8例患者采集成功,共获得淋巴细胞+单核细胞(MNC)的平均值为(5.99±1.65)×108/kg,CD 34+细胞的平均值为(6.22±4.24)×106/kg;3例患者采集失败,共获得MNC的平均值为(3.96±2.48)×108/kg,CD 34+细胞的平均值为(0.75±1.03)×106/kg。同一患者连续采集造血干细胞的过程中,第2 d采集MNC、CD 34+细胞的数量高于第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CS 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采集效果受多因素的影响,故护士在采集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患者的心理护理,以确保安全有效成功地采到足量的造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造血干细胞采集术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对44例围手术期血液病患者分组进行心理干预分析。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焦虑和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和抑郁得分下降(P<0.05)。对照组焦虑和抑郁得分也有所下降,但与干预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围手术期血液病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造血干细胞的顺利采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实体瘤序贯双次移植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方法及安全性,分析采集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行细胞采集的27名实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及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行采集术.制订个性化方案,采集前全面评估患儿病情及配合程度,建立深静脉通路,以保证采集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周俊  冯谦  张秀  王华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9):770-771
目的以Cobe Spectra细胞分离系统为基础,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选择效率高,经济、运行时间短,更切合临床实际工作的方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分别用Cobe Spectra细胞分离系统的Auto PBSC(外周血干细胞自动采集)方法和MNC(单个核细胞采集)方法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对采集产品的进行细胞计数,记录采集过程参数,计算有核细胞、单个核细胞采集数和采集时间,分析采集效率以及经济成本。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这2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2组间处理血量差异没有统计学习意义,Auto PBSC采集组的采集产品中有核细胞数浓度和单个核细胞百分比高于MNC采集组,但产品体积小于MNC采集组(T=-1.704,0.494,1.941,1.742,P>0.05);2)MNC采集组获得的产品中有核细胞总数、单个核细胞数及CD34+细胞浓度均显著高于AutoPBSC采集组,采集所用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596,-0.349,13.188,-2.554,-2.818,P<0.05);3)MNC采集组的有核细胞采集率(22%)和单个核细胞的采集率(97.7%)也高于Auto PBSC采集组的15%和85%(T=5.5754,.572,4.3842,.926,-0.044,3.229,P<0.05)。结论 MNC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效率优于AutoPBSC采集,并且经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血液病患者在造血干细胞采集术前后的心理变化,研究健康教育对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的重要性,从而辅助造血干细胞采集的顺利进行.方法 将50例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和药物相结合;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药物疗法.结果 干预组造血干细胞采集中患者应对所出现的不适症状的效果和对健康知识认知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造血干细胞采集的顺利进行,与患者的心理状态互为因果,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从而辅助患者造血干细胞采集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健康供者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影响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效果的多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最佳动员方案及采集时机。方法对94例健康供者采用惠尔血或瑞白5~10μg·kg-1·d-14~5d进行造血干细胞动员,采取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供者体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天数、剂量及采集前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值与采集效果的关系。结果采集效率与供者体重指数、采集天数、动员剂剂量有关。G-CSF动员第5天采集的供者,其单个核细胞(MNC)数、CD34+细胞数优于其他时间采集的供者。同时,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值与采集物MNC比例呈正比。结论应用5~10μg·kg-1·d-1G-CSF动员并于第5天开始采集是健康供者造血干细胞动员的较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我中心自1997年以来,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成功率达100%,为临床各科挽救患生命提供了又一新的治疗途径.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19例中,男115例,女104例,年龄6~70(平均37)岁.其中白血病122例,红斑狠疮35例,乳腺癌23例,肾移植患9例,其他38例.自身采集195例,异体采集24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影响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的因素。方法调查2018年1月—2023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的140次造血干细胞相关参数,CD34+细胞计数≥2×106/kg计为良好组,<2×106/kg计为不佳组。分析两组包括性别、年龄、体重、诊断、采血血量、到达低点天数、低点时白细胞计数、低点到采集天数、采集前1日白细胞计数、采集当日白细胞计数、采集当日淋巴细胞计数、采集当日单核细胞计数、采集当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采集干细胞容量、循环总血量等参数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诊断、性别、到达低点天数(中位数8.0 d vs 7.0 d,P<0.05)、低点白细胞计数(中位数0.9×109/L vs 0.4×109/L,P<0.05)、低点到采集天数(中位数4.0 d vs 6.0 d,P<0.001)、采集当日白细胞计数(中位数10.8×109/L vs 7.5×109/L,P<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采集对健康供者血钾水平的影响,并进行原因分析,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某医院血液内科行PBSC采集的133例健康供者为研究对象,连续收集其PBSC采集期间的血钾指标,观察并记录相应的临床症状、血钾水平,分析低血钾症的发生原因。结果 133例供者PBSC采集术前血钾水平均正常[(3.9±0.3)mmol/L],采集后血清钾水平降低[(3.2±0.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21,P0.01);术后有110例供者发生低钾血症,发生率为82.71%;不同程度的低钾血症供者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密切监测健康供者在PBSC采集过程中的血钾水平及相关临床症状,尽早发现低钾血症的发生并及时制订相应的医护策略予以纠正,以最大程度地减轻供者的不适,保障供者安全。  相似文献   

14.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采集是指抽取经化疗药物或重组人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动员的患者血液,经过抗凝,泵入旋转的离心杯内,根据细胞大小、比重,血液被分离成各种成分,在离心杯内形成不同层次,收集富含单个核白细胞,其余成分回输给患者,直至达到需要的造血干细胞的这一过程[1]。现将2000年3月至2006年2月9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例,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19~57岁(平均40岁),体重53~70kg(平均60kg);急性白血病4例,恶性淋巴瘤3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卡式评分(Karnofsky performstatus,KPS)9…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未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采集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对112例未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健康供者进行PBSC采集,并分析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采集前血常规指标、采集循环血容量、处理血量及循环次数等因素对男女两组供者所采集获得的单个核细胞(MNC)、CD34+计数的影响,同时比较分析男女两组供者采集前血常规指标及采集过程、采集物等指标。结果男性组年龄,BMI,采集前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MNC计数、白细胞(WBC)计数,总循环血量高于女性组,而采集处理血量、采集物中MNC计数低于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性组中,采集物中MNC计数的影响因素为采集循环数(P=0.018),CD34+计数的影响因素为采集前血小板(PLT)计数(P=0.048)。女性组年龄、采集前PLT计数、WBC计数、MNC百分比、MNC计数是采集物中MNC计数的影响因素(P<0.05),采集前Hct、PLT计数及采集处理血量是采集物中CD34+计数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未经rhG-CSF动员的健康供者其外周血中存在一定数量的MNC、CD34+细胞,并能采集到满足临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所需要的MNC阈值。健康供者不同年龄、性别、总循环血量等可致采集效果不一致;采集前关注血常规中PLT计数有助于预测PBSC采集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不良反应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惠珍  刘晓华  揭素铭  李娟 《护理研究》2007,21(26):2391-2392
[目的]分析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采集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寻找最佳的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分析1998年7月—2007年1月在我院进行的169例236次PBSC采集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结果。[结果]169例236次PBSC采集中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其中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使用相关的不良反应有骨痛(77.9%)、肌肉痛(54.2%)、头痛(35.2%)、疲乏(70.8%)、恶心(8.9%)。与采集过程直接相关的不良反应有血流不足(15.7%)、枸橼酸盐中毒(18.2%)、穿刺部位血肿(2.1%)、穿刺部位渗血(1.3%)、血管穿刺侧肢体麻木(89.8%),所有不良反应经处理后均好转。[结论]PBSC采集是一个比较安全的过程,其潜在及存在的不良反应可通过采取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得以好转。  相似文献   

17.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不良反应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13SC)采集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寻找最佳的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分析1998年7月-2007年1月在我院进行的169例236次PBSC采集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结果。[结果]169例236次PBSC采集中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其中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使用相关的不良反应有骨痛(77.9%)、肌肉痛(54.2%)、头痛(35.2%)、疲乏(70.8%)、恶心(8.9%)。与采集过程直接相关的不良反应有血流不足(15.7%)、枸橼酸盐中毒(18.2%)、穿刺部位血肿(2.1%)、穿刺部位渗血(1.3%)、血管穿刺侧肢体麻木(89.8%),所有不良反应经处理后均好转。[结论]PBSC采集是一个比较安全的过程,其潜在及存在的不良反应可通过采取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得以好转,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评价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按干细胞采集程序采集HLA配型相合、ABO血型不合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能,观察未去除红细胞和(或)血浆进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应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的自动干细胞采集程序采集28例异基因供者外周血干细胞,并选用同期ABO血型相合15例作对照。检测采集物有核细胞(NC)数、单个核细胞(MNC)比例及CD34+细胞计数,观察造血功能重建情况和转变为供者血型所需要的时间。结果表明,ABO血型不合和相合组采集物中的NC、CD34+细胞数、MNC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ABO血型不合组和相合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的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4例ABO血型主要不合患者,红系造血明显延迟,ABO血型不合组28名患者于移植后35-193天血型成功转变为供者型,和ABO血型相合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ABO血型不合不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障碍,主要不合可能是红系造血明显延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镇江市红十字会自2002年11月开展骨髓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截止到2006年12月,共计采集骨髓造血干细胞血样标本8564人份,占江苏省骨髓分库血样标本总数的18%,占入库标本数的21.41%。90人初配相合,占江苏骨髓分库19%。14名志愿者成功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占江苏省的21.21%。镇江市造血干细胞捐献位居全省前列,这项工作被镇江市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事,市红十字会被江苏省红十字会评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先进单位。经过5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有了一些经验与体会,现将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资料来自镇江市红十字会2002~2006年,捐献骨髓造血…  相似文献   

20.
ABO血型不合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及移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ABO血型不合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率及不去除红细胞和/或血浆进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的安全性。方法经G-CSF 5μg/(kg.d)动员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供者33名,应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的干细胞采集程序于动员后d 5采集,其中ABO血型主要不合12名,次要不合8名以及ABO血型相合13名。根据供者外周血的红细胞压积(Hct)和单个核细胞(MNC)计数,对分离机参数作相应调整。输注前从产品袋中留取干细胞,检测有核细胞数、MNC比例、CD34+细胞数、红细胞、血浆含量。单次处理循环血量(9 986±2 489)ml,抗凝剂用量(971±162)ml。供者采集前注射10%葡萄糖酸钙,以预防低钙反应。观察PBSC输注后受者的生命体征、尿液颜色及是否有溶血相关不良反应等。结果ABO血型主要不合组、次要不合组与ABO血型相合组采集物中的有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MNC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供者每次采集的PBSC产品终体积近60 ml,ABO主要不合组采集物中混入红细胞为(3.67—10.25)×1010/袋,ABO次要不合组采集物中血浆量为22—38 ml,不去除红细胞及血浆,直接回输给受者,均未出现溶血反应,所有患者造血功能均获得重建。结论应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ABO血型不合供者的外周血干细胞,通过调整分离机参数,减少ABO血型不合红细胞的混入,可以获得足够的干细胞数量并安全用于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