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联合活血通督汤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效果。方法选取睢县中医院2017-06—2019-02间收治的72例DLSS患者,将行单纯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作为手术组、将术后联合活血通督汤治疗的患者作为联合组,各3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2周。末次随访,联合组优良率高于手术组,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腰椎功能评分(ODI)低于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联合活血通督汤治疗DLSS,能显著提升疗效,缓解术后腰腿疼痛和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单纯减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06—2013-02手术治疗的6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采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32例(观察组),单纯减压手术治疗36例(对照组)。结果 68例均随访满3年。2组术后3个月、1年的JOA评分和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3年的JOA评分均较对照组高,ODI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A评分改善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0,P=0.427)。观察组术后3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3,P=0.015)。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效果和单纯减压术相近,但是术后2年效果更加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有限椎板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将9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观察组行有限椎板减压治疗,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功能障碍评分、多裂肌MRI信号强度分级、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10个月,其间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2组患者的ODI、VAS腿痛、VAS腰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多裂肌MRI信号强度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比较,有限椎板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轻,腰椎稳定性高,脊椎功能改善明显,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后路通道下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6月~2016年10月于治疗的84例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放式减压内固定手术,观察组采用后路通道下减压+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随访2年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及住院指标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6个月、末次随访的疼痛VAS评分、Cobb角均显著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比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较术前ASIA分级均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发生1例切口感染、1例脑脊液漏,两组均无神经损伤加重、内固定松动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通道下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能获得与开放性手术一致的减压及内固定效果,但手术创伤更轻、、并发症控制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6例LSS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3例。A组患者实施半椎板切除减压术,B组实施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组均随访观察2 a,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术后腰痛VAS评分较B组明显降低,JOA评分较B组明显升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LSS,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3):2118-2122
[目的]比较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减压内固定,伴有或无人工椎板植入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2015年2月共收治34例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内固定术式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48~76岁,平均(56.6±7.2)岁。按是否使用人工椎板重建分为两组,15例行单纯全椎板减压内固定术(单纯减压组),19例行全椎板减压内固定联合人工椎板重建术(重建组),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临床症状JOA评分、CT观察人工椎板融合率及椎管矢状径。[结果]单纯减压组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小于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JOA评分较术前显著进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两组间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单纯减压组CT椎管矢状径明显小于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24~36个月(平均25.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单纯减压组JOA评分显著低于重建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单纯减压组CT椎管矢状径明显小于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示术后3~6个月人工椎板与受体骨接触界面模糊、间隙消失。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后路全椎板减压内固定联合人工椎板植入椎管成形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防止术后瘢痕粘连入椎管,有效扩大椎管大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减压融合手术与传统减压手术治疗复杂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27例复杂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减压组60例采用单纯椎板间开窗减压术,减压融合组67例采用椎板切除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患者JOA评分和VAS评分情况。结果 12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年。JOA评分:减压组术前为13.46分±1.85分,术后2年为23.86分±1.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压融合组术前为13.72分±1.69分,术后2年为24.60分±1.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改善率减压组为66.92%±8.03%,减压融合组为71.20%±7.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VAS评分:减压组为3.85分±1.05分,减压融合组为2.26分±1.54分,减压融合组低于减压组(P0.05)。椎间隙高度:减压组术前为6.4 mm±2.6 mm,术后2年为5.3 mm±1.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压融合组术前为6.2 mm±2.9 mm,术后2年为7.1 mm±1.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程度:减压组术前为16.3%±5.2%,术后2年为15.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压融合组术前为17.3%±4.9%,术后2年为12.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压融合手术与单纯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早期疗效相当,但术后2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较单纯减压手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3):1235-1238
[目的]比较扩大开窗神经根管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两种术式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科近两年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包括65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的对照组,65例行扩大开窗神经根管减压术的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综合情况、JOA评分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并随访比较两组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切口短、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77%,较对照组23.08%低;观察组JOA评分优良率为92.31%,对照组为53.85%;同时,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各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扩大开窗神经根管减压术减压效果佳,能改善临床疗效,恢复神经系统功能,规避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结合术中~(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脊髓压迫症(MESC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结合术中~(125)I粒子植入(研究组,n=20)或术后常规放疗(对照组,n=40)的MESCC病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神经功能预后、生存期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KP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研究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相近。研究组术后1周和1个月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KPS评分相近。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分别有90.0%(18/20)和75.0%(30/40)的患者具备行走能力,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0个月(95%可信区间:4.3~13.7个月)和6.6个月(95%可信区间:3.8~9.0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2/20)和15.0%(6/4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结合术中125I粒子植入治疗MESCC在短期疼痛缓解和一般体力状态改善方面,疗效优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联合术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接受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脊髓减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融合器植入、钉板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应用ZeroP行椎间固定融合术。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颈椎Cobb角、JOA评分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颈椎Cobb角、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时间短、疼痛轻、并发症少、且颈椎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1.
吕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7):1624-1625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1月~2011年3月收治的8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R组,A组40例采用单纯后路减压治疗,B组40例采用后路减压加内固定植骨治疗,随访1~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的优良率为85.0%显著高于A组的60.0%,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的ODI评分改善、肌力恢复情况、复发、腰椎不稳的情况显著优于A组,P<0.05.B组的椎弓根内固定位置佳、无松动,植骨融合良好.[结论]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治疗腰椎管狭窄减压彻底,可有效维持和重建脊柱的稳定,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林金堆 《颈腰痛杂志》2021,42(4):481-483
目的 探讨基于影像学的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7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采用JOA评分评价术前、术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变化,并根据JOA评分改善率分为优良组、可差组.比较两组相关影像学参数,包括术前Cobb角、压迫物最大径等,组间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再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0例术后疗效优32例,良26例,可10例,差2例;优良组、可差组的术前Cobb角、压迫物最大径、脊髓漂移距离、椎管侵占率、有效椎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压节段、脊髓横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压迫物最大径、脊髓漂移距离、椎管侵占率是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疗效的影响因素.结论 压迫物、椎管侵占率较大,脊髓漂移距离较短,均是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单纯减压与减压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自2005-01—2019-12收录在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关于比较单纯减压术(单纯减压组)与减压融合术(融合组)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单纯减压组与融合组腰背疼痛VAS评分变化量、下肢腿痛VAS评分变化量、ODI指数变化量、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邻近节段退变数。结果单纯减压组与融合组在腰背疼痛VAS评分变化量、下肢腿痛VAS评分变化量、ODI指数变化量、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减压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融合组短,术中出血量较融合组少,融合组邻近节段退变数较单纯减压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减压与减压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均可以取得满意的长期疗效。单纯减压术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5):1347-1352
[目的]探讨采用有限椎板切除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在6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年龄5268岁,平均61.3岁),30例采用有限椎板切除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33例采用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差异。术前、术后随访时分别采用ODI和VAS评分进行相关功能评价。随访时间最少为2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下肢痛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无明显差异。但有限椎板切除减压组患者的腰背痛VAS评分明显优于全椎板切除减压组(P<0.01),并且其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少于后者。[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有较好的效果。但有限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下腰痛效果明显优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前者术中创伤较少,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且保留了竖脊肌、棘突、棘间和棘上韧带,并对这些脊柱后部结构元素进行解剖重建,起到了维持术后腰椎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4):1249-1253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采用ASIA评级,以及VAS评分、SF-36量表和ODI评分评价临床效果;行影像检查,测量后凸Cobb角、椎管侵占率和椎体前缘压缩率等。[结果] 100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1例脑脊液漏,2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切口感染,经相应处理,无不良后果。所有患者获得15~45个月随访。患者ASIA神经功能分级由术前B级31例,C级41例,D级28例,显著改进为末次随访时C级5例, D级56例,E级39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VAS和ODI评分显著减少,而SF-36量表评分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VAS评分、SF-36量表、ODI评分显著改善。与术前比较,术后后凸Cobb角、椎管侵占率等指标显著降低(P0.05),而术后各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微创通道下椎管减压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01-2017-01,于我院骨科治疗的82例胸腰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后路通道微创与开放式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语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3月的VAS评分、ODI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SIA神经功能分级均显著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微创通道下椎管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能获得与开放手术相当的神经功能恢复及后凸畸形矫正效果,且创伤小、患者术后疼痛及腰椎功能恢复较快,明显降低了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保守与后路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2017年本院收治56例入院诊断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男39例,女17例,年龄40~69岁,平均(52.37±11.62)岁。19例行保守治疗,37例行后路椎管开门减压手术,包括21例单纯减压,16例减压侧块螺钉固定融合术。采用脊髓损害Frankel分级及JOA评分对比分析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7例手术治疗患者均顺利手术,除单纯减压术1例切口浅表感染,经清创愈合外,未发生严重并发症。56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8.53±6.35)个月。入院时两组患者Frankel评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组Frankel评级平均提高1.41级,保守组平均提高0.37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末次随访时手术组JOA评分显著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实施颈椎后路手术减压或和内固定术可促进无骨折脱位型不完全性颈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临床效果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01诊治的11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5例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观察组),55例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数,比较2组术后3、6、9、12个月JOA评分以及术后12个月伤椎Cobb角、CCI指数。结果 11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观察组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6、9、12个月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伤椎Cobb角、CC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有效保护神经功能、矫正伤椎Cobb角、促进颈椎曲度恢复,但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有效减少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鼻给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患者术前镇静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后路单间隙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18~65岁,BMI 18~25 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1.0μg/kg组(D1.0组)、右美托咪定1.5μg/kg组(D1.5组)、右美托咪定2.0μg/kg组(D2.0组)和对照组(C组)。患者入手术室后,D1.0组、D1.5组、D2.0组分别经鼻滴注右美托咪定1.0、1.5、2.0μg/kg,C组用生理盐水滴鼻,容量均为2 ml。记录滴鼻前(T_0)、滴鼻后10 min(T_1)、20 min(T_2)和30 min(T_3)的HR、MAP、SpO_2、自发痛VAS评分、Ramsay镇静和焦虑评分。滴鼻后30 min行左侧上肢肘正中静脉穿刺和桡动脉穿刺置管,记录患者穿刺时VAS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T_3时D2.0组HR明显慢于C组(P0.05),MAP明显低于C组(P0.05)。T_3时D1.0、D1.5和D2.0组自发痛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T_3时D1.0和D1.5,T_2、T_3时D2.0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D1.5组和D2.0组静脉穿刺和桡动脉穿刺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D1.0、D1.5和D2.0组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患者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1.5μg/kg滴鼻可获得良好的镇静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单纯后路减压治疗肥胖病患者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的肥胖(BMI≥30 kg/m2)患者45例,采用单纯后路椎板减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并发症,并采用JOA评定手术疗效以及采用ODI评定术后脊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45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硬膜囊撕裂、损伤神经根等并发症。手术时间为(134.4±31.2)min,术中出血量为(226.3±67.4)ml。末次随访时下腰痛JOA评分为25.1±3.7,明显优于术前的8.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ODI评分为19.1±2.8,明显优于术前的68.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JOA改善情况:优24例,良18例,可3例。结论单纯后路减压术对肥胖患者腰椎管狭窄症具有良好疗效,能明确缓解患者疼痛以及改善脊柱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