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37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实施超声定位神经阻滞麻醉,麻醉科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与宣教,提前准备麻醉所需仪器、药品和物品,熟悉神经阻滞麻醉的过程,主动配合麻醉医生操作,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协助麻醉医生做好患者呼吸道管理和液体管理,阻滞麻醉后苏醒期观察与评估患者出入液量、疼痛情况、感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平面等。结果所有患者神经阻滞效果良好,均顺利完成手术。提出麻醉科护士在超声定位神经阻滞麻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了麻醉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华薇  周亚昭 《护理学杂志》2011,26(10):64-65
对69例气管插管困难患者在视频喉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成功,无一例因护理配合不当出现并发症。提出术前做好用物准备,对患者气管插管困难进行预测及判断患者有无寰椎关节运动受限或张口异常,针对性做好应对措施;术中熟练操作步骤,密切配合,加强生命体征观察,可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减少损伤、增加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干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锻炼的现状、运动干预措施及运动锻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适当的运动锻炼能够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肾脏功能和营养状态,提高机体活动能力及透析充分性,改善生活质量,减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康复运动锻炼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方法进行综述,认为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康复运动体系不够完善、运动监测及指导方式较为单一。提出应制定标准化的运动康复路径、系统的评价指标以及风险控制方法等,探索术后运动锻炼内容,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康复运动处方,以促进康复运动锻炼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运动益处及障碍感知、运动自我效能与锻炼意向的关系,为建立有效的运动康复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透析患者感知运动益处及障碍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及锻炼意向问卷对249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锻炼意向得分为14.0(12.0,14.0)分,运动益处感知为37.0(34.0,39.0)分,运动障碍感知为33.0(30.0,35.0)分,运动自我效能为40.0(36.5,44.0)分。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运动障碍感知对锻炼意向有直接负向作用(β=-0.230,P<0.05),运动自我效能对锻炼意向有直接正向作用(β=0.246,P<0.05)。运动自我效能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运动益处感知锻炼意向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在运动障碍感知对锻炼意向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贡献率为15.13%。 结论 运动自我效能在运动益处及障碍感知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锻炼意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医护人员应采取措施降低感知到的运动障碍对患者运动意向的影响,帮助其逐步适应运动锻炼并建立自信心,从而使患者有意向参与透析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6.
踝泵运动对预防髋部骨折术后下肢血栓形成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加强踝泵运动的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thrombosis,DVT)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收集我科2003年1月至2010年9月138例髋部骨折采取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术后早期进行踝泵运动的59例患者作为预防组,术后未进行踝泵运动的7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DVT的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本组138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对照组发生DVT 23例,发生率为29.11%,预防组发生DVT 9例,发生率为15.3%。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导患者术后早期加强踝泵运动并协助医师做好预防性抗凝治疗,更能有效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AF系统复位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刘红娟  李娟 《护理学杂志》2005,20(16):23-24
对7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AF系统复位固定加植骨融合。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双下肢感觉和运动并指导其进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冠心病患者运动恐惧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及效应大小,为改善患者心脏康复运动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316例心绞痛患者,采用一般因素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疼痛灾难化量表、多维疲劳量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及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结果 冠心病患者运动恐惧得分45.97±11.13。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较好(RMSEA=0.067,GFI=0.992,NFI=0.980),疲乏、疼痛灾难化、疼痛程度、自我管理及焦虑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总效应分别为0.587、0.348、0.245、-0.235、0.154。疲乏通过疼痛灾难化、自我管理和焦虑间接影响运动恐惧,焦虑通过疼痛灾难化间接影响运动恐惧,疼痛程度通过疲乏和自我管理间接影响运动恐惧,疼痛灾难化通过自我管理影响运动恐惧。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运动恐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降低患者疲乏感、疼痛灾难化、焦虑、疼痛程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是改善其运动恐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疼痛患者运动锻炼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15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过去1周运动锻炼行为、疼痛强度及其影响、脊柱活动度,分析患者运动锻炼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运动锻炼总时间为105. 0(15. 0,225. 0) min/周,体能锻炼和耐力锻炼时间分别为0(0,15. 0) min/周和60. 0(15. 0,195. 0) min/周。88例(58. 28%)患者运动锻炼时间不足150 min/周。指地距离、晨僵、与医生交流情况是影响患者参与运动锻炼的主要因素(P 0. 05,P 0. 01)。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锻炼不足。医护患三方应共同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运动方案,提高患者锻炼的依从性,以有效改善躯体活动度,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0.
坚持进行规律的运动可以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和病死率,但结直肠癌患者普遍存在运动量不足的现象。多项研究表明,疾病及治疗相关因素均会影响患者的运动水平,导致运动量不足。在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运动行为现状的基础上,从一般人口学资料、社会心理、运动方式及疾病四方面阐述影响结直肠癌患者运动行为的因素,以期为今后开展更有效的运动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和性别有关的全身性疾病,表现特征为每单位体积的骨量减少,骨强度受损,患者容易骨折,造成生活质量降低。运动疗法相比药物疗法具有经济性、无不良反应等优势,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然而运动疗法的疗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凸显,主要受运动本身的特点(运动方式、运动强度)以及患者自身条件所影响。目前骨质疏松症的检测方式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患者无法判断经过一段时间运动干预后的真正疗效,从而影响到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并且运动干预骨质疏松症的评价指标主要集中在骨密度和骨矿物质含量上,忽视了运动对于人体肌肉功能以及身体机能的影响。另外,骨质疏松症人群的机能状态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想要达到较好的干预效果就需要根据患者特点制定最为合适的运动处方。目前,国内外对运动干预骨质疏松症存在的问题尚缺乏详细的概述,笔者就相关现存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给出建议以供参考,旨在提高运动疗法干预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1例血友病甲、AIDS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对症治疗41d后好转出院。提出在做好消毒隔离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病情观察、休息及运动指导和对症护理(发热、疼痛、出血等)是促进病情好转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1例血友病、AIDS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  孙娟  王清波 《护理学杂志》2008,23(11):80-81
对1例血友病甲、AIDS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对症治疗41 d后好转出院.提出在做好消毒隔离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病情观察、休息及运动指导和对症护理(发热、疼痛、出血等)是促进病情好转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7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AF系统复位固定加植骨融合。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双下肢感觉和运动并指导其进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恐惧水平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医院抑郁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锻炼社会支持量表分别于住院期间(T0)、出院后1个月(T1)、出院后3个月(T2)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147例完成研究。3个时间段运动恐惧水平得分分别为(44.80±6.14)分、(42.26±6.06)分、(38.99±5.26)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运动自我效能是T0~T2时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均P<0.05),住院天数在T1、T2时对运动恐惧产生影响(均P<0.05), 社会支持仅在T0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恐惧产生影响(P<0.05),抑郁仅在T1时对运动恐惧产生影响(P<0.05)。结论随着出院时间延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恐惧水平呈下降趋势。医护人员需关注运动恐惧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而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系统分析运动依从性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概念属性、案例、前因、后果,从护理和康复实践的角度厘清心力衰竭患者运动依从性的概念内涵。结合我国心力衰竭患者的患病特点,归纳其运动依从性的概念属性:本质上是心力衰竭患者接受运动指导后行为的改变;目的是维持运动治疗的积极效果;运动依从性是具有主观意识的行为概念,体现过程与结果特征。本研究明确了心力衰竭患者运动依从性的概念属性,为我国开展心力衰竭运动康复实践或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总结1例长期气管插管后气管切开高龄患者的护理。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缺氧状况,做好人工气道管理,早期加强呼吸及运动系统康复护理,关注营养支持、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患者带人工气道15余月后呼吸功能恢复良好并顺利拔管、运动功能部分恢复,最终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8.
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并从运动干预作用的机制,移植前、移植后早期和长期存活者运动干预的现状阐述运动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更合理地开展运动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双源CT连续动态扫描评价腰椎不同曲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间盘突出与椎间孔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3-10—2014-10确诊的L4、5椎间盘突出症40例。仰卧位0°的位置为运动过程中动态扫描时的0°位置,根据腰椎矢状面Cobb角测量方法测量运动过程中伸展10°、20°和屈曲10°、20°的图像。测量腰椎间盘突出距离和椎间孔面积。结果在过屈位到过伸位运动过程中,L4、5椎间盘后缘突出程度逐渐增加,从中立位向过屈位运动时L4、5节段椎间盘突出程度变化更加明显。腰椎屈曲运动过程中腰椎每屈曲10°椎间盘突出减少(0.87±0.26)mm;伸展运动过程中腰椎每伸展10°椎间盘突出增加(1.24±0.45)mm。腰椎运动过程中,腰椎每伸展10°其椎间孔面积比仰卧位静态扫描时减小(8.02±0.34)mm~2;腰椎屈曲10°时,90%的患者椎间孔面积比常规仰卧位扫描时减小(6.72±0.23)mm~2;屈曲20°时,82.5%的患者L4、5节段椎间孔面积比静态扫描增时大(7.02±0.15)mm2。结论腰椎双源CT连续动态扫描可以明确诊断常规CT扫描阴性而下肢症状典型和常规CT结果与临床症状差异较大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运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促进患者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对29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出院后随访,出院后12个月评价其康复运动是否达标,进行心功能监测,同时采用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共275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康复运动达标104例,未达标171例,达标组6 min步行距离及代谢当量显著高于未达标组(均P<0.01).回归分析显示,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评分、职业、学历是冠心病出院患者康复运动达标的影响因素(PP<0.05,P<0.01).结论 出院后康复运动达标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但康复运动达标率较低,影响因素较多,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患者康复运动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