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CT引导经皮穿刺直径≤2 cm肺部结节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评价CT引导经皮肺穿刺直径≤2cm结节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230例CT引导经皮肺穿刺术中肺部结节直径≤2cm,并经病理或随访证实者51例,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并发症。结果:51例中肺癌32例,穿刺确诊25例,假阴性7例,肺部良性病变19例,无假阳性。诊断敏感性78.13%,特异性:100%,诊断准确率86.27%,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73.08%。气胸发生率9.8%,无一需做闭式引流。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直径≤2cm肺部结节活检的准确性较高而并发症较低,可作为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灶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病灶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108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诊治过程,并对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阳性率、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穿刺病理阳性率91.7%(99/108),穿刺成功率97.2%(105/108)。并发症:气胸15.7%(17/108),出血8.3%(9/108),气胸并出血5.6%(6/108),术后咯血12.9%(14/108),以上症状均较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快捷、准确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内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并发症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评价诊断价值,讨论其并发症.结果 140例肺部病变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随访观察证实为恶性肿瘤90例,良性病变者50例;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为恶性肿瘤者89例(鳞癌14例,腺癌57例,小细胞癌5例,转移癌3例),良性病变者51例,其中1例良性病变病例后行气管镜检查病理示癌.对恶性病变诊断敏感性98.9%,对良性病变诊断特异性98.0%,总的诊断准确率99.3%.并发症:痰中带血13例,少量气胸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10.0%.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非常安全有效,准确性高、并发症少,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CT引导下肺穿刺同时行组织学与印片细胞学检查的诊断价值和并发症。方法收集134例CT引导肺部穿刺活检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统计印片细胞学、组织学以及2者结合的敏感性和并发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10例穿刺确诊为恶性肿瘤。穿刺未发现癌细胞者22例,后经手术和随访证实其中假阴性2例。组织学敏感性为82.1%(92/112),印片细胞学敏感性为87.5%(98/112),二者结合敏感性为98.2%(110/112),假阴性率为9.1%(2/22)。气胸发生率为7.5%(10/134),出血、喀血率为11.9%(13/134),仅有2例出血较多,需紧急处理。结论CT引导经皮肺穿刺是敏感性高和安全的定性诊断方法,如同时行组织学及印片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降低假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模拟定位机导引下经皮细针吸取活检对肺部肿块的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模拟定位机导引下经皮细针吸取肺部肿块活检对 175例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得细胞学标本 16 9例 ,活检成功率 96 6 % (16 9/175 ) ,诊断阳性率92 % (16 1/175 ) ,并发症率 6 3 % (11/175 ) ,假阴性率 4 7% (8/16 9)。本组恶性肿瘤占 90 1% (14 5 /175 ) ,可进行病理分类 77 9% (113/14 5 )。良性病变 9 94% (16 /175 )。结论 模拟定位机导引下经皮细针吸取肺部肿块活检对肿块的定位、测量深度及确定进针方向比电透、B超及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有较多的优越性 ,特别对肺内 1 5~ 3cm的小肿块的针吸肺活检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T引导下肺穿刺同时行组织学与印片细胞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34例CT引导肺部穿刺活检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统计印片细胞学、组织学以及两者结合的敏感性及假阴性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10例穿刺确诊为恶性肿瘤。穿刺未发现癌细胞者22例,后经随访证实其中假阴性2例。组织学敏感性为82.1%(92/112),印片细胞学敏感性为87.5%(98/112),二者结合敏感性为98.2%(110/112),假阴性率为9.1%(2/22)。结论CT引导经皮肺穿刺是敏感性高的定性诊断方法,如同时行组织学及印片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降低假阴性。  相似文献   

7.
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针吸活检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对61例患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术的应用进行评估。方法:CT导引定位下用7号腰穿针及TEMNO活检针进行穿刺活检。结果:61例均穿刺成功,获得细胞学和组织学材料。细胞学检查敏感性80.5%(33/41),组织学检查敏感性53.7%(22/41),两特异性均为100%。并发症6例(9.8%),其中气胸5例,痰血1例.结论:CT导引下经皮肺刺术为周围型肺内占位灶明确诊断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减少了开胸探查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病灶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108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诊治过程,并对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阳性率、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穿刺病理阳性率91.7%(99/108),穿刺成功率97.2%(105/108)。并发症:气胸15.7%(17/108),出血8.3%(9/108),气胸并出血5.6%(6/108),术后咯血12.9%(14/108),以上症状均较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快捷、准确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超声引导下经皮乳腺粗针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粗针活检术(CNB)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Bard 14G、16G切割针自动活检枪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16例患者的18个乳腺占位性病变,所取组织进行组织病理诊断,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18个乳腺占位性病变中,穿刺活检良性7例、恶性11例,病理诊断良性3例、恶性15例,假阴性4例,诊断准确率83.3%。超声引导下14G切割针取材成功率100%。所有病例穿刺活检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粗针活检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确定乳腺占位性病变性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肺部占位性病变,如果是中央型,且伴有痰中带血者,有些可以经痰细胞学检查得到诊断,但肺部周围占位性病变往往较难通过痰细胞学检查确诊,并且也很难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确诊。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近年来新开展的重要诊断技术。我们自2000年5月至2003年12月产应用该技术对42例肺周围占位病灶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穿刺准确率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细针穿刺活检与数字化乳腺摄像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102例乳腺肿块患者(年龄17~76岁,中位年龄50岁)均进行细针穿刺活检与数字化乳腺摄像检查,且所有患者均入院手术获得病理诊断,所得结果与最终的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02例患者中,最终病理确诊为乳腺癌者43例(42.2%),细针穿刺活检对乳腺癌检测的敏感性为90.7%(39/43),特异性为89.8%(53/59),总准确率为90.2%(92/102)。数字化乳腺摄像检查对乳腺癌的敏感性也是88.4%(38/43),而特异性是83.1%(49/59),总的准确率是85.3%(87/102)。细针穿刺活检假阴性的乳腺癌可通过数字化乳腺摄像检查得到正确诊断。结论细针穿刺活检与数字化乳腺摄像都是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有效方法,两者联合应用能够降低乳腺肿块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B超、钼靶及二者联合检查对乳腺癌淋巴结显像的能力.[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共118例,比较B超、钼靶及二者联合检查对淋巴结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总符合率.[结果]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47.4%,特异性为73.7%,误诊率为26.3%,漏诊率为52.6%,阳性预测值为54.5%,阴性预测值为67.7%,总符合率为63.2%.钼靶检查的灵敏度为88.2%,特异性为24.0%,误诊率为76.0%,漏诊率为11.8%,阳性预测值为61.2%,阴性预测值为60.0%,总符合率为61.0%.二者联合检查的灵敏度为91.3%,特异性为15.4%,误诊率为84.6%,漏诊率为8.7%,阳性预测值为65.6%,阴性预测值为50.0%,总符合率为63.9%.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弱(κ=0.215,P=0.035).以淋巴结转移数目分层,3种方法的检出水平与转移数目无关.[结论]超声在术前诊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方面优于钼靶、以及超声和钼靶联合检查.此外,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检出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数目无关.  相似文献   

13.
王岳松  宋艳红  刘丽 《肿瘤》2000,20(1):51-53
目的 研究纤支镜和经皮肺活检对肺外周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X-线引导纤支镜肺活检和超声引导经皮肺活检。结果 纤支镜肺活检组中(62例)敏感性、特异性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1.94%,100%和8.06%(5/62),超块经皮肺活检组中(30例)分别为93.10%、100%和6.67%(2/30)。结论X-线引导经纤支镜肺活 检和超引导经皮肺活检对肺周边病灶有极大的诊断价值,对病灶较小且靠近胸壁者可首选超  相似文献   

14.
评价实时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期间,46例经胸部CT或PET-CT检查显示为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和/或胸内气管旁肿块(≥1 cm)的患者行EBUS-TBNA的资料(其中临床拟诊为肺癌并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25例,纵隔和/或肺门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21例),统计实时EBUS-TBNA在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率。结果:46例患者中,其中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患者38例,淋巴结结核3例,淋巴结炎3例,结节病1例,淋巴瘤1例。46例患者中,经EBUS-TBNA诊断为肺癌34例,淋巴结核2例,淋巴结炎3例,结节病1例。38例肺癌患者共穿刺48组淋巴结,1例气管旁肿物,其中经EBUS-TBNA诊断为肺癌34例,假阴性4例,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66.7%,诊断率为87.0%。EBUS-TBNA过程安全,全部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仅1例一过性发热。结论:实时EBUS-TBNA,并发症少,可在门诊进行,且诊断率、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高,是诊断肺癌安全、有效的方法。当常规支气管镜未能取到阳性病理结果时,亦可尝试通过对肺门或纵隔淋巴结或肺内肿块行EBUS-TBNA来诊断。   相似文献   

15.
63例肺内孤立性结节18F-FDG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在肺内孤立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肺内结节行18F-FDG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检查,阳性显像者手术切除,阴性显像临床可疑者,行手术或肺内穿刺。结合术后或肺内穿刺病理,判定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检查的灵敏性,特异性和正确性。结果63例患者中阳性显像36例,其中病理证实阳性者31例,假阳性5例。阴性显像27例,其中病理证实真阴性24例,假阴性3例。灵敏性为91.2%(31/34),特异性为88.9%(24/27),正确性为87.3%(55/63),真阳性率为86.1%(31/36),假阳性率13.9%(5/36),真阴性率88.9%(24/27),假阴性率11.1%(3/27)。结论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作为一种安全、非创伤性的显像方法在鉴别肺内孤立性结节(SPN)性质时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极大地减少了不必要的诊断性开胸手术,因而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经支气管超声引导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是近年来新的纵隔淋巴结定性诊断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应用于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2009年4月1日-2010年2月8日,75例本院胸部增强CT提示肺内占位伴多发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接受EBUS-TBNA检查。以最终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检验EBUS-TBNA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并判断其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分期的准确率。结果75例患者共计穿刺177组病灶区域,平均穿刺2.4组/例。75例患者,组织病理标本送检率为49.33%。以177组穿刺区域计算,组织病理标本送检率为28.81%。75例患者EBUS-TBNA诊断准确率为98.66%,敏感性为98.43%,特异性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91.67%。以177组穿刺区域计算EBUS-TBNA诊断准确率为96.05%,敏感性为95.10%,特异性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82.93%。上述指标除敏感性(P=0.435)外,均高于CT检查(P0.05)。73例可行N分期患者中,19例(26.03%)患者EBUS-TBNA检查后出现分期改变。结论EBUS-TBNA准确率较高,创伤小,是用于肺癌诊断及分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核素断层显像的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申屠阳  周允中  曾骏  谢文晖  何卫中 《肿瘤》2001,21(6):468-469
目的研究评价99mTc-MIBI SPECT术前诊断肺癌及纵隔转移淋巴结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胸外科1997年3月~2000年12月间初诊"肺部阴影待查"患者100例,术前常规检查并加行99mTc-MIBI SPECT检查.男8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61±10.99岁.肺癌手术中规范清扫纵隔各组淋巴结,光学显微镜观察.计算核素断层显像之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拟然比、阴性拟然比等指标.对转移淋巴结假阴性显像,配对进行淋巴结图像分析,获取各切片转移癌细胞的面积值(μm2)及其面积百分比.结果 (1)99mTc-MIBI SPECT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评价敏感性(93.67%),特异性(61.90%),准确性(87.00%),阳性预测值(90.24%),阴性预测值(72.22%),阳性拟然比(2.47)及阴性拟然比(0.10).(2)99mTc-MIBI SPECT对纵隔转移淋巴结的诊断评价敏感性(85 19%),特异性(93.62%),准确性(90.54%),阳性预测值(85.19%),阴性预测值(93.62%),阳性拟然比(13.28)及阴性拟然比(13.28)及阴性拟然比(0.16).(3)淋巴结图像分析显示淋巴结中转移癌细胞的数量同显像与否既有一定联系又非密切相关,淋巴结癌细胞数量(面积)并不是其显像与否的唯一因素.结论本组显示了SPECT在肺癌诊断鉴别和纵隔转移淋巴结预测上的独特价值,为外科手术中定向摘除淋巴结提供了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CNB)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691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术前CNB及手术治疗,对比CNB与术后病理结果。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NB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采用Kappa检验分析CNB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采用χ2检验比较CNB对高危病变与DCIS的低估率。 结果CNB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率为96.0%(663/691),假阴性率为4.9%(28/571),敏感度为95.1%(543/571),特异度为100%(120/120),阳性预测值为100%(543/543),阴性预测值为81.1%(120/148),约登指数为0.951,两者一致性较高(Kappa=0.871,P<0.001)。CNB对DCIS、高危病变的低估率分别是27.8%(15/54)、45.0%(18/40),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992,P=0.084)。691例患者经手术确诊为乳腺叶状肿瘤有17例,而术前CNB诊断为叶状肿瘤有3例。另外,44.4%(16/36)的不典型导管增生患者经术后确诊后为恶性肿瘤。 结论CNB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较高,但也存在假阴性和组织学低估的情况,必要时需要手术切除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介导下穿刺活检对肺周围型占位性病变的安全性及诊断准确性,探讨该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应用自动活检装置对97例经CT检查显示为周围型肺占位病变患者进行穿刺活检。结果 取材成功率98.9%;93例获得正确诊断,组织病理学符合率95.9%;恶性71例,良性25例,其中假阴性3例,假阴性率4.1%(3/74);1例因取材量不足而无法做出病理诊断。结论 彩超介导下周围型肺占位病变的穿刺活检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安全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阴道镜在TCT阳性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在超薄液基细胞学(TCT)阳性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14例细胞学阳性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并行官颈活检确诊,结果与TCT阴性组对照.结果: TCT阳性组阴道镜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04%、33.33%、92.59%、66.67%,TCT阴性组为83.33%、87.88%、83.33%、87.88%,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阴道镜在TCT阳性组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但特异性差,在TCT阴性组中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阴道镜检查适宜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