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联合中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收治的7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颈椎牵引联合中频和单纯牵引疗法,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定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疼痛总分、量表20分法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PRI、VAS、PPI及疼痛总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量表20分法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7%)高于对照组(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引联合中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比单纯使用牵引临床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内灸式激光针灸针治疗寒湿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寒湿腰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试验组采用内灸式激光针灸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治疗后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评估疗效。结果 (1)VA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第1次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分别为:试验组(3.95±1.89)分;对照组(4.94±2.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10次后两组的VAS评分分别为:试验组(3.50±1.18),对照组(3.69±1.2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ODI评分:第1次治疗后两组患者ODI评分分别为:试验组(16.28±7.82)分,对照组(16.14±7.1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10次后两组患者的Oswestry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内灸式激光针灸针法治疗寒湿腰痛即时止痛效果优于传统针刺疗法,但治疗1次对提/携物、坐、行走各项功能无明显改善;治疗1个疗程后两种疗法皆可止痛及改善各种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4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n=20)给予口服加巴喷丁治疗;B组(n=20)服用与A组相同剂量加巴喷丁,同时在其患处给予每日1次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d,5d,7d,14d,28d的疼痛程度变化,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治疗颈背软组织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颈背软组织疼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激光组和电针组,每组60例。激光组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照射穴位;电针组予针刺配合电针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对颈背软组织疼痛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VAS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激光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电针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激光组中落枕型和痹痛型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低于电针组中落枕型和痹痛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激光组镇痛效果(VAS加权值)明显高于电针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激光组中痹痛型镇痛效果(VAS加权值)明显高于电针组中痹痛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激光组远期效果优良者明显高于电针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激光组中痹痛型远期效果优良者明显高于电针组中痹痛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是颈背软组织疼痛较好的物理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中的患者应用中医骨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8%)和对照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80%)比较,明显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客观评分为(18.52±2.65)分、主观评分为(26.50±5.42)分,总评分为(42.92±5.78)分。对照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客观评分为(17.42±2.25)分、主观评分为(22.50±5.36)分,总评分为(39.90±5.82)分。观察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的主观积分、客观计分以及总积分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中医骨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及腺苷钴胺联合用药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发病5 d内的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除予以抗病毒等基础治疗外,腺苷钴胺组肌肉注射腺苷钴胺1.0 mg,1次/d;mNGF组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1次/d;联合组肌肉注射腺苷钴胺1.0 mg+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1次/d,治疗持续14 d。观察50%疱疹结痂的时间,治疗前、治疗7 d、14 d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结果 3组50%疱疹结痂时间是:腺苷钴胺组(9.68±2.20)d,mNGF组(9.40±1.95)d,联合组(9.17±2.30)d,均无明显差异(P〉0.05);3组VAS评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其中腺苷钴胺组与mNGF组治疗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但联合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腺苷钴胺组、mNGF组和联合组分别是63.33%、66.67%、90.00%,联合组更优(P〈0.05)。结论mNGF联合腺苷钴胺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效果显著,优于单独应用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7.
杨月丽  王原  杨华林 《武警医学》2013,24(4):295-298
目的观察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OT)改善脑外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对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脑外伤合并肢体功能障碍患者5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病情平稳后,两组对象均接受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另加功能性OT,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分别选择OT方案,1~2次/d,20~30 min/次,20~30次为一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两组对象治疗前后分别接受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和"运动能力评估(fugl-meyer assessment,FMA)"。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BI分项评分和总分分布无明显区别,治疗后两组多数MBI分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的部分分项评分和MBI总分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和FMA总分无明显区别,治疗后两组各项运动功能评分和FMA总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FMA总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结果(P〈0.01,P〈0.05)。结论功能性OT可以明确改善脑外伤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诊疗辅导对成人牙科畏惧症(DF)患者情绪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在同一医师行根管治疗的患者中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筛选出成人DF患者40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干预组在患者进行口腔常规治疗前给予护理诊疗辅导,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用VAS、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DAS)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分,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AS及MDAS评分显示,两组治疗前D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干预组治疗后VAS和MD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AS及MD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DF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诊疗辅导,对于改善DF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电针加 TDP 治疗仪等4种方法治疗军事训练致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胫骨疲劳性骨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电针组、TDP 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电针加 TDP 治疗,电针组单用电针治疗,TDP 组单用 TDP 治疗,对照组患者自行热敷治疗,5 d 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疼痛模拟评分法(VAS)和临床疗效分级,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联合治疗组的 VAS 评分显著低于其他3组(P ﹤0.05);电针组的 VAS 评分低于 TDP 组和对照组(P ﹤0.05);TDP 组与对照组的 VAS 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 ﹥0.05)。联合治疗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 ﹤0.05),且总有效率高于 TDP 组和对照组(P ﹤0.05);电针组的治愈率也高于 TDP 组和对照组(P ﹤0.05),TDP 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没有显著差别(P ﹥0.05)。结论电针加 TDP 治疗,对于军事训练致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临床疗效最好,应该在临床大力推广。在没有条件的地方,电针治疗也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He-Ne激光联合超短波、股四头肌训练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疗效。方法膝关节OA患者80例,分为两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超短波联合股四头肌功能训练治疗;激光组,采用HeNe激光联合超短波、股四头肌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治疗50 d。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疼痛和Lysholm功能评分量表(Lysholm knee scoring scale,LKS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激光组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激光组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He-Ne激光联合超短波疗法、股四头肌训练治疗对改善患者的膝骨关节功能、缓解关节疼痛优于单纯超短波联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分别用针灸推拿、中药湿热敷、中药湿热敷加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120例分成三组,每组各40例,第一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第二组采用中药湿热敷治疗,第三组采用中药湿热敷加针灸推拿治疗。结果针灸推拿组总的有效率82.50%,中药湿热敷组总有效率为77.50%,中药湿热敷加针灸推拿组总有效率为100%,三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中药湿热敷加针灸推拿疗效率更优于以上二组。结论中药湿热敷加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袁晓明  肖兵  龚雪莲 《西南军医》2009,11(5):847-848
目的观察针刺、牵引并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三组:综合组36例,在针刺、颈椎牵引的同时给予电脑中频治疗;对照组分针刺组和牵引组,针刺组30例只给予针刺,牵引组27例只给予牵引,并观察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有减轻或消失,三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综合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牵引并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针灸与单纯牵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飞行人员眼外伤患者的临床心理干预对提高治疗率和降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65年5B~2007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61例(62眼)飞行人员眼外伤患者通过及时心理护理后的临床愈后状况与护理资料。结果视力1.0以上51眼,占82.2%,治疗前视力0.1以下11例,治疗后视力无明显恢复4例,其中视力0.05有1例,无光感2例,眼前手动1例。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在眼外伤治疗恢复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LIF手术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9例患者依据TLIF术入路方式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75例患者,采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对照组:74例患者,实施传统后正中入路。对比两组围术期各项指征与术后VASJ、OA 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均为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与J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术后组间评分差异明显( P<0.05)。结论经多裂肌间隙入路行TLIF术医治腰椎退变性疾病,对多裂肌与神经功能损伤明显较传统入路方式小,且微创、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TLIF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及随访53例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A组(22例)采用Wiltse人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椎管潜行减压术,B组(31例)采用后正中入路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椎管潜行减压术。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JOA腰痛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nal analogue scale,VAS)、影像学评价,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小于B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VAS评分及JOA评分方面,术后各时期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1周B组的腰痛VAS评分和JOA评分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影像学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患者术后腰腿疼痛缓解迅速,但远期的随访评分与后正中入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改良TLIF在保持腰椎术后生物力学恢复方面优于常规TLIF。  相似文献   

16.
针刺腰神经根点辅以雀啄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振民  奚卿魁 《武警医学》2010,21(6):491-493,496
 目的 观察针刺腰神经根点辅以雀啄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8例(经CT或MRI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以针刺腰神经根点、手法采用雀啄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 (治疗组),并设针刺传统腧穴78例(对照组)作为对照,观察2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 第1疗程末,治疗组痊愈率为43.8%,对照组痊愈率为25.6%,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疗程末治疗组痊愈率为82.5%,对照组痊愈率为43.6%,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针刺腰神经根点、辅以雀啄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优于针刺传统腧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151例CSA患者随机分为针灸推拿治疗组和单针灸对照组,治疗前后采用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量化评估,并对该量表在本次中医临床中的效度及信度进行初步检验。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改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检验,该量表也有可以接受的准则效度(r在0.8-0.9之间,p<0.01)和再测信度(r在0.6-0.9之间,p<0.01)。结论针灸推拿结合治疗CSA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颈椎功能和生活质量。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在CSA中医临床中具有可信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D双回波稳态进动(dual echo steady state ,DESS)磁共振序列在显示椎管内臂丛神经的形态解剖学信息的情况,以及在显示突出椎间盘与椎管内臂丛神经的关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有颈肩痛和上肢麻痛等颈丛和臂丛神经根受压症状,临床高度怀疑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M RI常规序列(矢状位 T1 WI ,T2 WI ,横轴位T2WI)和3D DESS序列,3D DESS序列的所有图像均采用3D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与曲面重组等后处理,由2位高级职称M RI影像诊断医师通过对重建后图像所显示的臂丛神经椎管内神经根的形态、长度以及突出椎间盘与椎管内臂丛神经的关系的影像表现,评价3D DESS序列在神经根型颈椎病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3D DESS序列重建图像和常规MRI T2WI序列图像对臂丛神经椎管内神经前根的显示率分别为94.3%(33/35)和88.6%(31/35),对臂丛神经椎管内神经后根的显示率分别为94.3%(33/35)和80%(28/35),3D DESS序列明显优于常规层厚 T2 WI图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在臂丛神经椎管内神经前后根完整性的显示方面,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3D DESS序列经重建后的图像,可提供更多的椎管内臂丛神经的形态解剖学信息,能清晰显示突出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明确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