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文,41岁,于7年前患胆总管囊肿,行手术治疗并切除胆囊、胆肠吻合术,术后三月出现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隐痛向同侧肩部放射,同时伴有恶心、饭后呕吐,无畏寒、发热、反酸、暖气及黄殖。胃肠检查:胃体部小弯及胃窦部,十二指肠球部及胃体部均受压推移,超过脊柱。三次超声显像结果不一,胆囊区附近(后下方)可见7cmXscmXscm大小强光团,回声不均,诊断为:胆囊术后残端扩张并多发结石,胆囊后下方占位,总胆管囊肿合并结石。二次超声显像报告为胆总管巨大结石。三次超声显像报告为肝主叶实质性占位,肝癌不排除。CT检查:左右肝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胰胆管成像(MRCP)联合经腹超声检查对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扩张并结石的应用。方法 选取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扩张并结石患者80例,均行MRCP和经腹超声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经腹超声诊断胆总管扩张并结石准确率;比较MRCP诊断胆总管扩张并结石准确率;比较MRCP联合经腹超声诊断胆总管扩张并结石准确率。结果 80例经腹部超声检查发现结石41例,诊断准确率51.25%。经MRCP检查发现结石60例,诊断准确率75.00%。经MRCP联合经腹超声检查发现结石72例,诊断准确率90.00%。MRCP联合经腹超声检查诊断胆总管扩张并结石准确率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与经MRCP检查(P<0.05);经MRCP检查胆总管扩张并结石准确率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MRCP联合经腹超声检查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MRCP检查与经腹超声。结论 MRCP联合经腹超声检查对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扩张并结石的诊断价值良好,可提高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双胆总管畸形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性.38岁,因“右上腹部隐痛6月余伴恶心、轻度厌油”于2004年1月2日入院,B超示:肝内胆管扩张,胆囊泥沙样结石,肝总管、胆总管多发结石。于2004年1月5日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术后T型管造影示:先天性双胆总管畸形;副胆总管近端残留结石,异位开口于胃体小弯侧(图1,2),行胆道镜经窦道取石术,取出残余结石一枚,直径约0.8cm。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前瞻性方式研究对比胆囊颈管结石(n=30)与胆囊体部结石(n=50)对胆总管直径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对比两组胆总管超声内径和术中实测外径。结果:胆囊颈管结石组胆总管超声内径和术中实测外径(69mm,115mm)大于胆囊体结石组(47mm,82mm)。结论:胆囊颈管结石是胆总管轻度扩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克服传统的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不足。方法:设计并应用了一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新术式一皮下通道型胆囊胆总管吻合术,并将其与传统术式一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作临床比较。结果:28例患者实施此种新术式,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现并发症。在获随访的23例患者中,1例于术后2年零3个月,肝内外胆管再次发现结石,仅局麻下切开皮下胆囊通道行胆道镜取石,效果满意。与其相比较的37例行传统术式患者中,获随访31例,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年零8个月及2年零4个月再次复发肝胆管结石,均行开腹手术治疗。结论:皮下通道型胆囊胆总管吻合术的应用为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结石复发提供了一胆道镜取石途径,避免了传统的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结石复发需再次剖腹手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曲面重建对诊断胆总管扩张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51例经手术及其中43例又经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扩张患者,包括34例恶性病变(14例胆总管癌,11例胰腺癌,9例肝癌或肝转移瘤)和17例良性病变(8例胆总管结石,4例胆总管炎性狭窄,3例胆囊切除术后,2例胰腺炎)均经16层螺旋CT腹部平扫,随后将源像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曲面重建(CPR)。结果 CPR能直接全程显示扩张的胆总管,准确判断其梗阻部位、范围、形态以及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关系,并能鉴别良恶性病变的CT征象,例如,胆总管癌表现为胆总管中段管腔内结节影和肝内、外胆管重度扩张,而胰腺炎合并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总管与胆囊扩张,横轴位像显示胆总管胰头处结节状结石影。结论 CPR在诊断胆总管扩张及鉴别其良恶性病变中起重要作用,它应作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道镜检查取石术治疗老年人胆总管结石(CBDS)合并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1-01-2014-04,53例CBDS及胆囊结石的老年患者实施LCBDE、LC及胆道镜检查取石术。梗阻性黄疸27例,急性胆管炎13例,急性胆囊炎32例,急性胰腺炎2例,肝脓肿1例。肝硬化3例,肝细胞癌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9例,高血压17例,糖尿病13例。术中放置T管及腹腔引流管,观察并分析术后临床病理数据。结果:51例老年患者成功实施腹腔镜及胆道镜联合手术,2例中转开腹。1例因原发性肝癌同时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另1例行十二指肠瘘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87.9±20.2)min。平均出血量(47.1±51.8)ml。继发性胆总管结石45例,原发性结石6例。发现意外胆囊癌2例。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6±2.3)d。术后胆漏2例,肺部感染3例,胆道感染2例。未发生胆总管残余结石。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老年人CBDS及胆囊结石安全可行,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6 0岁。反复上腹痛 1个月 ,腹痛加重伴呕吐 2天。既往无特殊。查体 :右上腹压痛 ,莫菲氏征 ( +)。全身皮肤无黄染 ,浅表淋巴结不大。实验室检查无异常。B超诊断 :胆囊炎。CT平扫 :胆总管、胆囊及肝内胆管均扩张积液 ,胆总管直径1.8cm ,胆总管末端突然变细并于开口处偏外见一结节状高密度灶 ,CT值约 12 0HU ,大小约 0 .5cm× 0 .6cm ,密度均匀 ,胆总管壁轻度均匀增厚 (图 1、2 )。胰头不大。CT诊断 :胆总管末端结石伴胆管炎、胆囊炎。手术所见 :胆囊未见肿物及结石 ,胆总管扩张直径 2 .0cm ,胆总管行径未扪及结石…  相似文献   

9.
1 病历简介患者 ,男 ,78岁。右上腹隐痛 3天。查体 :巩膜及皮肤重度黄染 ,肝脾未触及。患者 10年前因右上腹绞痛 ,巩膜黄染而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 ,诊断为“胆总管癌” ,未行手术 ,仅采取保守治疗 ,用抗菌药物 ,当时症状消失 ,以后又反复发作。我院CT表现 :肝脏体积增大 ,肝内胆管呈树枝扩张 ,部分扩张的胆管内分布大小不等的细沙粒样的致密影 ;自肝总管起始端至胆总管下段入胰头处的肝外胆管扩张显著 ,其内可见一柱形结石影 ,结石横断面呈多个同心圆排列 ,其最大直径达 2 0cm ,胆管壁增厚约 3 0mm(图 1,2 ) ;胰管轻度扩张 ;胆囊…  相似文献   

10.
作者回顾性总结了电子十二指肠镜、腹腔镜(简称两镜)联合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20例患者的临床体会。两镜联合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巳成为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手段。其突出优点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痛苦轻、死亡率低等。充分体现微创治疗的优越性,并大大充实和丰富了原有传统治疗方法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技术的推广和普及,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报道逐渐增多并不断被人们所重视。本院自1991年9月~2004年12月共完成LC术14000例,发生胆总管残留结石17例,本文对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原因和护理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刮约肌切开(EST)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从2001年至2008年采用十二指肠镜、经内镜鼻胆引流管(ENBD)术中胆道造影及LC联合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胆石症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可发生在胆囊、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等胆道各部位,本文收集了1998-05-2004-10之间经(可检查、手术证实的胆总管结石15例,总结分析如下,以进一步提高胆总营结石在梗塞性黄疸中CT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艾先梅 《西南军医》2007,9(5):37-38
目的探讨胆总管末段结石超声诊断要点:明确主要伴发疾病的超声表现及其干扰因素;分析具体与胆总管末段结石鉴别疾病的超声像图特点。方法对100例经手术证实为胆总管末段结石病例及胆总管末段结石伴发其它疾病的超声诊断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超声直接显示典型病例59例,不典型23例,其中伴发慢性胆管炎6例,胆管癌4例,胰头癌4例,壶腹癌7例,误诊18例。显示随机伴发胆总管末段外疾病为:梗阻上方胆管普遍增宽,胆囊积液性增大、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汁淤积、慢性胆管炎、化脓性胆管炎、胆管癌。结论胆总管末段结石发病部位结构复杂,干扰明显,检查困难,明确结石梗阻情况及伴发疾病情况对疾病诊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谭黄业  耿协强 《人民军医》2005,48(10):616-616
1病例报告患者男,43岁。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6年,右上腹疼痛伴皮肤、巩膜黄染10天入院。于1998年曾因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在我院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管置钛夹2枚,胆囊动脉置钛夹1枚。入院体检:生命体征平稳,巩膜、皮肤中度黄染;腹平软,剑突下方偏右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脏肋缘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3·4×109/L,血总胆红素134·7μmol/L,直接胆红素96·9μmol/L。超声检查:胆总管扩张(直径为1·2cm),下端见2个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取出结石2枚,结石表面见有金属物外露,夹碎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对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下端狭窄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89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发现的38例(43%)胆总管下端狭窄患者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等内镜治疗。结果:上腹痛缓解率在单纯胆总管下端狭窄者、合并急性胰腺炎者、合并结石者分别为94.74%、78.83%、88.75%,胆总管内径恢复率在单纯胆总管下端狭窄者、合并急性胰腺炎者、合并结石者分别为100%、92.69%、100%,术后所有患者血ALT,AST,ALP及GGT恢复正常。结论:EST是治疗胆总管下端狭窄有效和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患着女性,30岁,农民。1988年12月引日入院。近半年来右上旗经常疼痛,并向右肩部放射。自同年11月下旬起,右上腹疼痛频繁,伴发绞痛及畏寒发热。查体:体温36.5℃,巩膜轻度黄梨,腹平,肝区紧张压痛,莫非氏征阳性,B超显示胆管蛔虫影象,胆总管极度扩张。于入院后第3日行剖腹探查,发现胆总管扩张直径达4cm,左右脉管亦均扩大。分别从胆总管、左右肝管内取出一团共24条蛔虫,其中最粗大一条长达18.scm,草绿色,其余为褐色虫尸。同时从胆总管内取出2故各约蚕豆大结石。术后伤口一期愈合,住院20d,继续定期驱烟治疗,痊愈出院。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0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7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行EST+LC(微创组),32例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CHTD)(开腹组),记录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疗效及住院时间。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开腹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手术成功,微创组术后未发现残余结石,开腹组残余结石率为21.9%,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EST+LC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作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ERCP+LC)与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LC+LCBDE)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ERCP+LC或LC+LCBDE治疗11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ERCP+LC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4(范围:8~49)个月,中位无结石生存时间25个月,1、2、3年复发比例分别为13%、41%、47%。LC+LCBDE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3.5(4~52)个月,中位无结石生存时间为24(17~48)个月,1、2、3年复发率分别为3%、27%、32%。多因素分析发现,胆总管直径≥1.2cm(P=0.011)、初始治疗方案(ERCP+LC/LC+LCBDE,P=0.013)是结石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内窥镜取石过程中行胆管下段括约肌切开可能增加结石远期复发。在胆管扩张的情况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8岁.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及急性胆管炎在某院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形管引流术,术后T管一直无胆汁外流,腹腔引流管每日引流胆汁500ml左右.T管因无引流作用而于术后2周拔除,但腹腔引流管一直无法拔除.此后病人多次腹痛、发热和黄疸,均抗感染治疗缓解.第1次手术后4个月转入另一医院,再次手术探查未寻见肝、胆总管,但见腹腔引流管之窦道直接与左右肝管残端相通.于左右肝管内各放置1根导尿管行胆汁外引流术.第2次手术后50d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