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效果。方法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4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微创穿刺引流术。结果4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均经微创穿刺治愈,47例一次性治愈,1例拔除穿刺针后出现张力性气颅,因发现及时,从原穿刺孔置入穿刺针引流后治愈。无复发,未出现颅内感染等并发症。血肿清除所需时间为2~4天。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效果满意,其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微创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21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 结果治愈率97.1%(204/210),复发率7.1%(15/210),并发症发生率14.3%(30/210),病死率0.95%(2/210). 结论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对其出现的并发症及时、正确处理,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式。方法 分析21例经双钻孔冲洗与持续导管引流的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均行双钻孔冲洗与持续导管引流术,术后10天头颅CT检查,5例血肿完全消失,16例血肿腔内有少许低密度硬膜下积液;无再出血及气颅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双钻孔冲洗与持续导管引流术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经CT引导定位钻孔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结果 48例患者血肿清除42例,硬膜下残留低密度少量积液者6例,术后3~6个月未见血肿复发病例。结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钻孔引流治疗5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率96%,复发率9%,并发症发生率15.4%,病死率1.2%。结论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硬质神经内镜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采用硬质神经内镜对12例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进行治疗。结果12例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均临床治愈.随访半年以上未再复发。结论硬质神经内镜下清除慢性硬膜下血肿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近期疗效。方法对确诊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06例,采取单孔钻孔引流91例,采取双孔钻孔引流15例。结果术后血肿引流80%以上,脑组织复张31例;留置引流管3天血肿引流彻底,脑组织复张96例;留置引流管3天血肿无明显减少者3例;血肿引流彻底,脑组织复张欠佳,遗留硬膜下积液3例,引流管移位入脑组织未引起临床症状2例;血肿下脑挫伤及血肿1例,保守治疗,无遗留神经功能障碍;钻孔部位硬膜外血肿1例,保守治疗,治愈出院;术后并发精神障碍1例,予抗精神症状药物,3日后症状消失。结论钻孔引流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至2011年间在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42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术后行闭式引流,2~5天后拔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拔管前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已大部分清除,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2例引流无效改为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有2例术后血肿复发,4例出现颅内积气。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该类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钻孔尿激酶注入引流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我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钻孔引流治疗,研究组给予钻孔尿激酶注入引流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血肿复发及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6.65%,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4.35%)。研究组患者血肿复发率、总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钻孔尿激酶注入引流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钻孔引流治疗,使血肿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降低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软通道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软通道引流组(80例)和神经内镜组(80例)。记录患者手术指标,检测血清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含量,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差异,观察术后并发症及硬膜下血肿复发情况。结果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长于软通道引流组,而住院时间短于软通道引流组,且血肿清除率高于软通道引流组(P0.05);神经内镜组术后3个月血清NSE和S-100β含量低于软通道引流组(P0.05);神经内镜组术后NIHSS评分低于软通道引流组,而ADL评分高于软通道引流组(P0.05);神经内镜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和硬膜下血肿复发率均低于软通道引流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可提高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率,缓解脑组织损伤程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及血肿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两种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方法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入院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手术中一组将血肿腔与硬膜下腔沟通,另一组只在血肿腔内进行冲洗与引流,统计血肿清除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两种方法血肿的最终清除效果差异无显著性,但硬膜下腔沟通者发生低颅压、脑脊液大量丢失、发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另一组。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可不必将血肿腔与硬膜下腔完全沟通,只需在血肿腔内冲洗引流,即可收到满意手术效果,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钻孔冲洗和非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及其意义。方法 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共收治7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49例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28例采用钻孔非冲洗引流术治疗,术后随访6月。结果术前83.1%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已有明确的血肿包膜形成;对钻孔冲洗和非冲洗引流组患者术后引流时间、再出血发生率、大脑皮层复张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钻孔冲洗和非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和术中对血肿包膜的影像学分析和实时确定以及对血肿液有效的置管引流。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单孔置双管外引流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4年3月收治6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钻单孔置双管引流手术治疗后的情况。结果〓58例临床症状体征消失,11例改善,无症状加重及死亡病例。经术后1~7天复查CT提示,69例血肿均大部份减少或基本消失,10例并发颅内血肿腔少量积气、积液,随访3个月全部恢复,无复发病例。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选择钻单孔置双管外引流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4.
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操作简单,快速方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我科从2001年5月~2004年5月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的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Liu Y  Zhu S  Jiang Y  Li G  Li X  Su W  Wu C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5):360-362
目的 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几率、机理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结果 本组16.7%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病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积液演变为血肿的时间为伤后22-100d;经钻颅血肿引流均治愈。结论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来源之一。发病年龄两极化,常发生在积液量少、保守治疗的慢性型病例中,致病方式常为减速性损伤及合并的颅脑损伤很轻微是外伤性硬莫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6.
微创置管联合三通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微创置管联合三通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行性. 方法局麻下自制套管针或骨锥等器械颅骨穿刺置管,联合三通密闭冲洗引流3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 结果全组病人均痊愈,无颅内积气发生.随访3~6个月,无复发. 结论微创置管联合三通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行,既能充分清除血肿,又从根本上避免了颅内积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骨孔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其术后血肿的复发率高,疗效欠佳。本文通过探讨骨孔或小骨窗联合高位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与术后血肿复发率高低,来寻找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更佳的手术方式。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绍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条件的186例CSD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小骨窗联合高位置管引流手术93例,常规手术(骨孔低位引流)93例。对比两种术式,术后1天头颅CT中线移位程度、术后7天硬膜下腔积气量、术后血肿复发率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治疗组(小骨窗联合高位置管引流)较常规手术组,术后1天头颅CT中线移位宽度≥5mm及硬膜下腔积气/硬膜下腔体积≥20%的发生率显著减少,术后血肿复发率也显著减少。结论小骨窗联合高位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通过减小术后1天中线移位宽度及硬膜下腔积气量,使得其术后血肿复发率下降,因此小骨窗联合高位置管引流是更加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慢性硬膜下血肿系头部外伤后3周以上开始出现症状.钻孔引流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首选方法,其手术简单,创伤小,效果好^[1]。1998年5月至2008年5月本院施行钻孔引流术治疗,现分析它们出现的原因.总结防治对策.以达到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和血肿的复发,提高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治疗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7年6月至2011年1月采用小骨窗开颅治疗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例,分析疗效。结果本组32例患者25例术后当天临床症状明显改善.7例术后次日症状改善,均痊愈出院。均术后第2天复查头颅CT,20例显示血肿完全消失,2例有少量硬膜下血肿残余,10例存在硬膜下积液,CT值与脑脊液CT值相等,中线结构移位均明显改善。随访3月~1年,血肿未复发。所有病人未发生颅内出血。结论小骨窗开颅治疗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肯定,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YL-1型微创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YL-1型微创针治疗,回顾性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观察中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较低。结论 YL-1型微创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