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膜性肾病(MN)患者伴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超声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经肾活检确诊MN患者104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肾静脉、下腔静脉、髂静脉、下肢静脉及肺动脉、右心腔内部结构,了解是否存在异常回声及肺动脉高压。结果:104例患者中,发现肺栓塞14例,肾静脉血栓5例,下腔静脉血栓2例,髂静脉血栓4例,下肢静脉血栓4例。血栓组与无血栓组比较,血清白蛋白、肌酐、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蛋白定量及凝血酶原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MN患者筛查静脉血栓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为患者疗效评估提供了简便、无创、无辐射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肾静脉血栓常合并肾病综合征,且许多病例肾组织学发现类似膜性肾炎,故曾认为肾静脉血栓是原因,肾病综合征是其结果。本文对36例肾病综合征作了预计性研究,于出院后随诊4~24个月。结果:本组肾静脉血栓12例(占33%)。其中,膜性肾小球肾炎10例,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无肾静脉血栓的肾病综合征24例。其中,膜性肾小球肾炎10例,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8例,肾淀粉样变  相似文献   

3.
肾病综合征并发肾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肾病综合征并发肾静脉血栓形成10例。检测肾静脉血栓形成最有价值的方法是肾动脉造影术。本文10例均通过造影确诊。当临床表现提示肾静脉血栓形成时,宜及早检查,确诊后及时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dimer对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连续收集的62例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住院患者以及62例未发生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住院患者(对照组)进行血浆D—dimer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对血浆D—dimer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并将D—dimer〉0.5mg/L及纤维蛋白原〉4.0g/L为界进行分层,明确与纤维蛋白原相比,D.dimer对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统计分析发现,血浆D—dimer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在血栓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纤维蛋白原〉4.0g/L为界进行分层后,血栓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诊断的灵敏度为89.29%,特异度为56.63%,阳性预告值为40.98%,阴性预告值为94%。将血浆D—dimer〉0.5mg/L为界进行分层后,血栓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诊断的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96.61%,阳性预告值为96.77%,阴性预告值为91.94%。结论与纤维蛋白原〉4.0g/L为界分层相比,D—dimer〉0.5mg/L对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的价值优于纤维蛋白原,具有早期诊断价值,通过结合临床表现可能性可进一步提高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肾病综合征肾静脉血栓的CT检查和溶栓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60例肾病综合征病人中的12例经CT证实有肾静脉血栓形成,并经选择性肾血管造影确诊。该12例病人的CT扫描在肾静脉中显示有密度减低的血栓,提示CT是一种筛选肾静脉血栓形成具有一定价值的方法。12例病人时静脉和肾静脉血纤维蛋白裂解产物、抗凝血因子III、第八因子相关抗原、纤维蛋白原的检测结果,提示病人处于高凝状态。在1小时内在肾静脉中分次给7例病人尿激酶20万单位,在肾动脉中分次给5例病人尿激酶20万单位。每日还给病人服华福林2.5mg、潘生丁75mg,除3例局灶硬化之外,还每日给病人服泼尼松40mg,1个月后复查。结果肾动脉内应用尿激酶者血栓完全消失。肾静脉内应用尿激酶者2例的血栓完全消失,5例的血栓部分消退。肾动脉内注射尿激酶的效果最好。所有应用尿激酶治疗的病人高凝状态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肾病综合征合并血栓栓塞症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病综合征 (NS)是肾毛细血管对蛋白质通透性增加的疾病 ,每天可从尿中丧失 3 5g以上蛋白质。因凝血因子和溶纤维蛋白抑制物质由尿中丧失 ,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因此 ,约 8 5 %~ 38 0 %的NS病人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 ,其中 2 5 %为肺血栓栓塞 (PTE) [1] ,另外还有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和肾静脉血栓。NS合并DVT者 ,临床表现不典型 ,漏诊、误诊率高 ,而PTE是NS的严重合并症和死亡原因[2 ]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 11例NS并发VTE进行回顾性分析 ,意在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断意识。…  相似文献   

7.
发生在产后二三周的大多数颅内静脉血栓的原因尚未明了,但因有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Ⅶ、Ⅷ、Ⅸ和Ⅺ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加,故一般归因为妊娠期高凝状态。近来已注意到抗凝血酶Ⅲ、血纤维蛋白溶酶原、C 蛋白和 S 蛋白的作用。本文报告1例产后第2周发生广泛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与 C 蛋白功能不良及 S 蛋白浓度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深部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方法对2006~2009住院治疗的28例深静脉血栓病人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采用抗血小板凝集、抗纤维蛋白形成,解除血栓高危因素等治疗,24例获愈,4例盆腔肿瘤者获缓解。结论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该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能准确地检出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应用该技术发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38%。过去曾报道给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以足量的抗凝治疗,其静脉血栓发生率为9.4%,而每天给予1000单位肝素共二天者,其发生率为12.4%,两者无显著差异。本文再次对比对照组、小剂量肝素治疗组、以及足量肝素加苄丙酮香豆素(华法令 Warfarin)治疗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观察心力衰竭对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凡急性心肌梗塞发病48小时以内,无抗凝治疗反指证者,均为本研究对象,不包括已用过抗凝治疗及有心源性休克者。在115例中有108例能完成试验观察。受试者被随机分成三组:足量抗凝治疗组(35例),先静脉给予5000单位肝素作负荷  相似文献   

10.
肾小球病在临床上常并发血液高凝状态,然后有血栓形成,尤其是肾病综合征患者更属多见。血栓形成的部位以肾静脉为多,其它如股静脉、髂静脉及肺动脉亦常可见到。患者由于栓塞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亦各异,如肾静脉血栓主要症状有血尿、腰痛;股静脉血栓是同侧下肢股白肿;髂静脉血栓则两侧下肢  相似文献   

11.
Ekberg等对28例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了肾纤溶活力、尿与血清中的FDP以及血中的纤溶酶与抗纤溶酶的检查。结果,27份肾活检标本中,25例患者的肾小球和皮质小血管处均有纤溶活力,而健康对照未见明显纤溶活力。26例用直接萤光免疫技术检查,发现14例患者的肾小球有纤维蛋白(原)及纤溶活力,唯其中9例病理切片未见纤维蛋白沉着(可  相似文献   

12.
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塞七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病综合征(NS)临床上常并发静脉血栓,其发生率约为20%,其中肾静脉血栓发病率最高,脑血栓较少见.我院2000年7月~2006年7月共收治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塞(CI)患者7例.现将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检测到血小板及凝血机制的激活,以及纤维蛋白形成速度加快,可能引发血栓并发症。本文通过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揭示动脉粥样硬化与静脉血栓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肾病综合征(NS)临床上常并发静脉血栓,其发生率约为20%,其中肾静脉血栓发病率最高,脑血栓较少见。我院2000年7月~2006年7月共收治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塞(CI)患者7例。现将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传刚  吴凤林  李颖嘉  孙爱民  何美蓉 《山东医药》2011,51(48):98-99,F000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腓静脉及小腿肌肉内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高度疑似腓静脉及小腿肌肉内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48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腓静脉血栓24例,小腿肌肉内静脉血栓17例,二者均有血栓11例,磁共振血管成像发现腓静脉血栓25例,小腿肌肉内静脉血栓19例,二者均有血栓1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小腿静脉血栓的诊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腓静脉及小腿肌肉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观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D-二聚体作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在静脉血栓中具有重要的排除价值。D-二聚体的形成与凝血酶、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密切相关,其浓度水平受多种因素调控。近年来,国内外关于D-二聚体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及流行病学研究大量涌现,尤其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房颤动、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等疾病的早期预测和晚期预后评估扮演重要角色,然而近年来国内D-二聚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综述报道尚少,本文就D-二聚体形成机制、生理特性及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副肿瘤肾综合征(Paraneoplastic renal syndrome)是指肿瘤伴有肾脏病变而非肿瘤的肾转移,无肾静脉血栓形成和肾淀粉样变性者。Lee谓癌症患者伴有肾病综合征(NS)并非巧合。并谓恶性肿瘤中11%患者有肾病综合征。Plager复习1,643例NS而有恶性肿瘤者6例,600例何杰金氏病者中发生NS者4例。1977年Eagen等报告171例肿瘤并发肾小球病变,其中79例属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包括何杰金氏病63例,尚有非何杰金性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及巨球蛋白血症;171例中67例系各种癌症,包括肺癌28例,结肠直肠癌7例,其他如胃癌,肾,宫颈,乳房,甲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糖尿病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该院62例患者采用降纤酶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结果 62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59%,且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下肢静脉血栓以降纤酶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免疫磁珠法富集上皮性卵巢癌合并静脉血栓(VET)病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观察血液CTCs水平与病人静脉血栓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确诊的62例卵巢癌合并VET病人外周血,应用免疫磁珠法富集上皮性卵巢癌病人的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研究CTCs水平与病人栓塞的关系。结果 62例上皮性卵巢癌合并VET病人47例为CTCs阳性,CTCs阳性率与上皮性卵巢癌病人的年龄、肿瘤部位、TNM分期及纤维蛋白原无关(P0.05);与CA125、血小板数量及抗凝血酶Ⅲ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Cs监测可能为预测卵巢癌病人静脉栓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短血管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术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短血管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术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取活体亲属供肾移植患者22例,左侧供肾16例,右侧6例。取供肾时仅获取肾动、静脉约2cm。肾移植术中充分游离受体髂外动脉、静脉,将供肾动、静脉与髂外动、静脉端侧吻合;操作空间仍狭小影响血管吻合除去带碎冰的肾袋,应用冰盐水持续冲洗移植肾保持低温。结果取肾术手术时间(180±30)min,供者术后血肌酐均较术前增高,6~10d降至正常范围,平均住院(7±3)d。。肾移植术手术时间(160±25)min。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3~15d,平均住院(17±4)d。复查血管超声,未出现肾动、静脉血栓或髂、股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无急性肾小管坏死出现。结论短血管供肾行肾移植术时充分游离受体髂血管和去除’肾袋应用冰盐水持续冲洗移植。肾保持低温方法可提高肾移植术的成功率,且较为安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