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其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23例肾结石患者,其中178例采用MPCNL,145例采用标准通道PCNL,对两组手术时间、一期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肾功能、输血率、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成功建立了18 F和24 F肾穿刺通道并一期行碎石术.MPCNL组手术时间较PCNL组延长(P<0.05),但肾盏多发性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高于标准通道PCNL组(P<0.05),而单纯肾盂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则低于标准通道PCNL组(P<0.05).两组鹿角型结石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手术并发症、肾功能、输血率、住院时间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PCNL与标准通道PCNL均具有术中损伤小、住院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低、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等优点.标准通道PCNL较适合处理较大的肾盂结石,MPCNL较适合治疗肾盏多发结石,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鹿角型结石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MPCNL和标准通道PCNL分别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59例(微创组)和37例(标准组),并对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一期成功建立F_(16)和F_(22)皮肾通道。手术时间标准组短于微创组(P0.05),结石清除率差异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通道的损伤、出血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热微创组高于标准组(P0.05)。结论:MPCNL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均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有效方法;采用标准通道能缩短手术时间;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MPCNL因高压冲洗引起的并发症相应增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马蹄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6年2月37例马蹄肾结石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采用微通道(F_(18))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组),26例采用标准通道(F_(24))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PCNL组)。比较2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结石排净率、术后发热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肾功能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CNL组术后一次性碎石成功率、结石排净率、术后发热率分别为88.5%(23/26)、78.3%(18/26)和7.7%(2/26),MPCNL组分别为81.8%(9/11)、77.8%(7/11)和9.1%(1/11),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CNL组手术时间(102.3±50.5)min,与MPCNL组(130.6±41.1)min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639,P=0.110);术中出血量(185.1±43.2)ml,明显多于MPCNL组(84.5±28.9)ml(t=-7.055,P=0.000);住院时间(9.9±0.8)d,明显长于MPCNL组(7.2±0.5)d(t=10.325,P=0.000)。2组患者术后肾功能和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NL和MPCNL治疗马蹄肾结石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MPCNL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更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26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6年6月~2013年6月对257例复杂性肾结石行PCNL,常规建立F16皮肾通道,输尿管镜确认后再扩张置入F26肾镜行碎石治疗。结果一期F26通道PCNL 135例,二期103例,三期19例。单通道155例,多通道102例。手术时间(87.6±47.5)min。术中、术后出血至血红蛋白持续下降接受输血12例。术后发热27例,对症抗感染治疗1~3 d后体温正常。未出现尿漏、器官损伤、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出院时结石清除率86.7%(223/257),34例残留结石中,15例4~6mm残留结石行药物排石治疗,19例7~15 mm残留结石术后21~55 d(平均35.3 d)行ESWL,其中16例术后2.5月复查彩超或腹部平片证实结石已清除,术后2.5月结石清除率93.0%(239/257)。结论 F26通道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疗效安全可靠,可获得高的结石清除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微通道和标准通道在经皮肾取石术(PCNL)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我院采用C-型臂X光引导穿刺,微通道(14~18F)和标准通道(20~24F)两种不同PCNL通道行经皮肾取石术治疗肾内结石67例,其中微通道组31例,标准通道组36例;男性39例、女性28例,年龄31~67岁,平均46.3岁;左肾结石40例,右肾结石27例;根据腹部KUB测量结石大小:纵径2.0~6.8cm,横径1.5~5.4cm。对两组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分别成功建立微通道和标准通道一期行单通道经皮肾碎石取石术。微通道(14~18F,本组为16~18F)组31例,标准通道(20~24F,本组为22~24F)组36例。结石清除率分别为67.7%(21/31)和88.9%(32/36),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93±17.5min和82±12.1min,P<0.05;术后发热(体温≥38.5℃)分别为25.8%(8/31)和5.6%(2/36),P<0.05;术中出血>800ml分别为3.2%(1/31)和2.8%(1/36),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7.3±0.4d和7.1±0.6d,P>0.05。结论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标准通道,运用8/9.8FWolf输尿管硬镜或李逊肾镜与U-100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机治疗直径≥2cm的肾内结石比采用微通道具有清石效率高、手术时间短、术后发热发生率少等优点,与微通道相比,不增加术中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标准通道联合微通道与标准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12月采用PCNL治疗76例鹿角形肾结石的临床资料。42例行标准通道联合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组),34例行标准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结石清除率等。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108.5±10.3)min vs.(113.7±12.5)min,(87.1±13.6)ml vs.(89.3±12.7)ml,(8.8±2.3)d vs.(9.3±2.6)d,11.9%(5/42)vs.11.8%(4/34);治疗组一期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为92.9%(39/42)vs.82.4%(28/34)(P0.05)。结论:标准通道联合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同样的安全性,但是具有更高的结石清除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肾下盏入路单通道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联合输尿管镜下取石术(URL)治疗肾结石的经验。方法建立经皮肾下盏通道后行URL,在完成肾盂内碎石解除肾盂出口处梗阻后输尿管内放置双J管,然后改行单通道MPCNL。结果18例均一次肾造瘘成功。仅1例行URL时因输尿管镜未能触及结石失败,单行PCNL。手术平均时间107min。1次取石13例,2次取石5例。18例中4例有残留结石后均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仅1例随访6个月仍有少量残留结石。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肾下盏入路单通道MPCNL联合URL治疗肾结石具有效率高、结石取净率高、肾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治疗以肾下盏及肾盂为主肾结石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鹿角形肾结石是目前泌尿外科结石治疗的难题。本文探讨局麻下二期F26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通过局部麻醉下二期F26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89例患者,均为鹿角形肾结石行微通道经皮肾镜(mPCNL)后残留结石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32例;右侧61例,左侧27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L)联合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状肾结石的结果及并发症情况,探寻治疗鹿角状肾结石的合适方法。方法:30例鹿角状肾结石患者接受治疗,一期PCNL术中采用F20~22经皮肾通道清理大部分结石,二期手术采用FUL击碎经皮肾通道平行肾盏残留结石,必要时转二期PCNL清理残留碎石。结果:30例患者均接受联合治疗成功,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93.3%,2例患者残留0.8~1.2cm结石位于下盏及中盏。术后3例(10%)患者发热,2例(6.7%)患者需输血2U,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一期PCNL清除鹿角状肾结石的大部分,二期FUL处理平行肾盏残留结石,减少了新增经皮肾通道的需要及相应的并发症,并提高了结石清除率,是鹿角状肾结石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经验和手术技巧以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人于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3324例肾、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进而总结两种手术的优缺点及适应证。结果 3324例患者完成手术,其中1723例行微通道经皮肾镜手术,1601例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术。2组术后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5.4%、99.5%;手术时间分别为(67±31.4)分钟、(45.1±22.4)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1±25.6)ml、(159±34.2)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2%,23.6%。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都是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症及出血风险较低,但是取石效率低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要根据具体病人合理选择两种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例肾结石患者,其中136例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148例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术后3月随访并评价结石清除率。结果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时间较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时间延长(P〈0.05),两者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清除率等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均具有术中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造瘘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79例2002年6月至2008年5月采用MPCNL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9例患者均成功行MPCNL术,手术时间为40~103(64±23)min,术中出血量为15~130(41.5±17.0)ml,无输血,未出现大出血或输尿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一期结石取净率96.6%(173/179),6例行二期MPCNL取净结石。平均住院时间为7.5d。168例患者获随访1~36个月,无结石复发,肾积水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未见输尿管狭窄。结论MPCNL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相对较少,是处理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较好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经皮肾镜取石术与经皮肾微造瘘取石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和经皮肾微造瘘取石术(MPCNL)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F20.8肾镜、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系统行PCNL治疗肾结石患者155例,同期采用F8/9.8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系统行MPCNL治疗肾结石患者150例,并对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伴有中等以下。肾积水的肾结石患者采用两种方法在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重度肾积水的肾结石患者采用两种方法,MPCNL的手术时间长于PCNL(P〈0.01),结石清除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穿刺通道的损伤、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热方面MPCNL高于PCNL(P〈0.05)。结论:PCNL与MPCNL均为肾结石的高效治疗方法,但采用F8/9,8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系统的MPCNL效率与肾积水程度有关,而采用F20.8肾镜、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系统的PCNL效率与肾积水程度无关。制作皮肾通道的相关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采用高压水流冲洗碎石片的MPCNL相关并发症增多。  相似文献   

14.
三种腔镜技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URL)、微创经皮肾镜取石(MPCNL)、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113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三组:URL组46例,MPCNL组38例,RLU组29例.结果:URL组一周结石清除率21.74%(10/4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6天.MPCNL组1周结石清除率92.10%(35/38).术后发热10.52%,6例因术中出血,改为二期取石,手术成功;8例术中冲洗液外渗,1例大出血行保守治疗好转,平均住院9天.RLU组有1例转开放取石,一周结石清除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平均住院6.5天,RLU组的一周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URL及MPCNL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MPCNL.结论:RLU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行具有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MPCNL、URL和RLU三种方法均可用于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使用何种方法应视临床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皮肾镜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碎石术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138例(149例次)应用经皮肾镜术治疗肾脏感染性结石患者的资料。其中采用标准通道83例次,采用微通道66例次。对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分别成功建立24F和18F肾穿刺通道。两组清石率比较:标准通道组与微通道组I期单通道结石清除率分别为71.08%(59/83)、48.48%(32/66),P〈0.05;I期结石总清除率分别为80.72%(67/83)、60.60%(40/66),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5±16)min和(120±15)min,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6±9.6)ml、(139±8.9)ml,P〉0.05;两组术后血细菌培养阳性分别为18例、24例,P〈0.05;两组术后发热(体温〉39℃)分别为10例、13例,P〉0.05。结论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清石效率高、低压灌注及感染率低,术后菌血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在处理感染性肾结石方面优于微小通道经皮肾镜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留置输尿管外支架的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tubeles s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tubelessPCN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留置输尿管外支架的tubelessPCNL治疗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资料。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44.9岁。其中肾盂结石2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8例,肾多发性结石3例。结石最大径为(2.4±1.1)cm。合并患肾轻度积液4例,中度积液21例,重度积液18例。在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束时,通过B超和c臂x线证实结石已经完全清除,然后把逆行插入的输尿管导管的头端调整至肾盂的中央,让扩张鞘退至肾造瘘通道以外,证实瘘道无活动性出血,最后拔除扩张鞘,并用丝线缝合皮肤伤口。结果:43例患者,其中41例结石完全清除,2例为无意义残留结石。手术时间30~75min,平均45min。手术引起血红蛋白平均下降6.5g/L。术后第1天视觉疼痛评分为(3.0±1.4)分。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3d。术后出现急迫性尿失禁1例,。肾周血肿1例,发热2例,持续性肉眼血尿2例,轻度尿外渗2例。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留置输尿管外支架的tubeless PCNL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复杂性肾结石治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复杂性肾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方法:分别应用ESWL、开放手术、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及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132例,并随访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采用ESWL治疗56例,3个月后结石排净率53.6%;采用开放手术治疗37冽,手术均获成功,结石排净率达96%;采用PCNI。治疗39例,3个月后结石排净率为92%。结论:PcNL+MPCNL+ESWL为复杂性。肾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可适合于绝大部分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其中ESWI。适用于无肾盂肾盏扩张的复杂性且硬度较低的肾结石。开放手术可作为其他治疗方法的适当补充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肾脏感染性结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127例肾感染性结石患者行PCNL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男52例,女75例,结石直径为2~5cm,均为鹿角形或多发性结石。结果:在B超引导下穿刺建立F20~22通道,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105例一次取净结石,平均手术时间为134min,10例结石残余直径1cm,1周后经原通道取石,12例结石残余直径1cm,选择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或药物排石治疗,总住院时间10~17d,平均为13d,1个月后复查KUB,116例未见明显结石残余,结石总清除率91.3%。22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其中8例为寒颤高热(39.5℃),6例为低热(38.0℃),2例为菌血症,1例患者术后出现肾脏持续性出血行栓塞治疗,1例出现尿瘘,未出现脓毒血症、腹腔脏器损伤、腹腔积液、胸腔积液、气胸、肾动静脉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改进术中操作细节,有效的术后护理及抗感染治疗,认为PCNL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具有结石排净率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肾脏感染性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