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疏血通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予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36例患者静脉用疏血通20天。治疗前后检测了下肢动脉B超、踝肱动脉指数、血液生化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疏导治疗后,双下肢各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血甘油三酯明显下降,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定量明显降低,踝肱动脉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疏血通能改善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状态,并能降低血液粘度及血甘油三酯水平,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34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给予静脉用血栓通20天,治疗前后检测下肢动脉彩超,踝肱动脉指数、血液生化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双下肢各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血甘油三酯明显下降,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定量明显降低,踝肱动脉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栓通能改善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状态,并能降低血液粘度及甘油三酯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给予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32例患者静脉用前列腺素E1治疗14~28 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了下肢疼痛分数、无痛行走距离和最大行走距离、下肢动脉超声、踝肱动脉指数和血液生化指标等.结果前列腺素E1治疗后,下肢疼痛明显好转,无痛行走距离和最大行走距离显著增加,双下肢各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血管搏动指数增加,阻力指数下降,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踝肱动脉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前列腺素E1能改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缺血状态,并能降低血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血液科治疗的95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依照随机动态原则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已酮可可碱注射液,对两组血液流变学、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量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指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量水平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己酮可可碱注射液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升踝肱指数及足背动脉血流量,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疏血通对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系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系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凝血系统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T、AP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提高,血黏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明显抗凝血、降低血黏度作用,是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将48例糖尿病下肢病变患者随机分成前列地尔治疗组(治疗组24例),红花注射液治疗组(对照组24例),观察治疗前后病变下肢的症状改善程度、踝肱指数以及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及下肢动脉血管的流速。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踝肱指数以及下肢动脉血管的流速、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安全性高、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前列地尔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40例作为该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20例以及对照组20例患者的分组依据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方法的不同;对照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观察组:前列地尔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通过对比症状缓解情况、下肢踝肱指数以及足背动脉血流变化,以突出前列地尔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症状缓解情况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明显(P0.05);在下肢踝肱指数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明显(P0.05);在足背动脉血流变化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明显(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治疗药物选择前列地尔,可以成功改善患者的下肢踝肱指数以及患者的足背动脉血流变化,最终显著提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在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选取120例,根据患者所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以及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红花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足背血流量、踝肱指数对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在足背血流量以及踝肱指数方面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著性更好,改善情况更明显(P0.05)。在疗效方面,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达到9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P0.05)。结论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效果显著,对患者的足背血流量及踝肱指数的改善情况较好,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使用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入住该院诊断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并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通过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随机将患者分为使用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的试验组以及使用前列地尔液联合红花注射液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前以及进行治疗21 d后的两侧足背血流动力学情况、患者的下肢踝肱指数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记录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相对于对照组的78%,试验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祖辈血流动力学以及下肢踝肱指数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与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后,相对于前列地尔联合红花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有明显改善,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改善患者的足背血流动力学和下肢踝肱指数,患者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有利于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采取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00例(2012年2月—2014年12月),随机将这10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 ug加入100 m 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联合红花注射液(20 m L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治疗1次/d。实验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 ug加入100 m 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联合疏血通注射液(4 m L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治疗1疗程(21 d)后的临床效果,即患者的两侧足背动脉血流情况的变化以及下肢踝肱指数。结果 2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经相关治疗后,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足背血流量以及踝肱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前列地尔注射液与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足背血流情况,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姚安宁 《内科》2011,6(4):319-320
目的观察疏血通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肾病的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格列奎酮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合并高血压者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观察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3周为一疗程;对照组不用疏血通,疗程亦为3周。治疗前后测血液流变学、血脂、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凝血四项(PT、APTr、Tr、FIB)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疗程结束后血黏度、纤维蛋白原、24h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PT、APTT、TT明显延长;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在疗程中未发现过敏反应及皮肤黏膜、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较强的抗凝作用,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24h尿蛋白排泄率,无明显副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4年1月—2017年1月入选的59例2型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常规治疗联合前列地尔;对照组29例常规治疗联合疏血通。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踝肱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下肢动脉的血液微循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醒示牌     
《糖尿病新世界》2007,(9):41-41
新闻点击:45岁的张先生5年前查出患有糖尿病,近一周来突然觉得走路时脚有点疼痛,医生建议王先生检查下肢血管踝肱指数,果不其然,王先生的下肢血管踩肱指数严重小于正常人的指标,基本确诊有下肢动脉狭窄的可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血塞通和中药足疗三联疗法对糖尿病(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踝肱指数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64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降糖、降压、抗血小板、饮食控制),另外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在上述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口服血塞通软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泡脚,治疗6 w后,观察2组的疗效和踝肱指数ABI、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DM病程、体重指数、吸烟及下肢病变部位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90.63%,两组无显著差异(χ2=1.069,P=0.785)。治疗前,2组的ABI、足背动脉血流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6 w治疗后,2组的ABI、足背动脉血流量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BI、足背动脉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6 w治疗后,2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的ESR、EEP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ηb)、血浆黏度(ηp)、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血塞通和中药足疗联合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较好,能有效抑制动脉硬化,改善血流动力学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足筛查及护理中简单踝肱指数测量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7月份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简单的踝肱指数测量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于糖尿病足筛查的一致性,并对踝肱指数值异常的患者进行糖尿病足护理。结果对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的结果显示,有24例(40.0%)患者并发有下肢血管病变,36例(60.0%)不并发有下肢血管病变,病变组的患者比起无病变组患者年龄较大,但是否患病与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如果以踝肱指数(ABI)≤0.9为判断下肢血管病变的标准,那么简单踝肱指数测量结果显示,下肢血管病变(ABI≤0.9)的有26例(43.3%),无病变(ABI0.9)的有34例(56.7%),以彩超检查结果为参考,则简单踝肱指数测量法判断下肢血管病变的灵敏度为87.3%,特异度为77.6%,准确诊断指数为64.5%,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39,表明简单踝肱指数测量法与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简单踝肱指数测量法与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简单踝肱指数测量法对于糖尿病足患者的筛查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可以及早地诊断和发现糖尿病足的发生,从而及时地采用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于糖尿病足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银杏达莫及二者联合治疗老年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老年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 1 0 0例 ,分为丁咯地尔治疗组 (A组 ,32例 )、银杏达莫治疗组 (B组 ,2 3例 )、丁咯地尔和银杏达莫联合治疗组 (C组 ,45例 ) ,在血糖、血压控制稳定后 ,分别给予盐酸丁咯地尔 2 0 0 mg、银杏达莫注射液 2 0 ml及二药共同静脉滴注 ,每日一次 ,1 5 d为一疗程 ,共用两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踝 /肱动脉压比值和下肢多普勒超声。结果 三组治疗后病人的下肢凉感、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以 C组最高 ,有效率分别达 88.9%、83.3%、76.7% ,显著高于 B组 (P<0 .0 5或 0 .0 0 5) ,但与 A组无显著差别 ;三组治疗后 ,患者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下降 (P<0 .0 5或 0 .0 1 ) ,C组下降最明显 ,但与 A、B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三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血流量和踝 /肱动脉压比值均有升高 ,但 B组无统计学意义 ;三组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耐受性好。结论 丁咯地尔及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症状和血液动力学 ,同时对伴发的心脑血管病也有良好作用 ,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是防治老年糖尿病血管并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踝臂指数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以探讨踝臂指数作为其疗效评价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112例,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62例)和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组(50例).详细记录每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心率、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等结果.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测踝臂指数.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治疗前踝臂指数小于0.90.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踝臂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药物治疗组同期相比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药物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踝臂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踝臂指数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的治疗中起重要指导作用.介入治疗能够及早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的血运,比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糖尿病伴发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DASO)患者中采用介入疗法的效果。方法该次所选研究病例均为2018年5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伴发DASO患者67例,均给予患者介入治疗,统计患者的介入治疗情况,评估其临床疗效,并且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液流变情况。结果该次所选67例病例经介入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52%;患者治疗后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血流量(Q)、平均瞬时流速(TAMn)、踝肱指数(ABI)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则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伴发DASO患者中采用介入疗法的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下肢血液流变学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对照组给予曲克芦丁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凝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明显降低,同时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提高,血黏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明显降低血脂、抗凝血、改善血黏度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及足背动脉血流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BI、足背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BI、足背动脉血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血流及足背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