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敏  段蕊 《全科护理》2021,19(27):3842-3844
目的:探讨"6S管理"在缩短高峰期门诊病人取药等待时间中的应用.方法:搜集实施"6S管理"前后各1年医院门诊药房调剂处方24740张和30369张,比较实施"6S管理"前后影响门诊病人总取药等待时间主要因素所占比例变化、人均日调剂处方量、调剂差错发生率、失效药品发生次数及门诊药房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结果:实施"6S管理"后病人排队等候时间和药品调配时间的影响明显降低(78.64%vs 69.35%),高峰期门诊病人总取药等待时间明显缩短(P<0.05).实施"6S管理"后门诊药房人均日调剂处方量增加,调剂差错发生率及失效药品发生次数均明显下降(P<0.05),门诊药房人员素质、分诊质量、责任心、积极性、环境管理、协调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自我评分均有所提高.结论:在门诊药房引入"6S管理"可有效降低高峰时段门诊病人取药等待时间,降低调剂差错发生率,提升药房整体工作质量及服务水平,值得在医院门诊药房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方集中配送发药模式在取药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10月前采取常规取药模式,2009年10月后住院病房实施单方集中配送发药模式,实施前后对患者、陪护人员及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实施前后患者、陪护人员、工作人员满意度,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及差错几率。结果实施单方集中配送发药模式前患者或陪护人员到药房取药次数(0.8±0.1)次/d,取药等待时间(19.8±5.2)min/次,综合满意度为94.4%,实施后患者或陪护人员取药次数为0,满意度为9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13,P〈0.01);医护人员下达和处理医嘱时间由(76.3±5.8)s缩短至(11.0±4.3)s,药房药师处理每张处方时间由(86.9±6.5)S缩短至(53.6±4.1)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89.07,13.70;P〈0.01);医务人员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的满意度分别从90.6%,91.4%上升至97.3%,9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2.12,14.96;P〈0.01);医务人员发生差错几率从平均每天3.4%下降至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9,P〈0.01)。结论单方集中配送发药模式的应用,明显降低了开处方、取药过程中的差错发生几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纠纷和安全隐患,提升了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王洪贵  郑咏池  李小梅 《华西医学》2011,(10):1549-1550
目的总结分析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原因,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方法对2009年1月一2010年12月门诊药房出现的药品调剂差错原因进行归类分析,针对各原因提出具体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建立完善的药品信息系统及强化相关防范措施,使药品调剂差错降低到最小程度。结论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减少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事件的发生,确保药物发放的准确性和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门诊注射单的改进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使用门诊注射单及改进输液流程,达到缩短病人等候注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方法:通过观察对比使用传统的手工处理注射单与使用新设计的注射单及输液流程,对2组病人等候取药时间、等候注射时间、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护理投述及病人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病人等候取药及注射所需时间、发生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投诉纠纷的例数明显减少,统计学分析P〈0.01~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率由92.4%上升到98.6%。结论:使用门诊注射单及改进输液流程,达到缩短病人等候注射时间、减少护理差错、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提高药品调剂的质量。方法:分析差错原因、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对采取措施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后,差错发生率降低了74.6%。结论:通过干预措施有效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提高了调剂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工具在我院门诊药房调剂差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DCA循环及质量管理工具如调查表、甘特图、鱼骨图等,分析我院2015年上半年(1~6月)药房调剂差错事件原因,探索对策、予以实施并进行持续改进。比较方案实施前后药房调剂差错事件变化。结果与方案实施前相比,2015年下半年(7~12月)药房调剂差错事件由35件/月下降到活动后的17件/月,不仅处方调剂差错数量减少,药学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应用质量管理工具的能力也有较大提升。结论运用PDCA循环和质量管理工具,能够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明显减少我院药房调剂差错事件,使药房调剂工作得以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降低中药房调剂差错的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4月—11月中药房实施PDCA循环法前和2017年12月—2018年05月实施PDCA循环法后各300次有明确登记的中药房处方调剂记录作为研究对象。比较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中药房调剂差错事件发生情况、中药房调剂差错所致不良反应、投诉事件以及患者取药满意度。结果:PDCA循环法实施后中药房调剂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DCA循环法实施后中药房调剂差错所致不良反应、患者投诉及法律纠纷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DCA循环法实施后患者取药总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药房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能够降低中药房调剂差错,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门诊药房药品失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FMEA对药品管理中导致药品失效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针对不安全因素落实持续改进的措施,以降低门诊药房药品失效管理中的风险。[结果]实施FMEA管理后潜在失效模式的风险优先指数值(RPN)较实施前明显下降;门诊药房失效药品品规数及金额均下降。[结论]应用FMEA有助于降低门诊药房药品失效管理的风险,提升药品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提醒广大药剂人员在调剂工作中认真负责。方法:归纳门诊药房2005-01/2006-03出现差错的记录,进行分类、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结果与结论:发生差错的原因与医生的处方错误、药师的把关不严及审方不够细心密切相关。严格执行审方制度及计算机网络管理、提高药师的专业素质,减少配发药品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章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401-4401
本院门诊药房、住院药房和传染药房3个调剂单位2008-01-2010-01<药品调配差错登记本>中记录的调配差错.笔者对调配差错的部门、时间、差错类型和差错等级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防范制定对应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信息管理系统的优越性。方法自主研发输液信息管理系统,依托 HIS系统,融合计算机无线技术、条码识别技术、无线呼叫技术为一体,使患者的就诊信息在医生工作站、收费处、药房、护士工作站之间准确传递。结果门诊输液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优化了输液流程,使平均日输液量提高37.9%、人均处方受理时间减少45.5%、患者等候时间减少31.0%,各项指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门诊输液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增加了输液核对的准确性,确保了输液各环节的安全,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使患者满意度提高7%,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形象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房是医院为患者提供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其服务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也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与发展。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及合理用药知识不断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服务态度和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全面提高药房服务质量,减少或杜绝调剂差错,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是值得我们药学工作者思考和关注的问题。笔者针对有关药房调剂差错发生的类型、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供参考。1药房调剂差错的类型及原因1.1医师处方错误医师不熟悉药物的规格、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等,以至在书写处方时出现错误而药师就按照错误处方进行药品调配,导致差错事故。如医师为一名8岁儿童开了一盒诺氟沙星[1],而诺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药物,对软骨有损害,16岁以下的儿童禁用,从而造成了差错事故的发生。1.2药师配错药品1.2.1视觉造成差错有些药品名称相似如消心痛、消炎痛;地巴唑、他巴唑等。如果药师大意,就容易出现差错。1.2.2摆放位置改变造成差错一般情况下,药品摆放都有固定的位置,但若突然换位置,调剂者粗心仍按原来位置取药而造成差错。1.3药品质量出现问题造成差错一些药品因保管不当出现变质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导致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出现差错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从2015年9月~2016年2月发生差错的91份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计调查处方8 657份,其中出现差错91份,差错率为1.05%。差错原因为药师原因的60份,占65.93%,医生原因的20份,占21.98%,为患者原因的9份,占9.89%,其他原因2份,占2.20%。结论:药师原因是导致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应加强药房管理,规范处方调剂程序,以减少差错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药房对药品有效期进行管理采用人工管理方法,设为对照组;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药房对药品有效期进行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药品失效率。观察组的失效药品种类及失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每次盘点失效药品时间及失效药物经济价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药品有效期进行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能缩短盘点时间,减少工作量,有效降低药品失效率,减少医院经济损失,保证用药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导致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出现差错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从2015年9月~2016年2月发生差错的处方91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计调查处方8657份,其中出现差错91份,差错率为1.05%。差错原因为药师原因的60份,占65.93%,医生原因的20份,占21.98%,为患者原因的9份,占9.89%,其他原因2份,占2.20%。结论:药师原因是导致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应加强药房管理,规范处方调剂程序,以减少差错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6S管理在肿瘤科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6S管理方法对肿瘤科药品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由质量管理控制组每半年进行评估并持续改进。结果 6S实施过程中肿瘤科药品检查得分逐年递增,且6S实施前后用药差错率、药品过期率均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S管理方法可以促进肿瘤科病区药品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培养了护理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减少了用药差错的发生,确保了患者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内差件数,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服务质量。方法根据PDCA循环,利用品管圈(QCC)十大步骤开展活动,结合多种统计学方法,比较改善前后每周平均调剂内差件数。结果调剂内差件数从改善前的88.75件/周下降为改善后的42.00件/周,下降率52.70%,目标达标率109.70%;药师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性、成就感等明显提升。结论开展QCC活动,降低了门诊药房调剂内差,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门诊药房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低智能化药房调配差错率的干预措施和优化方案。 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分析我院门诊西药房优化前(2015年1月)和优化后(2015年5月)1周工作日共计27867张处方出现的98例调剂差错的原因和类型,并评价优化措施的效果。 结果自动发药机引起的调剂数量差错为主要因素,占调剂数量差错的78.5%。针对自动发药机的出现的调剂差错从轨道卡药、机器缺药、瓶装药品轨道设计问题、传动带卡药、药盒粘连、机器滞后等6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对以上原因采用优化特殊药品轨道,加药臂加装泡沫条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自动发药机的准确性。实施优化方案后,自动发药机的调剂差错率明显降低,由改善前的4.61‰下降至改善后的2.64‰,改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降低智能发药机调剂差错的实践研究有效解决了新的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达到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优化门诊流程对患者等候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鹰  陈玲  陈宁 《现代临床护理》2006,5(4):63-64,66
目的探讨优化门诊服务流程对患者门诊等候时间的影响。方法分析目前门诊流程现状,对门诊流程中的挂号、诊病、交费、取药等环节进行优化重组,并比较流程改造前后患者挂号、收费和处方配药时间的情况。结果流程改造前后患者挂号、收费和处方配药时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门诊流程,能合理安排患者就诊过程,减少患者在门诊过程中不必要的等候时间,提高门诊整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不同管理模式在提升药房管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药剂管理档案60份,根据不同药房管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行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实行PDCA循环法模式。比较两组药品管理管理质量评分、药品库存量、缺药次数以及药品批号管理失误率、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药品差错状况以及满意率。结果 对照组档案药房管理质量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档案药品库存量、缺药次数以及药品批号管理失误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档案不合理用药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档案用药总差错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法模式在药房管理过程中能够减少管理失误率、不合理用药率以及药品差错情况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提高满意率,值得在药房管理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