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自1929年Huddleson氏根据布氏菌初代培养物对CO_2的需求,H_2S产生和对阿尼林染料的敏感性,将布氏菌属分为三个种,即羊种、牛种和猪种布氏菌以来,布氏菌属不断充实和发展。现今的布氏菌属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兴安盟地区是布氏菌病(简称布病)老疫区。1974~1999年在盟内5个旗县(市)开展了布病血清学监测,共分离出布氏菌69株,其中羊Ⅰ型27株(分布在牧区21株,农区3株,半农半牧区3株)、羊Ⅱ型38株(分布在牧区26株、半农半牧区12株)、牛Ⅳ型3株(均分布在半农半牧区)、猪Ⅰ型1株(均分布在半农半牧区),牧区为单纯的羊Ⅰ型,农区为羊Ⅱ和羊Ⅰ型,半农半牧区则四个生物型共存。实验室检定结果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9株布氏菌中有1株猪型菌存在宿主转移现象。从生物种型的构成比看,羊种菌65株,占菌…  相似文献   

4.
5.
6.
布氏菌对人及豚鼠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影响已见报道。为了全面揭示布氏菌病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本次对布氏菌感染豚鼠甲状腺功能状态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应用改进的Kado、Takahashi、Clewell和Elwell四种方法对1979至1984年从全国十二个省、自治区分离到的57株羊、牛、猪种布氏菌野生型以及16M、544A、133OS三个标准菌株和M5、104M、S2三个菌苗菌株进行了质粒检测,以大肠杆菌V517和PBR322作为对照质粒菌株,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MAK柱层析纯化鉴定,结果没有发现质粒的存在。这些菌株均不产生细菌素,对广谱和氨基甙类抗生素均高度敏感。三个菌苗菌株不能被大肠杆菌PBR322的2.6Mdal质粒转化。我们还系统地探讨了离子型去垢剂SDS和非离子型去垢剂Brij-58、TritonX-100在各种作用条件下对布氏菌裂解的影响。最后对布氏菌属质粒存在的可能性与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全国重点监测点2001~2004年布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2001~2004年布病全国重点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为科学评价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汇总2001~2004年布病全国重点监测点监测总结并进行分析。结果 畜间平均阳性率0.28%;其中以牛的阳性率最高0.55%,其次是羊0.23%。人间平均血检阳性率11.36%,确诊新发病人5027人;其中以2004年血检阳性率最高16.02%,最低是2002年5.67%;4年各点阳性率以内蒙锡盟最高17.6%,确诊病人2517例,占新发病人数的50.07%。结论 主要传染源是病羊、病牛,其次是病猪。布病疫情明显回升,并有扩大蔓延之势。  相似文献   

10.
106例人类布氏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因此,人、畜间布氏菌病多有流行。经以往的分种、分型研究证实,我区流行的菌株中以羊种及牛种布氏菌为主,且分布广,存在宿主转移,对人、畜有较强的致病力。作者对130株不同种、型  相似文献   

12.
自1970年WHO布病专家委员会把美国首先分离到的犬种布氏菌列为一个新种后,许多国家也都分离到犬种布氏菌。我国于1989年首次于台湾报导了犬种布氏菌的存在。随后,尚德秋等  相似文献   

13.
保定市1994~2004年人间布氏菌病流行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保定市1994~2004年人间布氏菌病流行特点,为布氏菌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94~2004年本市布氏菌病患者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人数显著增加;发病以从事羊只饲养、屠宰、皮毛加工人员为主;4~8月份为发病高峰;发病至确诊间隔时间长,及时诊断率低。结论 保定市人间布氏菌病疫情有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存在布氏菌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了解布氏菌的种型特点,对于掌握布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特点、分析其流行规律、进行疫情预测、制订预防措施等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全盟不同疫区的布氏菌,对其种型特点进行初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神经布氏菌病: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布氏菌病各系统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布氏菌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布氏菌侵入机体后,能引起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常伴随菌血症、毒血症和神经、循环、生殖、免疫等系统的损害,尤其是骨关节犤1犦。长期以来,对布氏菌病的临床研究多以骨关节损害为重点。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布氏菌病所致的其他系统损害亦已引起广泛关注,并作了大量的工作,现将有关的国内外资料概述如下。1骨关节的损害尽管布氏菌可以侵犯机体的任何部位,但尤以损害骨和关节为重。据报道,布氏菌侵及骨关节的发生率为10%~70%。受累部位膝关节最常见,其…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慢性布氏菌病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以乏力、自汗、顽固的关节或肌肉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对慢性布病的治疗,我国在30多年前的防治实践与科研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中医药在治疗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摸索建立用布氏菌乳环抗原的血清学试验,以用于人畜血清中布氏菌抗体的检测。方法在制备并标化布氏菌乳环抗原的基础上,用此抗原分别做PAT、SAT、CAT、CFT、及DAgS-ELISA,同时与这些试验的常规方法对部分布氏菌感染的人畜血清及正常血清进行对比检测。结果5种常规血清学试验即RBPT、SAT、CAT、CFT及DAgS-ELISA与用布氏菌乳环抗原的5种血清学试验即PAT、SAT、CAT、CFT及DAgS-ELISA对部分布氏菌感染人畜血清进行对比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91.5%(65/71)、83.3%(60/72)、58.2%(39/67)、46.4%(26/56)、81.9%(59/72)以及94.4%(67/71)、83.3%(60/72)、56.7%(38/67)、54.5%(30/55)、80.6%(58/72)。并且对两种抗原的试验所得阳性率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χ2分别为0.220、0.000、0.950、0.360、0.005,P>0.05)。其所测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21、1∶23、1∶6和1∶19以及1∶109、1∶23、1∶10和1∶19。结论用布氏菌乳环抗原不仅适用做MRT对布氏菌感染奶特异性抗体的检测,而且可用此种抗原PAT、SAT、CAT、CFT及DAgS-ELISA对人畜血清布氏菌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前布氏菌属的分类系统,还是以1963年国际细菌学命名委员会,布氏菌属分类学分会提出的建议为基础。当时提出布氏菌属分为3个种15个生物型。后经数次专家委员会的修改和补夺,将布氏菌属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布氏菌.(Bm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