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低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病人透析质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与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尿毒症患者不同分子质量毒素的清除及营养情况的评估。方法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先后接受LF-HD及HF-HD各3月,每周均透析3次,每次透析时间为4h。分别于透析前及3月后测定患者血清的肌酐(Scr)、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血浆白蛋白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LF-HD和HF-HD透析治疗后患者的Scr下降率分别为62.5%和61.1%,血BUN的下降率分别为66.9%和65.8%,两种透析方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HF-HD透析治疗后血β2-MG的下降率为45.1%,明显优于LF-HD透析治疗后β2-MG下降率-1.8%(P<0.01)。结论HF-HD能有效清除中分子毒素(血β2-MG),LF-HD不能清除中分子毒素(血β2-MG)。对于小分子毒素(Scr、血BUN)的清除率以及对血浆白蛋白的影响,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高通量与低通量血液透析在尿毒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我院完成6个月血液透析治疗的62例尿毒症患者,将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A组,将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B组。比较两组透析前及透析6个月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及血磷水平、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透析6个月后,两组β2-MG、血磷水平均低于透析前,且A组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低通量血液透析模式,尿毒症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模式能有效清除β2-MG及血磷,透析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刘玉郑璇  陈少秀 《现代护理》2005,11(10):751-752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5例维持性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HPD)组与常规血液透析(CHD)组,HPD组使用聚砜膜F60高通量透析器,CHD组使用低通量F6透析器治疗,观察透析前、后两组患者血K 、、Na 、Cl-、Ca2 、P3-、BUN、Cr、PTH、Hb、HCT。治疗1年后,复测血P3-、BUN、Cr、PTH、Hb、HCT,及两组存在的并发症。结果HPD组与CHD组相比,BUN、Cr清除率无显著差异;HPD组与CHD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PD组与CHD组相比,Hb、HCT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PD可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存活时间。其机制与HPD能清除一些不易被CHD清除的大、中分子尿毒症毒素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5例维持性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HPD)组与常规血液透析(CHD)组,HPD组使用聚砜膜F60高通量透析器,CHD组使用低通量F6透析器治疗,观察透析前、后两组患者血K+、Na+、Cl+、Ca2+、P3-、BUN、Cr、PTH、Hb、HCT.治疗1年后,复测血P3-、BUN、Cr、PTH、Hb、HCT,及两组存在的并发症.结果HPD组与CHD组相比,BUN、Cr清除率无显著差异;HPD组与CHD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PD组与CHD组相比,Hb、HCT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PD可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存活时间.其机制与HPD能清除一些不易被CHD清除的大、中分子尿毒症毒素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通量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3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照组应用常规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的各项检测值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测定的β2-MG及iPTH大分子物质下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SCr、BUN、血磷等小分子物质下降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临床疗效满意,经济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透析室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6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高通量组14例,低通量组12例),高通量和低通量透析器均选用聚砜膜,表面积均为1.3m2,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研究开始第一次透析治疗前、后治疗2周和6个月时透析前血清β2-MG浓度,同时观察关节痛程度的变化.结果高通量透析能有效清除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的β2-MG,单次高通量透析后患者血清β2-MG的下降率达45.2%;高通量组患者血清β2-MG浓度在治疗开始、2周及6个月时分别为:66.3 mg/L、51.2 mg/L和47.6 mg/L,同时关节痛症状改善,而低通量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高通量透析能够缓解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关节痛症状,这与高通量透析有效清除并持续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2-MG浓度有关,透析膜的通量是影响清除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2-MG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尿毒症血液透析滤过52例疗效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滤过(HDF)不同分子量物质的清除率、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2例在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作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常规血液透析(HD)与HDF中常见急性并发症发生率及近两个月HD、HDF透析前后的尿素氮(BUN)、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在透析前后给予内瘘穿刺血管保护,注重置换液输入安全性等护理措施。结果:HDF组透析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HD组(P<0.05),透析后iPTH、β2-MG明显低于透析前(P<0.01),而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DF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液中大、中、小分子物质,迅速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安全性高,良好的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比较两组后尿素清除指数改善情况,血清Urea、Cr改善情况,β2-MG清除情况,血清白蛋白、电解质清除情况。结果观察组透析后β2-MG、血清Urea、Cr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后K+、Ca2+、P-含量显著低于透析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毒素清除效果更佳,不引起蛋白质丢失,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080-1081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病患者的临床价值。在医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诊治的慢性肾病患者中抽取44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抽签法予以分组,高通量组(n=22)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疗法,低通量组(n=22)则采取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变化以及干体重增加率。高通量组治疗后的BUN、Scr、Hb水平均优于低通量组(均P0.01);高通量组干体重增加率是81.8%,高于低通量组的59.1%(P0.05)。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并增加其干体重,改善其整体健康状态,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背景:如何有效地清除尿毒症毒素,以减少透析患者的并发症,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长期预后,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目的:观察高通量和低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溶质清除及皮肤瘙痒的作用.方法:选择皮肤瘙痒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8例,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和低通量透析组,每组19例.高通量透析组使用高通量透析器FX60,低通量透析组使用低通量透析器F6,均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4 h,观察1年;检测血尿素氮、肌酐、磷、β2微球蛋白及甲状旁腺素;观察透析前后各种溶质含量的变化,计算溶质清除率和尿素清除指数(Kt/V值);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瘙痒程度.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透析后尿素氮、肌酐下降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磷和β2微球蛋白的下降率高通量透析组均高于低通量透析组(P < 0.05),两组Kt/V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1年后高通量透析组甲状旁腺素显著低于低通量透析组(P < 0.05),皮肤瘙痒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有减轻(P < 0.05),高通量透析组瘙痒程度评分显著低于低通量透析组(P < 0.05).提示采用高通量FX60聚砜膜透析器进行透析,不仅充分清除小分子毒素,而且增加了对于大、中分子毒素的清除,能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