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使用钆塞酸作为肝细胞特异性MRI对比剂,评估肝细胞腺瘤(HCA)的MRI增强表现。方法对组织病理学证实为HCA的24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MR成像包括T1WI、T2WI以及饱和脂肪抑制序列(FS)、多相动态T1WI、肝实质期T1WI的FS序列。以手术切除(19例)或活检(5例)作为参照标准。影像学分析包括形态学和强化形式[包括测量与增强前基线相比标准化的T1WI上的信号强度(SI)]。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垂体动态三维增强扫描方法。材料与方法:30例垂体微腺瘤,常规矢状位及冠状位SE T1加权成像,然后进行冠状动态三维匙孔成像,矢状SE T1加权增强扫描及三维冠状FFE T1加权扫描。冠状位动态匙孔成像扫描平面与垂体结合部平行。微腺瘤对照组冠状动脉匙孔成像,采用二维多层扫描,扫描平面与垂体柄平行,其他成像参数与病例组相同。用相同大小感兴趣区测量垂体信号强度,对其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新方  相似文献   

3.
动态增强锁孔快速自旋成像影像清晰能确诊垂体瘤。本阐述有关高分辨动态垂体MR成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激素分泌类型垂体巨腺瘤的磁共振成像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不同激素分泌类型垂体巨腺瘤在MRI上的信号强度、最大径、其向蝶鞍上下延伸生长的高度,及其有无海绵窦侵犯;同时22例无分泌功能垂体巨腺瘤作为对照组纳入.结果:64例不同激素分泌类型垂体巨腺瘤患者中,生长激素(GH)细胞腺瘤16例,泌乳素(PRL)细胞腺瘤36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细胞腺瘤5例,多种激素细胞腺瘤7例.T1WI等信号在GH及多种激素细胞腺瘤中最常见;T2WI等、低信号在GH、ACTH及多种激素细胞腺瘤中常见,而T2WI高信号在PRL及无分泌功能细胞腺瘤中常见;GH细胞腺瘤鞍上生长高度明显低于其他几种腺瘤,倾向于向鞍下生长;各类型腺瘤的海绵窦侵犯无明显差异.结论:几种不同激素分泌类型垂体腺瘤中,GH、多种激素细胞腺瘤的MRI信号强度,以及GH细胞腺瘤的生长延伸方向具有一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MR化学位移成像诊断肾上腺腺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MRI对肾上腺肿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23个肾上腺腺瘤和35个其他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行SE序列T1WI、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T2WI和化学位移成像(CSI)序列扫描。肿物直径8-92mm。计算并比较肿物与肝脏、脾脏和水模在反相位和同相位上的信号比值变化。结果:腺瘤组有20/23的病例肿物-脾脏信号比(ASR)<0.59,而基人他占位性病变ASR均大于0.73。MR CSI序列诊断肾上腺腺瘤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100%。结论:MR化学位移成像对肾上腺腺瘤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垂体微腺瘤的MR成像(附2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MR尤其是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已明确诊断的 2 5例垂体微腺瘤MR增强前、后扫描资料。结果 :增强前 11例显示垂体内低信号或略低信号 (4 4 % ) ,等信号 14 (5 6% )。增强扫描后低信号显示率 88%。标准剂量增强 12例中由增强前显示 7例 (5 8% )低信号上升到 11例 (91% ) ,半剂量法增强 8例均显示垂体内低信号 (10 0 % ) ,非动态增强 5例中 ,3例显示低信号。结论 :MRI对诊断垂体微腺瘤有较高特异性及敏感性 ,动态增强扫描 ,尤其是半剂量法增强应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7.
垂体微腺瘤是垂体病变中最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女性.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闭经、泌乳、不孕等.磁共振检查是垂体微腺瘤的首选检查方法.本研究总结分析了应用0.35 T与2.0 T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垂体微腺瘤图象质量对比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9.
摘要目的因为缺乏CT结肠成像(CTC)筛查阴性病人长期结果的数据,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5年内有结直肠癌临床表现而CTC表现为阴性的病人的发病率。方法纳入威斯康辛大学医疗系统14个月期间CTC筛查阴性的病人1050例,对包括提供者、结肠镜、影像学和病理学报告在内的电子医学病历(EMR)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结直肠癌以及其他严重的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是由皮质和髓质组成的内分泌器官,原发肿瘤种类繁多,也是转移瘤好发部位。据报道[1,2]至少有4%的肾上腺肿瘤是在胸腹部CT检查时偶然发现,而在老龄人群中则达10%,结合生化检查和影像学表现明确其组织学性质对治疗措施制定和预后判定极为重要。本文就肾上腺肿瘤CT成像现状做一综述。1平扫CT值正常肾上腺皮质及皮质腺瘤细胞内富含脂质(主要是胆固醇、脂肪酸、中性脂肪),而非腺瘤内不含脂质或含量较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在直肠腺瘤与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IVIM扫描的直肠肿瘤患者51例,其中直肠腺瘤21例,直肠腺癌30例。后处理采用AW4.5工作站,测量病灶的真性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值。直肠腺瘤组与直肠腺癌组间参数D、D*及f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或t'')检验。绘制有显著差异参数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直肠腺癌组D、f值低于直肠腺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组值略与腺瘤组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f值相应的 AUC分别为0.885、0.746。D、f值分别以0.807×10-3mm2/s、0.297为诊断界值,相应的敏感度分别为86.67%、83.33%,特异度分别为80.95%、66.67%。结论:IVIM成像参数D、f值在一定程度上能鉴别直肠腺瘤与腺癌,且D值诊断效能优于f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发病状况、病理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复习近17年间在本院手术切除的涎腺标本进行分类、总结、分析。结果: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发病约占腮腺良性肿瘤的4.7%,约占涎腺肿瘤的2.5%。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在高原地区虽亦为罕见腮腺肿瘤,但在涎腺肿瘤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报导,临床病理检验时应掌握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领,避免误诊和漏诊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甲状腺病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CT灌注成像各个参数的差异,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1例因甲状腺疾病拟手术治疗的患者行术前甲状腺CT平扫定位+灌注成像检查.良性结节40例,其中甲状腺肿20例,甲状腺腺瘤20例;恶性结节11例,全部是甲状腺癌.计算各灌注参数的平均值,包括血容量(BV)、血流量(BF)、灌注达峰时间(TTP)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甲状腺灌注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甲状腺病变的大小和轮廓,并计算病变内部的组织灌注参数.良性结节组BF(249.89±43.95) ml·min-1.100g-1、BV值(28.69±6.17)ml·100g-1、TTP值(15.21±2.60)s、PS值(39.30±7.21)ml·min-1.100g-1.恶性结节组BF值(258.80±44.47) ml·min-1·100g-1、BV值(28.15-±3.02) ml·100g-1、TTP值(13.56±1.25)s、PS值(66.63±12.07)ml.min-1·100g-1.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BV值及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79;P =0.555),PS值及TTP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P =0.048).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时间-密度曲线(TDC)的波形不同,良性结节多表现为缓升缓降(Ⅲ)型,而恶性结节多表现为缓升平台(Ⅱ)型.结论 MS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方面可提供一定的补充信息,PS在鉴别诊断中价值较大,TDC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作者分析了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垂体大腺瘤的典型表现为鞍内向鞍上生长的实性肿块,可伴鞍底骨质破坏。垂体微腺瘤的典型表观为垂体内低密度灶,局限性向上隆起或向下压迫鞍底,还讨论了与颅咽管瘤,脑膜瘤、胶质细胞瘤、生殖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评估对比增强快速成像稳态采集(FIESTA)MR成像是否能显示鞍上巨大肿瘤病人的前视觉通路。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28例经手术治疗的鞍上巨大肿瘤病人(垂体腺瘤19例、脑膜瘤6例、混合性肿瘤3例)于术前采用增强FIESTA序列行3.0TMRI检查。  相似文献   

18.
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是常见的颅内良性内分泌肿瘤,占鞍区肿瘤的90%,颅内肿瘤的15%~18%。1909年Cushing阐明和解释了分泌性嗜酸性腺瘤引起垂体功能亢进及尤功能腺瘤导致垂体功能低下之间的临床关系,并于1912年明确提出垂体高分泌与低分泌的相反症候群,  相似文献   

19.
MRI诊断肝腺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MRI诊断肝腺瘤的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8例肝腺瘤的MRI表现和术前或活检前诊断,并与病理所见对照.结果:6例诊断为良性肿瘤并考虑到肝腺瘤的可能性,2例误诊为肝癌.8例共11个病灶,T1WI 8个呈高信号、3个呈低信号;T2WI 10个呈高信号,1个呈低信号;6个病灶有假包膜,3个病灶含脂质或脂肪.注射Gd-DTPA行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动脉期中度至明显不均匀增强、门静脉期和延迟期轻度增强.结论:大多数肝腺瘤在术前或活检前MRI正确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