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HGF)系由重症肝炎患者血液精制而成,是大鼠第一代培养肝细胞的增殖促进因子。其血中浓度在重症肝炎患者中与肝昏迷程度呈正相关,而在肝硬化患者则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但对肝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如何还不甚明瞭,本文根据新设计的ELISA法对此进行了研究。对象和方法符合犬山会议诊断标准的重症肝炎患者(急性肝功能不全组)16例,发病前没有明显的血清转氨酶升高,而肝性脑病在Ⅱ°以上,凝血酶原时间在40%以下的肝硬比患者(慢性肝功能不全组)16例为对象。经ELISA法测定,血中hHGF的正常值为3.4μg/L以下。结果急性肝功能不全组血中平均hHGF值比慢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作为暴发型肝炎的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一般说来,暴发型肝炎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生存率仪20%左右。最近由于开展了肝移植,其生存率已达到54~74%。目前认为,呈亚急性经过的重症肝炎是肝移植的良好适应症,但适应标准尚无一致意见。一般认为,应在出现进行性肝昏迷、脑水肿、肾功能不全以及低血压等直接影响生命预后的合并症之前,确定肝移植的适应症。英国(伦敦)皇家大学医院(KCH)对多例暴发型  相似文献   

3.
重症肝炎及其最新疗法日本目前每年肝炎发病人数为40万,其中重症肝炎约占互/200,一年有1500~2000例,且逐年减少。但是重症病例总存活率为20%,并未改善。这是由于依靠肝辅助疗法获救的急性重症肝炎明显减少,而发展较慢的进行性不可逆性肝功衰竭较多...  相似文献   

4.
肝疾病和必需微量元素1急性肝疾病与微量元素已知急重症肝炎肝功能障碍时可发生低锌血症。作者曾经验过的急性肝炎40例的血清金属浓度为钙85.8±5.25ppm、镁21.0±6.15ppm、磷130±23ppm、铜1.81±0.27ppm、锌0.70±0....  相似文献   

5.
影响急性肝功能不全预后的重要因素当然是肝实质的损害程度。重症肝病中有严重的精神神经症状以及出血、肾功能不全,呼吸循环系统功能不全等多器官衰竭的,死亡率很高。因此急性肝功能不全的预后不能单从肝实质损害程度进行判断,其临床症状、体征及生化检查所见对预后的估计仍有重要意义。现叙述如下:一、黄疸:血清胆红素的浓度取决于胆红素的生成与清除两方面。肝功能不全时主要是清除方面障碍而致血中胆红素上升,一般急性肝炎时黄疸程度与肝损害成正比,但亦有急性肝功能不全特别是重症肝炎时无明显黄疸而死亡的病例,其真正原因尚不清楚,但应考虑到胆红素的生成障碍及尿中胆红素的排泄量增加。据Christensen 等调查,重症肝炎中重度黄疸(血清胆红素>23mg/dl)者,预后不良。血清胆红素升高除肝功能损害外尚可由溶血亢进所致,故高度黄疸可看作多器官衰竭的指标之一。然而急性肝功能不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慢性肝炎患者试用了小柴胡汤、桂枝茯苓丸,取得一些经验,现将其概要介绍如下。对象是肝炎患者25例。其诊断是依据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及肝活组织检查。药物投给  相似文献   

7.
肝病与凝血机能亢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认为重症肝炎时凝血因子可产生不足及血小板减少,以致凝血机能降低。近来已知其凝血机能呈亢进状态。肝病时凝血机能亢进可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肝内DIC成为肝损害的促进因子。本文以急性肝功能不全为中心,就DIC及肝内DIC进行叙述。一、历史1964年Johansson首次报道肝素可控制肝硬化急剧恶化时的出血。1971年Tytgat等报道肝病时纤维蛋白原半衰期缩短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加,用肝素后可使二者正常。1970年Rake等发现重症肝炎的纤维蛋白原代谢亢进、血小板减少及  相似文献   

8.
本文把对肝病有效的小柴胡汤同五苓散的合剂柴苓汤提纯片剂及桃仁承气汤提取的颗粒,合用治疗慢性肝炎所取得的效果报告如下:一、方法1.对象对象:是确认了的至少在几个月内出现过GOT、GPT 变化的慢性活动性肝炎10例,非活动性肝炎2例,变态反应性肝功能障碍1例。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生化检查、肝扫描、CT 等。通过肝活检组织学检查确诊的6例,  相似文献   

9.
抗痛风药与药物性肝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抗痛风药引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 据对1989~1998年间药物性肝损害的全日本调查统计,由单种抗痛风药即高尿酸血症治疗药引起者仅有12例,占0.71%;但另据对4458例应用抗痛风药治疗历时1年的肝损害发生率为3.3%。一般使用的苯溴马隆(Benzbromarone,Ufinorm)和别嘌醇(Allopufinol,Zyloic)两者的肝功能损害频率似无差别。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纤维化的定量评价作者以肝纤维化为重点,把慢性肝炎早期到肝功衰竭死亡的肝纤维化的程度,用连续的纤维化率表示,并与慢性肝炎的组织学分类、肝病情况和各种肝功能比较,来探讨不进行肝活检,而用日常的肝功能检查,经多变量解析推测肝纤维化率。一、对象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重症肝炎肝动脉血流测定的意义关于重症肝炎时的肝血循环动态,有各种各样的报告,但都是分析门脉血循环动态,而且未能取得一致的结果。近年来用超声波彩色多普勒断层法鉴定的肝动脉及测量肝动脉血流成为可能,在急性肝炎肝动脉血流增加,而且有报告动脉血流显著增加的病...  相似文献   

12.
肝癌的手术疗法高山忠利等肝细胞癌(肝癌)的治疗方针,主要决定于肿瘤进展程度和肝功能障碍程度二个因素,适合手术疗法者大部分是肝癌比较局限的临床Ⅰ期病例。一、肝切除的适应证适应证决定于肿瘤条件和肝功能条件二项。从肝功能方面看,以临床Ⅰ期为中心的肝功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肝功能衰竭是肝功能高度低下而出现黄疸、腹水、神经精神症状(肝性脑病)、凝血障碍等临床症状的疾病。突出表现是肝性脑病,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肝功衰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一、急性肝功衰竭一般认为,急性肝功衰竭是由急剧而广泛的肝坏死,肝机能高度损害引起,可在8周内发生肝性脑病,以重症肝炎为代表。本病易导致多器官衰竭(MOF),合并症有脑水肿、消化道出血、呼吸道感染、DIC、肾功能损害、心力衰竭等,所以首先有必要进行全面护理。1.特殊疗法①类固醇激素疗法:关于类固醇激素是否有效,说法不一。日本统计结果表明,使用强的松龙(<100mg/日)组与未用药组相比,存活率提高。本药适用于肝坏死与免疫有关的病例(病毒性,药物性等),而  相似文献   

14.
重症肝炎,是由于广泛的肝细胞坏死引起的。是一种伴有肝性脑病和急性肝功能不全的一组症候群。预后极差,死亡率高达80%。其原因是一直缺乏防止肝细胞继续坏死和促使坏死肝细胞再生的适当治疗方法,而且该病还往往伴有许多致死的合并症。对重症肝炎的治疗,迄今已采用了许多疗法,生存率正逐步上升。本教研室1967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探讨对重症肝炎的治疗,并作为厚生省难治性肝炎研究班的一员,从事了这项研究。根据我们教研室至今为止所作出的成绩及  相似文献   

15.
一、青霉素类 天然型青霉索极少能引起肝损害,偶尔可引致伴有发热和皮肤发红等变态反应症状的肝功能异常,其发生机制当为药物变态反应。合成青霉素较天然型品类的肝损害发生率高。日本迄今已积累有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导致的肝损害10例以上。阿莫西林造成的住院者9例。类型以肝细胞损害型、混合型居多。亦有胆汁淤积型病例。同克拉维酸之合剂安美汀[奥格门汀(Augmentin)]所致重症肝损害发生率约为1/10万,多呈胆汁淤积型并有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16.
一、肝动脉注射疗法的概况肝脏尽管受双重血管支配,血供约70%来自门脉,约30%来自肝动脉,但实际上几乎所有转移灶均来自肝动脉血流,因而以欧美为代表的国家地区其抗癌药物肝动脉注射给药治疗方法已经发展起来。肝动脉注射在于能选择性地将药物作用于癌灶并使之进...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65年Blumberg等发现Au抗原以来,对输血后肝炎的预防有了很大进展。但其发病率仍超过15%,其中少数为乙型肝炎,多数为非甲非乙型肝炎。如何预防至今未解决。普及应用血液成分制剂以来,其发病率仍有增加之势。一、判定标准和发生率输血后肝炎的诊断标准,日本统一采用在输血后l~2周观察一次肝功能,在3周至6个月内GPT值连续2次高于50U为可疑;超过200U或100~200U  相似文献   

18.
在重症肝炎伴随肝窦内皮细胞损害所出现的血液高凝状态,其导致的继发肝微循环障碍与肝细胞坏死的进展有关已有报道。抗磷脂抗体可促进血栓形成,故保有本抗体者如患急性肝炎时,将引起肝窦内血栓形成,进而引起细胞广泛坏死,认为结果导致肝炎重症化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作者测定了重症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肝炎研究和犬山研讨会沿革简介铃本宏一、厚生省资助的肝炎研究及其历史1960年代上半时期,日本输血病例之半数以上发生肝炎,当时“黄色血液”酿成了巨大的社会问题。1963年举行肝脏学会总会研讨会时,作者与织田教授共同主持血清肝炎(当时为输血后肝炎同...  相似文献   

20.
庚型肝炎     
庚型肝炎1995年发现了经血液感染的非A~E型肝炎病毒GBV-C与庚型肝炎病毒(HGV),并确定了两者的全部碱基序列。已明确二者系同种病毒的不同基因型,由于名称尚未统一,病因病毒称为HGV,肝炎则称为庚型肝炎。尚未确定HGV有无亲肝细胞性及是否在肝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