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水平在过敏性紫癜急性期的变化,分析其与Th亚群平衡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研究所完成。①实验对象:取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静脉血28份作为过敏性紫癜组,平均年龄7.53岁;以门诊体检的健康同龄儿童外周静脉血18份作为对照组。儿童家属均知情同意。②实验方法:采血2.0~3.0mL/份,肝素抗凝,离心移取血浆1mL冻存备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调整细胞悬液浓度为2×109L-1,接种于24孔板向树突状细胞进行诱导培养。每孔加入含终浓度1000u/mL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00u/mL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1mL,隔日添加1/2首次浓度的上述两种细胞因子,半量换液。培养至第6天,每孔加入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至终浓度200u/mL。③实验评估:倒置显微镜观察树突状细胞的生长情况,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成熟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表面分子CD83的表达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的水平及培养上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0,12,18水平。结果:①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培养过程的形态学观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3h后获得黏附细胞,加入细胞因子24h后可见悬浮细胞增多,并呈细胞聚集现象,培养至第8天可见到大量具有毛刺状或根须状突起的悬浮细胞,即为树突状细胞。②树突状细胞的表型鉴定:过敏性紫癜组及对照组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83均呈高表达,表达率分别为(69.29±16.20)%,(69.26±18.77)%。③Th亚群变化:与对照组比较,过敏性紫癜组白细胞介素4水平明显升高(t’=5.09,P<0.01),干扰素γ、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水平均明显降低(t=4.26,P<0.01;t’=7.98,P<0.01)。④树突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过敏性紫癜组树突状细胞白细胞介素12水平明显降低(t=2.53,P<0.05),白细胞介素10,18水平均明显升高(t=2.07,P<0.05;t=2.10,P<0.05)。⑤树突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与Th亚群平衡相关性分析:两组树突状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水平均与干扰素γ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6~0.62,P均<0.01),与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值呈正相关(r=0.51~0.52,P<0.01或0.05)。两组白细胞介素10,18水平均与白细胞介素4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5~0.68,P均<0.01),与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值呈负相关(r=-0.75~-0.49,P<0.01或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分泌白细胞介素12水平不足,而分泌白细胞介素10,18水平升高,提示过敏性紫癜患儿存在树突状细胞功能紊乱,且与Th1/Th2失衡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肿瘤细胞制备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的可行性,为高强度聚焦超声开辟新的应用领域。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04在泰安市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BALB/C清洁级小鼠20只。CT-26肿瘤细胞为BALB/C小鼠来源的结肠癌细胞,由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惠赠。②实验方法:应用白细胞介素4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诱导培养小鼠骨髓细胞。设立4组: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组将CT-26细胞置于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进入对数生长期后调整细胞浓度为5×109L-1,采用1000W/cm2×30s剂量辐照CT-26细胞,离心,取上清过滤除菌。冻融组将CT-26细胞调整浓度至5×109L-1,-80℃冷冻,35℃水浴复温,循环4次,裂解离心,取上清过滤除菌。单纯CT-26细胞组将CT-26细胞调整浓度至5×109L-1,细胞不经其他任何处理。空白对照组将树突状细胞与抗原按1∶10接种,培养4~6h。从小鼠脾脏制备脾细胞,分离纯化T细胞,调整浓度至2×109L-1,T细胞与上述4组负载的树突状细胞按20∶1接种,培养基中加入白细胞介素2,共孵育48h。③实验评估:对扩增培养的树突状细胞首先进行形态学观察,再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锥虫蓝染色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后CT-26细胞拒染率和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及干扰素-γ的含量。结果: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形态及细胞表面表型分析:体外培养小鼠骨髓细胞6~8d,细胞表面出现较多毛刺样突起,拉长,为典型的树突状细胞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6、H-2Kd及I-Ad呈高表达。②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后细胞拒染率和形态学的变化:超声辐照剂量为1000W/cm2×30s时,无细胞存活,完全失去细胞形态,全部被撕裂成碎片。③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情况: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组、冻融组、单纯CT-26细胞组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2及干扰素-γ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组、冻融组升高幅度大于单纯CT-26细胞组,但此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能使肿瘤细胞灭活、破碎,其制备的肿瘤抗原可体外致敏树突状细胞,并使树突状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诱导T细胞分泌干扰素-γ。  相似文献   

3.
目的:树突状细胞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能够向T淋巴细胞有效地提呈抗原,发挥特异性的杀伤肿瘤的作用,本实验主要观察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抗癌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03在华北煤炭医学院完成。选取华北煤炭医学院健康志愿者30例,抽取外周血10mL,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联合应用重组人集落细胞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7d后获取树突状细胞。以肺癌细胞系CALU-6肿瘤细胞全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联合活化自体混合T淋巴细胞,使其增殖为树突状细胞活化的杀伤细胞;体外观察树突状细胞活化的杀伤细胞及其培养上清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并检测不同的树突状细胞对其活化的杀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①10mL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重组人集落细胞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联合培养7d收获的树突状细胞数量为(1.88±0.77)×106个。②树突状细胞活化的杀伤细胞其细胞表型CD8阳性率明显增加。③树突状细胞活化的杀伤细胞对于肿瘤细胞全抗原来源的肺癌细胞系CALU-6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作用。④树突状细胞浓度适中,其活化的杀伤细胞的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最强,树突状细胞浓度过高或过低,其活化的杀伤细胞的杀伤力均减弱。⑤树突状细胞活化的杀伤细胞上清液有一定的杀伤活性,并且随着树突状细胞浓度的降低而降低。结论:负载抗原的树突状细胞能诱导自体的混合T淋巴细胞,产生树突状细胞活化的杀伤细胞进而诱导高效而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抗肿瘤免疫与其浓度有关,呈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凯  朱英  刘晶  赵钢 《中国临床康复》2012,(10):1791-1794
背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可向肝样细胞转化。目的:探索体外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向肝样细胞分化的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贴壁法纯化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含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3及β-巯基乙醇培养基培养6d后,诱导组用含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的培养基培养14d;以未诱导培养的单个核细胞及L02肝脏细胞系为对照。结果与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呈透明圆形、类圆形,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3及β-巯基乙醇培养基培养6d后,部分细胞向成纤维样细胞生长,诱导后部分细胞呈多边形,多角形,14d后细胞形态逐渐接近肝细胞,并表达白蛋白、甲胎蛋白、角蛋白18。说明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可以向肝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5.
背景:树突状细胞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地位.已有报道黄芪在体内可以纠正过敏性紫癜患儿的Th1/Th2失衡,但目前关于黄芪在树突状细胞水平对过敏性紫癜病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变化及黄芪对其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照分析,于2005-10/2007-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研究所完成.材料: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静脉血28份作为过敏性紫癜组,以门诊体检的健康同龄儿童外周静脉血18份作为正常对照组.黄芪水提剂由四川百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过敏性紫癜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获取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以诱生树突状细胞,并培养8 d,其中过敏性紫癜组又分成2组:对照组和黄芪干预组.主要观察指标:ELISA法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及健康儿童血浆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水平及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0,12,18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CD83、CD86(B7-2)和CD80(B7-1)的表达率.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外周血中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水平减少,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水平增加,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明显降低.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诱导培养的树突状细胞表面CD86表达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两组CD86表达率与血浆白细胞介素4水平皆呈显著正相关,与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皆呈显著负相关;CD80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两组CD80表达率与血浆γ-干扰素水平及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均呈显著正相关.过敏性紫癜患儿树突状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白细胞介素10,1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树突状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水平与血浆γ-干扰素水平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皆呈正相关(P<0.01,P<0.05);白细胞介素10分泌水平与其血浆白细胞介素4水平皆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与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比值皆呈负相关(P<0.01,P<0.05):白细胞介素18分泌水平与其血浆白细胞介素4水平皆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与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皆呈负相关(P<0.01,P<0.05).黄芪干预组树突状细胞表面CD83、CD86和CD80的表达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树突状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白细胞介素10,1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①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存在明显功能紊乱,表现为CD86表达率升高、CD80降低,白细胞介素12分泌减少、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18增加,上述变化与Th1/Th2失衡关系密切.②黄芪主要是通过改变过敏性紫癜患儿树突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来调节其功能.  相似文献   

6.
背景:众多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能发挥免疫调节功能,抑制T细胞增殖。目的:观察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人Th17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或CD4+T细胞以1∶10比例共培养4d,以单个核细胞或CD4+T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白细胞介素17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7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数量。结果与结论: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单个核细胞共培养组白细胞介素17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单个核细胞组(P<0.01)。与此一致的是,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单个核细胞或CD4+T细胞共培养组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7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单个核细胞组、CD4+T细胞组(P<0.05,P<0.01)。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CD4+T细胞共培养组Th17细胞数量明显高于CD4+T细胞组(P<0.01),但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本身并不表达白细胞介素17。表明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人Th17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背景:有研究表明CpG寡脱氧核苷酸可增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功能,但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至今少有报道。目的:观察CpG寡脱氧核苷酸对1型糖尿患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2,1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根据刺激物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CpG寡脱氧核苷酸组。用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2mRNA和白细胞介素10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型糖尿患者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12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P〈0.01)。1型糖尿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CpG寡脱氧核苷酸组刺激后,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12mRNA的表达增高(P〈0.01),白细胞介素10mRNA的表达无差异(P〉0.05)。结果提示,CpG寡脱氧核苷酸可促进1型糖尿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12。  相似文献   

8.
目的:近年来,树突状细胞参与调节作用的研究较多。实验拟验证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介导癌胚抗原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后其的免疫调节作用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6-06/2006-11在美国阿肯色大学医学院基因治疗中心完成。①实验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自愿捐献),采用改良Ficoll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取贴壁细胞,分为rAAV/CEA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均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成熟,将成熟树突状细胞与末梢血淋巴细胞按比例混合培养,可得到激活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②实验评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表达,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变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γ-干扰素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树突状细胞的白细胞介素12和白细胞介素10表达。结果:①rAAV/CEA转染树突状细胞的CD14较空白对照组降低,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3、CD86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高。②成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表达中,rAAV/CEA转染组的白细胞介素12较空白对照组升高,白细胞介素10降低。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AAV/CEA转染组能高表达CD8 T细胞和其表型CD69,CD8/CD56的T细胞比例上调,CD25 CD4 的T细胞减少。④rAAV/CEA转染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达相对较高水平的γ-干扰素,与杀伤实验结果相吻合。结论:rAAV/CEA转染树突状细胞能够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与树突状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表面标志变化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9.
肿瘤全抗原激活的树突状细胞体外肿瘤的杀伤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树突状细胞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能够向T淋巴细胞有效地提呈抗原,发挥特异性的杀伤肿瘤的作用,本实验主要观察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抗癌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03在华北煤炭医学院完成。选取华北煤炭医学院健康志愿者30例,抽取外周血10mL,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联合应用重组人集落细胞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4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7d后获取树突状细胞。以肺癌细胞系CALU-6肿瘤细胞全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联合活化自体混合T淋巴细胞,使其增殖为树突状细胞活化的杀伤细胞;体外观察树突状细胞活化的杀伤细胞及其培养上清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并检测不同的树突状细胞对其活化的杀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结果:①10mL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重组人集落细胞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联合培养7d收获的树突状细胞数量为(1.88&;#177;0.77)&;#215;10^6个。②树突状细胞活化的杀伤细胞其细胞表型CD8阳性率明显增加。③树突状细胞活化的杀伤细胞对于肿瘤细胞全抗原来源的肺癌细胞系CALU-6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作用。④树突状细胞浓度适中,其活化的杀伤细胞的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最强,树突状细胞浓度过高或过低,其活化的杀伤细胞的杀伤力均减弱。⑤树突状细胞活化的杀伤细胞上清液有一定的杀伤活性,并且随着树突状细胞浓度的降低而降低。 结论:负载抗原的树突状细胞能诱导自体的混合T淋巴细胞,产生树突状细胞活化的杀伤细胞进而诱导高效而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抗肿瘤免疫与其浓度有关,呈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研究认为,病毒和机体免疫状态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体后病情发展方向的决定因素,而辅助型T细胞(Th)应答类型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Th1/Th2类细胞失衡与乙型肝炎的慢性化有关[1,2].为了研究HBV特异性Th1/Th2类细胞因子与一些临床指标的关系,我们检测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并对其意义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