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糖尿病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 3年7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常规护理组围手术期应用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围手术期应用综合护理。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6个月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综合护理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6个月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患者术后不良现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应用价值高,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情绪状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甘舒霖40R(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40/60)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进行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测定,单用甘舒霖40R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进行比较,并观察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t=4.714,P0.05;t=9.269,P0.05;t=8.351,P0.05)。结论甘舒霖40R能有效控制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和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值,较少发生低血糖。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甘舒霖40R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且方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糖尿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来院体检健康者3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有效提高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患者的有效临床护理模式。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10月在本院行胰岛素治疗的46例小儿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观察组行精细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患儿血糖指标水平控制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水平和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儿胰岛素治疗中应用精细化护理血糖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研究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纳入患者均为2018年1—12月前卫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0人,按照纳入时间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健康教育,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依从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并促进患者形成良好的依从性,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中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此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使用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依从性为95.00%,对照组为80.00%(P<0.05)。两组护理前餐后2 h后血糖含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空腹血糖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餐后2 h后血糖含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空腹血糖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全程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新区门诊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总计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护理,对照组50例糖尿病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50例糖尿病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全程健康教育。对比对照组与试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知识知晓、护理满意占比率情况以及干预后血糖水平。结果经统计学计算,试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占比率、疾病知识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对比,试验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疾病认知不足直接影响遵医行为以及血糖控制预后效果,全程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可以成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在离院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将其以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8例采取院内常规护理与出院指导,研究组48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持续性护理。评价两组离院时与离院6个月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以及离院6个月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变化。结果离院6个月时,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遵医用药、合理运动、自我监测与合理饮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持续性护理在离院糖尿病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KAP)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疾病不确定感、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KAP理论的护理干预,两组均持续6个月。比较两组血糖水平、疾病不确定感、自我管理能力。结果:两组护理前血糖水平、疾病不确定感、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中不确定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信息缺乏评分低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2-CDSG)量表中饮食控制、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遵医嘱用药、规律运动、高低血糖处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KAP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疾病不确定感,稳定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诺和龙联合拜糖平治疗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在我院诊治的140例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3例和治疗组77例,对照组应用拜糖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诺和龙联合治疗。经过8周的治疗后,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的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量,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8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治疗组对餐后2 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控制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没有明显差别。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诺和龙联合拜糖平治疗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其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iPro2回顾式动态血糖监测优化2型糖尿病预混胰岛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0例应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在常规SMBG基础上行糖尿病教育,观察组应用美国美敦力公司生产的iPro2回顾式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并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观察组干预前后平均血糖(MBG)、标准差(SDBG)。结果干预后,两组各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餐后2 h血糖(2 h PG)、MBG、SDBG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iPro2回顾式动态血糖监测指导应用预混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糖尿病教育,优化生活方式,能显著降低患者餐后血糖、平均血糖及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本院100例2017年2月-2019年1月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长效胰岛素治疗组给予长效胰岛素治疗,长效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沙格列汀组则实施长效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沙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2型糖尿病疗效;血糖达标的天数;治疗前后患者修整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餐后血糖和血糖曲线下面积;低血糖率。结果长效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沙格列汀组2型糖尿病疗效、血糖达标的天数、修整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餐后血糖和血糖曲线下面积相比较长效胰岛素治疗组更好(P<0.05)。长效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沙格列汀组低血糖率低于长效胰岛素治疗组(P<0.05)。结论长效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确切,可获得理想效果,可更好改善血糖和胰岛功能,降低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在血糖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24例需要行血糖检验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2例,每组又根据是否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患者组和非糖尿病患者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生化仪检测,观察组给予快速血糖仪检测,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检测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测时间为(0.52±0.21)min,对照组为(32.76±3.45)min,观察组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进行血糖检验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快速血糖仪更快捷、方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前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就医的中老年患者24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血糖水平分为4组IFG(空腹血糖受损)组44例,IGT(糖耐量受损)组76例,DM(糖尿病)组58例,NGT(正常糖代谢)组68例,4组患者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作统计分析。结果DM组FPG、2hPG、HbA1c相较于NGT,IGT,IF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HbA1c水平为(8.60%±1.11%),明显高于NGT组(5.11%±0.51%),IGT组(6.16%±1.05%)以及IFG组(5.89%±0.9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6.5%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切点,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95.2%,阳性似然比为19.3,阴性似然比为0.07。在非糖尿病组中,HbA1c水平在5.7%~6.4%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前期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血糖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干预后GSES(47.13±5.62)分,高于对照组的(34.32±6.74)分,SF-36中躯体功能(70.05±12.53)分、社会功能(76.43±13.34)分、心理功能(71.37±12.47)分、物质功能(74.63±10.9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3.14±9.70)分、(63.87±10.24)分、(62.16±10.04)分、(64.79±9.52)分,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7.43±0.55)mmol/L、餐后2 h血糖(9.93±0.73)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3±1.24)g/L,均低于对照组的(8.50±0.42)mmol/L、(12.10±1.17)mmol/L、(7.24±1.44)g/L,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探讨2型糖尿病有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17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与西格列汀片治疗,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水平、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达标时间、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达标时间为(5.58±1.63)d,对照组为(7.93±1.92)d,观察组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每日胰岛素用量为(31.66±4.22)IU,对照组为(36.83±4.39)IU,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5.08%、对照组为6.90%(P>0.05)。结论胰岛素泵与格列汀片联合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可快速控制血糖,缩短达标时间,降低胰岛素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较单用胰岛素治疗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科医学治疗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改善临床指标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性。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的糖尿病患者共100例,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即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全科医学治疗模式,两组患者均干预4周。在干预前后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血糖(FPG),统计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和日平均血糖值;并观察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HbA1c、FPG和日平均血糖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HbA1c、FPG和日平均血糖水平较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HbA1c、FPG和日平均血糖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血糖达标时间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生理因子、心理因子、环境因子和社会关系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理因子、心理因子、环境因子和社会关系评分较干预前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生理因子、心理因子、环境因子和社会关系评分升高较对照组明显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全科医学治疗模式可有效的改善血糖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临床运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PDCA循环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16年4月-2018年9月间本院内分泌科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94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病例数相同,均为47例,其中,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饮食护理、运动治疗、定期血糖监测等的临床常规护理策略,研究组则实施PDCA循环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FBG(空腹血糖)、2 hPG(餐后2 h血糖)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FBG、2hPG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PDCA循环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起到良好的治疗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PDCA循环在皮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医院皮肤科2017年8月—2018年10月间的患者,共100例,计算机筛选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50例,在治疗期间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采取PDCA循环管理护理,比对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生活质量和瘙痒情况.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4.00%)vs.对照组(18.00%)],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8.00%)vs.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各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瘙痒程度评估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皮肤科护理管理中采取PDCA循环管理,可改善患处皮肤状况,提升患者的舒适度,提高其生活质量,整体提升护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