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术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12日—2017年6月12日就诊的86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常规组选择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选择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护理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3.02%,常规组为76.74%,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为4.65%,常规组为18.6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烧伤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四肢深度烧伤患者切削痂植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四肢深度烧伤患者,按照手术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实施早期切削痂植皮治疗,观察组实施晚期切削痂植皮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评价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1.11%,高于对照组71.1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感染率13.33%,低于对照组44.44%,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四肢深度烧伤患者,入院早期切削痂植皮治疗,治疗效果优于晚期切削痂植皮治疗效果,可加快创面愈合,提高植皮成功率,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四肢深度烧伤切削痂植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四肢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32例患者早期切削痂植皮治疗,给予对照组32例患者晚期切削痂植皮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以及创口愈合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优良率为90.63%,对照组为68.75%,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的创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的快,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切削痂植皮治疗四肢深度烧伤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治疗后疗效显著,治愈时间快,且皮肤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负压值对烧伤创面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分别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VSD治疗,负压分别为-150 mmHg、-300 mmHg。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为80.77%(P0.05)。观察组各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创面瘢痕指数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1组疼痛评分低于观察2组(P 0.05)。结论 VSD治疗烧伤创面效果显著,低负压值可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疗效。方法将化脓性骨髓炎患者2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7例和对照组10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清热解毒中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和渗出物,防止炎性反应扩散,促进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解毒方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创伤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将234例创伤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6例和对照组9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清热解毒方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9%高于对照组的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热解毒方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创伤性化脓性骨髓炎疗效显著,明显促进创面愈合,恢复组织功能,促进患者康复,且能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对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患者实施急诊治疗的过程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46例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病情控制时间、创面愈合率及严重感染率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缩短病情控制时间,促进创面愈合,降低严重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烧伤整形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烧伤整形术患者78例,并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分别39例。普通组采用常规碘伏油纱进行包扎治疗,负压引流组则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比较两组烧伤整形术术后创面恢复总有效率;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患者交叉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负压引流组烧伤整形术术后创面恢复总有效率高于普通组,P0.05;负压引流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普通组,P0.05;负压引流组交叉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烧伤整形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高,可有效加速创面愈合,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切削痂植皮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220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换药后邮票状植皮治疗,观察:患者采用切削痂植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植皮成功率,探讨两组患者术后情况以及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植皮成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切削痂植皮治疗手部深度烧伤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植皮成功率高,手部功能恢复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负压封闭引流用于骨创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骨创伤患者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将叙事医学干预运用到心内科临床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28名在心血管内科参加临床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规范化培训,试验组进行常规规范化培训+叙事医学教育,通过问卷调查评估其对叙事医学的掌握情况。然后对照组在日常医疗工作中采用常规医疗措施,试验组在日常医疗工作中采用常规医疗+叙事医学联合措施,通过比较两组住院医师管理的冠脉造影患者负面情绪的异常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经过叙事教育,试验组对叙事医学的掌握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患者冠脉造影术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临床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进行叙事医学教育有助于提高住院医师的叙事能力,并能明显改善冠脉造影带给患者的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BAL)治疗支气管扩张(BE)对患者症状及微生物感染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黄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同时接受支气管镜下BAL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咳嗽咳痰、发热、肺部湿啰音缓解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除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数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支气管扩张患者应用支气管镜下BAL治疗,能够减少微生物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GTR联合植骨术中促进牙周组织再生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本院100例2018年3月-2019年3月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选择GTR联合植骨术治疗,实验组则选择GTR联合植骨术加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各项血清炎症因子监测指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牙周指标牙周袋深度、临床附着丧失以及牙槽骨密度。结果试验组相比较照组疗效较高,P<0.05。试验组各项血清炎症因子监测指标、牙周指标牙周袋深度、临床附着丧失以及牙槽骨密度相比较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GTR联合植骨术加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肢机器人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康复的影响。方法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在上肢机器人辅助下进行虚拟游戏训练)15例和对照组(给予常规作业治疗)15例。共治疗2周,每天1次、每次30 min、每周6天。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定、上肢功能指数(UEFI)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UE、UEFI和M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UEFI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试验组FMA-UE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UEFI及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FMA-UE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FMA-UE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机器人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训练能有效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对自身上肢功能的满意度,对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从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选取160例符合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的患者,以手术方式的差异随机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实验组)两组病例数一致均为80例。常规组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实验组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较常规组更优,同时术后VAS评分对比,研究组均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相对比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创伤小,疼痛少,更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与研究尼莫地平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2015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脑出血脑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为41例常规组、41例实验组,常规组给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尼莫地平联合甘露醇治疗法,对不同模式下两组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的治疗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脑出血后脑水肿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治疗后常规组患者脑出血、脑水肿面积明显高于实验组;并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半年后的复发几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尼莫地平联合甘露醇进行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脑出血、脑水肿面积,并且治疗后的复发率也比较低,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研究时段:2017年6月—2018年7月,抽取以上时段内医院收治的70例行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70例患者临床资料,以不同的护理措施作为分组依据,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用综合护理,对比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低(P<0.05);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高(P<0.05)。结论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时应用综合护理,既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又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剖宫产后瘢痕子宫患者采取米非司酮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本院接收并治疗的剖宫产后瘢痕子宫患者中抽取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随机法平均分为常规组和联合治疗组两组,每组各31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药物依沙吖啶羊膜内注射引产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米非司酮引产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后临床效果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产程时间为(5.73±1.02)h,产后出血量为(91.08±32.34)mL,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治疗组引产成功率为93.55%,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相比常规药物依沙吖啶羊膜内注射引产治疗而言,剖宫产后瘢痕子宫患者采取米非司酮引产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文章将主要探讨在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的120例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各60例,试验组给予温针灸联合内服中药治疗,常规组口服吗丁啉片。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PDDQL生活质量评分要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要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98.3%,P<0.05。结论在治疗脾胃气虚型FD中,两组治疗方式都能够达到一定治疗效果,但相对而言,中医辨证组要优于西药治疗组,在上腹痛、嗳气、餐后饱胀的改善上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应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SF-MA(29.34±4.06)分、BI(61.24±5.22)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存质量(88.96±5.68)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96.67%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确切,利于提高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提升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