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免疫阻断乙型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HBs Ag阳性孕妇91例及娩出的91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新生儿出生后单独接种乙肝疫苗10例,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接种81例,随访至新生儿12月龄时检测乙肝五项指标和HBVDNA含量,比较阻断效果;同时分析孕妇血清HBe Ag状态、新生儿性别、喂养方式、分娩方式对HBV感染的影响。结果联合接种后新生儿12月龄时HBs Ag阳性率为1.2%、HBV-DNA含量为(3.0±0.5) Log拷贝/ml,明显低于单独接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接种后新生儿HBs Ab阳性率和HBs Ab滴度明显高于单独接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接种的新生儿中,孕妇HBe Ag阴性45例、HBe Ag阳性36例; HBe 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12月龄时HBV-DNA含量明显低于HBe 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HBs Ab阳性率和HBs Ab滴度明显高于HBe 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接种的新生儿中,不同新生儿性别、喂养方式、分娩方式的HBs Ag阳性率、HBV-DNA含量、HBs Ab阳性率、HBs Ab滴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生儿出生后联合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新生儿HBV感染与孕妇HBe Ag状态有关,与新生儿性别、喂养方式、分娩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产妇乙肝标志物筛查情况及乙肝病毒(HBV)母婴阻断工作开展现状,评价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产妇筛查及新生儿母婴阻断措施开展情况。方法在四川省彭州市和西充县选取2013-01-01/2014-03-31期间在医院产前筛查出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住院分娩产妇及新生儿作为调查对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调查地区医疗机构产妇HBV血清学标志物筛查均采用国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产妇HBs Ag阳性筛查率为5.18%,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为99.72%。随访的330名HBs 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均开展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Hep B)免疫策略,89.79%的新生儿接种10μg重组Hep B(酵母)。新生儿HBs Ag阳性率2.1%,乙肝病毒表面抗体(Anti-HBs)阳性率93.09%。不同喂养方式(χ~2=8.210,P=0.004)和母亲乙肝病毒e抗原(HBe Ag)产前不同检测结果(χ~2=4.500,P=0.034)对新生儿HBs 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查地区HBV垂直传播母婴阻断措施实施效果显著,且不受喂养方式和分娩方式的影响,HBs Ag和HBe Ag双阳性和HBV DNA水平较高(106 U/ml)孕妇应为母婴阻断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垂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阻断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 Ag)呈阳性的25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将入选者分成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与免疫阻断效果、出生及1、3年后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 Ab)阳性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及1年后的HBV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母乳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内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及1年后的HBV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χ~2=5.750,P=0.016;χ~2=6.670,P=0.010)。产妇HBs Ag单阳性与HBs Ag和HBe Ag双阳性两组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及1年后HBV感染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2.390,P=0.000;χ~2=8.126,P=0.004)。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新生儿出生与联合免疫后1岁HBs Ab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而母乳喂养组内新生儿出生与联合免疫后1岁HBs Ab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34.640,P=0.000);人工喂养组内新生儿出生与联合免疫后1岁HBs Ab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40.500,P=0.000)。产妇HBs Ag单阳性与HBs Ag及HBe Ag双阳性3年后幼儿的HBV感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1.930,P=0.001),两组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256,P=0.610)。结论 HBIG+乙肝疫苗的联合应用对新生儿HBV感染具有良好的阻断疗效。HBV感染率与宫内感染有关,与孕妇HBs Ag和HBe Ag是否双阳性有关,与新生儿的出生方式及喂养方式无关,因此HBs Ag+产妇新生儿采用正规联合免疫后可正常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并不会增加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所生婴儿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2010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及其儿童206对,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清标本,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比较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对儿童HBV感染的影响。结果 206名儿童中母乳喂养100人,阳性3人,阳性率3.00%;人工喂养106人,阳性2人,阳性率1.89%。母亲在双阳性(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均阳性)或单阳性(HBsAg阳性、HBeAg阴性)情况下,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儿童HBsAg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乳喂养未增加儿童感染乙肝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婴儿喂养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产妇乳汁中HBs Ag检出率,进一步了解乳汁传播乙肝病毒(HBV)情况。方法:对HBs Ag阳性产妇,采集乳汁和抽取2 4小时内新生儿血作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检验。对4 0例乳汁检验HBVM阳性而新生儿HBVM阴性的产妇,分为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3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抽取小儿静脉血作HBVM检验。结果:HBs Ag阳性产妇乳汁HBs Ag阳性率为4 2 .86 % ,新生儿HBs Ag阳性率为2 5 .71%。HBs Ag阳性产妇母乳喂养者小儿HBs Ag阳性率比人工喂养者显著增高。HBs Ag阳性产妇乳汁中HBVM阳性者不宜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宫内跨胎盘传播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HBV母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上海市宝山区154名HBs Ag阳性产妇和297名HBs Ag阴性产妇分别开展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并采集母亲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来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及HBV DNA滴度。新生儿脐带血HBs Ag阳性与HBV DNA阳性者定义为HBV跨胎盘传播。[结果]HBs 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脐带血HBV阳性率为8.4%。HBs Ag和HBe Ag双阳性产妇的新生儿HBV阳性率高于HBs Ag单阳性产妇的新生儿HBV阳性率(20.0%比3.7%,P0.05),相对危险度(RR)为5.41。随着母亲外周血HBV DNA水平的提高,跨胎盘传播的发生率也逐步提高。[结论]HBe Ag可经过胎盘屏障直接传递至脐带血,而HBs Ag则受到一定程度的"过滤"。母亲HBe Ag阳性与HBV DNA高水平是HBV跨胎盘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可能导致新生儿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贵州省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状况,为制定和调整HBV母婴阻断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个市州,在4个市州中随机抽取9个县级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调查单位内2014-2015年住院分娩的孕妇开展HBV表面抗原(HBs Ag)筛查;对HBs Ag阳性的孕妇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标本,分离血清后采用PCR结合荧光探针的体外DNA扩增和检测技术定量检测血清标本中的HBV DNA含量。结果共筛查9个县级医院18 007名孕妇,经ELISA方法复测HBs Ag阳性534名,孕妇HBV DNA阳性率为55.99%。9个县孕妇HBV DNA阳性率33.33%~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农村孕妇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56.99%和55.78%,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岁组孕妇HBV DNA阳性率为59.06%,21~30岁组为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 Ag、HBe Ag阳性孕妇HBV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9.27%和90.61%,HBs Ag、HBe Ag阳性分别与HBs Ag、HBe Ag阴性(18.06%、33.02%)孕妇间HBV DNA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 Ag、HBe Ag阳性孕妇分别与HBs Ag、HBe Ag阴性孕妇间HBV DNA平均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检测孕妇HBV DNA能真实反映HBV的复制情况,可为制定预防和控制HBV母婴传播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7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分娩的214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所有儿童母亲均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儿童全部完成乙肝疫苗联合HBIG接种,分析所有儿童乙肝免疫情况及感染情况。结果母亲双阳性[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e抗原(HBeAg)同时阳性]儿童HBsAg阳性和HBs Ab阳性比例分别为6.12%和60.20%,明显高于母亲单阳性HBsAg和乙肝e抗体(HBeAb)同时阳性儿童(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HBs Ab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喂养方式儿童HBsAg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儿童HBs Ab阳性比例为76.54%,明显高于人工喂养儿童,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和HBIG能有效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效果与母亲是否双阳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 HBs Ag、 HBe Ag阳性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C)内乙型肝炎病毒 ( HBV) DNA感染状况及其在宫内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 :对 HBs Ag/ HBe Ag双阳性共 6 7对孕妇及其新生儿静脉血分离和提纯 PBMC后 ,经抽提、纯化后的 DNA进入 PCR扩增反应 ,引物为 HBV C区基因序列。结果 :6 7例 HBs Ag及 HBe Ag双阳性的孕妇中有 35例 ( 5 2 .2 % )PBMC中 HBV DNA阳性 ,2 5例孕妇在血清及 PBMC中均发现 HBV DNA。6 7例新生儿有 2 2例感染 HBV DNA,感染率 32 .8% ,其中血清 HBV DNA阳性者 10例 ,PBMC HBV DNA阳性者 19例 ,二者均阳性者 7例。结论 :母亲 PBMC内 HBV DNA阳性可能导致新生儿 PBMC中 HBV DNA阳性 ,PBMC内的 HBV DNA可能是 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 ,同时 ,HBs Ag及HBe Ag阳性母亲若血清 HBV DNA为阳性就极大增加了其新生儿感染 HBV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进一步了解衡阳市 1997~ 2 0 0 1年食品从业人员 HBV感染状况及模式 ,提高对 HBs Ag携带者的管理水平。 方法 应用 EL ISA法检测 2 6 5 0 1名食品从业人员血清中 HBs Ag、抗 HBs、HBe Ag、抗 - HBe、抗 HBc。 结果 2 6 5 0 1名食品从业人员 ,HBs Ag阳性 1393人 ,阳性率 5 .2 6 % ,男性 (6 .82 % )明显高于女性 (4.2 2 % ) ,差别有极显著性 (χ2=86 ,P<0 .0 1)。HBe Ag阳性率为 2 .14 % ,男性 (2 .83% )明显高于女性 (1.6 8% ) (χ2 =4 0 ,P<0 .0 1)。感染模式男、女性均以 HBs Ag+抗 - HBe+抗 - HBc及 HBs Ag+HBe Ag+抗 - HBc两种模式为主 ,男、女性之间差别无显著性。 结论 衡阳市食品从业人员 HBs Ag阳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性从业人员 HBs Ag及 HBe Ag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女性 ,要加强对男性从业人员管理及预防性体检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不同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在甘肃省和浙江省宁波市选择1997~2002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HBsAg阳性的母亲及其儿童319对,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用固相放射免疫法进行血清学检测,比较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对儿童HBV感染的影响。结果319名儿童中自然分娩233人,HBsAg阳性47人,阳性率20.17%;剖宫产86人,HBsAg阳性9人,阳性率10.47%。母亲在双阳性[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均阳性]或单阳性(HBsAg阳性、HBsAg阴性)情况下,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儿童HBsAg阳性率的差异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1.000;χ2=3.387,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HBV母婴传播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影响因素及乙肝高危儿免疫预防的价值。方法选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3年8月至2016年5月HBs Ag阳性产妇546例及乙肝高危儿546例,依据乙肝高危儿是否感染HBV分为感染组(19例)与未感染组(527例)。对HBs Ag阳性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乙肝高危儿均行血清HBs Ab、HBs Ag水平测定。统计乙肝高危儿免疫注射及血清标志物测定情况,对比不同年龄阶段乙肝高危儿HBs Ag、HBs Ab阳性率,分析乙肝高危儿HBV母婴传播因素。结果乙肝高危儿均进行了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注射,其中524例(95.97%)联合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检测结果显示19例(3.48%)高危儿血清HBs Ag呈阳性,381例(69.78%)血清HBs Ab呈阳性;0.5~岁年龄段HBs Ab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发现产妇HBe Ag阳性率、乙肝免疫预防方式为HBV感染母婴传播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产妇HBe Ag阳性、乙肝免疫预防方式为HBV感染母婴传播的独立影响因素,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对乙肝高危儿免疫预防价值较高,对乙肝高危儿予以乙肝疫苗联合HBIG免疫接种可降低新生儿HBV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贵州省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4个市州,在4个市州中随机抽取9个县级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调查单位内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住院分娩的孕妇开展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筛查,对HBs Ag阳性的孕妇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标本,分离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 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Anti-HBc)。对HBs Ag阳性标本进行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和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e Antibody,Anti-HBe)。结果共筛查9个县18 007名孕妇,HBs Ag阳性561例,经ELISA方法复测HBs Ag阳性517例,孕妇HBV感染率为3.08%,HBs Ag阳性率为2.87%。9个县孕妇HBs Ag阳性率1.82%~9.32%,HBV感染率1.89%~9.79%,HBe Ag阳性率0.81%~3.00%,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9个县孕妇HBs Ag阳性率、HBV感染率、HBe Ag阳性率均是黎平县最高。孕妇HBV感染的HBVM模式有20种,以HBs Ag、HBe Ag和Anti-HBc阳性(大三阳),HBs Ag、Anti-HBe、Anti-HBc阳性(小三阳)占总感染孕妇数的65.10%;调查的561例孕妇中,64例有乙肝疫苗免疫史,占11.40%,无免疫史的346例,占88.60%。结论贵州省孕妇存在HBV感染,以小三阳、大三阳感染模式最多见,孕妇乙肝疫苗接种比例不高,建议贵州省在加强乙肝疫苗常规免疫的同时,应对15~30岁妇女开展乙肝疫苗补充免疫,提高贵州省育龄妇女乙肝疫苗覆盖率,进一步降低孕妇HBs Ag阳性率,减少HBV的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乙肝病毒载量母亲新生儿乙肝免疫及感染情况,为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在该院生产的124例HBs Ag阳性且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的未服用抗病毒药物,妊娠中期检测HBV DNA水平≥2×106IU/ml的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56例孕妇从孕24~28周开始使用替诺福韦酯(TDF) 300 mg/d或替比夫定(Ld T) 600 mg/d,直至分娩;对照组68例孕妇不进行抗病毒治疗。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接受规范的联合免疫,比较两组新生儿乙肝的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12个月内HBs Ag阳性率小于对照组,抗体保护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母乳喂养新生儿HBs Ag阳性率与人工喂养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表明母乳喂养不会增加乙肝感染率。结论乙肝传染率较高,高乙肝病毒载量孕妇孕中晚期接受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阻断母婴传播,保护新生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贵州省乙肝表面抗原筛检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4个市州,在4个市州中随机抽取9个县级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调查单位内2014-01/2015-12期间住院分娩的孕妇开展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筛查,对HBs Ag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及脐带血标本,分离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 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Anti-HBc)。对HBs Ag阳性标本进行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和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e Antibody,Anti-HBe)。结果孕妇HBe Ag阳性占40.29%,HBs Ag、HBe Ag双阳性者占38.68%;527名新生儿中,33.97%为HBe Ag阳性,20.30%为HBs Ag、HBe Ag双阳性。孕妇感染HBV模式有20种,大三阳和小三阳占65.10%,新生儿HBV感染模式有23种,大三阳和小三阳占新生儿数的30.70%;162名大三阳孕妇所生新生儿中有56.79%为大三阳,203名小三阳孕妇所生新生儿中有35.47%为小三阳。结论孕妇HBs Ag、HBe Ag双阳性以及大、小三阳感染模式是贵州省HBV母婴传播防控的重点人群。对重点人群所产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h内,肌内注射1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按0、1、6个月3针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切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了解本地区孕妇这一特殊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同时观察HBV感染孕妇不同阳性模式组合丙氨酸转氨酶的变化。方法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2 356例孕妇血清中HBs Ag、HBs Ab、HBe Ag、HBe Ab、HBc Ab 5项乙肝标志物,同时采用酶速率法检测丙氨酸转氨酶,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356例孕妇检出HBs Ag阳性者137例,占5.81%,表面抗体986例,占41.85%,大三阳HBs Ag(+)、HBe Ag(+)、HBc Ab(+)的检出率为2.63%,小三阳HBs Ag(+)、HBe Ab(+)、HBc Ab(+)的检出率为1.91%。不同年龄组的HBs Ag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率和丙氨酸转氨酶异常增高率,在大三阳孕妇患者的血清中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结论本地区孕妇感染HBV比率为4.3%,HBV-DNA阳性率和丙氨酸转氨酶异常增高率在HBe Ag阳性的孕妇中高于HBe Ag阴性的孕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了解HBs Ag阳性孕产妇血清中HBV DNA含量和宫内感染率的关系,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HBs Ag阳性孕产妇的产程护理与新生儿HBV的阳性率的影响以及孕产妇护理满意度的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孕产妇及新生儿血清HBV DNA含量,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孕妇乙肝五项和新生儿HBs Ag;观察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新生儿HBV阳性率的影响。结果被调查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9.28%。其中母亲HBV DNA≥107copy/ml和107copy/ml的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38.14%、2.6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HBe Ag阳性和阴性的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38.46%和2.4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和HBe Ag水平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相关。对HBV携带者孕产妇治疗的同时,加强产程观察并做好护理工作不仅可以降低新生儿感染率,还可以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疫苗(HepB)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子女的免疫效果.方法 326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HBV感染孕妇及其分娩的375例子女纳入本研究,记录母亲孕期HBIG使用情况、分娩方式、子女出生后免疫预防措施和喂养方式,并进行HBV标志物比较.结果 375例子女均在出生12h内使用了HBIG,352例(93.9%)出生24 h内接种了第1针HepB,23例(6.1%)均因存在各种新生儿疾病而延迟,但分别在出生后7 ~42 d进行补接种.236例行脐带血检测HBV标志物,39例(16.5%)HBsAg阳性,197例(83.5%)HBsAg阴性,脐带血HBsAg阳性与阴性子女抗-HBs阳性率及抗-HBs中位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使用HBIG与未使用HBIG母亲的子女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3.5%(47/74),59.8%(180/301);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子女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5.2%(103/158),57.1%(124/217),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的子女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2.0%(119/192),58.9%(63/107),59.2%(45/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阴性HBV感染孕妇的子女经正规的HBIG联合HepB免疫预防后,不同的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孕晚期是否使用HBIG对子女HepB的免疫应答与HBV的母婴传播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病毒药物替诺福韦酯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为更有效地阻断HBV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5例HBs Ag阳性孕妇分为观察组50例(愿意接受阻断治疗)和对照组35例(不愿意接受阻断治疗),观察组孕妇分别在第28、32、36周给予300 mg/d替诺福韦酯口服,分别检测两组孕妇28、32、36周及分娩时血清中HBV-DNA载量及新生儿HBV感染率,并对新生儿随访3、6、12个月检测新生儿HBs Ag、抗HBs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孕妇32、36周及分娩时血清中HBV-DNA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3、6、12个月HBs Ag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6个月抗HBs阳性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诺福韦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断HBV的母婴传播,值得临床鼓励HBV感染孕妇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陕西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情况。方法对陕西省2011年6月—2016年6月确证的1 018例HIV/AIDS病例进行乙肝五项检测(HBs Ag、HBs Ab、HBe Ag、HBe Ab和HBc Ab),对HIV/AIDS病例的HBV感染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 018例HIV/AIDS病例中,HBs Ag阳性112例,阳性率为11.00%。共发现19种血清模式,HBs Ab单阳最多,446例,占43.81%;五项全阴307例,占30.16%;"大三阳"16例,占1.57%;"小三阳"30例,占2.95%。彝族HIV/AIDS病例HBs Ag阳性率和"大三阳"率分别为18.31%和5.63%,均高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10.45%和1.27%(P0.05)。结论陕西省HIV/AIDS病例合并HBV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彝族高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