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对肿瘤性发热患者应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味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该院接收诊治的肿瘤性发热患者9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吲哚美辛展开诊治处理,观察组采取白虎加人参汤加味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升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缩短趋势显著(P0.05)。结论对肿瘤性发热患者应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味治疗方式实施救治,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体温状况,缩短患者退热时间,加快患者病症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对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康复新液与泮托拉唑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5月该院接收诊治的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4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该院依据相应标准确诊的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展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添康复新液展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止血时间、腹部疼痛消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62%,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82.98%,提升趋势显著(P<0.05);在止血时间、腹部疼痛消退时间方面,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缩短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康复新液与泮托拉唑治疗方式实施救治,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缩短患者止血时间及腹部疼痛消退时间,加快患者病症康复进程,同时治疗过程中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临床康复护理模式展开护理工作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接收诊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23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包含患者11例,观察组12例。对照组给予以往最常应用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临床康复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给予对应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相比于对照组对应数值81.82%,提升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临床康复护理模式展开护理工作,护理效果显著,对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围手术期期间对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展开护理工作的应用结果。方法抽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该院接收并采用腹腔镜诊治方式实施救治的异位妊娠患者98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该院依据相应标准确诊的患有异位妊娠病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以往最常应用的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观察组则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诊治结果、患者在院治疗平均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予以对应护理模式后,观察组临床治疗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92%,相比于对照组对应数值85.71%,增长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院治疗平均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患者下床时间等方面相较于对照组,缩短效果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4%,相比于对照组对应数值49.98%,下降趋势显著(P0.05)。结论异位妊娠患者实施腹腔镜治疗后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护理效果显著,对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下降、患者术后恢复进程的加快均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助于缩短患者在院治疗平均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患者术后下床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对过敏性哮喘患者应用麻黄葶苈汤合抗敏煎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该院接收并采取相关诊治处理的过敏性哮喘患者110例作为研究样本,全部患者均为经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过敏性哮喘病症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取以往最常应用的西医诊治处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添应用麻黄葶苈汤合抗敏煎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诊治结果。结果给予对应诊治处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临床诊治有效率为92.73%,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过敏性哮喘患者应用麻黄葶苈汤合抗敏煎治疗方式实施救治,临床诊治效果显著,对患者临床诊治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及重要意义,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相关表征,加快患者病症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应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方诊治方案的治疗结果。方法抽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接收诊治的患有手足口病普通型病症患儿96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该院依据相应标准确诊的患有手足口病普通型病症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以往最常采取的治疗方式展开诊治,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添甘露消毒丹加减方诊治方案,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给予相应治疗后,观察组治疗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92%,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85.42%,呈现显著增加趋势(P0.05);在退热时间、口腔溃疡症状恢复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及患者康复时间等临床指标方面,观察组对应时间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结论在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应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方诊治方案,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有助于缩减患者退热时间、口腔溃疡症状恢复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及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对颈肩腰腿痛患者应用综合疗法展开治疗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该院接收诊治的颈肩腰腿痛患者40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该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颈肩腰腿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手段实施救治,观察组采取综合疗法开展治疗工作,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给予对应治疗手段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5%,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85.5%,提升趋势显著(P0.05)。结论对颈肩腰腿痛患者应用综合疗法展开治疗,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加快患者相关病症的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的护理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该院接收诊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该院依据相应标准确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62%,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82.98%,提升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下降趋势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护理结果显著,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加快患者病症康复进程,同时有助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减少,治疗过程中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对风湿与骨下肢关节病炎症患者应用定点介入疗法实施诊治对其软组织痛症的解除效果及临床诊治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该院接收诊治的风湿与骨下肢关节病炎症患者94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该院依据相应标准确诊的风湿与骨下肢关节病炎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以往最常应用的诊治处理方式,观察组采取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定点介入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诊治结果及患者下肢关节相关指标评分结果。结果给予对应诊治处理措施后,观察组临床诊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升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下肢关节肿胀指数、下肢关节疼痛指数等相关指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下降趋势显著(P0.05);在下肢关节活动指数方面提升趋势显著(P0.05)。结论对风湿与骨下肢关节病炎症患者应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定点介入疗法实施诊治,相较于常规诊治处理措施,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临床诊治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关节相关功能,加快患者病症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对缓解期危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应用肺呼吸康复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接收诊治的缓解期危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添应用肺呼吸康复治疗方式。结果给予对应康复治疗模式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升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用力肺活量(FVC)、IS用力呼气体积/用力肺活量(FVC 1.0/FVC)、最大呼气中段漉速(MMEF)、最大通气量(MVV)、残气容积(RV)、残气容积/肺总量(RV/TIC)等方面相较于对照组,均呈现显著改善趋势(P0.05)。结论对缓解期危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应用肺呼吸康复治疗方式实施救治,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的改善、患者康复进程的加快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将中药治疗方式应用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症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9月—2016年10月接收诊治的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症患儿84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中药治疗方式展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给予对应治疗手段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升趋势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细胞相关免疫指标CD4+、CD4+/CD8+相较于治疗前,均表现为显著的上升趋势,而CD8+表现为显著的下降趋势(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呈现显著提升趋势,且观察组提升趋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症患儿应用中药治疗方式展开临床诊治,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细胞相关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应用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抽取2015年5月-2016年9月该院接收诊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8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则选用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方式开展治疗工作,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两次评判,评判时间分别为入院之初及出院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应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应数值74.07%(P0.05);两组患者实施对应治疗手段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开展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应用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方式开展诊治工作,相比于常规诊治方法,治疗结果更加显著,对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与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患者病症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对绝经过渡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应用盆底康复疗法展开治疗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该院接收诊治的绝经过渡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86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该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绝经过渡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Kegel盆底肌锻炼方式联合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采取Kegel盆底肌锻炼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前后两组患者盆底肌张力强度。结果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升趋势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张力强度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张力强度改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绝经过渡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应用盆底康复疗法展开治疗,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张力强度及尿道括约肌的收缩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对痔疮患者应用中医结扎疗法展开治疗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抽取2014年5月—2016年11月该院接收诊治的痔疮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以往最常应用的治疗方式展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结扎疗法实施诊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相比于对照组对应数值82.5%,提升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17.5%,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结论对痔疮患者应用中医结扎疗法展开治疗,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助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杨佳 《双足与保健》2017,(24):65-66
目的探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在肺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9月该院接收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52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该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以往最常应用的治疗方式展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添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表现及血常规相应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在咳嗽、咳痰、喘息等方面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常规相应指标RBC、Hb、WBC均呈现明显改善迹象(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在肺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式,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相应临床表现的缓解、痰液顺利排出、呼吸能力及气体交换能力的提升、患者肺康复进程的加快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应用功能康复与心理护理治疗方式对其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该院接收诊治的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该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工作,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添应用功能康复与心理护理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给予对应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应数值相较于对照组,下降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对应数值相较于对照组,提升趋势显著(P0.05)。结论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应用功能康复与心理护理治疗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在临床上是一种值得使用并将其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术后给予康复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9月该院接收诊治的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12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该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手部功能性练习,观察组采用康复治疗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活动能力、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前后两组患者手部关节活动能力。结果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对应指标相较于对照组,均呈现显著提升趋势(P<0.05);两组患者的手部关节活动能力相较于治疗前,均呈现显著提升趋势,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趋势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术后给予康复治疗方式,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手部关节活动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对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针灸合六君子汤治疗方式展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该院接收诊治的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4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该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六君子汤治疗方式展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添针灸治疗方式,治疗周期均为1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结果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24%,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85.71%,提升趋势显著(P0.05)。结论对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针灸合六君子汤展开治疗,相较于单纯应用六君子汤治疗方式,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并比较对复发痔患者应用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结果及患者术后病症的康复状况。方法选取该院接收诊治的复发痔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以往最常应用的痔切除手术展开治疗,观察组应用吻合器微创痔切除术实施诊治。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处理时间、手术操作中出血情况、切口愈合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感知程度、躯体化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复发痔患者应用吻合器微创痔切除术治疗手段实施救治,相较于以往最常应用的痔切除手术,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及患者术后康复质量的提升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应用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该院接收诊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46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则选用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方式开展治疗工作,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两次评判,评判时间分别为入院之初及出院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应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应数值82.61%(P0.05);两组患者实施对应治疗手段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开展治疗前(P0.05);实施对应治疗手段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应用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方式开展诊治工作,相比于常规诊治方法,治疗结果更加显著,对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与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患者病症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