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王丹  谌莉媚 《光明中医》2016,(2):162-165
目的观察二味拔毒散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90例肝经湿热、脾虚湿蕴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均按辨证论治分别给予龙胆泻肝汤、除湿胃苓汤内服,治疗组采用二味拔毒散外搽,对照组采用1%喷昔洛韦乳膏,共治疗一个疗程9天,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观察第3、6、9天的症状指数积分及疼痛缓解和消失时间,并随访PHN发生与否,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评定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6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二味拔毒散组治疗后d3及d9,症状及体征改善均优于喷昔洛韦组(P0.01),神经痛减轻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0.0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二味拔毒散对带状疱疹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优于喷昔洛韦乳膏,尤其在促进皮损愈合、缩短病程及缓解急性神经痛、预防后遗神经痛方面,其联合中药辨证论治内服不失为治疗带状疱疹安全且疗效颇佳之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腧穴热敏灸联合二味拔毒散治疗中老年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疗效和机制。方法将65例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予口服龙胆泻肝汤、阿昔洛韦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腧穴热敏灸联合二味拔毒散外搽,对照组外搽二味拔毒散,共治疗10 d。治疗前后观察症状、体征积分,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评价临床疗效,并随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71%(30/35)、66.67%(20/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PHN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CD4、CD4/CD8、IL-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腧穴热敏灸联合二味拔毒散治疗中老年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用二味拔毒散,尤其在改善神经痛、睡眠及减少PHN发生方面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升高CD4、CD4/CD8、IL-2,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火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35例采用口服西药治疗;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火针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疼痛程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 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可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二味拔毒散联合膦甲酸钠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自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住院治疗的90例老年性带状疱疹,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用二味拔毒散外用,联用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给阿昔洛韦静滴加喷昔洛韦乳膏外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对比两组疼痛缓解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以及两组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24例痊愈,18例显效,3例有效,痊愈率为53.33%;对照组13例痊愈,21例显效,9例有效,2例无效,痊愈率为28.89%,两组统计学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在疼痛缓解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降低、肌酐升高等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较不具差异(P0.05);但实验组PHN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二味拔毒散联合膦甲酸钠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能够较快控制皮损和改善疼痛症状,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并能有效预防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行气活血方联合阿昔洛韦口服加二味拔毒散外用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行气活血方加二味拔毒散外用治疗,统计2组治疗效果、疼痛消失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消失、止疱及结痂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中医症状积分和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行气活血方联合阿昔洛韦口服加二味拔毒散外用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可有效缓解相关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感觉,缩短临床病程,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火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给予毫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2%,对照组有效率9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自拟行气活血方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自拟行气活血方和龙胆泻肝汤中药水煎剂口服,两组均口服阿昔洛韦缓释片并外敷二味拔毒散为基础治疗.基础治疗用药1周,中药方剂口服2周,用药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 试验组缓解疼痛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缓解症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试验组1例出现后遗神经痛,对照组4例出现后遗神经痛.在缓解疼痛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06%,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行气活血方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疗效肯定,未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拔毒枯疹法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方法:228例患者都随机分为治疗组116例,对照组1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病毒、调节免疫、营养神经,止痛及中药辩证治疗,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给予拔毒枯疹疗法.结果:拔毒枯疹疗法组有效率达98.43%,对照组为84.31%(P约0.05).结论:拔毒枯疹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明显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有效防止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及护理效果。方法:76例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均采用中医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联合疼痛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DL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疼痛管理在中医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火针为主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疱疹及周边围刺配合拔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昔洛韦片及维生素B1治疗。评定两组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止痛、止疱、结痂、痊愈时间及随访治疗1个月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9.0%和100.0%,对照组分别为34.9%和79.1%,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患者止痛、止疱、结痂及痊愈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1个月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2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火针为主的综合疗法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可及时有效缓解疼痛,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火针赞刺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口服泛昔洛韦片加火针赞刺法治疗,对照组予口服泛昔洛韦片,均以7 d为疗程,比较2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修订综合疗效和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修订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缓解速度明显比对照组快(P0.01),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时采用火针赞刺法能够加快皮疹消退、迅速缓解疼痛,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中老年带状疱疹症状重,疼痛甚,常规治疗遗留后遗神经痛概率高.黄蜀主任医师治疗带状疱疹独树一帜,尤其重视继承和发扬传统火针疗法,开创了以火针为主综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新领域.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充分体会到:火针优势明显,运用得当,可加快皮损修复,对止痛具有立竿见影之效,并极大限度地避免了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火针结合围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0. 0%,对照组总有效率70. 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火针结合围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449-1450
目的:探讨矾冰纳米乳调二味拔毒散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以矾冰纳米乳调二味拔毒散外敷,对照组予喷昔洛韦乳膏外涂。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治疗后3 d、7 d的疼痛程度评分及止痛、皮损结痂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矾冰纳米乳调二味拔毒散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射频针灸配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患者解除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射频针灸是将现代射频技术与传针剌技术结合应用并起到温针灸或火针效用的一种疗法,皮损区配合神经阻滞疗法进行巩固治疗,使患者后遗神经痛感明显减轻.结果:经一个疗程治疗后,患者皮损区后遗神经痛症状均明显减轻,达到患者满意的效果.结论:射频针灸配合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显著,且时间短、疗效好,安全、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应用电针夹脊穴结合刺络拔罐放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电针夹脊穴结合刺络拔罐放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 33%,对照组为73. 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疼痛持续时间、结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IL-10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应用电针夹脊穴结合刺络拔罐放血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使疼痛尽早消除,促进结痂,且可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30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以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常规药物联合火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痊愈、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痊愈、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降低后遗神经痛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中频电导入加味儿茶五倍散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NH)的疗效。方法:将9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超声-中频电治疗并酌情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组在超声-中频电基础上,将加味儿茶五倍散进行药物导入。每次治疗20~30 min,1~2次/d,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 0. 05)。结论:超声-中频电导入加味儿茶五倍散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观察火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予以火针加穴位注射)和对照组(予以西药甲钴胺片、洛芬待因片和维生素B1片口服),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前后的疼痛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7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火针加穴位注射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易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火针火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1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火针、火罐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疼痛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疼痛改善总有效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火罐配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