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妊高症产妇在治疗期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以往我院产科收治的妊高症疾病产妇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子痫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产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高症产妇在治疗期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在围产期阶段充分保证母婴安全,使产妇对产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我院产科收治的86例前置胎盘产妇,采用双盲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试验组产妇则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情况、产妇并发症、焦虑与抑郁状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给予优质护理的试验组新生儿情况、产妇并发症、焦虑与抑郁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优质护理可明显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改善新生儿状况,减少产褥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疏导不良情绪,并提高产妇对产房护理的满意度,对临床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科综合护理干预预防产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产科分娩产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产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采用产科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病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产妇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科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抑郁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以本院产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800例健康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产科标准护理方法即整体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标准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相结合的护理方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产妇在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产妇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技能掌握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产科实行临床护理路径与整体护理结合的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减少医疗费用,增加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护理中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产科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待产孕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产妇围产期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措施,观察和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7.5%明显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明显可以提高产科护理满意度,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提高护士对新生儿疾病早期症状识别能力和产妇对产后健康教育的掌握程度,促进母婴健康。方法:选取本院产科分娩的6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各300例,对照组新生儿异常情况记录于产科护理记录单中,观察组应用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护士对于记录书写的完整性及准确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新生儿各项生理指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应用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促进产科专科护理的发展,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联合产时体位管理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收入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轮班制助产护理,且不应用体位管理;观察组实施责任制护理,并应用产时体位管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结局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4±1.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9)分(P0.05);结论:将责任制护理与产时体位管理进行结合,能够有效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改善分娩结局,提高护理满意度,实现了护理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措施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产科护理,观察组则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分娩疼痛情况、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控制优良率为1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8.0%(P0.05);各项护理质量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P0.05)。结论:实施人性化护理能有效减轻产妇的分娩疼痛,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在母婴床旁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然分娩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持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4.30±0.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掌握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持续性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掌握率,提高产妇的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科分娩室人性化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和产妇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诸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6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产妇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39.23±12.36)分(41.95±13.25)分,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33±13.88)分(52.65±11.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为98.33%,对照组产妇的满意度为80.00%,两组产妇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产褥期管理相关知识掌握度均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产科分娩室产妇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能够显著缓解产妇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产妇满意度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模式在高龄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76例高龄孕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例,予以产科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焦虑评分、产程时间、中转剖宫产率、产后并发症率及产妇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两组入院时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前观察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中转剖宫产率、产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699,P<0.05)。结论 :舒适护理能缓解高龄孕产妇的焦虑情绪,缩短产程时间,降低中转剖宫率,对母儿无不良影响,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是一种人性化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产科开展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12月产科就诊的产妇28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0名。观察组给以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以产科常规护理,对两组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98.6%)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9.1%)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产科开展人性化护理能提高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予以全面护理干预服务,n=60)和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服务,n=60),对两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实施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00%和80.00%,P 0.05;组间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所得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服务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应用徒手旋转方式对出现头位难产现象的产妇实施产科助产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出现头位难产现象的产妇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5例。采用常规产科助产模式对对照组产妇实施护理;采用徒手旋转方式对观察组产妇实施护理。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对头位难产产科助产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新生儿结局、第二产程时间和产后住院治疗总时间、剖宫产率等。结果:观察组产妇对头位难产产科助产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95.5%明显高于对照组8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时间和产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徒手旋转方式对出现头位难产现象的产妇实施产科助产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陪护家属身份识别在产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医院进行分娩生产的产妇1 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600例和观察组6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对新生儿进行交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陪护家属身份识别进行新生儿的交接,比较两组陪护家属和产妇的心理舒适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和陪护家属的心理舒适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管理中采用陪护家属身份识别,能够有效提高产妇和陪护家属的心理舒适情况,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预防护理错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及临床护理措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9例信宜市人民医院剖宫产术新生儿并确诊为淋菌性结膜炎新生儿,按照临床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35,优质护理)和对照组(n=34,常规护理),调查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的疗效、症状缓解时间等,对比组间护理效果。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淋菌性结膜炎新生儿家属的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评分、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医院感染进行有效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减少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7.
李明霞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0):145-146
目的:病理新生儿转科后产妇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观察。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新生儿转科的产妇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由责任护士实施常规产科健康宣教,抽取产妇65例为观察组由责任护士和健康教育护士共同评估产妇和家属的需求,根据新生儿的病理情况及产妇心理状况,确定个性化健康教育目标及计划,按产后时间顺序先由责任护士渐进达标,再由健康教育护士补充和详细指导,比较两组产妇的焦虑情绪、产妇奶量及奶胀情况、新生儿疾病知识、新生儿护理、产褥期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产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宣教效果优于对照组,产妇及家属满意度也明显升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宣教模式能降低产妇的焦虑情绪,增加奶量,减少奶胀的发生,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疾病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产褥期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减少产科医患矛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探讨产科个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医院收治的12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行个性化护理模式,分析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护理结果满意度、住院时间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等方面的结果。结果:施行个性化护理模式的观察组产妇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施行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能更好地满足产妇的个性化需求,减少产妇的不良情绪发生率,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产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母乳喂养成功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对产科控制医院感染及护理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医院妇产科收治的3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300例产妇随机数字法分入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产妇的护理进行常规院内感染管理,观察组产妇的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常规院内感染管理,一段时间后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感染情况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产妇的总感染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中产妇的总感染数量(P0.05);观察组产妇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中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对产科控制医院感染及护理质量的改善有着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路径在产科母婴同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4月~2015年6月浙江省舟山医院产科母婴同室孕产妇10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方法,观察组则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认知评分、母乳喂养率、新生儿护理技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分娩认知评分、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更换婴儿衣物、更换尿布及脐部护理的掌握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达到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0%(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产科母婴同室孕产妇的宣教,能够有效提高产妇的分娩相关知识认知水平,提高母乳喂养率,使产妇更好的掌握新生儿护理技巧,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