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建立小儿咳喘灵颗粒中6种主要活性成分的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绿原酸为内标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建立其与其他5种成分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4,5-O-二咖啡酰奎宁酸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进行计算,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对6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建立的校正因子重复性较好,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值与外标法实测值偏差较好,相对误差<5%。结论:采用一测多评法测定小儿咳喘灵颗粒中6中绿原酸类成分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金银花标准汤剂中7种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及异绿原酸C)的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进行HPLC测定,以乙腈-0.1%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为327 nm。以绿原酸为内标物,建立与其余6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实现一测多评,考察校正因子的重现性。结果 一测多评法测得的金银花标准汤剂中7种成分含量,与外标法测定结果相比较,2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所建立的一测多评法方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金银花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建立8个银翘解毒系列制剂中君药金银花所含的7种酚酸类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一测多评统一方法。首先,采用HPLC以绿原酸为内参物,建立绿原酸与其他6种酚酸类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RCF),并用不同浓度、不同色谱柱、不同HPLC验证其耐用性,利用金银花提取物作随行对照定位各待测色谱峰。然后利用RCF计算8个不同银翘解毒系列制剂样品中其他6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并与外标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对该方法进行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平均相对校正因子的耐用性良好(RSD在0.80%~2.56%),一测多评法测定样品中的酚酸类成分的含量与外标法的含量测定结果一致(相对平均偏差<0.93%)。因此,一测多评法可以成功应用于8个银翘解毒系列制剂中金银花的酚酸类成分的定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毛郁金药材中不同成分同时测定的一测多评法。方法 以毛郁金中莪术二酮为指标,建立莪术二醇、ocathydro-1,4-dihydroxy-1,4-dimethyl-7-(propan-2-ylidene)azulen-5(1H)-one、原莪术醇和姜黄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在考察相对校正因子的重现性后,进一步采用外标法对一测多评法所计算出的成分含量进行验证。结果 10批毛郁金药材中,各成分采用相对因子计算的含量与采用外标法计算的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 以莪术二酮为参照物,采用一测多评测定和计算其他4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是可行的,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测定藏茴香中6种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含量,并验证该方法在藏茴香质量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与适用性。方法 取藏茴香粉末(过三号筛)0.5 g,精密加入70%甲醇 20 mL ,超声处理(250 W、频率 53 kHz)30 min,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Phenomenex GeminiR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 330 nm,体积流量 1.0 mL·min-1,柱温 30 ℃,进行专属性、供试品提取条件、检测波长选择、色谱条件、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方法学考察,建立异绿原酸A、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 B、异绿原酸 C成分含量检测的 HPLC法;以异绿原酸 A为内参成分,分别计算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 5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采用3种不同色谱仪和3种色谱柱进行相对校正因子、相对保留时间耐用性考察,对藏茴香样品同时采用外标法与 QAMS 测定 6 种成分的质量分数,比较 2 种测定方法结果的差异。结果 建立的6种成分的HPLC检测方法的专属性、供试品提取条件、检测波长选择、色谱条件、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均符合要求;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相对校正因子平均值分别是 1.362、1.257、1.335、1.470、1.134,3种不同色谱仪和 3种色谱柱对相对校正因子、相对保留时间均无明显影响;QAMS与外标法2种方法测定3批藏茴香样品中6种成分得到的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建立的QAMS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藏茴香中6种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异绿原酸A、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任荣军 《中国药师》2015,(8):1404-1406
摘 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肉苁蓉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的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法。方法: 以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为考察指标, 建立两者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校正因子计算另一个成分的含量,将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建立的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值和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同时测定肉苁蓉中2 种成分的一测多评法方法可靠,结果准确,可用于控制肉苁蓉药材及其饮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杜麻颗粒中香豆酸、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素、香豆素5种成分一测多评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绿原酸为指标,建立该成分与香豆酸、金丝桃苷、异槲皮素、香豆素的相对校正因子,通过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各成分的质量浓度,同时对10批杜麻颗粒一测多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建立了杜麻颗粒中5种成分一测多评法的含量测定方法,10批样品中各成分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时测定杜麻颗粒中5种成分的一测多评法方法可靠,结果准确,可用于控制杜麻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蒙药材蓝盆花的HPLC指纹图谱及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及异绿原酸C 4个成分的含量,评价药材质量。方法: 采用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分别为326 nm(含量测定)和350 nm(指纹图谱),柱温30℃。以17批样品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以异绿原酸A为内参物,建立绿原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C与内参物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含量,并与外标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建立了蓝盆花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标示了10个共有峰,并指认其中的7个色谱峰,分别为绿原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大波斯菊苷、异绿原酸C、木犀草素、芹菜素。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以异绿原酸A为内参物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采用指纹图谱与多指标检测模式可为评价蒙药材蓝盆花的质量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检测华佗豆药材中4种生物碱的量。方法 以华佗豆碱乙为内标,建立华佗豆碱甲、碱丙、碱丁的相对校正因子,在考察相对校正因子的重现性后,进一步采用外标法与一测多评法所计算出的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6批华佗豆药材中,各成分采用相对因子计算的量与采用外标法计算的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 一测多评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华佗豆4种生物碱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以一个对照品同步测定银黄颗粒中6种咖啡酰奎宁酸含量的分析方法及其方法学的验证模式。方法:采用HPLC-DAD以药材中有效成分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为指标,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建立绿原酸与后5种成分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21,0.96,0.84,0.90,0.78),并测定绿原酸的含量,用所建立的校正因子计算其他5个成分的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银黄颗粒中6种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含量,并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建立的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15批银黄颗粒中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RSD<5%)。结论:在对照品缺乏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作为一个新模式应用于银黄颗粒中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多成分定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一测多评"法同步测定黄柏配方颗粒及黄柏饮片中5种相同成分含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利用HPLC法,以小檗碱为内标物,计算与黄柏碱、药根碱、巴马汀和黄柏酮的相对校正因子,通过相对校正因子计算黄柏配方颗粒4种成分的含量并在黄柏饮片中进行验证,比较"一测多评"法测定值与外标法实测定值的相似度。结果:在一定线性范围内,黄柏碱、药根碱、巴马汀和黄柏酮与内标物小檗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235 0,0.890 7,0.739 8,0.769 8,且在不同试验条件下重复性良好(RSD=0.18%~0.63%);黄柏配方颗粒与黄柏饮片"一测多评"法含量和外标实测法含量值所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建立的一测多评方法可用于黄柏配方颗粒和黄柏饮片的定量分析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基于蒙药材霞日森登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质量控制方法,结合化学识别模式分析不同产地霞日森登的质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杨梅素、二氢杨梅素、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及花旗松素7种Q-Marker含量,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并与外标法(ESM)及标准曲线法所得结果比较结果差异;通过霞日森登HPLC指纹图谱及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化学识别模式对11批霞日森登药材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建立了QAMS,内参物二氢杨梅素与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和花旗松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569、1.435、1.426、1.467、0.794(杨梅素为0.489,因偏离大去除),且11批霞日森登样品3种方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获得指纹图谱及共有模式,经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出不同产地的11批霞日森登可聚为4类。结论:通过建立的指纹图谱和QAMS能精准测定霞日森登中Q-Marker的含量,可用于霞日森登的质量评价,为评估霞日森登的质量提供了更为科学与全面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离鉴定平卧菊三七乙醇提取物所含绿原酸类成分,并用一测多评法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平卧菊三七中单体成分,利用液质联用、核磁共振法鉴定其结构。建立能准确测定其成分含量的HPLC方法,在此基础上,以绿原酸为对照,计算相对校正因子,建立"一测多评"法。结果:从平卧菊三七中分离纯化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相对校正因子的耐用性良好,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异绿原酸A、B和C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平卧菊三七提取物中5种绿原酸类成分。  相似文献   

14.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桔梗中3种桔梗皂苷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索一测多评法应用于同时测定桔梗中3种桔梗皂苷含量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HPLC-ELSD为检测手段,考察桔梗提取物在不同色谱系统和不同色谱柱上的色谱行为,确定3种待测成分的色谱峰定位方法。以桔梗皂苷D为内标,建立其与桔梗皂苷D3、桔梗皂苷E的相对校正因子;通过外标法测定桔梗皂苷D的含量,并由建立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出其他2种桔梗皂苷的含量;将计算的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相比较,以验证“一测多评”法在桔梗质量评价中的可行性。结果 方法重现性和耐用性良好,用于10批桔梗药材的含量测定,计算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 一测多评法可用于同时测定桔梗中多种皂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梁欣雨  周晓钢  何兵  杨世艳 《中国药房》2020,(10):1179-118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小儿金翘颗粒中7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一测多评法(QAMS)。色谱柱为Lubex Kroma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6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以绿原酸为内参物,计算新绿原酸、隐绿原酸、连翘酯苷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相对校正因子;考察不同色谱系统、色谱柱、流动相比例、流速、柱温等对相对校正因子的影响,并采用两点校正法结合相对保留时间校正法对各成分进行色谱峰定位。分别按QAMS法和标准曲线法检测7种成分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连翘酯苷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9.27~92.70、37.36~373.60、13.02~130.20、7.15~71.50、4.56~45.60、6.32~63.20、14.69~146.90μg/mL(r≥0.9997);定量限分别为1.38、1.41、1.40、1.99、1.10、1.17、1.10 ng,检测限分别为0.41、0.42、0.42、0.60、0.33、0.35、0.33 ng;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8%~99.15%(RSD<2%,n=9)。新绿原酸、隐绿原酸、连翘酯苷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相对于绿原酸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995、1.007、0.580、1.243、1.252、1.247;不同色谱条件下其相对校正因子的RSD均小于3%。采用两点校正法结合相对保留时间校正法预测的各待测成分的保留时间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小于2%。QAMS法测得的含量分别为2.790~3.416、14.526~17.907、3.763~4.531、1.625~1.982、1.087~1.523、1.434~2.219、3.631~5.078 mg/g,标准曲线法测得的含量分别为2.811~3.438、14.512~17.893、3.739~4.508、1.656~2.012、1.108~1.544、1.460~2.245、3.597~5.045 mg/g;两种方法测得含量的相对误差均在±2%以内。结论:两点校正法结合相对保留时间校正法能准确定位各成分色谱峰;所建QAMS简便、快捷、准确、可靠,可用于同时测定小儿金翘颗粒中7种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牡蒿中3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温30℃,波长325 nm。以异绿原酸A为内参物,建立其与绿原酸和异绿原酸C的相对校正因子,实现一测多评。结果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分别在6.02~300.90μg·m L-1(R2=0.999 3)、12.36~617.52μg·m L-1(R2=0.999 6)和3.47~173.76μg·m L-1(R2=0.998 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7%、97.1%和98.9%,RSD分别为2.87%、3.18%和0.65%。一测多评法测定的结果与外标法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同时测定了牡蒿中3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方法稳定且重现性好,为提高牡蒿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赖增发  姜建伟 《中国药师》2013,(11):1659-1662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测定香砂六君丸中两种木香内酯类成分的HPLC分析方法,更有效控制其质量。方法:以木香烃内酯为内标,建立其与去氢木香内酯的相对校正因子,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计算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对"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建立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与外标法实测值基本一致。结论:"一测多评"法可用于香砂六君丸中木香内酯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可靠、结果准确,能有效控制该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