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脂肪来源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DSCs)对小鼠压疮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取自愿捐赠的人脂肪组织,采用机械分离联合胶原酶消化法获取 hADSCs 并传代。取第 3 代细胞行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以及流式细胞仪鉴定。取健康自愿者捐赠的外周血,采用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并行血小板计数。取 45 只 C57BL/6 小鼠采用磁铁夹压法于背部制备压疮模型,随机分为 3 组(n=15);hADSCs 组、PRP 组及对照组创面分别注射 100 μL 经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后的 hADSCs(1×106个)、人 PRP、PBS。注射后观察压疮创面愈合情况,5、9、13 d 计算创面愈合率;5、11、21 d 取标本行 HE 染色、Masson 染色以及 CD31、S100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血管、神经再生情况。hADSCs 组于 11 d 时荧光示踪法观察细胞定植及成活情况。 结果经诱导分化及流式细胞仪鉴定分离培养细胞为 hADSCs。PRP 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正常外周血(t=5.781,P=0.029)。大体观察,注射后 hADSCs 组创面愈合优于 PRP 组及对照组,5、9、13 d,hADSCs 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 PRP 组及对照组(P<0.05)。组织学观察示,与 PRP 组及对照组相比,hADSCs 组炎性细胞浸润、炎性反应明显减轻,胶原沉积明显增多,且 21 d 时可见皮肤附属器再生;注射后各时间点,hADSCs 组胶原表达量均显著高于 PRP 组及对照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各时间点 hADSCs 组新生血管数、S100 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多于 PRP 组和对照组(P<0.05)。荧光示踪法显示注射 11 d 后 hADSCs 可定植于创面并成活。 结论局部移植的 hADSCs 通过促进血管新生和神经再生,进而促进小鼠压疮创面愈合、提高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前瞻性临床对比研究,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疗效。方法以 2015 年 6 月—2018 年 6 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 180 例 KOA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3 组,每组 60 例。A 组膝关节腔穿刺注射自体 PRP,B 组体外冲击波治疗,C 组膝关节腔穿刺注射自体 PRP 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治疗 1 次,共 5 次。3 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侧别及 Kellgren-Lawrence 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第 1、3、5 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equesne 指数评分、美国西部 Ontario 与 McMaster 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及膝关节活动度评定膝关节疼痛和功能情况。 结果3 组治疗后第 1、3、5 周 VAS 评分、Lequesne 指数评分、WOMAC 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治疗时间延长,VAS 评分、Lequesne 指数评分和 WOMAC 评分逐渐降低(P< 0.05),但膝关节活动度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3 组间 VAS 评分、Lequesne 指数评分、WOMAC 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 1、3、5 周,C 组上述 3 项评分明显优于 A、B 组(P< 0.05),但 3 组间膝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 PRP 注射治疗 KOA 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牛鼻子引流术(nose ring drain,NRD)治疗严重糖尿病足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 2017 年 6 月—2019 年 6 月采用 NRD 治疗的 35 例严重糖尿病足感染创面患者临床资料。男 24 例,女 11 例;年龄 28~82 岁,平均 54.5 岁。均为 2 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 3~20 年,平均 9.4 年。糖尿病足病程 4 个月~2 年,平均 1.16 年。左足 16 例,右足 19 例。根据 Wagner 分级:2 级 11 例,3 级 20 例,4 级 4 例;均为糖尿病足创面中重度感染。术后创面采用“蚕食样”持续清创至表皮再生愈合。治疗过程中分析并总结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类型、临床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方式、愈合时间、截肢比例等指标。结果35 例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 3~6 个月,平均 4.5 个月。术后创面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 5 例、铜绿假单胞菌 4 例、大肠埃希菌 5 例、阴沟肠杆菌 3 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3 例,其他类型 15 例。临床抗生素使用时间 3~15 d,平均 9.1 d。创面自溶性愈合,无需植皮,创面愈合时间 62~82 d,平均 72.3 d;随访过程中 3 例(8.6%)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感染大面积扩散导致截肢 。创面愈合患者原创面处未出现感染复发及新生溃疡。结论应用 NRD 治疗严重糖尿病足感染创面,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再生愈合,无需植皮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兔跟腱病的效果,为 PRP 治疗跟腱病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 48 只,体质量 2.5~3.0 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模型组(A 组)、模型对照组(B 组)、模型+治疗对照组(C 组)、模型+治疗组(D 组),每组 12 只。A、C、D 组注射Ⅰ型胶原酶制备兔跟腱病模型,B 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D 组取自体耳中心动脉血,采用二次离心法制备 PRP,血小板计数提示 PRP 血小板达全血的 3~5 倍。模型制备后,C、D 组于造模部位分别注射生理盐水、自体 PRP,每周 1 次,每次 0.8 mL,连续 4 周。于 PRP 注射结束后 1 周,采用超声弹性定量成像检测技术评价各组跟腱相对硬度,以 HRD%(硬度百分比)表示;万能电子拉力试验机测定跟腱最大断裂负荷;ELISA 法测定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HE 染色和 Masson 染色观察跟腱胶原纤维形态。结果各组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超声弹性定量成像检测及力学试验示,A 组跟腱硬度评价指标 HRD% 及最大断裂负荷显著小于 B 组(P<0.05),C 组显著小于 D 组(P<0.05)。ELISA 检测示,A 组Ⅰ型胶原蛋白含量显著低于 B 组、C 组显著低于 D 组,A 组Ⅲ型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 B 组、D 组显著高于 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 染色和 Masson 染色示,A 组跟腱胶原纤维呈不规则卷曲,结构严重破坏;B 组呈平行有序排列、结构完整;C 组呈不规则卷曲,结构紊乱;D 组呈轻微卷曲,结构较为完整。 结论Ⅰ型胶原酶注射可成功构建兔跟腱病模型,PRP 治疗可增加跟腱硬度和最大断裂负荷,上调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改善跟腱胶原纤维结构和形态,促进兔跟腱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糖尿病足后,创面组织中 TGF-β1 及其Ⅱ型受体(type Ⅱ of TGF-β-receptor,TβRⅡ)表达的变化,分析 VSD 加快创面愈合的机制。 方法将 2012 年 5 月—2016 年 5 月收治的 80 例糖尿病足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n=40)。采用相同基础治疗的同时,VSD 组创面给予 VSD 治疗,对照组给予外用油纱换药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足部溃疡面积以及 Wagner 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创基准备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 7 d 时取创面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 TGF-β1、TβRⅡ表达阳性指数。 结果VSD 组患者经 1~3 次 VSD 治疗后行植皮术,平均 2 次;对照组患者经 1~6 次换药后行植皮术,平均 4 次。VSD 组患者创基准备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46,P=0.036;t=–12.831,P=0.041)。两组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愈合良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治疗前 VSD 组 TGF-β1、TβRⅡ表达阳性指数分别为 5.3±2.4、14.0±2.6,对照组分别为 4.4±2.3、14.7±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7,P=0.263;t=1.231,P=0.409)。治疗 7 d 后,VSD 组 TGF-β1、TβRⅡ表达阳性指数分别为 34.3±2.9、41.7±3.7,对照组分别为 5.8±2.0、18.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15,P=0.003;t=23.725,P=0.002)。 结论VSD 可提高糖尿病足创面组织中 TGF-β1、TβRⅡ的表达,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Vesselplasty)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 Kümmell 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收治 63 例 Kümmell 病患者,其中 28 例采用 Vesselplasty 治疗(Vesselplasty 组),35 例采用 PKP 治疗(PKP 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骨密度 T 值、骨折节段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高度、后凸 Cobb 角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弥散面积率和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术后 1 d、末次随访时 VAS 评分、ODI、伤椎前缘高度、后凸 Cobb 角。 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2~36 个月,平均 24.2 个月。Vesselplasty 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弥散面积率均明显小于 PKP 组(P<0.05)。Vesselplasty 组骨水泥渗漏率(7.14%)明显低于 PKP 组(34.29%)(χ2=5.153,P=0.023)。两组患者术后 1 d 及末次随访时 VAS 评分、ODI、伤椎前缘高度、后凸 Cobb 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见术椎再塌陷,Vesselplasty 组邻椎骨折发生率(7.14%)与 PKP 组(1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3,P=0.622)。 结论Vesselplasty 和 PKP 治疗 Kümmell 病疗效相似,均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部分恢复伤椎高度,矫正椎体后凸。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时间少、骨水泥渗漏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tibial transverse transport,TTT)联合牛鼻子引流术(nose ring drain,NRD)治疗重度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4 月—2020 年 8 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 60 例重度糖尿病足(Wagner 分级 3、4 级)溃疡患者临床资料,其中 30 例采用 TTT 联合 NRD 治疗(TTT+NRD 组),30 例采用单纯 TTT 治疗(TTT 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术前糖化血红蛋白、合并症以及糖尿病足病程、侧别、分级、创面面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TTT+NRD 组均有深部(关节腔、骨髓腔或骨膜)感染或相对密闭的腔隙或窦道形成,TTT 组均无该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截肢率、复发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次数及手术次数。 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3~13 个月,平均 5.7 个月。TTT+NRD 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 TTT 组缩短(P<0.05)。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住院次数及手术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TTT+NRD 组溃疡无复发,TTT 组 2 例(6.7%)复发,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TTT+NRD 组 1 例(3.3%)因急性下肢血管栓塞截肢,TTT 组 1 例(3.3%)因继发坏死截肢,截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结论TTT 联合 NRD 是治疗合并深部感染或相对密闭腔隙或窦道的重度糖尿病足溃疡有效方法,可缩短抗生素使用及住院时间;而且 NRD 技术引流效果佳,无明显合并症,操作和术后护理简单,取材方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及去铁敏对缺血缺氧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PF 级雄性成年 SD 大鼠 40 只,体质量(300±20)g,于背部制备缺血缺氧创面模型;将其随机分为 4 组(n=10),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 组)、去铁敏干预组(B 组)、雷帕霉素干预组(C 组)、去铁敏+雷帕霉素共同干预组(D 组)。模型制备后 3、6、9 d,A、B、C、D 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去铁敏(10 mg/kg)、雷帕霉素(3 mg/kg)、去铁敏(10 mg/kg)+雷帕霉素(3 mg/kg)。模型制备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记录愈合时间;于创面完全愈合后第 2 天切取创面愈合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及 Western blot 检测创面组织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缺氧诱导因子 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VEGF mRNA 及蛋白的表达。 结果各组大鼠均成活至实验完成,创面均愈合;其中 A、B、D 组创面愈合时间均较 C 组明显缩短(P<0.05);A、B、D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示,C、D 组 mTOR mRNA 表达较 A、B 组明显下调(P<0.05),A、B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 组 HIF-1α、VEGF mRNA 表达较 A、C 组明显上调,A 组较 C 组表达上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 检测示,C、D 组 mTOR 蛋白相对表达量较 A、B 组明显下调(P<0.05),C、D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组 HIF-1α 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 D 组(P<0.05),A、B、C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 组 VEGF 蛋白相对表达量较 A 组明显下调,D 组低于 B、C 组,C 组低于 B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去铁敏可促进大鼠缺血缺氧创面愈合,而雷帕霉素作用相反;可能与慢性缺血缺氧创面中存在 mTOR 与 HIF-1 信号调节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下肢 Dellon 三联神经减压术治疗早期糖尿病 Charcot 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2017 年 9 月—2019 年 2 月收治的 24 例 Eichenholtz 0~1 期糖尿病 Charcot 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 14 例行下肢 Dellon 三联神经减压术治疗(治疗组),10 例行患肢制动、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等保守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足病程、Eichenholtz 分期以及治疗前血糖水平、骨密度(T 值)、各神经传导速度、足底两点辨别觉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及治疗后 6 个月,两组采用双能 X 线吸收检测法测定患足骨密度(T 值),评价患足骨质疏松改善情况;行下肢神经电生理检测腓总神经、腓深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行足底两点辨别觉检测,评价皮肤感觉恢复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6~12 个月,平均 6.5 个月。治疗组 3 例患者手术切口周围出现麻木症状,均在 12 个月后自行恢复,不影响预后。治疗组 14 例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不愈合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治疗后 6 个月,对照组各神经传导速度、骨密度 T 值及足底两点辨别觉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下肢 Dellon 三联神经减压术可以改善 Eichenholtz 0~1 期糖尿病 Charcot 足症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辅助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 年 8 月—2016 年 8 月选择符合标准的 ACL 断裂需行韧带重建手术患者 42 例,随机分为 PRP 治疗组(试验组)及非 PRP 治疗组(对照组),每组 21 例;因随访过程中 6 例失访,故最终试验组和对照组纳入研究例数分别为 17 例和 19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侧别、损伤原因、病程、Kellgren-Lawrence 分级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 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采用自体 PRP 辅助 ACL 重建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常规 ACL 重建治疗。术后采用 VAS 评分、Lysholm 评分及 IKDC 评分评估膝关节疼痛及功能状态,并于术后 12 个月进行 MRI 及关节镜二次探查。 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3~12 个月,平均 9.83 个月。术后 3、12 个月两组 VAS 评分、Lysholm 评分及 IKDC 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 3 个月试验组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 12 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膝关节均未见显著渗液、感染或过敏反应等并发症。膝关节 MRI 复查示所有患者 ACL 移植物走行良好,位置佳;少数患者(试验组 3 例、对照组 4 例)可见重建移植物呈混杂信号或腱-骨界面存在积液,提示移植物愈合程度欠佳。试验组和对照组 MRI 评分分别为(3.53±1.13)分和(3.21±0.9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6,P=0.356)。9 例患者行关节镜二次探查显示,试验组韧带重塑评分优于对照组(t=3.248,P=0.014),而两组滑膜覆盖评分及软骨修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90,P=0.064;χ2=0.090,P=0.764)。 结论PRP 辅助膝关节 ACL 重建治疗能够缓解早期术后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并能有效促进移植物韧带重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后,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血浆和关节滑液中 IL-17 水平变化。方法以 2015 年 1 月—2016 年 1 月接受关节腔 PRP 注射治疗(每周 1 次,连续 3 周)的 30 例膝关节 OA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以 30 例自愿者正常膝关节作为对照(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采用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评价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试验组患者注射 PRP 之前及第 3 次注射后 1、3、6 及 12 个月抽取肘前静脉血以及患侧关节滑液,采用 ELISA 法测量 IL-17 含量;对照组抽取肘前静脉血进行相应检测并比较。 结果PRP 注射治疗过程中,试验组患者均未出现膝关节红肿、发热等局部感染及其他不适症状。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2~15 个月,平均 13.5 个月。PRP 注射治疗后各时间点 VAS 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KSS 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 PRP 治疗前后血浆 IL-17 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浆及关节滑液 IL-17 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关节腔注射 PRP 治疗可显著改善膝关节 OA 患者疼痛症状及关节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体内 IL-17 水平,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与传统预防方案进行比较,探讨针对烧伤患者制定的烧伤专科标准化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预防方案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 2017 年 4 月—2018 年 9 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烧伤患者,以 2018 年 1 月—9 月 64 例接受标准化 VTE 预防方案的患者为试验组,2017 年 4 月—12 月 59 例接受传统主、被动运动预防 VTE 方案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损伤类型及部位、烧伤面积、手术次数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 VTE 发生率、组织器官出血例数、植皮成活率及供区创面完全愈合时间。 结果住院期间,试验组 VTE 发生率(1.56%,1/64)明显低于对照组(10.17%,6/59)(χ2=−2.05,P=0.04)。两组患者均无组织器官出血发生。试验组植皮成活率为 89.06%(57/64)、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11.78±3.08)d,对照组分别为 91.53%(54/59)、(11.66±2.30)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65;t=−0.22,P=0.83)。 结论标准化 VTE 预防方案有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皮肤牵张闭合器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 2015 年 10 月—2016 年 7 月,采用皮肤牵张闭合器治疗的 24 例糖尿病足患者(试验组)临床资料,与同期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植皮修复的 24 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病程、TEXAS 分级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同时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结果术后试验组及对照组各 1 例发生感染,均经对症处理后创面愈合。其余患者创面均顺利愈合,其中试验组愈合时间为(12.8±11.6)d,较对照组(22.3±10.4)d 显著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7,P=0.005)。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3~12 个月,创面无裂开,随访期间溃疡无复发。 结论与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植皮修复相比,应用皮肤牵张闭合器治疗糖尿病足创面更简便,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创面愈合外观后与邻近皮肤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一种可注射明胶原位水凝胶,探讨其作为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粉末输送载体的可行性。方法首先取明胶制备巯基化明胶,Ellman 法检测其巯基含量;然后将其与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交联反应制备可注射明胶原位水凝胶,采用倒置法检测凝胶时间;最后将可注射明胶原位水凝胶与 DBM 粉末混合后制备复合物(以下简称 DBM-Gel)。将 C2C12 细胞包裹于 DBM-Gel 内,采用 live/dead 染色和 Alamar blue 法研究材料细胞毒性。将 C2C12 细胞黏附于 DBM 表面,制备包裹细胞的 DBM-Gel(DBM-Gel 组),培养 1、3、5、7 d 后检测细胞 ALP 活性;以单纯黏附细胞的 DBM 作为对照(DBM 组)。采用裸鼠肌肉异位成骨模型进行体内骨诱导性观察,于裸鼠腹部肌袋分别植入 DBM-Gel(DBM-Gel 组)以及 DBM、PBS 混合液(DBM 组),4 周后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以及 ALP 活性检测。结果Ellman 法检测制备的巯基化明胶其巯基含量为(0.51±0.03)mmol/g,可注射明胶原位水凝胶凝胶时间为(6±1)min。将 DBM 与巯基化明胶、PEGDA 溶液混合后,在凝胶时间内可以通过注射方式到达植入位点。随着培养时间延长,DBM-Gel 中细胞呈铺展形态,并且部分细胞之间有连接;培养 1、3、7 d 细胞成活率分别为 95.4%±1.9%、97.3%±1.3%、96.1%±1.6%;培养 1、3、5、7 d 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为 1.0±0.0、1.1±0.1、1.5±0.1、1.6±0.1。体外诱导培养 1、3、5、7 d DBM-Gel 组和 DBM 组细胞表现相似的 ALP 活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培养时间延长,两组 ALP 活性均逐渐增加,5、7 d 时 ALP 活性显著高于 1、3 d(P<0.05),1、3 d 间比较以及 5、7 d 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植入 4 周后,DBM-Gel 组可见骨、软骨形成,未观察到骨髓形成;DBM 组可见骨髓、骨、软骨形成。DBM-Gel 组、DBM 组骨诱导性组织学评分分别为 4.0、4.5 分;ALP 活性分别为(119.4±22.7)、(146.7±13.0)μmol/mg protein/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85,P=0.082)。 结论可注射明胶原位水凝胶作为 DBM 粉末输送载体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游离腓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腮腺癌(parotid gland carcinoma,PGC)晚期局部病变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20年6月,收治32例PGC晚期局部病变患者。扩大根治术后,17例采用游离腓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缺损(试验组),15例采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缺损(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及病理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中试验组皮瓣切取范围为7 cm×6 cm~12 cm×8 cm,比目鱼肌肌瓣切取范围为5 cm×3 cm~6 cm×4 cm;供区植皮修复。对照组肌皮瓣切取范围为9 cm×6 cm~14 cm×7 cm;供区减张缝合。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皮瓣成活以及患者存活情况,术后1年采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UW-QOL)评价患者生存质量,包括外貌、肩部运动、社交、咀嚼、语言、情绪6个方面评分。 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试验组手术时间(6.19±0.72)h,对照组(6.41±0.71)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3,P=0.395)。试验组术后1例出现血管危象,改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皮瓣成活率为94.1%(16/17)。对照组皮瓣成活率为100%。两组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均成活。两组患者均获随访,试验组随访时间6~60个月,中位时间60个月;对照组为7~60个月,中位时间60个月。术后1、3、5年试验组患者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1%、64.7%、58.8%,对照组分别为86.7%、66.7%、5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0,P=0.762)。术后1年根据UW-QOL量表,试验组在外貌、肩部运动、社交及情绪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咀嚼和语言方面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腓动脉穿支血管解剖恒定,每条穿支血管均发出肌支营养比目鱼肌,可根据组织缺损情况设计个性化游离腓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PGC晚期局部病变术后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pure platelet-rich plasma,P-PRP)对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将 2014 年 1 月—2017 年 10 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 36 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A 组)、富白细胞 PRP(leukocyte PRP,L-PRP)组(B 组)、P-PRP 组(C 组),每组 12 例。3 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Hepple 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 组分别于植骨处注射 2.5 mL L-PRP 和 P-PRP,A 组不注射任何药物。术前和术后 3、6、12 个月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疗效。P-PRP 治疗机制研究:将 MC3T3-E1 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 组)、L-PRP 组(B 组)、P-PRP 组(C 组),B、C 组分别用含 5%L-PRP 或 P-PRP 的培养液进行培养,A 组用相同含量 PBS 培养。采用 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LISA 法检测上清液基质金属蛋白酶 9(matrix metalloprotein 9,MMP-9)蛋白含量,测定细胞 ALP 活性,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细胞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Ⅰ型胶原和 MMP-9 mRNA 的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上清液 MMP-9 和细胞中磷脂酰肌醇 3 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 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磷酸化 c-Jun(phosphorylated c-Jun,p-c-Jun)蛋白表达。 结果各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3~25 个月,平均 18 个月。无伤口感染、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MRI 检查示,术前各组损伤程度相似,术后 6 个月各组均获康复,且 C 组优于 A、B 组。术后各时间点各组 AOFAS 评分和 VAS 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 3、6、12 个月 C 组 AOFAS 评分均显著高于 A、B 组(P<0.05);VAS 评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RP 治疗机制研究:C 组细胞增殖吸光度(A)值、ALP 活性、OPN 和Ⅰ型胶原 mRNA 相对表达量显著大于 A、B 组,B 组大于 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 MMP-9 蛋白和 mRNA 相对表达量以及 ELISA 检测 MMP-9 蛋白含量显著大于 A、C 组,C 组小于 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 检测示 B 组 PI3K、pAKT、p-c-Jun 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大于 A、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PRP 对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治疗效果优于 L-PRP,可能与抑制成骨细胞中 PI3K/AKT/AP-1 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降低 MMP-9 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负压微管丝敷料用于辅助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 36 只,于右后肢制备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模型,并随机分为 A、B、C 3 组(n=12)。感染创面分别用负压微管丝敷料(A 组)、壳聚糖溶液纱布(B 组)、生理盐水纱布(C 组)覆盖。每 2 天更换 1 次敷料。模型制备术后第 1、14、21 天行 X 线片检查;第 21 天大体观察创面情况后,取胫骨标本行微生物学检查及组织学观察。 结果术后第 21 天,各组创面按照 James 分级标准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13,P=0.156)。X 线片检查示,第 1 天 3 组动物均无骨质破坏,组间 X 线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 14 天仅 B 组出现轻微骨质溶解改变,A、C 组 X 线片评分低于 B 组(P<0.05),A、C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 21 天 B、C 组出现骨髓炎征象,明显骨质溶解改变,A 组 X 线片评分低于 B、C 组(P<0.05),B、C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 21 天,细菌培养检查示,A 组骨组织内细菌含量明显少于 B、C 组(P<0.05),B、C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A 组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B、C 组可见骨质破坏,并见大量急性炎性细胞;A 组 Smeltzer 组织学评分显著低于 B、C 组(P<0.05),B、C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负压微管丝敷料可用于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辅助治疗,效果优于壳聚糖纱布和生理盐水纱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时相骨水泥推注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 2016 年 6 月—2018 年 5 月采用 PKP 治疗并符合选择标准的 219 例 OVCF 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推注骨水泥时相不同分为观察组[116 例,术中推注低黏度湿沙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和对照组(103 例,术中推注低黏度拉丝期 PMMA 骨水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骨密度 T 值、骨折椎体、责任椎术前骨折严重程度、责任椎前缘高度比值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2 d、3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 VAS 评分及 ODI 评分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术后 1 d、3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复查脊柱 X 线片及 CT,观察椎体内骨水泥分布、骨水泥渗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期间记录责任椎再骨折率及邻近椎体骨折率。 结果观察组骨水泥注入量为(4.53±0.45)mL,与对照组(4.49±0.57)m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8,P=0.310)。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6~18 个月,平均 13.3 个月。观察组共 95 例(81.9%)骨水泥分布范围大于椎体横断面积 49%,对照组 72 例(6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4,P=0.037)。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 VAS 评分及 ODI 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2 d 及 3 个月观察组 VAS 评分及 ODI 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 VAS 评分及 O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d 观察组 18 例发生骨水泥渗漏(静脉渗漏 8 例、椎旁渗漏 6 例、椎间盘渗漏 4 例),对照组 22 例发生骨水泥渗漏(静脉渗漏 9 例、椎旁渗漏 8 例、椎间盘渗漏 5 例),两组各种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 5 例(4.3%)、对照组 12 例(11.7%)发生责任椎再骨折,观察组 6 例(5.2%)、对照组 14 例(13.6%)发生邻近椎体骨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05,P=0.043;χ2=4.661,P=0.031)。 结论PKP 术中湿沙期骨水泥推注有利于骨水泥均匀分布、强化责任椎、缓解术后近期疼痛、降低责任椎与邻近椎体再骨折率,不增加相关并发症,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短节段钉棒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成形(short segment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combined with vertebroplasty,SSF+VP)以及短节段钉棒固定联合伤椎植骨(short segment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combined with bone graft,SSF+BG)治疗不稳定型 Kümmell 病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 2013 年 3 月—2015 年 2 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 48 例不稳定型 Kümmell 病患者纳入研究。其中 25 例采用 SSF+VP 治疗(SSF+VP 组),23 例采用 SSF+BG 治疗(SSF+BG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骨密度、骨折节段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后凸 Cobb 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 VAS、ODI 评分以及后凸Cobb角评价手术疗效。 结果SSF+VP组手术时间为(107.7±18.8)min,SSF+BG组为(113.7±22.4)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5,P=0.302)。术中SSF+VP组 6 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术后 SSF+BG 组 1 例切口延迟愈合。X 线片复查示,两组植骨均融合,SSF+VP组植骨融合时间为(15.1±1.3)周,SSF+BG组为(15.7±1.8)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1,P=0.180)。两组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 VAS、ODI 评分以及 Cobb 角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SSF+VP 组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 SSF+BG 组末次随访时 VAS 评分显著低于术后即刻(P<0.05);Cobb 角、ODI 评分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 SSF+VP 组 VAS 评分优于 SSF+BG 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 SSF+BG 组明显优于 SSF+VP 组(P<0.05);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 Cobb 角、ODI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 SSF+VP 相比,SSF+BG 治疗不稳定型 Kümmell 病术后骨折椎体可达骨性愈合,疼痛改善明显,并发症较少,疗效更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辅助 3 股腓骨长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 年 6 月—2017 年 12 月选择符合标准的 58 例 PCL 断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应用 PRP 辅助 3 股腓骨长肌腱重建)和对照组(单纯 4 股腘绳肌腱重建),每组 29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侧别、Kellgren-Lawrence 分级、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 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 3、12 个月两组采用 IKDC 评分及 Lysholm 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采用 AOFAS 踝-后足评分评估足踝部功能;术后 12 个月,应用 KT-2000 检查(屈膝 90°,30 磅)评估双侧膝关节后向松弛度差异,行 MRI 检查评估韧带重建情况;术后 3、12 个月行 CT 检查评估股骨及胫骨骨隧道内口的扩大程度。 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供腱区均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切口均 Ⅰ 期愈合。患者均获 1 年以上随访,试验组随访时间 13~17 个月,平均 15.0 个月;对照组 15~20 个月,平均 15.4 个月。术后 3、12 个月,两组 AOFAS 踝-后足评分与术前比较,以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12 个月,两组患者 IKDC 评分及 Lysholm 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 12 个月较 3 个月时进一步改善(P<0.05);试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 12 个月试验组双膝后向松弛度差异<5 mm 27 例,6~10 mm 2 例;对照组双膝后向松弛度差异<5 mm 20 例,6~10 mm 6 例,>10 mm 3 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06,P=0.544)。术后 12 个月复查膝关节 MRI 提示所有患者 PCL 移植物走行良好,试验组 MRI 评分优于对照组(t=2.425,P=0.019)。术后 3、12 个月复查 CT 示,试验组股骨及胫骨骨隧道内口扩大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RP 辅助 3 股腓骨长肌腱重建 PCL 能够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有效促进移植物重塑,并可促进腱-骨愈合,减少骨隧道扩大程度,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