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身心功能活化运动对社区和养老机构中老人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来自社区和养老机构的50名参与身心功能活化运动12个月的65岁及以老人运动过程中由专业人员进行实务带动,3~5次/w,2.5 h/次,并在运动前、运动中每3个月共进行5次身心功能状态评定,包括体质状况、日常生活能力(ADL)、睡眠质量、情绪状态等。结果 (1)与运动前相比,运动后老年人体质状况整体明显改善,如运动3个月体质指数(BMI)有一定程度改善(P<0.01);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降低,闭气时间、肺活量显著升高(P<0.01);运动后,老年人躯干、肩、肘的关节活动范围显著增加(P<0.01);握力(除运动3个月)、上、下肢肌耐力(除运动9个月)均有显著增强(P<0.01);(2)运动后3个月,ADL明显提高(P<0.01),且随运动周期的延长,其能力提高更显著(P<0.01);(3)身心活化运动对改善睡眠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4)活动6个月后,轻度忧郁人数明显减少(P<0.01),忧郁指数显著下降(P<0.01)。结论身心功能活化运动设计融合了运动、竞赛、休闲、康复活动、音乐疗法等特色于一体,通过持之以恒的运动,可有效促进身体功能在关节活动度、肌力、平衡与协调,内脏与神经功能等方面的改善,进而改善老人睡眠质量和ADL。同时该运动通过团体协作、沟通和交流,发展友谊,增加社会互动,改善老人的心理健康,减轻抑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联合中医康复疗法对老年股骨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ANFH老年患者74例行数字标注双盲法电脑随机性分组,对照组37例,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处理;观察组37例,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疗法干预;持续随访观察12个月,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干预之后,ANFH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步行能力、生活能力评分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P<0.05);其中两组术后3个月内疼痛、关节活动度、步行能力、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个月疼痛、关节活动度、步行能力、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干预1、3、6、12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联合中医康复疗法治疗老年ANFH疗效确切,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利用中医康复在老年患者的优势,减少治疗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指导的社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康复组采用由综合性医院康复科指导的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社区康复治疗,于社区治疗前、治疗6个月分别利用Fugl-Meyer评定法(FMA)、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法(FIM-B)和Barthel指数(MBI)进行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P〈0.05);康复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Fugl-Meyer评分、FIM-B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由综合性医院康复科指导模式下进行的社区综合康复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康复锻炼对老年烧伤患者肺功能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康复治疗的62例老年烧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33)。对照组给予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电针治疗。采用Barthel指数相关内容中的平地行走45 m和上下楼梯评分评价日常生活能力。3个月后,比较两组肺功能、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第1秒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显著升高,膝关节主动ROM、被动ROM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平地行走45 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上下楼梯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康复锻炼是老年烧伤患者的有效康复治疗方案,能够明显改善肺功能,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太极拳、快步走对瑜伽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下肢肌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健康体检的150例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太极拳组、快走组及瑜伽组,每组50例。三组研究对象根据分组分别采用太极拳、快走及瑜伽的锻炼方式,每次60 min,每周5次,且训练强度均控制在中等水平。于入组时、锻炼6个月及12个月时分别检测并比较所有研究对象的骨密度、下肢骨骼肌含量、下肢肌力及平衡能力相关指标。结果锻炼6个月及12个月后,三组研究对象的骨密度及下肢肌肉含量较入组时均显著增加(P0.05);锻炼12个月后,太极拳组研究对象的骨密度及下肢肌肉含量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瑜伽组(P0.05)。锻炼6个月及12个月后,3组研究对象膝关节伸展肌力、髋关节伸展肌力及距小腿关节背屈肌力均较入组时均显著改善(P0.05);锻炼12个月后太极拳组研究对象的膝关节伸展肌力和髋关节伸展肌力改善情况优于快走组及瑜伽组(P0.05),太极拳组研究对象的距小腿关节背屈肌力显著大于瑜伽组(P0.05)。锻炼6个月后,快走组与瑜伽组研究对象的平衡能力相关指标改善明显(P0.05),而太极拳组研究对象无显著改变(P0.05);锻炼12个月后3组研究对象的平衡能力相关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太极拳组研究对象的改善程度优于快走组及瑜伽组(P0.05)。结论长期坚持太极拳、快走或瑜伽锻炼均可改善绝经期后妇女的下肢运动能力,但长期太极拳锻炼对改善绝经期后妇女下肢运动能力的益处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照料者团体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照料者接受健康宣教,试验组照料者接受团体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分别在入院时、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时对病人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Fugel-Meyer量表(FMA)评分的测定,对照料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AS)及焦虑自评量表(SDS)的评定。结果治疗后1个月、2个月两组照料者SAS及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照料者降低幅度更显著;两组病人ADL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幅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照料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且可提高病人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期进行空竹锻炼对老年人体质和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测试比较长期空竹锻炼老年人和同年龄组普通老年人的身体成分;测试长期空竹锻炼老年人体质并同中国同年龄组老年人均值进行比较。结果 1长期空竹锻炼老年人脂肪百分比(BF%)、腰臀比(WHR)、体质指数(BMI)、身体年龄低于同年龄组普通老年人,去脂肪软体重和去脂肪体重高于同年龄组普通老年人;2长期空竹锻炼老年人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时间高于中国同龄老年人的均值,选择反应时低于全国均值。结论空竹锻炼能够显著改善老年人身体成分;空竹锻炼能显著改善老年人呼吸功能、肌力、柔韧性、躯体平衡能力及神经肌肉系统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彭荣  凌莉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444-2447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长期护理是指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里为身体功能有障碍而缺乏自我照顾能力的人,提供日常生活活动帮助、健康照料、情感援助和社会服务。尽管长期护理的对象可以是所有年龄层的人,但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老年人占有绝大多数的比例。研究表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社区日间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40例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干预组给予持续6个月的社区日间康复训练及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于干预前、后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以评价康复疗效。结果干预6个月,干预组GWB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ANS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RS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日间康复训练能提高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幸福感,提高社会功能,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130例均针对骨折状态采取内固定方式做骨折处理,结合患者自身康复干预意愿及实际状态分组。观察组65例在内固定治疗期实施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65例仅开展常规术后康复护理,均持续观察6个月,利用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应用Harris髋关节活动量表观察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6个月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rris髋关节活动及髋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转子间骨折恢复期内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期间开展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骨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缓解骨伤及手术疼痛,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生活能力提升,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长期户外登山活动对老年人心肺耐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焦作市山阳区长期居住的城市老年人和焦作市山区山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随机筛选市区和山民老年男性各150例,检测比较市民和山民老年男性的心肺耐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差异;另从市民老年人中筛选40例心肺耐力较差者组建老年户外越野登山锻炼队,每周每人分别进行登山锻炼两次,持续锻炼6个月,比较锻炼前后心肺耐力及肢体运动能力的差异。结果市区组老年人的心肺耐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山区组(均P<0. 05);且40例心肺耐力较差的市区老年人经6个月登山锻炼后,其心肺耐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指标也较锻炼前改善明显(均P<0. 05)。结论长期户外登山活动利于老年人心肺耐力、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的改善,而心肺耐力的提高及较强的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的改善,对提高老年人肢体运动功能尤其耐力活动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美操对老年人身体成分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的120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老年人进行常规的自由锻炼。观察组进行由张海丽编制的大众健美操锻炼。两组老年人每天下午6点锻炼1 h,坚持锻炼6个月。分析比较两组实验前后身体成分、平衡能力以及身体功能。结果实验前两组身体成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观察组的身体成分(体重、去脂体重、身体的质量指数、身体的脂肪比率、腹部的脂肪比率、骨骼肌以及蛋白质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实验前的平衡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验后的平衡能力显著高于实验前以及对照组(均P0.05);两组实验前的身体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肺活量、肺活量/体重以及肺活量/体表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老年人通过健美操进行锻炼,对身体成分和平衡能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效果明显,值得在老年群体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持续康复运动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下肢肌力与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4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电刺激组与联合治疗组,两组均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给予持续康复运动治疗,治疗三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肌力及神经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电刺激组(87.23%比68.09%,P=0.026);与电刺激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下肢肌力评分[(1.96±0.45)分比(1.43±0.41)分]显著下降,傅格-梅尔氏运动量表(FMMS)[(24.54±3.76)分比(29.98±3.82)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Barthel指数(BI)[(69.02±6.29)分比(79.46±6.35)分]、博格平衡量表(BBS)[(44.56±5.71)分比(52.14±5.79)分]、Holden步行功能评分[(3.92±0.46)分比(4.61±0.49)分]、Tinetti步态测量表评分[(6.57±1.13)分比(8.06±1.24)分]均显著增加(P均=0.001)。结论:持续康复运动联合低频电刺激能显著增强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下肢肌力,改善其神经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老年人参与群体性音乐舞蹈活动的心理效益、快乐程度及身体活动能力及3个构面的路径关系。方法采用立意调研法、滚雪球法、问卷调研法,对郑州市、洛阳市、天津市301名经常参与群体性音乐舞蹈活动的女性老年人(参与组)及229名对照组(不参与群体性音乐舞蹈活动)进行调研。结果参与组心理效益、快乐程度及身体活动能力的各层面平均得分介于3.65~4.29之间,属中上程度;两组快乐程度、上下肢运动能力层面达显著性差异(P<0.001)。通过结构方程模式可知,心理效益正向显著地影响快乐程度(路径效果为0.41),心理效益正向显著地影响身体活动能力(路径效果为0.34),心理效益通过快乐程度中介变量正向显著地影响身体活动能力(路径效果为0.18)。结论群体性音乐舞蹈活动对女性老年人心理效益、快乐程度及身体活动能力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病致残率高,肌力下降、肌张力增高、共济失调均为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方面[1].关节挛缩是脑血管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41%左右.长期肌张力增高,直接导致关节挛缩,严重降低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加大护理难度.本文对急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进行综合早期康复干预,在关节挛缩治疗方面取得良好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步行训练的时机选择对偏瘫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脑血管病偏瘫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2例和对照组64例,试验组在肌张力不低下的条件下早期进行科学的步行训练,对照组需具备患肢能够支持3/4以上体重、站立平衡>3级、患肢具有主动屈/伸膝、屈/伸髋、踝关节背屈功能的3个条件后进行步行训练。2组在训练前、训练后1个月、2个月及发病后1年分别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Ba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步行能力、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与训练前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后1个月、2个月及发病后1年FAC、BBS、MBI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训练后2个月比较,试验组发病后1年FAC、MBI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训练后1个月、2个月及发病后1年FAC、BBS、MBI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张力恢复正常的偏瘫患者,尽早开始科学的步行训练能有效提高步行能力、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尤其远期康复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VR)技术结合综合疗养康复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作业训练并进行VR技术结合综合疗养康复,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作业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患侧上肢肌力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10周时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患侧上肢肌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10周时,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R技术结合综合疗养康复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上肢肌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关节活动训练器和传统运动疗法对创伤后肘关节挛缩老年患者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方法 52例老年创伤后肘关节挛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关节活动训练器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运动方法治疗,对比两组关节活动范围、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两组关节活动度(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观察组RO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两组肘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观察组肘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肘关节功能改善优良率(95.15%)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P0.05)。结论关节活动训练器可有效改善老年创伤后肘关节挛缩患者ROM,促进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干预模式对恢复期社区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的影响,为开展脑卒中家庭康复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70例社区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入户干预、电话随访及主要照顾者联谊活动相结合的家庭康复干预,以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功能独立性测评量表(FIM)、中文版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进行评价。结果康复干预3个月、6个月后,干预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康复干预模式适应延伸卒中单元理念,符合当前社区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干预要求,能明显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前瞻性研究脑卒后尿失禁持续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尿失禁的恢复对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以广州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201例急性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发病后3个月的排尿及功能康复情况,并对其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极严重缺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20分(OR=37.742,95%CI:4.284~332.522)、吞咽障碍(OR=4.948,95%CI:1.899~12.895)是脑卒中后尿失禁持续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3个月后预后不良者,在持续尿失禁组显著高于恢复自主排尿组(χ2=57.392,P<0.001)。结论严重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缺陷、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尿失禁持续存在的危险因素,持续尿失禁患者的近期预后不良。医护人员对于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应予特别的关注,加强膀胱功能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