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 评价牙弓夹板用于急诊外伤脱位牙再植术后固定的效果。方法 急诊外伤脱位牙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都给予脱位牙再植治疗,然后对照组采用方丝片段弓技术进行固定,治疗组采用牙弓夹板进行固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的总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美观度与舒适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牙齿松动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固定质量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相对于方丝片段弓技术,牙弓夹板用于急诊外伤脱位牙再植术后固定的效果更好,能取得更好的固定与美观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固定正畸是矫治口腔牙列错畸形的常用方法,具有正畸和固定治疗双重功效。利用全牙弓或片段弓固定装置(以下简称牙弓固定装置),即采用正畸应用的带环、托槽和片段弓丝,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牙齿固位、咬合关系恢复及牙弓形态和缺牙间隙的保持。2005年以来,我们应用牙弓固定装置进行颌面外科术后固定71例,效果较好。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牙及牙槽骨损伤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前牙及上颌牙槽骨因位置较突出,受伤的机率亦较高。[1]传统治疗方法包括牙弓夹板固定,金属丝结扎等方法[1],效果尚可,但异物感强,不利于保持口腔卫生,结扎固定过程中,易损伤牙龈,造成再次损害,而且牙齿位置的恢复与固定都不十分精确。笔者近年来对16例牙及牙槽骨损伤和颌骨骨折应用方丝弓托槽唇弓固定,避免了以上缺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弯制唇弓 用0.5mm不锈钢丝或0.45mm澳丝弯制与牙弓形态一致的唇弓,弓丝两端应回折,以…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多曲方丝弓简单受力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分析其力学特性。方法利用Pro/E软件建立初始化图形交换规范(IGES)格式的牙列-托槽-弓丝三维几何实体模型,将多曲方丝弓通过托槽粘接在下牙列上,弓丝和托槽采用四点四面体单元划分后,采用ANSYS对模型进行力学分析。结果建立了多曲方丝弓简单受力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多曲方丝弓在在某个局部(如3、4牙间)受力较大时,在其他牙位托槽处(1、2、5、6、7)的支反力并不大,力量轻柔,尤以第一磨牙处明显。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曲方丝弓简单受力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可为临床更好地研究其整体力学特性、揭示其技术矫治特点、探讨其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颌间牵引钉对比牙弓夹板行颌间牵引术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方法:将2007年-2011年收治的82例颌骨骨折患者随即分为颌间牵引钉纽和牙弓夹板组,牙弓夹板组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牙弓夹板牵引治疗,颌间牵引钉组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牵引治疗。治疗后比较术后疗效;并在5个时间点测定DI、GI、CPITN指数。结果:经治疗后颌间牵引钉组总有效率为85.37%,牙夹板组总有效率为和78.02%,颌间牵引钉组总体疗效优于牙弓夹板组(Х^2=10.015,P〈0.05);2组的DI、GI指数经治疗后均上升,但牙弓夹板组上升显著(P〈0.01);术后两组CPITN指数。颌间牵引钉纽基本无变化,牙弓夹板纽显著升高(P〈0.01)。结论:领间牵引钉领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领骨骨折治愈率高、治疗过程安全且对牙周组织不良刺激小。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片段弓固定法与高强纤维夹板固定法在外伤移位前牙固定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4例因训练和运动导致上前牙移位和半脱位的门诊军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片段弓固定法与高强纤维夹板固定法进行复位固定,8周后通过临床和X线检查,比较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34例患者固位效果稳固、无松脱,牙龈组织健康;去除固定后检查外伤牙均无松动,无叩痛;X线检查未见牙槽骨及牙根吸收现象。在即刻效果的美观、舒适方面高强纤维夹板固定法优于片段弓固定法。结论对于外伤所致的上前牙移位和半脱位患者,两种固定法均可有效的固定松动患牙;高强纤维夹板固定法更为美观和舒适,是松动牙固定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熊亚南 《西南军医》2010,12(6):1132-1133
目的 正畸片段弓技术应用于全脱位恒前牙再植术后固定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用正畸材料、根管充填材料等对全脱位恒前牙利用方丝弓矫治技术中的片段弓技术,对伴有脱落超过2h的牙,进行根管治疗后再植固定.固定4-8周后拆除片段弓.结果 再植26颗牙,成功率96%.结论 片段弓技术适用范围广,结合方丝弓第二序列曲的弯制法在脱位牙区作一节段性垂直曲,对患牙有轻度龈向压力,使患牙更稳固,有效地保留了天然牙.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影响离体牙再植成功的原因分析、讨论,以便提高临床治疗的成功率,恢复正常咀嚼功能。方法:将80颗离体牙随机分成四组,分别采用直接植入牙弓夹板网丝结扎固定或辅助釉质粘接剂粘接固定;离体牙牙髓治疗后植入牙弓夹板钢丝结扎固定或辅助釉质粘接剂粘接固定,一年后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离体牙牙髓治疗后植入牙弓夹板钢丝固定并辅助釉质粘接剂粘接固定成功率,较其它各组有显著差异。结论:为提高离体牙再植成功率植前应做牙髓治疗,再植后必须采取可靠的固定方法,固定期内应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快速上颌扩弓和直丝弓矫治器联合使用对牙弓、基骨宽度的影响。方法对18例恒牙早期牙列中度拥挤患者以快速上颌扩弓和直丝弓矫治器进行联合治疗,通过对矫治前后牙腊石膏模型的测量比较,观察牙弓、基骨的宽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牙弓、基骨的宽度比治疗前增加,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快速上颌扩弓和直丝弓矫治器联合使用能使牙弓、基骨宽度快速增加,对于治疗牙列拥挤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多数学者以往对下颌骨骨折多采用颌间结扎固定,虽然此法效果肯定,但对进食和保持口腔内卫生均感不便。为此,1990年以来我科对部分下颌骨骨折病例采用改良的下颌单颌牙弓夹板固定,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1。五一般情况ZI例中,男14例,女7例,年龄18~42岁,平均33.4岁。下颌颖孔部骨折14例,下颌角或体部骨折7例,其中有6例合并其它部位的损伤及软组织伤。同时,对照观察了颌间固定或骨间固定的下颌骨骨折20例。1.2固定方法对错位不明显的病例采用扁的1.42mm不锈钢丝作牙弓夹板固定,对于有错位者在局呼手法复位后在舌例及须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咬合调整与暂时性牙周夹板固定对慢性牙周炎伴咬合创伤患者患牙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南京市浦口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0例慢性牙周炎伴咬合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将咬合调整治疗者设为试验组(40例),暂时性牙周夹板固定治疗者设为对照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4、8、12周时患牙的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Mazza出血指数、咬合时间、咬合受力百分比及治疗第12周时的患牙松动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患牙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及Mazza出血指数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试验组:F=63.230、31.620、62.900,P均=0.000;对照组:F=33.480、16.110、48.740,P均=0.000),且各时间点试验组患者患牙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及Mazza出血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第4周:t=2.044、2.159、2.027,P=0.044、0.034、0.046;第8周:t=2.491、2.368、2.741,P=0.015、0.020、0.008;第12周:t=5.452、2.691、4.133,P=0.000、0.009、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患牙咬合时间及咬合受力百分比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试验组:F=49.620、24.870,P均=0.000;对照组:F=46.620、41.420,P均=0.000),且各时间点试验组患者患牙咬合时间及咬合受力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第4周:t=2.463、4.569,P=0.016、0.000;第8周:t=2.024、2.653,P=0.046、0.010;第12周:t=2.054、2.711,P=0.043、0.008);治疗第12周,试验组患者患牙松动度为Ⅰ度者27例、Ⅱ度者13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患牙松动度为Ⅰ度者15例、Ⅱ度者20例、Ⅲ度者5例(Mann-Whitney U=527.500,Z=-2.960,P=0.003)。结论与暂时性牙周夹板固定相比,咬合调整对慢性牙周炎伴咬合创伤患者的患牙转归具有更良好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与探讨正畸颌向牵引对龈下牙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龈下牙折患者17例,共18颗患牙,断端均位于龈缘下2~5 mm。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2周,黏接方丝托槽开始正畸牵引,使其达到直接修复高度,牵引后保持3个月行修复治疗。测量分析不同阶段根尖片上断根根尖区相对骨密度改变。结果 18颗患牙经正畸牵引1~2个月后,断端伸长2~5 mm,保持3个月后,无明显松动,通过烤瓷冠修复均达到理想的美观效果。牵引后保持3个月,根尖区骨密度基本达到正常水平。半年后随访,牙周正常未见异常及复发。结论正畸牵引可有效用于龈下牙折病人的修复前牙根牵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创伤性浮肩手术修复与重建的效果.方法 对16例浮肩损伤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其中锁骨横行骨折1例,斜行骨折6例,粉碎性骨折9例;肩胛骨骨折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4例,Ⅳ型6例,Ⅴ型2例.合并伤:肋骨骨折伴血气胸6例,创伤性湿肺2例,颅脑损伤2例,肝脾破裂2例,臂丛神经损伤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21 d,平均7 d.结果 随访15例,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1个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无感染,无钢板及螺钉松动和断裂.根据Herscvici等功能评价标准,肩关节功能恢复优11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3%.结论 创伤性浮肩的手术修复与重建,最大限度地恢复了肩关节及周边的解剖结构和稳定性,缩短肩关节制动及固定时间,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铸造可摘式全牙列牙周夹板治疗牙周病1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铸造可摘式全牙列牙周夹板治疗牙周病或牙周病合并牙列缺失的修复设计和制作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收集1995~1998年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门诊148例牙周病患者,其中男性81例,女性67例,年龄40~69岁,平均57岁。经过系统的牙周病基础治疗后,采用铸造可摘式全牙列牙周夹板进行治疗,有缺牙者同时修复缺失牙,治疗修复后随访观察1~3年。根据患者症状、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结果,综合评价疗效,分为良好、进步、无效三个等级。结果 148例牙周病病例中,疗效良好140例(94.59%),进步6例(4.05%),无效2例(1.35%),总有效率为98.64%。结论 铸造可摘式全牙列夹板治疗牙周病或牙周病伴牙列缺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是一种较佳的可逆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Fernandez I型损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类骨折提供进一步的支持。方法对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4例Fernandez I型损伤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手术组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16~66岁,平均39.73岁。中医手法组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龄16~65岁,平均39.13岁。手术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中医手法组则采取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关节肿胀消除时间、关节疼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94例患者得到6~18个月随访,平均11.6个月,中医手法组患者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腕关节功能和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手法组关节肿胀消除时间、关节疼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手法组并发症和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Fernandez I型损伤的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加速疼痛肿胀消退和愈合,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颈髓挥鞭样损伤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髓挥鞭样损伤的受伤特征和前路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36例影像学证实伴有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的颈髓挥鞭样损伤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36-54个月,平均46.4个月。结果该组患者以交通伤为主,颈椎间盘突出发生在C5-6节段和C4,5节段者最多,突出的椎间盘类型以中央型突出者居多,手术有效率为95%(34/36)。结论 对影像学证实颈髓挥鞭样损伤伴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颈前路减压植骨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