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严重创伤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我们自1986年至1994年共救治严重创伤后ARDS14例,死亡6例。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10例,女4例。年龄25—67岁,平均41.岁。诱发本组ARDS的原发创伤为:脑外伤3例,胸外伤3例,腹部外伤2例,多发伤6例。14例创伤前心肺功能均正常。 1.2 临床表现:全组病例均在创伤后突然出现  相似文献   

2.
陈康  冯仕彦  李伟 《四川医学》2009,30(6):976-978
目的探讨分析地震伤患者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四川省人民医院“5·12”大地震后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896例地震伤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地震伤患者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年龄,严重创伤后的低血压、大量输血、缺氧血症、挤压综合征及气性坏疽和ARDS的发生呈相关性。是地震伤患者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严重创伤后的低血压、大量输血、缺氧血症,挤压综合征及气性坏疽是地震伤患者并发ARDS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院近三年来遇到6例严重创伤后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和原发创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30例患者治愈26例,死亡4例,死亡率13.3%。结论严重的胸部创伤并发ARDS死亡率极高,通过对病人提供细心全面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地采用呼吸、循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成功救治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我院创伤监护室于1982年6月开始收治病人,重点是严重创伤或大手术后可能发生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简称ARDS)或者已发生ARDS的病人。迄今共监护伤员35例。其中诊断为ARDS者1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严重胸部创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例严重胸部创伤的治疗过程 ,采用西门子 90 0C型呼吸机 ,压力支持通气 (PSV) +PEEP。结果 :2 0例经压力支持通气治疗均痊愈 ,无 1例死亡。结论 :压力支持通气 (PSV)对治疗创伤后ARDS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7.
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各科危重病人抢救或医治过程中继发的以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为特点的综合征,严重创伤后继发ARDS比较多见。据报道在战伤复苏成功后的伤员中,ARDS的发生率高达85%。在平时严重的创伤,出血,大面积烧伤患者,经抗休克似乎已脱离危险而死亡者约有30—50%系  相似文献   

8.
孙溦  邓朝霞  文亮 《重庆医学》2003,32(8):1117-1117,1120
严重创伤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比较常见。由于其损伤严重、病死率高、救治较棘手 ,治疗和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机械通气是ARDS最重要的支持和治疗手段 ,应用合理的机械通气策略 ,有可能最终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1 ] 。本院急救创伤科 2 0 0 0年至今采用机械通气治疗严重创伤后ARDS 37例 ,效果满意 ,死亡率 2 9.7% ,这可能与针对性采用机械通气治疗以及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救治的急救模式 ,积极治疗原发伤有关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急救创伤科严重创伤病人 37例 ,男 2 9例 ,女 8例 ,年龄 2 0~ 81岁 ,平均 4 3.2岁。颅…  相似文献   

9.
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死亡率高达50%~76%.1987年11月至1999年12月我科共收治胸部创伤患者942例,其中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者72例(占7.6%),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2例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肺叶切除术后6例,食管贲门癌术后10例,胸部严重外伤6例。救治方法主要包括去除病因,给予呼吸支持及循环支持等。结果:抢救成功18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主要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严重的肺部感染。结论:ARDS确诊后,应尽早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其中包括使用呼气未正压通气、间歇正压通气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在严重胸部创伤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2000~2007年我院对8例由创伤造成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采用以呼吸机通气治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潮气量通气配合丙泊酚镇静在严重胸部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胸部创伤后ARDS的经验,比较低潮气量通气配合丙泊酚镇静(观察组)与传统潮气量通气(对照组)治疗严重胸部创伤后ARDS的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胸部创伤后ARDS应用低潮气量通气配合丙泊酚镇静治疗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有效提高本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本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2例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分期,各期均给予机械通气,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死亡13例,在先兆期ARDS6例中死亡1例,早期21例中死亡3例,晚期15例中死亡9例。提示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护理的关键。结论对于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患者,应做到严密观察病情,了解早期临床特点,及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呼吸道管理,积极防治肺部感染,同时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4.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在严重创伤复苏过程中发病率很高,往往在严重创伤或休克后24h内逐渐形成,24~48h达高峰。ARDS危及生命且病情发展快,因此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积极进行护理干预极为重要。我科2005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创伤性ARDS患者16例,经积极地救治与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重症胸部创伤合并ARDS 3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本院自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32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PS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呼吸模式应用。方法:总结26例严重创伤后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措施。结果:21例呼吸功能改善存活,平均上机时间6 d,5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死亡。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呼吸机治疗是治疗ARDS的关键,SIMV+PSV+PEEP是一种可选的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17.
肺挫伤是钝性胸部创伤常见的伤情,肺挫伤严重者往往发展成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据统计ARDS的病死率高达50%左右^[1]是创伤救治的难点。本文总结笔者自1996年至今收治的28例肺挫伤所致ARDS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严重胸部创伤,病情凶险,危及生命.其中致肺挫伤,可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而增加死亡率.本文报道1994年1月至1998年1月收胸部创伤肺挫伤致ARDS病人2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志强 《吉林医学》2012,33(9):1894-1895
目的: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方法:筛选严重胸部创伤合并ARDS的患者32例,对其进行临床治疗(包括:机械通气,合理补液,给予扩血管、抗感染、适量应用激素等)。结果:32例ARDS患者中死亡12例,死亡率为33.33%。结论:文章所述的临床治疗方法,对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后的死亡率也明显降低于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分析2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发生ARDS的发病特点,可能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 术前患有慢性肺部疾病,长期吸烟史,高龄,高血压者,术后容易发生ARDS;严重创伤,感染,休克及大量输血是ARDS常见的诱因。治疗应积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控制感染,尤其是尽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辅助通气为抢救成功的关键。结论 胃肠道肿瘤术后并发ARDS的原因复杂,其中严重创伤,休克及肺部感染等多因素的作用是术后发生ARDS的主要原因;术后早期加强监护是预防术后ARDS的重要手段,一旦发生早期积极的治疗有望降低ARDS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