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吴焕林  李晓庆  王侠 《中医杂志》2008,49(7):622-624
目的 评价针刺太冲穴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即时降压效应. 方法 1、2级高血压病患者67例,针刺双侧太冲穴,每日1次,疗程7天.每日针刺前、针刺后30分钟各测血压1次,观察针刺前后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 结果 患者针刺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1日按血压分级分组比较,血压较高患者降压幅度明显. 结论 针刺太冲穴即时降压效果良好,降压幅度与针刺前血压呈正相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刺单穴(太冲穴)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降压效果.方法 将6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卡托普利组各30例,经7天的药物洗脱期后,针刺组针刺双侧太冲穴,每日1次;卡托普利组口服卡托普利每次12.5mg,每日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观察两组患者血压、症状评分及心率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24小时动态血压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症状积分及心率下降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平均舒张压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太冲穴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具有明确的降压效果,优于口服卡托普利;在改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症状方面优于口服卡托普利,且能同时降低心率.  相似文献   

3.
指压太冲穴治疗胸胁迸挫伤26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耀清 《江苏中医药》2002,23(10):42-42
胸胁迸挫伤在伤科门诊中较为常见 ,笔者采用太冲穴指压法治疗本病 2 66例 ,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2 66例 ,男性 1 65例 ,女性 1 0 1例 ;年龄最大 64岁 ,最小 2 0岁 ,多数为青壮年 ;抬重物迸伤1 70例 ,胸壁撞击伤 96例 ;病程最短 3小时 ,最长 2个月。2 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施术者立于患者床脚 ,双手拇指用力按压患者双足太冲穴。待患者太冲穴有酸胀感后 ,令患者仰卧坐立运动 2次 ,深咳嗽 3至 4次 ,拍打胸部 3至 4次。治疗操作过程 2分钟左右。预约隔日再治疗 1次。3 疗效观察3 .1 疗效标准 痊愈 :咳嗽、深呼吸痛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肠俞募合穴埋线结合背部膀胱经和督脉走罐治疗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单纯性肥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大肠背俞穴、募穴、下合穴埋线结合背部膀胱经和督脉走罐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埋线每周1次,共12次;走罐每周2次,共24次。观测2组患者体质量、BMI、腹围、全身脂肪含量百分比。结果: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BMI、腹围、脂肪含量百分比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肠背俞穴、募穴、下合穴埋线配合背部督脉、膀胱经走罐疗法在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体质量、BMI、腹围、全身脂肪含量百分比方面优于单纯用大肠俞募合穴埋线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特定主穴、配穴穴位埋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控制饮食和有氧运动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特定主穴(中脘、章门、丰隆)和配穴(天枢、大肠腧、上巨虚),穿刺针穴位埋线治疗.自第1次埋线后,每15d埋线1次,4次为1个疗程,女性避开月经期,观察体质量变化.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5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有效率占90.0%;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显效4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有效率占56.7%.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定主穴、配穴穴位埋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疗法.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埋线丰隆组(30例)和药物对照组(30例).埋线组选用丰隆穴治疗,每周埋线1次,共治疗4次(1个月);药物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钙(阿乐)10 mg,每晚1次,共治疗1个月.结果:埋线丰隆组总有效率为86.67%,药物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两组患者血脂指标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与阿托伐他汀钙药物对血脂均有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8例,对照组1级高血压患者采用饮食疗法,2级高血压采用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试验组1级高血压患者采用饮食疗法+运动疗法,2级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有效率为75.0%;两组有效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理指标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其他疗法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方先钧  吴祥颖  董莉  周烨威 《新中医》2014,46(10):186-189
目的:观察穿刺式埋线针埋线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5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埋线治疗组33例选穴颈穴1、颈穴2、颈穴3、大椎等进行埋线治疗;针刺对照组32例选穴颈夹脊、天柱、大椎、后溪、内关、复溜进行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评分,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7%,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穿刺式埋线针埋线疗法是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总有效率优于针刺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Xing XM  Wang RC  Sun QW  Li H 《中国针灸》2011,31(4):301-304
目的:验证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探讨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痛的机制.方法:将13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予常规针刺风池、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中医辩证配穴,对照组不取配穴,每日1次.针刺15天后观察患者疗效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观察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背俞穴简易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诊断标准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背俞穴简易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口服甘艾司唑仑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1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愈1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背俞穴简易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针刺太冲穴对动态血压的降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侠  吴焕林  李晓庆 《新中医》2007,39(11):21-22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穴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动态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67例,针刺双侧太冲穴治疗;对照组65例,口服卡托普利片治疗,疗程均为7天。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血压,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变异系数、夜间血压下降率与血压负荷值等动态血压相关指标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失访4例。2组治疗后动态血压相关指标、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症状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太冲穴短期降压疗效与卡托普利相当,在改善头晕、头痛等主观症状方面优于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湿壅盛型或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原有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除口服原有基础药物治疗外,痰湿壅盛型取人迎、太冲、足三里和曲池平补平泻,阴虚阳亢型取人迎、太冲、太溪和内关平补平泻,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6周.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的降压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高血压病降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对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以针刺百会、曲池、丰隆、太冲、太溪、足三里、三阴交穴;对照组予以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压、血胰岛素水平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上升,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针刺疗法能够改善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对比穴位埋线辅助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脱落2例)、对照组(63例,脱落3例)。对照组单纯予洛汀新(10 mg,每天1次)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取风池、肝俞、肾俞、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每两周1次,6次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及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另外收集60例健康者检测ET-1、NO、hsCRP。结果:两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与健康组比较,ET-1、hsCRP升高,而NO降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ET-1、hsCRP水平降低,NO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NO、hsCRP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70.0%(42/60)vs 33.3%(20/60),P0.01;96.7(58/60)vs 85.0%(51/60),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在西药洛汀新治疗基础上,穴位埋线辅助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笔者以太冲穴为主治疗血管性头痛30例,效果满意,兹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24例,女6例.年龄多在25~40岁之间.病程最短3天,最长20年.以2~5年者为多数.左侧疼痛者17例,右侧12例,双侧1例.多数病人针前用过止痛药或针刺治疗. 治疗方法 1.取穴:太冲、阳辅、阿是穴(即头部痛点).一侧痛,针患侧,两侧痛,针双侧.2.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首选太冲穴,用1.5寸毫针快速进针1寸左右,大幅度快频率提插捻转,以患者能耐受为度,行针3~5分钟后,再依次进针阳辅与阿是穴,每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60分钟,每日1次.疼痛控制  相似文献   

16.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7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以穴位埋线疗法(主穴:曲池、中脘、天枢、气海、阴陵泉、三阴交、阿是穴)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毫针常规针刺疗法(主穴:曲池、天枢、阴陵泉、丰隆、太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87%,对照组78.72%,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体重及体重指数(BM 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针刺太冲和足三里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足三里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确诊高血压病患者46例,按自愿、双盲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天针刺太冲、足三里,早晚各1次;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一次2片,每天2次。两组每个疗程均为7d,观察患者的血压下降水平。2个疗程后分别观察其疗效,观察两组血压变化。结果治疗组在针刺治疗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表达逐渐升高,在第14天时升高最明显,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则无明显升高;与治疗后相比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下降,而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经治疗后舒张压下降更明显。结论针刺太冲、足三里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  相似文献   

18.
刘志霞  畅红梅  龚旺梅 《新中医》2014,46(10):177-17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0例,治疗组以肾俞、太溪、太冲、三阴交等为主穴埋线;对照组予西药舒乐安定、谷维素口服治疗;治疗1月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统计分析患者失眠症状的变化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40例,痊愈18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40例,痊愈12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李洪波  陈春华 《陕西中医》2012,33(8):1065-1066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穴配合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太冲穴配合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使用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对血压昼夜变异率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是90.0%,70.0%。降压总有效率分别是80.0%,63.3%。两组比较P<0.05。结论:针刺太冲穴配合氨氯地平片优于单纯使用氨氯地平片治疗,能明显的改善患者症状,又能保持稳定持续降压。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173-2176
目的:比较针刺太冲、曲池、风池穴的降压疗效,对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进行穴位优选研究。方法:将9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太冲组、曲池组、风池组,分别针刺相应穴位,疗程2周,观察第一次针刺后即时血压、治疗前后平均血压及总有效率。结果:针刺后3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太冲组、曲池组在即时降压疗效和长期降压疗效方面均优于风池组(P0.05),而太冲组总有效率最高(P0.05)。结论:针刺太冲、曲池、风池均具有降压作用,其中太冲穴降压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