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ICU患者116例资料,按是否感染多重耐药菌将其分为感染组58例和非感染组58例;统计并经单因素分析其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ICU住院时间、导尿管或双J管留置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进入ICU病房次数(次/年)、合并糖尿病、合并慢阻肺、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和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等)的差异,并对其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对策。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感染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导尿管或双J管留置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进入ICU病房次数、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超48h与非感染组患者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这些单因素经Logistics多因素分析,导出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超48 h为ICU患者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抗生素使用过多、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超48 h等因素均为ICU患者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而采取控制ICU患者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等均可有效预防ICU患者致多重耐药菌感染,遏制了其感染的发生,确保了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从ICU患者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并检测其耐药情况。方法收集ICU病房里院源性感染患者体内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通过微稀释法对其进行五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最高的是阿米卡星(53.3%),其次是头孢他啶(43.3%)。阴沟肠杆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是16.7%。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8例(60%)是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则没有多重耐药。结论 ICU病房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率比较显著,可能给患者带来危害,因此应采取措施预防医院感染。同时应该建立评价ICU病房细菌耐药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王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174-175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医院感染病例中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菌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收住的ICU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分析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3年多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共收治患者306例,发生医院感染54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7.64%。分离医院感染病原菌86株,其中前五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7株,溶血性链球菌16株,肺炎克雷伯菌菌12株,铜绿假单胞菌9株,大肠埃希菌7株。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严重耐药和多重耐药。结论 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主要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次是真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ICU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多重耐药程度较严重,加强ICU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菌株的监测,保护有限的抗生素资源,避免耐药菌在医院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7,(14):158-161
目的观察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探讨防控ICU多重耐药感染的综合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288例ICU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及分布情况。结果 2012~2015年我院共发生感染882例,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288例,占比32.65%,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在这4年呈逐年上升趋势。288例患者共分离307株多重耐药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14株,占比69.71%,革兰氏阳性菌88株,占比28.66%。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最多,占比27.04%,其次铜绿假单胞菌,占比14.66%。多重耐药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比53.13%,其次是泌尿系统,占比12.15%。结论 ICU多重耐药感染发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干预对策控制和预防其传播。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7,(14):1916-192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ICU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西安航天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ICU医院感染患者246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分为非多重耐药菌感染组(140例)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组(106例),分析多重耐药菌组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和耐药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2011-2015年,10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共分离出多重耐药菌435株,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89.43%),且整体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单因素分析显示,ICU住院时间、低蛋白血症、急性脑血管疾病、肾功能异常、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动静脉置管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应用抗菌药物时间、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有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脑血管疾病、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应用抗菌药物时间是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2.816、1.582、1.265,95%置信区间分别为(1.540,5.151),(1.085,2.306),(1.131,1.415)]。结论:对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危患者,应采取积极的防控和干预措施,以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原因。方法对2012年10月重症监护病房(ICU)先后发生的2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在纤维支气管镜表面及内面检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取相应的防控策略后无其他患者出现交叉感染,无医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结论 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出现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策略,可以控制多重耐药菌的院内播散,对预防与控制ICU出现多重耐药菌医院内感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高危人群(上级医院转入患者、入住ICU患者、ICU转出患者、手术患者、老年患者、肿瘤患者等)进行多重耐药菌(MDRO主动筛查,并对筛查出MDRO的所有患者及时执行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必要时实施去定植治疗,防止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减少和避免由于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结果一共检出75株多重耐药菌,阳性率为15%,其中检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33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19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4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9株,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通过多重耐药菌的主动筛查,更早的发现了定植患者,更好的做到了早隔离,降低了交叉感染,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无多重耐药菌导致的院感聚集或暴发事件的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也得到了明显的降低。结论通过多重耐药菌的主动筛查,及早发现了多重耐药菌定植患者,尽早严格实施隔离措施,从而降低了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避免了多重耐药菌导致的聚集或者暴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CT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多重耐药菌的定植与感染鉴别中的优势。方法选取64例在ICU痰培养为多重耐药菌的患者,采用支气管镜保护性毛刷,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进行定植与感染的鉴别;以支气管镜保护性毛刷鉴别的结果为准确指标,对痰培养、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对多重耐药菌的定植与感染鉴别的准确度上做一比较。结果支气管镜保护性毛刷鉴定出MDR患者定植23例,感染41例;以支气管镜保护性毛刷(取的标本培养出多重耐药菌)结果作为准确指标计算出痰培养鉴定准确41例,准确率64.06%,C反应蛋白鉴定准确38例,准确率为59.38%,降钙素原鉴定准确52例,准确率为81.25%。结论降钙素原在ICU多重耐药菌MDR的定植与感染鉴别中准确、方便、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的老年SAP患者的临床资料.(1)危险因素分析:通过x2检验分别比较各个因素组SAP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病率的差异,经单因素分析后选取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2)病原学调查:多重耐药菌的病原菌分布、常见多重耐药菌菌株的耐药情况.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卒中类型、意识水平、SAP类型、入住病房、接受胃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因素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晚发性肺炎、入住ICU病房这3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0.038),是SAP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在154例患者中分离出182株细菌,其中多重耐药菌115株,在多重耐药菌株中排名前5位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溶血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意识障碍、晚发性肺炎、入住ICU病房是SAP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多重耐药菌所占比例较高,对多种抗生素呈广泛的不同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ICU)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方法用纸片扩散法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10种抗生素的检测。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10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ICU病房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铜绿假单胞菌呈多重耐药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实施临床药学监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临床药学监护实施前ICU患者1200例为对照组,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药学监护实施后ICU患者1200例为观察组,分析医院感染情况与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有46例(3.83%)医院感染,21例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占医院感染的45.65%;对照组76例(6.33%)医院感染,52例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占医院感染的68.42%;耐药菌感染在医院感染中所占比例下降,观察组医院感染率3.83%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率1.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33%、4.33%(P<0.05).结论:药学监护可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与探讨ICU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类型、耐药性以及感染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ICU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ICU医院感染的耐药菌类型与耐药性,并对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本院发生ICU院内感染的患者共40例,共分离得耐药菌株62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共15株,铜绿假单胞菌共12株,肺炎克雷伯菌共10株,大肠埃希菌共6株,白色念珠菌10株,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各5株。上述所有病原菌均对常规抗菌药耐药,且呈现出多重耐药性。对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可得,主要为患者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ICU病房环境污染、抗菌药物滥用、肿瘤患者、存在血液疾病或免疫疾病、年龄偏高等。结论 ICU医院感染多为革兰阴性菌,且耐药程度严重,并呈现多重耐药性甚至是广泛耐药性。因此在对ICU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针对高危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ICU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正>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危重患者集中区,同时也是医院感染高危区。由于患者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机体抵抗力下降,介入性检查和操作多,均导致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为切实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2009年8我院根据目前的条件,对综合ICU病房进行了整改,建立了多间单间病房,对多重耐药菌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方法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管的发生率,分析总结对4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结果 34例耐药菌转阴后转科,6例好转后自动出院。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有效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手卫生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方法 ,可有效防止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和扩散,保证医疗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于ICU治疗的患者的多重耐药菌进行主动筛查,并分析探讨其定植和感染状况.方法:选取于我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调查入ICU后48h内定植和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状况.结果:培养得ESBLs大肠埃希菌最多,占84.84%(112株),其定植率为36.36%(48株),感染率48.48%(64株),与其他菌株比照,不论是总定植和感染率,还是定植率、感染率单独比较,ESBLs大肠埃希菌均大大高于其他菌株(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查ICU多重耐药菌在患者身上定植和感染状况,分析总结经验,提出避免或解决方案以及管理对策,才能行之有效地改善耐药菌定植和感染状况,提升ICU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6.
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在近期日常监控工作中发现我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呈不断增高趋势,尤其是在ICU病房,其已成为首位的感染病原菌.ICU患者往往患有严重的原发病或多种疾病并存,常伴有营养不良与免疫功能低下,加之大量侵袭性操作以及病区空间拥挤,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缺乏有效隔离,大量使用光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和镇静剂等,因而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较其他科室病人高5~10倍[1],同时也形成了ICU医院感染病原学的特殊性,许多具备特殊耐药性的医院感染菌株正逐年增多,并常导致严重感染,增加了ICU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这正成为全球普遍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正>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指对通常敏感的常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1])。MDRO分为社区感染、社区定植、医院感染、医院定植~([2]);本研究将社区感染和社区定植称为社区获得,医院感染和医院定植称为医院获得。为了了解新生儿病房社区获得和医院获得MDRO的特点,收集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本院新生儿病房MDRO病例进行分析,从而为新生儿病房MDRO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本院微生物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筛选出本  相似文献   

18.
重症监护病房( ICU)患儿常因病情危重、频繁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等原因,易发生院内感染,特别是多重耐药感染.有文献报道ICU息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性要比普通病房患儿高5 ~10倍[1],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及时了解和动态掌握不同病房细菌分布及耐药趋势,对指导临床合理运用抗生素及制定相应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院ICU病房1999~2005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了解近年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趋势,分析引起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原因,指导临床正确面对PA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做细菌培养及鉴定,并以纸片法(KB法)测定7年来333株PA对17种抗菌药的耐药率。结果 共分离鉴定铜绿假单胞菌333株,其中源于呼吸道的260株,占78.1%,居首位;老年性重症息者是PA易感人群;七年来,PA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不同程度增长。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已成为医院感染尤其是ICU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极易变异而形成多重耐药,ICU病人机体免疫力低下,是PA的易感人群及重要防治对象;PA的耐药谱较广,临床应慎重选择抗生素,ICU病房应加强消毒隔离措施,阻隔各种可能的传播媒介,避免PA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控制重症监护病房(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多重耐药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地调查分析2011年本院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的原因,2012年开始将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法引入到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通过目标性监测,发现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隐患,针对性制订控制感染的干预措施及操作要求,落实干预措施并加以巩固,观察2011、2012年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和类别的变化。结果运用PDCA循环法后,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中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ICU引进PDCA循环法能有效降低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多重耐药菌发生率,减少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值得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