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法,观察柴胡全草及柴胡根注射液对124例感染性发热的退热疗效,结果两组均有较好的退热作用(P<0.001),两组退热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毒副作用,表明柴胡全革注射液的生产和临床应用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清开灵滴丸治疗感冒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清开灵滴丸治疗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感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70例 口服清开灵滴丸治疗)、对照组(n=35例 口服清开灵胶囊治疗)。从临床症状,体征,化验检查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短,症状体征消失较快,总有效率为81.43%(57/7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57.14%(20/3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清开灵滴丸治疗感冒较优于清开灵胶囊,且临床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了解柴胡在退热方面的特点及临床运用规律,从柴胡的配伍、炮制、用量、煎煮方法以及剂型等方面.对柴胡用治发热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运用规律.认为柴胡的退热配伍不少,然对其药理研究尚不够;有关使用炮制柴胡的报道亦较少,且炮制的方法也有争议;柴胡的用量、煎煮方法对临床治疗发热性疾病有一定的影响,但研究的深度不够,各家意见不一,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清开灵注射液退热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清开灵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三种药物对于临床发热病人的退热效果。方法 :1 0 0例病人随机分为 3组 ,分别给予清开灵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 2~ 4ml肌肉注射。结果 :清开灵组与柴胡组、复方氨基比林组在 30min、1h时体温降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u=2 .374 ,p <0 0 5 ) ;柴胡组与复方氨基比林组在各时段退热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3组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及体温回升人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清开灵注射液退热效果优于柴胡注射液及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11个月,体重14公斤,母代诉因发热、打喷嚏1天,于1991年7月1日上午在外单位门诊部拟诊为“感冒”后给予无味红霉素、病毒灵、小儿退热片各2天量分次口服,柴胡注射液1ml肌注,病毒唑100mg×4支,50mg,每日2次,来我医务室肌注。用以上药后的当天18时左右,患儿躯干及四肢皮肤出现散在性大小不等之斑丘疹,当时考虑可能与服用小儿退热片有关,嘱停用此药,同时给予异丙嗪12.5mg肌注,口服维生  相似文献   

6.
《中外健康文摘》2008,5(12):25-25
心血管用药,如硝酸甘油,硝苯地平,速效救心丹,以及丹参滴丸,柴胡滴丸等,都需要在舌下含化,以求得迅速到达心脏,立即起效。又例如强力镇痛剂双氢埃托啡,也只能在舌下含化,才能迅速止痛(镇痛作用百倍于吗啡),而口服就一点止痛作用都没有。  相似文献   

7.
柴胡注射液为常用退热中药制剂,然而有关柴胡注射液退热疗效的系统临床观察报告却不多见,为进一步判定其临床疗效.掌握该药的临床运用规律,我们于1983年~1984年以柴胡注射液为主,配合中药煎剂对本院因高热入院,在入院前未曾使用过西药的患  相似文献   

8.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北柴胡)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的根或全草。中医认为,柴胡性味苦、辛,微寒,可入心包络经、肝经、三焦经、胆经,其主要功效是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临床实践表明,柴胡是一味治疗感冒的良药,且对全面缓解感冒症状具有极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高热是小儿急性感染常见的症状,需要及时作退热处理。目前大多用安痛定、柴胡等肌肉注射,退热效果不满意:经用肌注来比林和安痛定的退热效果进进对照观察,结果表明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柴胡滴丸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4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3例,含服柴胡滴丸7-15粒,每日3次。对照组101例,服用抗病毒冲剂12-24g,每日3次。疗程均为3天。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71例,占68.9%,显效27例, 总有效率95.1%。对照组临床治愈43例,占42.6%,显效41例,总有效率82.2%。比较两线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有显性,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药物毒副反应。结论:柴胡滴丸是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药物,临床应用疗效优于抗病毒冲剂。  相似文献   

11.
柴胡为少阳经药,《本经》称柴胡味苦平,主心腹,主肠胃中积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出新。可知柴胡为心腹肠胃间要药。临床上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柴胡为退热良药  相似文献   

12.
清开灵滴丸对家兔感染性退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进一步确定清开灵滴丸对家兔感染性发热的退热效果。方法: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家兔56只,分7组,设对照、比较、观察3组,测出每只家兔基础体温,用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茁液静脉注射致热。观察组分别灌服清开灵滴丸水溶液,依次在30、60、120、180、240和300min时测出每只家兔体温,按组记录。结果:家兔致热前后体温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灌服清开灵滴丸前后体温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各给药组体温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的体温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清开灵滴丸对家兔感染性发热有明显的退热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药柴胡是临床常用解表药,味苦、辛,性微寒;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功用.主治寒热往来,感冒发热,肝郁气滞,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久泻脱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玉屏风滴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172 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 88 例口服玉屏风滴丸 2.4 g,3次/d,咪唑斯汀 10 mg,1次/d,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 84 例单独口服咪唑斯汀,方法、疗程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 90.91%,对照组为 71.4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 玉屏风滴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刘津 《医学教育探索》2010,41(7):1157-1158
目的 观察玉屏风滴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172 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 88 例口服玉屏风滴丸 2.4 g,3次/d,咪唑斯汀 10 mg,1次/d,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 84 例单独口服咪唑斯汀,方法、疗程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 90.91%,对照组为 71.4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 玉屏风滴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柴胡注射液与针灸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发热疗效观察文素琼(附属医院中医科)关键词柴胡注射液;针灸;呼吸系统;感染性发热柴胡注射液为中药注射制剂,具有发表和里,升阳解郁之功效,故柴胡注射液是临床上常用的退热剂之一。笔者在临证中发现,用针灸取双侧合谷、曲池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布洛芬口服液退热的疗效。方法将255例发热病人随机分为布洛芬组130例,对乙酰氨基酚组125,布洛芬组口服布洛芬混悬液7mg/(kg·次),对乙酰氨基酚组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15mg/(kg·次),记录用药后1~6h的体温变化情况,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布洛芬组与对乙酰氨基酚组在用药1.0h之内退热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2h后布洛芬组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乙酰氨基酚组,4h后对乙酰氨基酚组体温开始回升,退热率达85.5%,而布洛芬组在用药后6h仍有退热作用,6h退热率达9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布洛芬对小儿高热的退热效果优于对乙酰氨基酚。  相似文献   

18.
钟鑫 《开卷有益》2011,(5):37-37
原文: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相似文献   

19.
刘根喜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6):829-830
柴胡为常用中药材之一,有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在山西省忻州市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但长期以来产品存在着品种混杂、分类不明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野生柴胡市场价格的骤然升高,不同品种的柴胡混入商品,既影响到忻州柴胡的质量,又和《药典》标准造成了冲突。为了进一步澄清忻州市柴胡品种以及非《药典》收载的忻州柴胡大品种——黑柴胡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柴胡为常用中药,具有疏散退热、舒肝、开阳的作用。《中国药典》一九九五年版一部规定其来源为卒形科植物柴胡和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据其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但在我省的商品药材中多为同科植物小叶黑柴胡的干燥根。为便于区别,笔者将“北柴胡”和“小叶黑柴胡”进行了紫外光谱和导数光谱测定,供检验和临床应用时参考。1 实验材料及仪器、试剂 北柴胡、小叶黑柴胡由本所标本室提供;Tu1201紫外分光光度计(北京市通用仪器设备公司);试剂为分析纯。2 紫外光谱及一阶导数光谱 称取北柴胡、小叶黑柴胡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