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起止点合谷刺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肩胛提肌损伤患者,均采用起止点合谷刺法为主治疗,3天一次,5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并随访3个月,统计疗效.结果:经本方法治疗后治愈率66.0%,显效率20.5%,好转率12.8%,总有效率99.3%.结论:起止点合谷刺法是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肩胛提肌损伤在临床上很常见.临床上很多被笼统地诊断为颈椎病、颈部损伤或肩痛、肩胛痛患者,经过仔细查体都可归结为肩胛提肌损伤,或主要是该肌损伤导致.笔者用刃针治疗本病4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胛提肌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是导致颈项肩部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误诊为颈部损伤或肩痛、肩胛痛,也有被诊为颈椎病和肩周炎[1]。本病多见于长期使用电脑、低头工作者,常规疗法疗效欠佳。我院采用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0例均为丹江口市第一医院住院或者门诊部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8-52岁,平均37.6岁;病程1月-2年。  相似文献   

4.
赵香兰 《江西中医药》2005,36(12):62-62
自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起止点合谷刺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1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8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82例马玉林,赵先华,孙洪伟笔者1987~1993年应用小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82例,效果显著。1临床资料82例中,男36例,女46例;年龄16~72岁,以30 ̄50岁居多。急性期4例,慢性期78例;右侧患病67例,左侧患病15...  相似文献   

6.
雷福侠 《陕西中医》2007,28(2):210-211
目的:探讨用小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疗效。方法:小针刀疗法。结论:用小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60例一次治愈达68.3%,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肩胛提肌损伤,临床表现为患者自觉颈项根部有钝痛,酸沉等不适感,可向头颈部或肩背部放散,严重者可有颈部活动受限,伏案工作或受凉后症状加重.笔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皮肤针叩刺、拔罐结合TDP局部照射治疗肩胛提肌损伤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朱俊 《国医论坛》2005,20(5):21-22
肩胛提肌损伤是一种常见病,是导致颈项肩部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长期使用电脑、脑力工作一族中尤为常见,但常规疗法较难治愈。笔者近年来采用小针刀配合推拿治疗肩胛提肌损伤3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肩胛提肌损伤属中医“落枕”范畴,属临床多发病。近年笔者采用手法治疗急性肩胛提肌损伤24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248例患者中,男130例,女118例;年龄最大者61岁,最小者15岁;病程最短者1h,最长者6h。2 治疗方法 对于本病的治疗应拟舒筋肌、缓拘急为治则。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肩胛提肌损伤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由长期低头并稍转向一侧的姿势及局部受凉有关,以颈肩背部酸痛不适为主要症状,疼痛部位以肩胛骨内上方最为明显,伴有颈部肌肉僵硬,在肩胛骨内上角可触及结节或条索状物,活动肩关节,肩胛骨内上方可有弹响声.笔者近1年来采用针刺配合手法治疗慢性肩胛提肌损伤30例,疗效显著,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总结国内近年来关于电针针刺肩胛提肌在治疗颈椎病方面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思路依据。应用网络文献检索,并在临床收集电针针刺肩胛提肌治疗颈椎病的病例进行疗效分析。目前认为,电针针刺肩胛提肌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主要有:肩胛提肌具有鲜明的生理病理特性,通过电针针刺可以改善该肌束痉挛状态;电针针刺肩胛提肌可使两侧颈部肌肉拉力平衡;传统中医学认为肌肉软组织在颈椎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刺肩胛提肌可疏通经络。电针针刺肩胛提肌治疗颈椎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及进行更深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小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5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肩胛提肌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 ,笔者自1997年 6月以来 ,运用小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52例 ,疗效满意 ,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2例均为门诊患者 ,男 36岁 ,女 16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6 6岁 ,平均 4 0 .3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2 3年 ,平均 6 .8年。1.2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及体征 :患侧颈部及肩胛骨内侧缘上部酸痛不适 ,肩背部沉重感 ,颈肩活动不利 ,劳累或受凉后加重 ;患侧颈 1~ 4椎横突及肩胛内上角处压痛明显 ,在肩胛内上角处可触及条索样物 ,重按掸拔有弹响声。2 治疗方法2 .1 定穴 患者反坐靠背椅 …  相似文献   

13.
肩胛提肌慢性损伤临床上多见,也较易明确诊断.属于项背肌筋膜慢性软组织损伤症的范畴.有急性损伤转慢性的,大部份是慢性积累性损伤所致.笔者自1998年开始运用化脓灸治疗该病,疗效确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笔者自 2 0 0 0年~ 2 0 0 1年 1 0月在临床中应用推拿加刺血拔罐治疗肩胛提肌损伤 32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2例中男性 1 0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2 1~ 72岁 ;病程 1 0天~ 3年 ;病在左侧者 1 2例 ,在右侧者2 0例 ;除局部酸胀疼痛、无力及僵硬外 ,患者还有肩胛提肌起点或止点处压痛 ,肌肉呈条索状或结节状等症状。治疗方法推拿法 :患者坐位 ,暴露颈背部 ,医者用滚法沿患侧肩胛提肌走行 ,自上而下 ,反复操作数次 ,以使手下感到肌肉变软为度 ;再用拇指在颈后外侧肩胛提肌的条索及结节处进行横向弹拨 ,反复数次 ,以感到肌肉弹性…  相似文献   

15.
小针刀治疗菱形肌和肩胛提肌劳损疼痛10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菱形肌与肩胛提肌劳损疼痛是颈肩背痛的常见原因,也是颈椎病的常见伴发症状。过去因对其认识不足,常致疗效不佳,迁延不愈,渐成疑难病证,如能正确认识,用小针刀治疗,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于2000年1月~2002年10月间,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菱形肌与肩胛提肌劳损疼痛10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管宏钟  薛立功 《中国针灸》2005,25(12):869-869
笔者运用薛立功教授研制的长圆针治疗肩胛提肌劳损,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离筋刀联合拨利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肩胛提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刀组、按摩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离筋刀联合拨利手法治疗,针刀组采用常规针刀治疗,先拿揉松解颈项肌肉,再施以传统按摩手法治疗。3组均每周治疗1次,1月为1个疗程,随访时间为3个月。比较3组疼痛缓解情况、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VAS评分治疗后3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针刀组、按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刀组与按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0%(27/30),针刀组为73.3%(22/30),按摩组为73.3%(22/30),观察组与针刀组、按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与按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随访时复发率观察组为16.7%(5/30),针刀组为40.0%(12/30),按摩组为46.7%(14/30)。复发率观察组与针刀组、按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与按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筋刀联合拨利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采用针刀或传统按摩手法。  相似文献   

18.
肩胛提肌慢性损伤是临床常见、多发的慢性疼痛性病症,患常以“落枕”或“颈椎病”就诊。近10年来,我院运用针刀疗法治疗该病2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黄海英 《河北中医》2004,26(8):622-622
肩胛提肌损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肩颈部软组织损伤疾病。以中青年患者居多。主要表现为肩胛部疼痛、沉重感,严重时影响颈肩及上肢的活动。1997-2003年.笔者以针刺推拿结合治疗肩胛提肌损伤6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肩胛提肌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颈肩部疾病,属于项背肌筋膜软组织损伤症的范畴。以颈肩部疼痛,患侧上肢后伸受限等为临床主要症状。笔者近年来采用配合针刀艾灸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选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针刀配合艾灸治疗)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6-65岁,病程1个月-8年;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7-64岁,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