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制辅助定位穿刺装置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单一节段椎间盘突出患者120例,其中病变位于L4/5节段者60例,L5/S1者60例.将L4/5节段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将L5/S1节段患者随机分为C组与D组,各30例.4组均行PELD,其中A组与C组采用自制装置进行靶向穿刺置管,B组与D组采用常规经椎间孔入路技术进行穿刺置管.比较A、B两组和C、D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定位穿刺时间、置管时间以及手术透视次数.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A组与C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定位穿刺时间、置管时间及术中X线透视次数分别优于B组与D组(P<0.05).结论 在PELD术中采用自制辅助装置能有效辅助行穿刺置管,有更高的穿刺效率,并降低术者和患者接受透视辐射次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观察组接受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手术相关指标(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00%(48/4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2%(47/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较多,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卧床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能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分析侧卧位与俯卧位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相关手术护理配和要点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单节段突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患者5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侧卧位)和观察组(采用俯卧位)。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比对照组短,穿刺时透视次数比对照组少,观察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患者临床中采用俯卧位实施手术,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降低患者的疼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不同微创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PEL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108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TESSYS组(n=48)、BEIS组(n=32)、Isee组(n=28),TESSYS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BEIS组患者行BEIS椎间孔镜术治疗,Isee组患者行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比较3组术中情况(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透视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情况(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1)3组临床优良率比较,Isee组(89.29%)高于BEIS组(75.00%)和TESSYS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手术情况比较,TESSYS组手术时间长于Isee组、BEIS组,Isee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透视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TESSYS组和BEIS组,且BEIS组少于TESSY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3个月Isee组VAS、ODI评分低于TESSYS组和BEIS组,BEIS组低于TESSYS组;Isee组JOA评分高于BEIS组和TESSYS组,BEIS组高于TESSY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3个月Isee组坐骨神经、股神经传导速度快于TESSYS组和BEIS组,BEIS组快于TESSY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ee技术在LDH中的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少等优点,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腰椎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提高坐骨神经及股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与椎间孔入路对单纯L5/S1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单纯L5/S1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行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为PEID组,46例行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为PETD组。对比观察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估计出血量和术前、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腰腿痛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体重指数、突出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少于PETD组(P<0.05)。切口长度、估计出血量、术前和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但是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单纯L5/S1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与经皮椎间孔入路相比,同样创伤较小、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较快,但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背景 神经根封闭术在脊柱外科应用广泛,现存的各种术前定位、导航技术均有不足之处.目的 探讨新型椎间孔穿刺路径靶向器结合乳胶定位板在经椎间孔腰骶神经根封闭术前定位中的应用,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9例.2019年7月之前使用乳胶定位板定位穿刺方法的病例作为A组,男22例,女25例,平均年龄(61.26±10.99)岁;2019年8月以后使用新型椎间孔穿刺路径靶向器结合乳胶定位板进行穿刺的病例作为B组,男26例,女26例,平均年龄(62.47±10.23)岁.记录两组术前穿刺次数、穿刺期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穿刺术后2 h穿刺区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析术中实际穿刺深度和术前理论计算穿刺深度的组间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A组与B组的平均穿刺次数[(4.62±1.61)次vs(1.32±0.55)次]、平均透视次数[(7.28±2.17)次vs(4.23±1.42)次]、手术时间[(18.15±4.80)min vs(12.79±2.80)min]、术后2 h的VAS(3.23±1.43 vs 2.46±1.11)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使用新型椎间孔穿刺路径靶向器结合乳胶定位板可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减少术前穿刺次数、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减少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辐射暴露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入路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与闭合手法复位后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单节段)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67例新鲜老年胸腰椎骨折中38例行单入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其余29例行闭合手法复位后单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VAS评分、脊柱后凸畸形矫正和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且B组患者的透视次数明显少于A组(P<0.05)。A组、B组的术后VAS分别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A组、B组术后VAS评分组间比较,P>0.05。A组、B组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术前组间比较,P>0.05。A组、B组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术后分别与术前比较,P<0.05,但术后A组、B组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组间比较,P>0.05。A组、B组伤椎前缘丢失百分数术前组间比较,P>0.05。A组、B组伤椎前缘丢失百分数术后分别与术前比较,P<0.05,但术后A组、B组伤椎前缘丢失百分数组间比较,P>0.05。结论单入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与手法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单位节段)疗效相似,后者较前者能减少手术时间和放射暴露。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在腰椎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辅助应用。方法选取行腰椎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对照临床实验设方案,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腰椎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腰椎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两组在术前及术后1周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按改良Macnab 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并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周VAS评分、术后末次随访ODI指数、改良Macnab标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腰椎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具有较佳的临床效果,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可视化环锯椎间孔成形术治疗高髂脊人群腰5/骶1(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可视化环锯椎间孔成形术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L5/S1椎间盘切除的100例患者,按是否存在高髂嵴把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和住院费用、腿痛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而观察组上述各时点的VAS评分、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0%vs. 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视化环锯椎间孔成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靶向锚定式椎间孔一次成形技术在腰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5例。两组均行经皮腰椎间孔镜手术,术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逐级环踞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组采用靶向锚定式椎间孔一次成形技术。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满意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8周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椎间孔成形时间与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有效透视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仅出现神经根损伤1例。结论:靶向锚定式椎间孔一次成形技术经皮腰椎间孔镜手术中取得良好效果,能够简化操作步骤,缩短手术时间与椎间孔成形时间,减少X线暴露次数,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RAS理念下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ERAS组)和B组(对照组)各30例,分别对两组病人给予围手术期ERAS理念指导下的干预和常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突出节段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ERAS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均少于B组(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ERAS组)出院时满意度高于B组(对照组)(P0.05);两组间术前、末次随访VAS评分、ODI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即刻、术后3天、出院时、术后1月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理念指导下围手术期干预有助于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椎髓摘除术患者快速康复,改善了病人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5):19-22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椎间孔镜治疗伴有严重脊柱畸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4月住院接受治疗的诊断为伴有严重脊柱畸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B组(机器人辅助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两组患者均进行VAS评分、JOA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X线次数、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X线次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63-65,69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统计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ODI、JO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ODI、JOA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与微创手术相比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术后症状改善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与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108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和B组,各54例。A组采用椎间孔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A、B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2 h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术后6个月的腰椎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与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差异不大。两种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应该把握好适应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11):1060-1063
目的比较经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4例LIDP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其中131例患者采取椎板间入路(椎板间入路组),33例患者采取椎间孔入路(椎间孔入路组)。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7、30、90 d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测评;术后3个月按照MacNab疗效判定标准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1~2 a,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与椎板间入路组比较,椎间孔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X线照射次数多,术后卧床时间短(P <0. 05);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后3、7、30、90 d VAS评分和ODI均显著低于术前(P <0. 05);术前及术后3、7、30、90 d,2组患者VAS评分及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椎板间入路组和椎间孔入路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6. 18%(126/131)、90. 90%(30/33),2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273,P> 0. 05)。椎板间入路组和椎间孔入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 05%(4/131)、6. 06%(2/33),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92,P> 0. 05)。椎板间入路组和椎间孔入路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2. 29%(3/131)、3. 03%(1/33),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148,P> 0. 05)。结论经椎板间及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LIDP均有显著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腰椎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2种手术入路各有优势,应根据LIDP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更为合适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克氏针引导大直径环锯一次性椎间孔成形技术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2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Joimax公司常规绿色、黄色和红色环锯依次扩大椎间孔,观察组椎间孔成形采用克氏针引导直径8.5 mm环锯一次性成形技术。比较两组椎间孔成形时间、成形过程中透视次数、手术总时间、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椎间孔成形时间、成形过程透视次数、手术总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两组间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优良率(96.9%)与对照组(9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出现一过性L4出口神经根损伤1例,对照组出现椎间隙感染1例,两组均未出现硬脊膜破裂、大血管损伤。结论:克氏针引导大直径环锯一次性椎间孔成形的技术在椎间孔镜手术中取得良好效果,能够明显减少椎间孔成形的操作步骤、椎间孔成形时间及X线暴露次数,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机制。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6例,以术式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和治疗组(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5.48%(4/7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44%(12/73)(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的优势,可尽快恢复患者腰椎功能,减少腰痛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板间入路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神经根分离率和钙化清除率、腰椎功能和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86例L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3)与对照组(n=43)。试验组行微创经皮椎板间入路手术,对照组行经皮椎间孔入路手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钙化清除率、神经根分离率、腰椎功能、腰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失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均低于对照组,手术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钙化清除率和神经根分离率比较,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椎板间入路手术与经皮椎间孔入路手术均能有效改善LDH患者腰椎功能与疼痛程度,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前者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X线透视次数少,可提高钙化清除率、神经根分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经髂骨钻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与传统后入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高髂嵴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由X线测量符合高髂嵴特征并经手术治疗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经髂骨钻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入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参数,包括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并发症情况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但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并发症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经髂骨钻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可以较好地实现椎间盘减压及神经根松解,短期内的临床疗效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相当,其术中出血量更少,是一种理想的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20.
王向前  夏红涛  李军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915-391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周口协和骨科医院收治的63例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案分为常规组(31例)和椎间孔镜组(32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孔镜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前及术后1周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结果椎间孔镜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降低,且椎间孔镜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3.13%(1/32)]与常规组[6.45%(2/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进一步缓解症状,改善腰椎功能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