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七月盛夏,总会有一段35℃以上的闷热高温天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桑拿天"。高温使人出现口渴心烦、厌食、失眠等不适症状。这时若能选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品,可以使人消暑生津,解除烦躁。  相似文献   

2.
高温对南京市某城区人口死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高温对南京市某城区人口死亡的影响。方法将监测日按最高气温分为“热日”(≥35℃)和“非热日”(<35℃);1a中每个热日的死亡数与该年平均每个非热日的死亡数的差值称为“热日多出死亡数”或“热有关死亡数”。在分析南京近10年来的气候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1994-2002年夏季(6-8月)日最高气温对该区9a人口死亡的影响。并分析了1998年夏季日最高气温与总死亡数、性别、年龄别死亡数的关系。结果南京夏季最高气温多出现在7、8月份,可达40.7℃。该区夏季最高气温在35℃以上时,随温度的升高死亡数显著增加;“热日”与“非热日”死亡数之比为1.17。1998年热日多出死亡数占该年夏季总死亡数的11.3%。总死亡数、60岁以上老年人以及男、女死亡数均在7月10-20日及8月1-15日出现死亡高峰,且前者高于后者。结论南京的高温天气对人口死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长寿》1996,(7)
热浪是指在炎热的夏天里所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即最高气温在35℃以上,持续十多天甚至一个月的酷暑天气。每年自6月份开始,热浪就在地球上的一些地方猖狂活动,直到9月中旬才“奄奄一息”。  相似文献   

4.
热浪是指在炎热的夏季里所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即最高气温在35℃以上、连续十多天的酷热天气。每年6月份开始,热浪就在地球上的一些地方猖狂活动,直到9月份才“消声匿迹”。每当热浪袭来时,往往有不少人丧生,其中多数是老年人。例如,1936年在美国因气候炎热而致死的就有4000余人。1987年7~8月间,热浪袭击希腊、意大利、南斯拉夫等  相似文献   

5.
夏季.总会有那么几天35℃以上的闷热高温天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桑拿天”,让人感到酷热难耐。烈日炎炎,高温常常会使人出现口渴心烦、厌食、失眠等不适症状。这时若能选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品可以使人消暑生津、解除烦躁。  相似文献   

6.
酷暑炎夏是许多疾病的高发季节。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要安然度夏,对以下攸关健康的“警戒”温度的含义,不可不知,也不能不防。一、33℃是对健康开始构成威胁的温度。当白天气温超过33℃时,对65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威胁便开始增加,因此,这是防暑降温的起始温度。二、35℃是对健康有损害的灾害性温度。35℃以上的高温天气,要是风小、湿度大,人体的辐射、对流、传导等散热功能几乎停止,主要是借助汗腺排汗蒸发散热。而老年人汗腺功能又差,因而容易中暑或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据研究,在这样的天气里卒中发病率上升80%,心脏衰竭增加1倍以上。因此,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温对哈尔滨市区人口死亡的影响。方法分析哈尔滨市近5年来的气候特点,以32~C为临界点,区分“热日”、“非热日”。在此基础上,分析哈尔滨市区2007—2011年夏季(6—8月份)日最高温度与总死亡数、年龄、性别死亡数的关系,并对人121死亡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哈尔滨夏季最高气温多出现在6月份,最高达37.8℃。当气温超过29℃以上时,死亡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热日”与“非热日”死亡数之比为1.23:1(F=6.91,P=0.0303);老年人对热更敏感。结论哈尔滨的高温天气对人口死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热浪”主要是指炎热的夏天所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即最高气温在摄氏35℃以上,持续时间在十余天甚至一个月左右的酷暑天气。“热浪”这位不速之客,已经在全球变暖的进程中给人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危害。每当“热浪”袭来时,往往有许多人丧生,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热浪”在气象学上可分为  相似文献   

9.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注意收看(或收听)天气预报节目了。若播送第二天天气晴朗,您会顿感精神舒畅;若播送第二天天气异常(高温或寒潮等),便会有压抑、郁闷的感觉。天气变化不仅影响人的情绪,而且与人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医疗气象研究表明,使人感觉舒适的空气温度、湿度的合理搭配是: 温度(0℃)20 25 30 35 相对湿度(%)85 60 45 33 虽是30℃或35℃以上的高温,只要相对湿度较小(40%以下),就比相对湿度大时感觉爽快。有人还作过统计,当气温低于8℃或高于33℃时,老年人的死亡率达30人/每百万人;而正常气温下,死亡率为15人/每百万人。人类对气象条件的适应能力随年龄不同而不同,婴幼儿及老年人适应能力最差,10岁后开始增强,最强期在20~40岁之间。引起疾病的气象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日光等。这些因素或单独  相似文献   

10.
夏至通常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但并不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接近地表的热量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高点。夏至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就进入盛夏了,高温酷暑天气时常出现,气温有时可达40℃。  相似文献   

11.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注意收看、收听天气预报。若播送第二天天气异常(寒潮或高温等),便会有压抑、郁闷的感觉。其实,天气变化不仅影响人的情绪,而且与人的身心健康也是息息相关的。医疗气象研究表明,人类在历史性的进化过程中,已具备了相当的适应气象环境的能力,但是,人类对气象条件的适应也有一定的限度,超越这个限度,就会导致身体不适,引起疾病。 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使人感觉舒适的空气温度、湿度的合理搭配是: 温度(0℃) 20 25 30 35相对湿度(%) 85 60 45 33 虽然是30℃或35℃以上的高温,只要相对湿度较小(40%以下),就比相对湿度大时感觉爽快。有人作过统计,当  相似文献   

12.
《rrjk》2010,(14)
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定义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气温过高,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为此,本刊及时启动"中暑模式",为您准备防暑手册,但愿能为您提供一份清凉、一份舒适,帮你轻松度过一个健康清凉的夏天。  相似文献   

13.
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定义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气温过高,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为此,本刊及时启动“中暑模式”,为您准备防暑手册,但愿能为您提供一份清凉、一份舒适,帮你轻松度过一个健康清凉的夏天。  相似文献   

14.
哈文 《现代养生》2014,(20):27-27
这几天天气一下子凉爽了很多,没有了前些日子高温炙烤的难受,早晚出门也有了习习凉风。掀开日历一看,才惊觉8月8日就是"立秋"了!立秋过后,就标志着炎热的天气将渐渐离我们远去。虽然我知道这几天的凉爽也只是暂时的,"秋老虎"还要发威,白天还是会有些炎热,不过有变凉的趋势我还是挺高兴的哩。其实,四季之中,我最爱初秋,不冷不热,秋高气爽的天气很是宜人。  相似文献   

15.
正职业性热射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严重影响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地理条件影响,职业性热射病在辽宁省发病率较低。2018年夏天因我省遭遇罕见的持续高温天气,我院完成了15例职业性热射病诊断。现对此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8年夏季我院接诊高温中暑热射病患者15例,均为男性,年龄31~59岁。发病时间为2018年7月23日至2018年8月2日,发病时段集中在10:00~16:00。室外作业11例,气象资料显示中暑当日室外温度35~39.6℃;室内作业4例,均为高温高湿作业。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6.
《长寿》1995,(8)
热浪是指气温在35℃以上,持续十余天以至一个月左右的酷暑天气。每年自6月份起就可发生,直到9月底才消声匿迹。热浪这位不速之客,已经在全球变暖的进程中给人类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多少年来,丧命于热浪者人数惊人。时值盛夏高温季节,人们,尤其是患心脑血管病人,要警惕热浪袭来时的危害,切实采取防范措施,以防不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夏季,我国南方地区遭受大范围热浪袭击,特别是江淮、江南、汉江、黄淮以及重庆等地均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其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强度之大,均为历史罕见。2013年8月7日,南京市高淳气象监测站监测最高气温为40.7℃,突破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1959年8月23日,温度为39.8℃),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温天气下急诊疾病谱变化,为临床医生及疾病预防部门提供高温天气疾病防治策略一线数据。方法对比分析2013年高温夏季(7-9月)杭州市第一医院急诊成人门诊(除产科外)救治疾病谱,结合气温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3年7-9月平均日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高温(≥35℃)及极端高温(≥40℃)持续天数都远远高于2014年同期;2013年7-9月共收治1716例病例,2014年7-9月共收治1796例病例;2013年7-9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急性胃肠炎、中暑患者比例高于2014年同期;2013年气温持续≥40℃阶段,心脑血管疾病比例明显升高。结论高温夏季心脑血管疾病、急性胃肠炎、中暑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且持续极端高温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升高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夏季话养生     
夏季,按照中国农历,是指农历4、5、6三个月份,具体是从立夏至立秋(今年是从阳历5月6日至8月7日)。按照现代气象学的标准,如果连续三天的日平均气温达到或超过22℃,就算夏季了。很明显,广州的夏季早已来临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温热浪对北京市循环系统疾病发生的急性健康效应。方法收集北京市2009—2011年3所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循环系统疾病逐日入院急诊数据及同期气象环境资料,采用双向对称病例-交叉设计分析高温热浪事件对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的影响。结果 2009—2011年3年间北京市共发生5次高温热浪事件,期中35℃以上高温日33天,热浪日23天。双向1∶6配对病例-交叉研究分析发现,高温热浪当天对循环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的影响最大,最高温度每升高1℃,对总循环系统疾病就诊人数的OR=1.834(95%CI 1.767!1.922),对高血压疾病、缺血性心脏疾病及脑血管疾病的OR分别为1.912(95%CI 1.758!2.080)、1.770(95%CI 1.627!1.926)及1.846(95%CI 1.725!1.976)。高温热浪对65岁以上就诊人数的影响略大于65岁以下就诊人数。在考虑其他气象因素及污染物的混杂效应后,高温热浪对总循环系统疾病就诊人数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OR均变大。结论高温热浪事件对北京市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急诊人数的增加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