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见性沟通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56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入院、检查、治疗、围手术期、出院前均进行预见性沟通和相应健康教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采用本院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97.6%患者对住院期间的护理服务感到满意,其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4%。结论有效的预见性沟通有利于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意外事件发生及其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7年9月~2009年12月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意外事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期间共130例患者入组,发生意外者47例(36.15%),其中各种感染37例,占发生意外者的78.72%,后依次为跌倒4例(8.5%),噎食3例(6.38%),外伤2例(4.26%),骨折1例(2.13%).讨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是发生意外的高危人群,相关因素有年老体弱多病、生活能力缺损、认知能力下降及病房设施缺陷等.因此应重视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住院的护理,做到个体化、人性化和科学化,以免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预防冠脉造影术潜在并发症中的意义.方法 总结2008-01~2008-12住院行冠脉造影患者25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75例,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护理;对照组1225例,实施常规整体护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满意度.结果 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满意度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冠脉造影术潜在并发症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明显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评估记录表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的4079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1月-2019年12月的14469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为观察组,2017年1月起使用医院自行设计的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评估记录表,方法以Braden评估量表为基础,对患者实施压力性损伤风险监控管理,比较2组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及转归情况的差异。结果 2016~2019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0.466%,0.243%,0.184%和0.119%; 对照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程度及转归与观察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应用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评估记录表降低了预防压力性损伤护理过程中存在的被动和盲目,强化了护士皮肤护理的专业技能,提高了护士压力性损伤预防的意识,进一步落实提前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提升了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预防便秘的作用效果。方法将我院82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的方法引导患者遵护行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统计2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润肠通便剂使用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以评价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预防便秘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4例,发生率9.76%,对照组18例,发生率43.9%;观察组使用润肠通便剂3例,使用率7.3%,对照组16例,使用率39%;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97.56%,对照组80.48%;结果发现2组在便秘发生率、润肠通便剂使用、患者满意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运用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便秘发生,减少润肠通便剂使用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实践证明,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患者中是一项有效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12-06—2014-02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呼吸道护理、肺炎预防护理等,对比2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肺部感染12例(20.00%),观察组肺部感染2例(3.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00%,观察组为96.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采取预见性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6年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选择预见性护理模式,护理内容包括呼吸道护理、生命体征护理、引流管护理、消化道护理、泌尿系护理、心理护理、皮肤护理、肢体功能训练,对比2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再次脑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压疮、泌尿系统感染并发生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护理满意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运用舒适护理,观察比较2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焦虑量自评量表(SAS)评分、患者满意度等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上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评分和对护理满意度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能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增加患者满意度,相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将2010-07—2011-06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情况分为肺部感染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老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分析比较肺部感染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意识状态、卧床时间、基础疾病、饮食状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意识障碍或昏迷、卧床>1周、伴糖尿病、伴COPD、鼻饲饮食是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全面的护理,减少细菌存留的时间与数量,防止老年患者发生误吸现象,对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为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强化型护理措施,对2组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及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发生合并肺部感染3例(10%);实验组合并发生肺部感染1例(3·33%),对照组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100%;实验组护理满意、一般及不满意分别为25例、5例和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强化型护理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效预防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生存几率有积极的作用,患者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院神经内科101例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1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更加全面综合护理。对比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1%显著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7.84%明显低于对照组22.00%(P0.05)。结论综合护理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肺部感染,从而改善预后和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卒中后癫患者的安全护理,以减少并发症。方法对卒中后癫患者45例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观察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45例卒中后癫患者中除出现2例舌咬伤,1例下肢静脉血栓外,其余患者在住院期间无意外发生。结论对卒中后癫患者在住院期间加强抽搐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并分析其对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1—2020-01在许昌市中心医院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86例面肌痉挛(HFS)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术后并发症率为6.98%,护理满意率为93.02%,对照组分别为83.72%、27.91%、74.4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HFS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2013-02—2014-02收治的113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观察比较2组意外事件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1a生存率(63.16%)高于对照组(39.29%),意外事件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2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在肺癌脑转移患者的应用中能够通过预防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手术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肿瘤医院128例脑胶质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行为及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分析2组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干预组遵医依从性、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胶质瘤手术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效果良好,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影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或死亡。由于神经内科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脑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其理解力、判断力、注意力均有所下降。在住院期间,由此引起的意外损伤及其有关的医疗安全问题一直是我们神经内科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焦点。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医院卫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维权意识也逐步增强,护理纠纷也日渐增多。现将神经内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06—-2016-06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能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70名患有脑血管意外疾病住院的家属进行了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他们在患者住院期间的焦虑情况及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找出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以寻求帮助减轻患者家属焦虑的应对措施,改善护患关系,预防纠纷,为临床的医疗护理工作提供方向,同时使患者获得更有效的社会支持。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本调查的研究对象为我院神经内科2003-03~2003-07所收治的确诊为脑血管意外患者家属70例,每例患者有一名家属为调查对象,其中男28例,女42例;已婚58例,未婚12例;年龄18~67岁,平均(39.66±11.22)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34例,中专及高中20例,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入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NI)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4-01-12神经内科出院的3 055例患者的NI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2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74%,351例次,例次发病率为11.49%,其中以脑卒中患者感染较多,其中脑出血51例(15.55%),脑梗死148例(45.12%);感染部位最常见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214例(60.97%),泌尿系统25例(7.12%),消化系统76例(21.65%),皮肤软组织17例(4.84%)。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住院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无侵入性操作、病区空气的环境、住院时间、相应季节、患者年龄、住院时药物应用等。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因素以外源性为主,对住院患者注意无菌操作,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强医护人员无菌观念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01-2015-06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75例脑梗死住院患者,对患者的口腔护理、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饮食和排便的护理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5例脑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3例(4.00%)出现口腔溃疡,2例(2.67%)出现压疮,68例(90.67%)患者临床治愈好转出院;2例并发急性脑出血后转入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死亡,1例好转出院;2例(2.67%)死于心律失常;1例(1.33%)死于脑干衰竭,1例(1.33%)死于脑疝,1例(1.33%)死于肺炎。结论对脑梗死患者提供除基础护理外,更加专业、优质、全面的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康复,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院外生活质量,并促进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