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东莞市常平镇2005—2007年麻疹疫情分析及防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东莞市常平镇麻疹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制定防制对策,降低发病率,保护易感人群。方法收集2005—2007年东莞市常平镇的麻疹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7年东莞市常平镇共报告麻疹病例36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9.46/10万,年均发病率外来暂住人口显著高于本地人口(x^2=10.354,P〈0.01);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周期性,3-8月份发病例数占全年总数的87.2%,流行模式为散发和爆发并存,以散发为主;发病年龄向低年龄组(〈8个月)和高年龄组(〉14岁)转移;2005年以来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年平均接种率为90.2%,本地儿童高于外来流动儿童。结论外来暂住人口中的散居儿童和工厂员工是东莞市常平镇麻疹发病的主要对象,外来暂住人口数影响当地麻疹发病率。建议采取以加强外来流动儿童麻疹常规免疫和外来青工麻疹免疫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九龙坡区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更好地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办公软件Excel2003对九龙坡区2005—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九龙坡区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10.59/10万。发病地区有明显的聚集趋势,发病时间有一定的季节性,男女性别比为1.30:发病以0-6岁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6.36%,无免疫史病例占67.83%。结论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是麻疹发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以后应减少〈8个月婴儿的暴露机会,加强≥8个月龄婴儿麻疹疫苗的及时和有效接种,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完善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减少免疫空白,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麻疹流行病学规律,探讨防控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白云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麻疹发病率为65.60/10万,2007年为64.28/10万。在两年所有病例中,发病率以小年龄组和学龄儿童组为主,其中0-9岁组占71.11%;发病地域广泛散发,以春夏季高发;57.28%的报告病例无免疫史,23.86%的报告免疫史不详。结论流动儿童麻疹疫苗(MV)接种率和免疫覆盖率不高是造成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提高儿童2针次MV常规免疫率,加强和完善麻疹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成人麻疹的临床表现特征研究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麻疹的临床特征、发病率增加的可能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至2006年收治的158例成人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成人麻疹患者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面的临床特征。结果成人麻疹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皮疹典型为充血性斑丘疹,科普利克斑(Koplik's spots)明显且持续时间长.常常合并肝脏和心肌损伤,并发症以支气管肺炎和心肌炎为主。结论成人麻疹发病率增加可能与麻疹病毒基因变异,缺少麻疹疫苗(MV)的保护,早期麻疹暴露,人口流动性大,儿童广泛接种麻疹疫苗等因素相关。若能够对麻疹患者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并对易感者进行广泛的麻疹疫苗接种,成人麻疹的发病率有可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6年茂名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有效控制麻疹的措施。方法对2006年茂名市麻疹监测及流行病学管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疹疫情以散发为主,报告发病率为2.63/10万;全年均有发病,其中5-7月份发病较多(75例,占50.68%);发病年龄以0-6岁为主(126例,占85.14%);散居儿童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78.38%;发病人群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65.16%。结论散居儿童是造成麻疹发病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常规免疫仍需加强,应保持高水平的免疫覆盖率和免疫成功率以预防控制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州市人群中近10年麻疹发病特点及其发病趋势。方法 采用1991-2000年广州市法定传染病报告订正年报表资料对我市麻疹发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2001-2002年全市及中心区、边缘区和县级市麻疹发病趋势。结果 麻疹发病呈上趋势,其中边缘区麻疹发病率上升最为迅速,预测到2001年我市麻疹发病率达到4.81/10万,其中边缘区达到7.55/10万。麻疹发病特点为:地区分布以边缘区发病为主;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性别男多于女,发病年龄以0-3岁儿童发病为主,近年来发病年龄有高移趋势,15岁及以上发病比例构成逐年增大,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发病的比例较大;发病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近年来干部、工人发病构成比例逐年增加。结论 近年来我市麻疹发病上升趋势明显,应加强麻疹监测和麻疹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加强散居儿童和高年龄段人群麻疹免疫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岗区2007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龙岗区2007年麻疹发病资料,按照发病时间、病人性别、年龄、职业分布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全区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1351例,2007的麻疹发病率为30.18/10万,比2006年(16.88/10万)增加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发病时间集中在5~8月;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20~30岁年龄段的外来青工为主;职业以散居儿童发病最多占52.5%,其次工人占20.1%。99.19%的病例无麻疹疫苗接种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2007年麻疹发病显著升高,发病季节主要在夏季,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外来劳务青工是麻疹防控工作的重点易感人群,需积极开展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8.
一边远村寨麻疹暴发的报告龙昌国,王龙生1990年1月14日至3月26日,晴隆县中云镇新光村的八刚、老寨子组发生麻疹暴发流行,发病32例,死亡5例;发病率为18.2%,死亡率为2.8%,病死率17.9%;其中1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为91.4%,死亡率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经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麻疹疫苗接种对儿童麻疹临床发病特点的影响,以及婴儿麻疹和儿童麻疹发病特点的差异,以帮助麻疹的早期诊断。方法采集2002至2010年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隔离门诊和住院期间经RT-PCR或ELISA法确诊的麻疹患儿临床资料。采用ELISA方法检测麻疹病毒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咽拭子和尿液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麻疹病毒N基因片段。根据是否接种麻疹疫苗分为接种麻疹疫苗组和未接种麻疹疫苗组。结果①207例经病原学确诊的麻疹患儿进入分析,其中男123例,女84例。年龄0~15岁,其中〈8月龄(未达到初免年龄)69例(33.3%),~1岁45例(21.7%)。未接种麻疹疫苗组154例(≤1岁亚组97例,〉1岁亚组57例),接种麻疹疫苗组53例。②接种麻疹疫苗组本市户籍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两组的发病高峰均在4月份。有明确麻疹患者接触史患儿在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为15.4%(24/154例),接种麻疹疫苗组为16.9%(9/5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接种麻疹疫苗组麻疹黏膜斑和咳嗽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余伴随症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未接种麻疹疫苗组〉1岁亚组眼部症状发生率高于≤1岁亚组,余临床表现两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疹发病年龄趋低龄化,同时临床表现更加不典型;麻疹患儿以未达到麻疹疫苗接种年龄的婴儿或漏种麻疹疫苗的流动人口为主,提示加强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和对流动人口易感儿童查漏补种,对降低麻疹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西城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北京市西城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调整现有免疫策略、有效控制麻疹疫情,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 to size,pps)抽样的方法,2012年在北京市西城区随机选择10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在京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人员22名作为调查对象,共220名。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并采集静脉血5ml。使用ELISA方法检测研究对象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调查对象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5.91%,抗体水平中位数为976IU·l-1。不同年龄组人群中,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39,P〈0.01;H=38.84,P〈0.01),其中8月龄以下儿童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最低,分别为21.43%、120IU·l-1;1~4岁、5~9岁儿童及40岁以上成人较高,阳性率均达95.45%,抗体水平中位数分别为3059IU·l-1、2099Iu·l-1、2308IU·l-1;其余年龄组人群抗体阳性率在72.73%~95.45%之间,抗体水平在512~1679IU·l-1之间。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明显低于接种过疫苗和接种情况不详的人群(χ2=28.73,P〈0.01;H=1.5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西城区常住人口中,1~9岁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发生大范围麻疹暴发和流行的风险较小,〈8月龄婴儿和15~40岁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州市海珠区2007-2010年麻疹、风疹流行特征,为麻疹、风疹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辖区内2007-2010年的麻疹、风疹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辖区内2007-2010年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15.61/10万;风疹年平均发病率为2.57/10万。麻疹病例多集中在婴幼儿及中青年人群;风疹病例以10~25岁青少年为主,且麻疹、风疹的病例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结论要达到消除麻疹、控制风疹发病率的目标,应继续做好计划免疫工作,提高免疫覆盖率,严密监测,预防暴发。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苍南县城乡儿童行为问题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调查浙江城镇与农村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探讨城乡区域等环境因素在其发生中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 6~ 12岁儿童 1983人 ,用Rutter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和自编相关因素调查表。结果 :问卷回收率 94 3 % ,农村检出率 12 8% ,城镇 7 7%。多元相关分析显示 ,引起农村城镇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除了打骂或放纵管教方式和考试压力外 ,其它各不相同 ,农村与母亲不良因素有关、城镇与自身状况及父亲问题有关。结论 :应针对城乡儿童行为问题相关因素不同而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佛山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的控制对策。方法对2005—2008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佛山市2005—2008年共报告麻疹病例372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09/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的顺德区、南海区和禅城区,发病数占全市总病例数的94.97%;4—8月为高发季节.占总病例数的67.53%;小于15岁为麻疹高发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70.36%;散居儿童病例占51.49%;流动人口病例占62.00%: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者占88.33%。结论佛山市近年麻疹发病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应进一步加强以流动儿童为重点的适龄儿童麻疹常规免疫,加强麻疹的监测和控制,适时对重点人群实施强化免疫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2008年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广州市各区、县级市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实施有效的控制预防及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在广州市12个区、县级市中随机抽取9个区、县级市,采集孕妇、新生儿及0岁以上11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静脉血各40人份,采用酶标ELISA法检测麻疹JgG抗体。结果调查4043名健康者,其中抗体阳性2856人,阳性率为70.64%。所调查的9个区(县级市)中,不同区(县级市)之间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400.313,P〈0.05);12岁以上组则明显下降,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267.832,P〈0.05)。结论应加强计划免疫工作,使整个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在一定年龄组加强免疫接种是进一步控制麻疹爆发和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宿州市2005-2008年麻疹的流行特征,探讨消除麻疹的措施。方法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麻疹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8年宿州市麻疹年均发病率为5.18/10万,2005年发病率最高;以小年龄组发病为主,5岁以下的小年龄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1岁组儿童发病上升明显。对184例8月龄至5岁的麻疹病例进行麻疹疫苗(MV)免疫接种史情况分析,0剂次者占39.13%,1剂次者占35.33%,接种剂次不详者占22.28%。结论开展MV强化免疫活动,做好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MV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加强麻疹疑似病例的监测,预防医院内感染等是宿州市实现控制和消除麻疹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曹县麻疹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为当地预防控制麻疹提供指导.方法 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9-2013年曹县麻疹疫情数据,以及麻疹疑似病例,开展麻疹IgM、风疹IgM检测和分析麻疹病毒分离情况、病例特点.结果 2009-2013年度共报告227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72.69%,麻疹IgM阳性率为18.71%,12例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5株麻疹病毒,为H1a基因型.确诊168例麻疹病例,<4岁年龄组的构成比为80.95%,幼托儿童、散居儿童是麻疹发病的主要人群,占89.29%;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超过38.5℃者占86.63%,皮疹首发部位为面部,占72.95%,有口腔黏膜斑者占72.80%,麻疹并发症前三位分别为肺炎、心肌炎、喉炎.结论 经血清学和病毒学证实,曹县当地存在麻疹病毒传播,病例以散发为主,麻疹野病毒为H1基因型,麻疹发病与年龄、性别、职业、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海珠区76例婴儿麻疹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州市海珠区76例婴儿麻疹病例进行分析,以了解其不断增多的原因,制定防制策略。方法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上报的该区婴儿麻疹病例采集静脉血测麻疹IgM抗体,并问卷调查,然后进行分析。结果76例病例中,有55例麻疹抗体阳性,21例抗体阴性。阳性病例中,小于8月龄26例(47.3%),而≥8月龄(麻疹免初月龄)的29例病例中有麻疹疫苗(MV)接种史的占31.0%,其中本地病例接种率为63.6%,外地病例为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8,P〈0.05)。病例调查前后的诊断一致率为81.6%(χ^2=25.47,P〈0.05);医院未抽血检验的达19例(25.0%),其误诊率达31.6%。结论抽血送检率低、误诊率较高、外地儿童增多且其MV及时接种率低、存在免疫失败、母传抗体低使未到MV初免月龄的婴儿发病增多等是导致该区婴儿麻疹病例不断增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