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探讨成人肠套叠的CT征象,提高对成人肠套叠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成人肠套叠的CT征象。结果:具袖口征象21例,同心圆征象16例,葱皮征象12例;结肠癌16例,淋巴瘤3例,息肉4例,转移瘤2例.憩室2例血管瘤1例。结论:CT检查所显示成人肠套叠征象颇具特征性,对成,人肠套叠诊断可靠,明确其诱因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讨论成人肠套 新认识,以往观念2是成人肠套叠一般为空肿瘤引起的慢性套叠,很少有提及结肠结核也能引起民成人肠套叠,其根据是:成人肠套叠继发于肠壁有器质性病变,局部肠壁增厚,肠腔狭窄。但右半结肠病变之征象,即有相似又多种多样,往往不易鉴别。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和化验病理组织学检查最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20例成人肠套叠螺旋CT征象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螺旋CT征象,以提高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及其分型。结果小肠套叠型10例,回-回-结肠型2例,回-结肠型3例,回-结-结肠型1例,结.结肠型4例。20例成人肠套叠,在套叠头体部发现肿块状改变,分别呈分层状靶形肿块改变9例,肾形肿块10例,不规则肿块改变6例,套叠尾部彗星尾征改变8例,套叠体尾部双肠管征6例(30%)。尾部其他表现6例。肠腔内见肠系膜脂肪及血管影15例。不全性肠梗阻3例,肠壁增厚7例,近侧肠腔扩张4例,腹水1例。肝脏及骨盆转移各1例。结论成人肠套叠有特征性的CT征象,体尾部双肠管征为特征性征象之一。  相似文献   

4.
成人肠套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复习有关文献资料,回顾分析、总结78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类型、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阵发性腹痛9例,恶心呕吐54例,腹部包块48例。引起套叠主要原因是良性肿瘤(31例)、恶性肿瘤(28例)、炎性水肿(12例)及不明原因(7例)。71例接受手术治疗,7例行钡灌肠复位。78例均康复出院。结论成人肠套叠多由器质性病变引起,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腹痛、腹部包块、恶心及呕吐等,无特异性临床症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腹部B超、CT检查,结合腹部钡透、肠镜等辅助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率,确诊主要依据术中探查。治疗以手术为主,加强营养支持,注意维持水电平衡等围手术期处理,术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胡宝华  周慧  饶敏  徐兰芬   《放射学实践》2009,24(11):1232-1236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和曲面重组技术在成人肠套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3例成人肠套叠患者的MSCT表现,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中心线重组(MA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并测量肠套叠长度。结果:肠套叠类型:小肠型6例,回肠-结肠型5例,结肠-结肠型12例。横轴面图像显示肠套叠直接征象:靶征19例,彗星尾征伴肾形肿块14例;横轴面图像结合MPR图像显示靶征23例,彗星尾征伴肾形肿块20例。套叠肠管的长度为3.8~27.3cm,平均(10.6±5.8)cm,与手术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PR图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肠套叠特异性征象的显示率,CPR和MAR图像可为成人肠套叠的诊治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人小肠肿瘤及瘤样病变与肠套叠的关系。方法对24例小肠肿瘤及瘤样病变并发肠套叠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24例病例中,良性肿瘤14例,瘤样病变8例,恶性肿瘤2例,生长方式均呈息肉样向肠腔突出。结论小肠肿瘤向肠腔内生长者易发生肠套叠,其中以良性病变居多,成人肠套叠应考虑肠道肿瘤的可能,外科手术是治疗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诊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空气灌肠整复术对小儿肠套叠诊治的效果。方法应用GB-201型自动遥控灌肠器对70例临床怀疑肠套叠患儿于临床症状出现24~48h内进行肠套叠整复术。结果整复成功63例,失败7例。结论空气灌肠是诊治小儿肠套叠最可靠的方法,具有疗程短、创伤小、成功率高等多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成人肠套叠为少见的急腹症,多数由肿瘤引起。影像学检查主要靠钡剂造影和CT检查,常规X线腹部平片及超声检查可提供某些有价值的征象,但难以定性,更无法判定肠套叠的病因。因此正确认识分析肠套叠的钡剂造影表现及CT特征,将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为临床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可靠的信息。现将我院近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成人肠套叠分析报道如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CT征象,以提高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及其形成基础。结果:32例中小肠型肠套叠9例,回结肠型8例,结肠型15例。成人肠套叠的病因包括:慢性阑尾炎(4例),肠道腺瘤样息肉(9例),胃肠道间质瘤(8例),错构瘤(2例),脂肪瘤(3例),肠憩室(5例),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J综合征,1例)。直接征象:靶征32例,伴肾形征16例、彗星尾征15例、双肠管征7例。间接征象:32例套叠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肠壁增厚,其中,邻近肠系膜或筋膜浸润3例,后腹膜淋巴结影1例。结论:成人肠套叠具有特征性CT表现,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治疗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成人肠套叠较少见,多为继发性。作者报道1例成人肠套叠继发肠扭转及梗阻,经超声诊断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及多平面重组(MPR)显示技术在成人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SCT检查的成人肠套叠19例(包括误诊1例)。比较轴面结合MPR图像与单独使用轴面图像对肠套叠诊断与原发病变的诊断能力,并对MPR图像对轴面图像的附加诊断价值进行评分。结果19例中轴面MSCT诊断为肠套叠17例,后经MPR图像分析及结肠镜检排除1例,余16例诊断定位准确。有原发病变的肠套叠16例,MSCT检出12例,病变定性诊断准确9例。在肠套叠诊断与原发病变的诊断能力上轴面结合MPR图像与单独使用轴面图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图像阅读者对MPR图像对轴面图像的附加诊断价值的平均评分分别为3.42和3.58。结论MSCT薄层图像对成人肠套叠及其原发病变有较高的检出及定性能力。MPR图像较轴面图像能获得更多信息,可以常规实施。  相似文献   

12.
成人小肠套叠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7例成人小肠套叠的影像学资料,并对疑为此病的患者应如何选择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各自的表现作了讨论。本组成人小肠套叠有6例为小肠肿瘤所引起。有2例肠套叠自然松解复位。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在成人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多层螺旋CT(MSCT)直接征象和轴位薄层结合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对成人肠套叠及其原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例成人肠套叠的MSCT直接征象,并比较应用轴位薄层结合MPR与单纯应用轴位厚层图像对成人肠套叠及其原发病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应用轴位厚层显示靶征6例,双肠管征5例,不典型征象如狗嘴征、"8"字征和香蕉征共6例,肿块征4例,血管卷入征10例;确诊肠套叠13例(13/21,61.9%)、原发病13例(13/21,61.9%).采用轴位薄层结合MPR显示靶征14例,双肠管征18例,肿块征3例,血管卷入征15例;确诊肠套叠19例(19/21,90.5%)、原发病15例(15/21,71.4%).轴位薄层结合MPR较轴位厚层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其原发病的诊断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征、双肠管征和血管卷入征是成人肠套叠的特异性直接MSCT征象;轴位薄层结合MPR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应常规实施.  相似文献   

14.
肠套叠是小儿一种常见急腹症,其发病率较高,年龄较小,病程进展较快。我科近年来共诊治小儿肠套叠病人52例,现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与钡灌肠整复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成人肠套叠少见,CT诊断肠套叠病例甚少。本文总结了3例经手术证实的肠套叠的影像学表现。扫描技术,层厚10mm,间距10cm,范围从横膈到耻骨联合。扫描前l小时口服3%泛影葡胺500ml,扫描前再口服250ml。若患者状态可以,可静脉注射造影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MDCT征象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38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套叠类型、CT征象及病因、术后病理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肠套叠在MDCT图像上具有环靶征、肾形、慧星尾征、双管征等特征性表现;其中胃-小肠型1例,小肠型肠套叠14例,回-结肠型19例,结肠型4例;18例(47.4%)肠套叠患者为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7.
成人肠套叠的CT诊断(附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成人肠套叠,着重探讨了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特点,并对产生这些征象的病理基础作了解释.成人肠套叠的CT特点为分层靶块,靶块形状取决于其长轴与层面间的角度,当靶块长轴与层面垂直时表现为园形或类园形肿块,倾斜相交或平行时表现为肾形、香蕉状或弹簧状肿块.研究结果表明,CT诊断肠套叠是一种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67例成人小肠套叠患者的临床及MSCT表现,对比分析肿瘤性与非肿瘤性小肠套叠的临床及影像特点。结果:肿瘤性小肠套叠患者41例(肿瘤性小肠套叠组),肠套叠数量53处,其中良性肿瘤29例,恶性肿瘤12例。非肿瘤性小肠套叠患者26例(非肿瘤性小肠套叠组),肠套叠数量30处,其中原发性20例,非肿瘤性良性病变6例。非肿瘤性小肠套叠组的套管长度(4.6cm )、套鞘直径(2.8cm)均小于肿瘤性小肠套叠组(分别为13.4cm和4.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肿瘤性小肠套叠组伴肠梗阻患者(n=3)少于肿瘤性肠套叠组(n=18),发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性肠套叠组9例患者为多处套叠,发生比例高于非肿瘤性肠套叠组的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性肠套叠组53处肠套叠均可见引导点。结论:成人肿瘤性与非肿瘤性小肠套叠的临床和MSCT表现有一定差异,判断肠套叠有无引导点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SCT对成人肠套叠病因学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MSCT诊断成人肠套叠并经手术治疗患者的CT、手术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肠套叠12例,结肠套叠18例,回盲部肠套叠10例,手术均发现有原发病变.良性病变14例(35.0%),恶性病变26例(65.0%),小肠套叠主要为良性病变(58.3%),结肠套叠主要为恶性肿瘤(88.9%),回盲部肠套叠良恶性病变各占一半.良性病变以息肉、腺瘤和脂肪瘤多见(71.4%),恶性病变以结肠癌和淋巴瘤多见(88.5%).原发病术前CT检出率77.5% (31/40),术后回顾CT检出率87.5% (35/40).回顾性分析,CT平扫和增强的原发病检出率分别为73.3% (22/30)和90.9% (20/22).术后判断CT检出的35例原发病性质,正确31例,错误3例,l例未能判断,准确率88.6% (31/35).结论 MSCT对成人肠套叠及其病因学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肠套叠是一种常见小儿急腹症。其诊断方法有:空气灌肠,钡灌肠、腹部B超检查。空气灌肠既可起到诊断作用同时又可进行复位治疗。现结合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诊治的587例小儿肠套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