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复合血液回收综合血液保护措施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四组,每组各20例。I组无血液保护,Ⅱ组术中自血回收,Ⅲ组术中自血回收加术前AHH,Ⅳ组术中、术后自血回收加术前AHH。观察指标: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血清乳酸(LAC)、失血量、实际失血量、异体输血量、24h引流量、回收回输血量、尿量。分别于6个时点,即术前、AHH后、自血回输前、自血回输后、术毕、术后24h记录并比较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清LAC等指标。结果80例全部回收和回输成功,共回收洗涤红细胞液40080ml,平均每例501ml。手术时间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术中平均失血量(1175±218)、(1167±216)ml较I、Ⅱ组术中平均失血量(1130±194)、(1115±198)ml略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摒除血液稀释因素后,实际失血量Ⅲ组(907±182)ml、Ⅳ组(901±155)ml较I、Ⅱ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输血量Ⅱ、Ⅲ、Ⅳ组分别为(335±92)、(275±72)、(185±25)ml,较I组的(701±121)ml明显减少(P〈0.05或〈O.01)。各组AHH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数值与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自血回收加血液稀释显示较好的节血效果,与单一的血液回收相比,术后贫血发生率降低;既减少术中红细胞丢失量,又改善组织微灌注,对失血多的骨科手术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复合血液回收综合血液保护措施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四组,每组各20例.Ⅰ组无血液保护,Ⅱ组术中自血回收,Ⅲ组术中自血回收加术前AHH,Ⅳ组术中、术后自血回收加术前AHH.观察指标: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血清乳酸(LAC)、失血量、实际失血量、异体输血量、24h引流量、回收回输血量、尿量.分别于6个时点,即术前、AHH后、自血回输前、自血回输后、术毕、术后24h记录并比较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清LAC等指标.结果 80例全部回收和回输成功,共回收洗涤红细胞液40080ml,平均每例501ml.手术时间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术中平均失血量(1175±218)、(1167±216)ml较、ⅠⅡ组术中平均失血量(1130±194)、(1115±198)ml略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摒除血液稀释因素后,实际失血量Ⅲ组(907±182)ml、Ⅳ组(901±155)ml较Ⅰ、Ⅱ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输血量Ⅱ、Ⅲ、Ⅳ组分别为(335±92)、(275±72)、(185±25)ml,较Ⅰ组的(701±121)ml明显减少(P<0.05或<0.01).各组AHH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数值与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自血回收加血液稀释显示较好的节血效果,与单一的血液回收相比,术后贫血发生率降低;既减少术中红细胞丢失量,又改善组织微灌注,对失血多的骨科手术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彭智  李波  简月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790-5791
目的 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在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47名骨外科手术患者术中行自体血液回输,同时选取40名异体输血的骨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血常规、血清电解质及输血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失血量平均为(1147±364) ml,平均回收血量为(589±264) ml,平均回收量占失血量的(52.40±0.81)%.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血常规指标(RBC、Hb、H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术前及术后血清电解质K+、Na+、C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7名自体血回输患者均未补充输注异体血.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结论 骨外科手术中失血较多,应用自体血液回输能够减少自体血丢失及异体血输入,从而避免异体输血引起的输血反应及感染性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IAT)与控制性降压(CH)联合应用对骨科大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拟行骨科大手术患者,将同性别,手术类型及年龄相近的两位病人配为一对,随机分配到IAT与CH联合组(试验组)或单独CH组(对照组)中。2组术中均用史司洛尔进行控制性降压。试验组术中用血液回收仪回收术野出血,经过滤、离心、清洗后回输给病人。分别于术前、术毕后2h、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测定血常规及凝血4项。观察术后第1天引流量。结果2组病人异体血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术后第1天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和红细胞比积(HCT)在各测定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试验组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术前比明显延长(P〈0.05),对照组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均较术前明显延长(P〈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及术后第1天2组的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T与CH可安全地联合用于骨科手术,明显减少异体血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存自体血回输应用于腰椎滑脱手术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因单节段腰椎滑脱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椎体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并输血治疗的患者,其中预存自体血回输的患者40例作为A组,因拒绝术前预存自体血而输注异体血的40例患者作为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血常规观察指标(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及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第1天血常规各观察指标降低,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第7天血常规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滑脱手术患者来说,采用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及异体输血均能有效纠正术中术后失血性贫血,但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能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后患者血常规各观察指标恢复更快,在当前异体血供血困难的前提下,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抑肽酶对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期血液保护的效应。方法将40例行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20例,抑肽酶组(A组)20例。A组首量1×10^6kU,持续量0.25×10^6U/h持续静脉泵注抑肽酶,直至术毕,c组泵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于术前(T1)、无肝期前5min(T2)、新肝期5min(T3)、新肝期30min(T4)和新肝期120min(Ts)采集颈内静脉血检测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栓弹力扫描仪(TEG)的反应时间(R)等。记录两组术中总出血量和血浆、血小板、液体输入量,并记录两组回收血洗涤量和红细胞悬液洗涤量。结果A组患者术中总出血量、回收血洗涤量、红细胞悬液洗涤量及血浆、白蛋白、胶体输入量[(3708±1910)、(1321±488)、(2121±785)、(2568±904)、(200±63)、(3830±897)m1]明显低于C组[(5676±2241)、(2034±734)、(2697±978)、(3725±1374)、(259±83)、(5065±1505)ml](P〈0.01或〈0.05)。两组T1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T3A组的PT、AFIT、TT和R均较c组同一时间点缩短(P〈0.05或P〈0.01)。结论在肝移植术中应用抑肽酶能够有效地改善围手术期期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异体血及血浆代用品的输注量,具有很好的血液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控制性降压复合自体血回输在大型脊柱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对62例大型脊柱手术患者在麻醉中实施控制性降压复合自体血回输,比较术前、术后血常规变化并记录降压前即刻(T0)、降压5 min(T1)、降压30 min(T2)、降压1 h(T3)及术毕(T4)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及心率(HR)变化。结果术后无输血、免疫异常反应及感染发生;62例患者失血量、异体输血量为(1350±854)ml、(520±214)ml;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血PH值及钠离子( Na+)、钾离子( 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1~T4时段MAP低于T0时(P<0.05);T1、T2时段HR较T0时减慢(P<0.05),其余时段HR、CVP与T0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降压复合自体血回输应用于大型脊柱手术麻醉,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琥珀酰明胶术前预扩容在重度烧伤患者超早期切痂植皮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成预扩容组(AH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在麻醉平稳后AHH组经右颈内静脉30min内输注琥珀酰明胶15ml/kg,使血容量迅速呈超容量状态。其余处理和对照组一致。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分别于AHH组血液稀释即刻(T0)、血液稀释后15min(T1)、60min(T2)、120min(T3)、180min(T4)检测血糖和电解质,并于T0、T2、T4和术后24h(T5)经右颈内静脉取血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术中记录各组尿量、失血量、输液量和输入同型血量。结果两组患者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HH组CVP在各时点均高于血液稀释前和C组(P〈0.05)。AHH组患者在血液稀释后Hb和Hct明显低于稀释前和C组(P〈0.05),但24h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电解质和血糖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理论出血量和输血量以AHH组较少(P〈0.05)。结论琥珀酰明胶术前预扩容用于重度烧伤患者的超早期切痂植皮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巨大肝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法(AHH)在巨大肝癌患者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手术治疗的巨大肝细胞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A组行AHH:于麻醉诱导平稳后,以15~20ml/kg体重、30ml/min速率输入6%贺斯,继而用乳酸林格液维持,当患者血红蛋白(Hb)低于80g/L时输入同型异体血。B组为对照组,按需输注乳酸林格液和血液。A组分别记录血液稀释前(T1)、血液稀释后20min(T2)、手术120min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B组则在相应的时点记录上述指标,两组均在T1、T3、T4以及术后第1天(T5)抽血检测Hb、Hct、PLT、PT、FIB、APTT。结果 术中出血量、FIB、PT、APTT两组无明显差别;输液量和输血量A组均显著少于B组(P〈0.05);A组MAP和CVP明显高于B组(P〈0.05);A组Hb、Hct在T3、T4、T5期间较T1显著降低或延长(P〈0.05),B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H能提高巨大肝癌患者的失血耐受性,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对循环、血细胞和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大失血手术患者42例,采用ZITI-2000型血液回收机回收血液,经过滤、离心、清洗后回输给患者。分不同时点观察HR、SBP、MAP、DBP、SP02的变化,并监测RBC、Plt、HB、Hct、FIB、PT、APTT的变化。结果:术前血压较低,心率较快,回输血液后,HR显著降低(P〈0.01),SBP和MAP显著升高(P〈0.01)。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用于临床安全可靠,能有效维持循环的稳定,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节约血源,减少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11.
术前急性超容血液稀释用于肝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前以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行急性超容血液稀释(AHHD)在肝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 30例ASAⅠ~Ⅱ级的肝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HHD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AHHD组全麻插管后在20~30 min内输入万汶15 ml/kg.对照组仅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液[6~8 ml/(kg·h)].术中连续监测心率(HR)、平均气道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术毕记录输液量、失血量和输血量.在AHHD前、AHHD后15 min、手术结束时和术后第1天,各时点抽取动、静脉血液样本行血气分析、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两组组间比较,输入异体血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HHD组血液稀释后CVP显著高于血液稀释前(P<0.01);AHHD组红细胞压积(Hct)在血液稀释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 肝肿瘤手术患者术前用万汶行AHHD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地减少手术期间异体输血的机会和数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外科大手术中的患者使用血液回收机进行回收式自身输血在节约用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将204例出血量比较大的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数日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血液回收机进行回收式自身输血,双数日患者作为对照组全部输异体血。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回收血量、输异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及预后等情况。结果观察组106例患者共出血27.78×10^4ml,回收自体血(浓缩红细胞)12.78×10^4ml,按HCT为0.5计算,相当于全血25.56×10^4ml,回收率达92.10%。对照组98例患者共出血22.02×10^4ml,输异体血16.43×10^4ml;输血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9%,对照组为11.2%,有显著性差异;死亡率:观察组为1.9%,对照组为5.1%,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血液回收机将术中失血收集,经过滤、清洗后再回输患者,节省了大量异体血,减少了输血反应,并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大剂量抑肽酶在减少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后失血显示出最佳效果,然而其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高凝状态,有引起移植血管闭塞的可能性。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心包腔内倒入抑肽酶,观察术后失血量的变化。方法为A组(20例)病人在关胸前倒入100万kIU抑肽酶,B组(20例)病人为对照组。结果A组术后失血量明显低于B组(420±156ml比730±214ml,P<0.01),A组输血量明显少于B组(680±196ml比1050±276ml)(P<0.01)。结论:心包腔表面使用抑肽酶可明显减少术后失血及输血量,并可预防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A组行宫腔镜下息肉电切除术(TCRP)。B组行TCRP术后放置曼月乐。C组行TCRP术+子宫内膜去除术(TCRE)。结果(1)术中情况:C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B组(P〈0.05);C组的术中出血量多于A组和B组(P〈0.05);C组的膨宫液用量多于A组和B组(JP〈0.01);A、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膨宫液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月经改善情况:三组患者术后经量均明显减少,术后3、6、12、24个月经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个月经量开始增多,至术后24个月,月经量明显多于B、c组(P〈0.05),B、C组术后3、6、12个月月经量变化不大(P〉0.05),但B组术后24个月月经量低于c组(P〈0.05)。(3)息肉复发情况:A组术后24个月内复发率[18.57%(13/70)]高于B组[3.17%(2/63)]和C组[3.08%(2/65)],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C组息肉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RP后放置曼月乐和TCRP+TCRE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好,其术后复发率低,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控制性降压、超容量血液稀释联合血液回收三种血液保护措施在脊柱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80例ASA分级Ⅰ~Ⅱ级行脊柱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血液回收,试验组在血液回收的基础上,用异氟烷+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联合应用6%羟乙基淀粉20 ml/kg行超容量血液稀释.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10 min(试验组控制性降压前,T0)、麻醉诱导后30 min(试验组超容量血液稀释完毕,T1)、麻醉诱导后70 min(试验组控制性降压后60 min,T2)、主要手术步骤完成时(T3)、术毕(T4)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变化、出血和输血情况、围手术期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两组各时间点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 ~T3平均动脉压(MAP)降低、T1~T3中心静脉压(CVP)增加、T1~T4红细胞压积降低,与To和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T1~T3 MAP、CVP均在正常范围;两组T1~T4血红蛋白均较To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血量和自体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833±488) ml比(1 290±600) ml和(400±266) ml比(630±35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34例未输异体血;6例输异体血,输异体红细胞悬液量(400±200) ml;对照组24例未输异体血;16例输异体血,输异体红细胞悬液量(800±20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中、术后24 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肌酐、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血小板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而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24 h仍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自体血回输患者围术期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40 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 和参附注射液组(SF 组),每组20 例.C 组采用常规自体血回输法,SF 组于术前3 d 开始注射参附注射液50 ml,1 次/d,连续3 d,术中于收集自体血前30 min,经5 min 静脉输注参附注射液50 ml,并在回收血液的肝素盐水和洗涤盐水内加入参附注射液,每500 ml 加入参附注射液25 ml.于麻醉诱导前(T0)、术后1 h(T1)、1 d(T2) 及5 d(T3) 时取静脉血样,采用ELISA 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 的浓度;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回输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回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 时比较,对照组T1~T3 时血清IgG 和IgM 浓度降低,SF 组T 1、T2 时血清IgG 浓度降低(P〈0.05),T3 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3 时血清IgM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C 组比较,SF 组T2、T3 时血清IgG 浓度、T1~T3 时血清IgM 浓度升高(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自体血回输患者体液免疫抑制,改善体液免疫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颅脑外科手术中联合应用预贮式自体输血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63例病人随机分为预贮式自体输血组 (A组 31例 )和联合应用预贮式自体输血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组 (B组32例 )。两组在采血前、术前即刻放血前、放血后、回输自体血后、术后第 1天分别测定Hb、Hct、Pt及PT、APTT、FIB ,监测MAP、CVP、SpO2 、HR ,两组出血量、输异体血量。结果 A、B组Hb、Hct术中降低 ,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回输自体血后回升。A、B两组PT、APTT术中延长 ,FIB和Pt未见明显改变。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A组采血量明显少于B组 (P <0 .0 5) ,输异体血量明显多于B组 (P <0 .0 5)。结论 联合应用预贮式自体输血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有明显节血效应 ,对血液生理学影响小 ,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8.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应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减少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的效果,并评价其安全可行性。将骨科全麻病人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未行AHH及CH)、降压组(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复合组(AHH联合CH)。分别于术前(T1)、手术1h(T2)及术毕(T3)测定三组病人的Hb、Hct、Plt、PT、APTT、Flb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表明,AHH联合CH明显减少手术失血量及异体血用量,对凝血功能及组织器官血流灌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颅脑手术治疗患者术中自体血液回输与异体输血对其临床疗效及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行颅脑手术治疗患者120例,根据术中输血血液来源不同将患者分为自体输血组和异体输血组,各6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自体血液回输量、异体血液输注量、血液输入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4、8d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相关血液指标,术前、术后1、7d检测炎性因子相关指标,术后观察两组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相关检测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自体输血组术后1、4、8d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数值均显著高于异体输血组(P<0.05);两组术后1、4、8d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术前白介素-6、干扰素-γ检测值无显著差异;自体输血组术后1、6d白介素-6和干扰素-γ检测值显著高于异体输血组(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及感染情况比较,自体输血组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异体输血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手术术中行自体血液回收处理并回输后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无抑制作用,红细胞形态好,携氧能力高,对术后感染的发生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观察自体血液回收回输技术和同种异体输血技术对手术患者康复的作用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01月-2017年0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且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输血的48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自体血液回收回输组(研究组)和同种异体输血组(对照组),每组各有24例患者.检验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常规情况,观察康复状况及是否伴有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进行自体血回收回输后,24h后血常规基本上恢复到了术前水平,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输入同种异体血之后,24h后血常规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并发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手术中,相比同种异体输血,应用自体血液回收回输能夠保证患者血液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补充充足,并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康复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