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纪立金 《中国医药学报》2003,18(11):643-645
本文从表里同治、表里分治、表里独治、表里和治的不同方面,对《伤寒论》表里辨治法进行了探析,以期提高对表里病的辨治能力。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与“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三个问题。一个坏病的概念。坏病一般认为是因医生误治而致的变证,实际内涵还应包括各种疑似难辨难治的病证。二是《伤寒论》关于坏病的辨治原则及其具体例证,并通过对这些具有例证的分析探讨,揭示辨证方法。这是《伤寒论》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伤寒论》理论的精髓所在。三是辨治坏病的方法和规律。因其能有效地指导疑难病的辨治,因而最有临床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津液代谢障碍类病证辨治思路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匮要略》津液代谢障碍类病证主要指痰饮、水气、咳嗽上气及湿病等病篇的内容,因其皆为肺脾肾三焦所主的津液代谢出现障碍而致的病证。《金匮要略》在该类病证的辨与治方面呈现出规律性的思路,各病的辨治既各有重点,又互有联系。笔者即试图揭示这种规律性思路。  相似文献   

4.
四逆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篇。升降散源于明代张鹤腾的《伤暑全书》,为治暑良方,后经杨栗山在《伤寒瘟疫条辨》中阐发而发扬光大,成为治温名方。两者都是经典方,临床应用广泛,无论外感、内伤都可辨证应用。本文试从方剂的来源、理论依据、方解、病机、病位、临床应用等比较两方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张士卿 《中医儿科杂志》2020,(2):7-10,F0002
《内经》五郁之治,是针对五气太过而致五脏气郁所提出的治疗法则,从五郁治法概述以及相应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五法进行了理论阐释和临床运用举例。指出五郁之治不仅适用于内科常见病证的辨治,对于儿科临床常见病证的辨治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韩旭 《华夏医药》2006,1(3):204-207
《伤寒论》有着唯物的自然观和朴素的辩证法。在桂枝汤的证治上就有不少的体现,如在《伤寒论》的397条经文中,述桂枝汤正局主治的有7条、变局的5条、变法的7条、禁忌的3条、化栽选治变证的16条,治合病及太阴、阳明病的7条。以上凡45条,从桂枝汤正治变化的角度充分表达了张仲景丰富的临床辨证法思想。本文从”辨桂枝汤证既立足于整体,又着眼于局部”、”把桂枝汤证看成是朕系的疾病运动发展过程”、”桂枝汤症的常治与变治”及”真假桂枝汤证的辨证思想”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伤寒论》六经辨治的哲学观点。《伤寒论》根据人体正气损益,邪气进退,将桂枝汤的证候、包括病变部位、证候特点、脏腑所损、寒热所趋、邪正消长等,从整体的、运动的、朕系的角度来举网辩证,而不把桂枝汤看成是绝对的、局部的、静止的、孤立不变的过程,较好地避免了诊治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而形成了理法方药比较完整的辩证论治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辨治分型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中医辨治治疗,分肝气郁结、痰湿内阻、湿热内蕴、瘀血阻络、阴虚肝郁五型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中医辨治分型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2%(P〈0.05)。结论 辨治分型治疗脂肪肝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贝母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与浙贝分开,谓川贝味甘而补肺,不若用象贝治风火痰嗽为佳,治虚寒咳嗽以川贝为宜。《轩岐救正伦·伪药必辨》指出,当时有以浙贝母伪充川贝母的情况。可见自古即以川贝母为贝母中的佳品。贝母类药材品种多,《中国药典》分别收载有浙贝母、  相似文献   

9.
肾脏疾病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肾血管等病变,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伤寒论》之六经辨证方法辨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思路概括为如下几点,意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0.
50年代毛有丰介绍用升降散治疗荨麻疹,《简明中医辞典》介绍《寒温条辨》中用治三焦热证。由其启发,我们在临床中使用升降散治疗氨苄青霉素所致的药疹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在传统医学中有心痛、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记载,《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心痛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论篇》中“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素问·厥论》中“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吼,身热,死不可治”,都道出了其发病急、预后难料的特点,作者通过多年来对冠心病患者的辨治,现将心得体会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经方辨治急重症之体会,表明经方辨治急重症具有良好效果。方法举例探讨经方辨治急重症的临床应用。结果经方辨治危急重症同样可取得显著疗效。结论经方或中西医结合辨治危急重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伤寒論原有二十二篇(根据明代赵开美复刻宋代高保衡等校正本) ,卽:①辨脉法;②平脉法;③伤寒例;④辨痙湿喝病脉証;⑤辨太阳病脉証并治上;⑧辨太阳病脉証并治中;⑦辨太阳病脉証并冶下;⑧辨阳明病脉証并治;⑨辨少阳病脉証并治;⑩辨太阴病脉証并治;(11)辨少阴病脉証并治;(12)辨厥阴病脉証并治;(13)辨霍乱病脉証并治;(14)  相似文献   

14.
外感病蓄血证治源流及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述《伤寒论》、《温疫论》、《温病条辨》等医著所论外感病之蓄血证,表明伤寒蓄血证起源较早,温病蓄血证是伤寒蓄血证的深化和发展,两者共同构成外感病蓄血证。此证程度有较重之别,病势有缓急之分。临床辨治需抓住感受外邪、邪毒深入血而致血热血瘀、瘀血渗入下焦或自下流而不走三条病因病机,治法不外清热、逐瘀、攻下。  相似文献   

15.
眩晕一证,临床颇为多见。然纵观其证治,医家多重肝责肝,用平肝镇肝之法。从肝论治,疗效虽著,然作者临床辨治眩晕,见证颇多,今就临床体会略陈管见。1辨病因,重外风,内外合病“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当有内外之分。然《内经》所指虽未十分明确,但后世诸家所注,多偏重于内风。如《临证指南医案》云“所患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之风阳  相似文献   

16.
防风汤出自《症因脉治》,乌头汤出自《金匮要略》,羌活胜湿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宣痹汤出自《温病条辨》,三痹汤出自《妇人大全良方》,笔者将以上古方加减治疗痹症中的风寒、湿、热痹症常获得良效。体现了中医治病必遵循辨证施治,古为今用,临症加减原则。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妇人规》的研究,总结张景岳论治经行腹痛的学术思想特色,分析归纳如下:①重辨虚实,影响深远;②辨证用药,审证而行;③调治诸法,注重温补。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感冒是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中医学源远流长,自东汉张仲景著《伤寒论》之后,形成了温病学派,六经辨证、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的的辨治方法,对流行性外感热病的诊治独具特色,疗效卓著,通过药物、饮食、调息等多种疗法全方位防治,为预防、控制、治疗流感提供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认为中医学的特点应是整体观念与辨病辩证论治,即是在辨病基础上的辨论论治。其理由有7:1、辨病辩证论治是《伤寒杂病论》的本意;2辨病辩证论治源于《内经》;3、辨病与辩证是《诸病源侯论》探索病源和归纳证侯的方法;4、温病学运用和发展了辨病辩证论治;5、辨病辩证论治是临床实践的需要;6、辨病辩证论治能促进中医对病的认识;7、辨病辩证论治有助于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20.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4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伤寒论?辨不可下病脉主并治第二十》曰:"下利脉大者,虚也,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欠肠鸣者,属当归四逆汤。"方由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细辛、当归、木通而成。方中当归苦辛甘温,补血和血,与芍药合而补血虚;桂枝辛甘而温,温经散寒,与细辛合而除内外之寒;甘草、大枣益气健脾,补血通阳;更以木通引诸药入血脉而温经通络,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