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神经交点计数技术,观察了1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10只正常血压大鼠脑底动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能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证明:在自发性高血压鼠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壁上均可见CGR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纤维呈细曲线状,多呈网状走行;与正常血压鼠脑底血管同名动脉比较,其密度明显减少。正常血压鼠脑底血管CGRP能神经纤维多呈环形走行。高血压鼠的CGRP能神经纤维的分布随着高血压的发生而明显减少,提示CGRP能神经纤维的减少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自发性高血压鼠脑底动脉单胺能神经分布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10只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10只正常大鼠脑底动脉单胺能神经纤维分布进行了观察、在自发性高血压鼠脑底血管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壁上均可见棕褐色的免疫反应阳性纤维,纤维较粗,弯曲,环行走行,密度较高。与正常鼠同一部位脑底动脉壁的阳性纤维密度比较有明显增加。经统计学检验,P<0.05,表明高血压鼠和正常鼠脑底动脉之间的单胺能神经纤维的密度有明显差异。本文结果提示,高血压鼠脑底动脉各主要分支较正常鼠脑底动脉各主要分支有更高密度的单胺能神经纤维分布,这些纤维属于交感神经纤维,说明交感神经可能在高血压鼠的脑血管活动和对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年龄高血压鼠脑底动脉神经肽Y能神经纤维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了阐明不同年龄高血压鼠脑动脉神经肽Y(NPY)能神经的分布 ,探索高血压与脑动脉NPY能神经分布的年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和神经交点计数法 ,对 12只不同年龄高血压鼠脑动脉NPY能神经纤维分布进行观察。结果 :在 6周龄高血压鼠大脑前动脉 (ACA)和大脑中动脉 (MCA)壁上均见黑色NPY纤维 ,较细 ,曲线状 ,以纵行分布为主 ;在 15周龄高血压鼠ACA和MCA壁纤维密度较高 ,纤维走行以环行为主 ;在 3 0周龄高血压鼠ACA和MCA壁纤维走行以网状为主 ,纤维密度较 6周龄和15周龄鼠增高 ,三个年龄组纤维密度依次为 :3 0周龄鼠 >15周龄鼠 >6周龄鼠。结论 :高血压鼠脑底动脉NPY能神经纤维密度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纤维走行由纵行转变成环行、网状分布。提示高血压鼠呈年龄相关性增加的血压可能与高血压鼠脑血管呈年龄相关性增加的NPY能神经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鼠脑底动脉神经肽Y能神经与颈上神经节、星状神经节的关系。方法 应用神经节切除术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对 16只自发性高血压鼠脑底动脉神经肽Y能神经纤维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 对照组自发性高血压鼠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壁上均可见神经肽Y能阳性纤维 ,纤维似曲线状 ,多呈网状走行 ,密度较高。手术Ⅰ组作双侧颈上神经节切除术 ,脑底主要动脉的阳性纤维明显减少 ;手术Ⅱ组作双侧星状神经节切除 ,脑底主要动脉壁上的阳性纤维明显减少 ;手术Ⅲ组作双侧颈上神经节和星状神经节切除术 ,脑底主要动脉的阳性纤维完全消失。结论 自发性高血压鼠脑底主要动脉的神经肽Y能神经纤维起源于双侧颈上神经节和双侧星状神经节 ,神经肽Y能神经可能在高血压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和神经节切除术 ,观察了 2 0只自发性高血压鼠 (分手术 、 、 组和对照组 )脑底动脉血管活性肠多肽能神经纤维的起源。结果显示 ,对照组脑底血管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壁上均可见棕褐争的免疫反应阳性纤维 ,纤维似细曲线状 ,呈网状走行。手术 组作一侧蝶腭神经节切除术 ,双侧脑底动脉主要分支的阳性纤维明显减少 ;手术 组作一侧耳神经节切除术 ,双侧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壁上的阳性纤维密度减少 ;手术 组作一侧颈上神经节切除术 ,基底动脉的阳性纤维减少。结果表明 :自发性高血压鼠一侧脑底动脉主要分支的血管活性肠多肽能神经纤维起源于双侧蝶腭神经节、耳神经节和颈上神经节。提示血管活性肠多肽能神经可能在高血压鼠的脑血管运动和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自发性高血压鼠脑底动脉是否含有内皮素-1(ET-1)能神经纤维分布以及ET-1能神经是否涉及脑血管的神经源性调节及脑血流调节,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自发性高血压鼠和Wistar正常血压鼠脑底动脉(包括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ET-1能神经纤维的分布;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自发性高血压鼠脑基底动脉ET-1水平。结果显示:自发性高血压鼠和Wistar正常血压鼠脑底动脉均可见ET-1能免疫反应阳性纤维,似细线状,攀附于血管壁上;高血压鼠ET-1能纤维密度明显高于Wistar正常鼠。此外,高血压鼠脑基底动脉ET-1水平较Wistar正常血压鼠也明显升高。以上结果提示:自发性高血压鼠脑底动脉增加的ET-1能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可能与脑血管的神经源性调节有关;而升高的ET-1水平可能参与调节高血压时的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7.
马瑞  周建平  肖明  顾振  韩群颖  王鹤鸣 《解剖学杂志》2004,27(5):518-520,552,F003
目的:观察大鼠翼腭神经节及脑底动脉壁神经纤维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年龄变化规律。方法:用NADPH-d组织化学法及图像观察分析不同年龄组翼腭神经节及脑底动脉壁神经纤维NOS表达。结果:从幼年到成年,翼腭神经节中NOS神经细胞密度呈逐渐下降趋势,而胞体大小逐渐增加,至成年时最大,直至老年无明显改变。脑底动脉神经纤维密度从幼年到成年逐渐增高,从成年起维持较高密度直到老年。结论:出生后翼腭神经节和脑底动脉壁神经纤维NOS表达的年龄变化有其特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王文  武胜昔  朱敏  李云庆 《解剖学报》2001,32(1):9-12,T003
目的 探讨肽能神经对高血压鼠脑血管的神经源性调节的形态学基础。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图介分析技术,观察了10只自发性高血压鼠(SHR)和10只正常血压鼠脑底动脉血管活性肠多肽能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 在自发性高血压鼠脑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和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均可见棕褐色的免疫反应性纤维,纤维似细曲线状,多呈网状分布,与正常血压鼠同一部位脑底动脉血管壁上的免疫反应性纤维密度比较,自发性高血压鼠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和后动脉的免疫反应性纤维明显减少。结论 高血压鼠脑底动脉血管活性肠多肽能神经纤维密度的减少,提示在SHR脑血流的自动调节作用中,由于非交感性血客扩张神经减少,导致神经源性血管扩张作用减弱,交感神经活性相对增加,表明血管活性肠多肽神经在高血压鼠脑血管的神经源性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肾血管性高血压时中枢与外周动脉壁CGRP(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能神经纤维分布的变化,探讨CGRP与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双肾双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不同时期(术后4、8、12周)脑动脉壁和肠系膜动脉壁CGRP能神经纤维密度的变化.结果:高血压各组CGRP能神经纤维密度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血压组12周CGRP能神经纤维密度高于高血压组4周,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CGRP能神经纤维较纤细,多沿血管长轴走行,高血压组CGRP能神经纤维较粗大,呈网状分布.结论:随着血压的升高,中枢与外周动脉壁CGRP能神经纤维密度增加,这可能是机体产生的一种代偿性保护机制,起着调节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脑血管颈内动脉系神经肽Y能神经纤维的来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ABC法和神经节切除术 ,观察了 3 0只 Sprague-Dawley大鼠 (分正常组和四个手术组 )颈内动脉系脑底血管主要分支神经肽 Y( NPY)能神经纤维的起源。正常组大鼠脑底血管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均可见棕褐色的 NPY能免疫反应阳性纤维 ,呈细线状 ,攀附于血管壁上。手术 组做左侧颈上神经节切除术 ,术后存活 7~ 10 d,发现左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阳性纤维明显减少 ,右侧同名动脉阳性纤维亦有减少 ,但不如同侧明显 ;手术 组做双侧颈上神经节切除术 ,术后存活 7~ 10 d,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阳性纤维基本消失 ;手术 组做左侧星状神经节切除术 ;手术 组做双侧星状神经节切除术 ,上述各动脉阳性纤维密度都未减少。将手术 、 组各组阳性纤维密度数据与正常组进行对比 ,经统计学分析 ,有显著差异。结果提示 :大鼠一侧颈内动脉系各主要动脉分支的 NPY能神经纤维都起源于双侧颈上神经节 ,但以同侧为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探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诱发脑血管痉挛时脑底动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能神经纤维的变化。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SAH组大鼠取股动脉自体血注入蛛网膜下腔,正常组动物不做任何处理。3d后灌注固定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两组大鼠脑底动脉CGRP能神经纤维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脑底动脉可见棕褐色,细线状CGRP能免疫反应阳性纤维;而SAH后3d组大鼠脑底动脉与正常组大鼠脑底动脉相比CGRP能神经纤维密度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提示脑底动脉CGRP能神经纤维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观察了含NPY、含CGRP和含SP神经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底动脉的变化.结果表明,和对照用的京都Wistar大鼠相比,含NPY神经在脑底动脉环吻侧的密度略低,而尾侧略高;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含NPY神经纵行纤维密度比对照大鼠低,而环行纤维密度比对照大鼠高.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底动脉含SP和含CGRP神经的密度均比对照大鼠低.本文对上述变化的意义进行了讨论.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观察了含神经肽Y(NPY)、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P物质(SP)神经在大鼠完整脑底动脉环分布的年龄变化,结果表明在2周、2月、8月龄大鼠脑底动脉上含NPY神经的密度依次降低;含CGRP和含SP神经的密度依次升高.至18月龄,含NPY神经的密度和8月龄时的接近,而含SP和含CGRP神经的密度比8月龄时明显降低.大鼠脑血管含肽神经支配的这种增龄变化表现出有利于脑血管扩张的趋势,它可能是脑血管硬化导致脑血流量下降的一种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