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李莉 《中国医药导报》2006,3(33):118-118
中脘穴是胃之“募穴”八会之一“腑会”,此穴不仅能通治消化系统的多种疾病,还能治疗其它系统的疾病。笔者体会:该穴善治涉及诸经或不易辨清病变归属何经之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2.
八髎穴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并且疗效显著,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古代文献中有关八髎穴的相关内容,对八髎穴的临床治疗作用追本溯源,为八髎穴有效治疗作用的相关研究寻找中医古典医籍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阐明“八脉八穴”在针灸临床的应用,对刘世琼教授数10年针灸临床应用“八脉八穴”治疗疾病的案例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跟师学习期间的体会,将刘教授对“八脉八穴”的临床应用归纳为“随时配穴法”和“按时配穴法”两大类。前者又有单独应用、配对应用、配合应用三种方法。各种方法在临床辨证施术,灵活应用,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眼针疗法是由中国著名针灸家彭静山教授于70年代创立的一种微针疗法,广泛应用于中风偏瘫、高血压、落枕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临床效果极佳。其徒田维柱教授,继承了眼针的优势,将"八区十三穴"的穴区合并,发明了"八区八穴"的划分之法,后代临床工作者经研究发现"八区八穴"在疗效、取穴简易等方面更有优势。该文对眼针眼周穴区划分的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对比了"八区十三穴"与"八区八穴"的差异,探讨"八区八穴"的科学性及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重新认识八髎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临床深刺八髎穴治疗盆底病症所显示的疗效优势,分析八髎穴在定位与深刺方面的难点;指出重新认识八髎穴,包括重新认识八髎穴的临床作用和操作关键技术。介绍了八髎穴的定位方法,指出深刺八髎穴、使针尖顺利进入骶后孔的关键在于认识八髎分别有不同的进针角度。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疾病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治疗前列腺疾病引起的排尿困难有良好的疗效.简要介绍在医院实习的体会,笔者根据不同的表现辨证分型,选取八脉交会穴,配伍八髎穴治疗前列腺疾病引起的排尿困难,临床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八了穴是临床常用穴之一.十几年来,笔者采用八了穴推拿及拔火罐治疗某些疾病,取得较好疗效,略述管见.1 八了穴的概念及归经八了穴即上、次、中、下四对,总称八了穴.了,窟也,深孔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古人对八了穴部位的描述基本是一致的.《素问·骨空论》“八了穴在腰尻分间”.《甲乙经》“上了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侠脊陷中”;次了“在第二空侠脊陷中”;中了“在第三空侠脊陷中”;下了“在第四空快脊陷中”.此与常说的四对骶后孔是一致的.关于八了穴的归经,目前,都认为属足太阳膀胱经.但《甲乙经》指出“上了足太阳、少阳之络”.《素问·骨空论》王冰说:中、下了“足太阳、厥阴、少阴三脉左右交接于中”.  相似文献   

8.
所谓“时穴”,即指在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飞腾八法中,按时辰所选取的治疗穴位。所谓“病穴”,即指不考虑时辰的影响,仅针对病症而选取的穴位。不少古今医案,在使用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飞腾法之中,除了专以“时穴”治病外,还往往在选用“时穴”时配以“病穴”,共同对疾病进行治疗。因此,有人认为治病时既然配用“病穴”,那么“时穴”的作用就得不到证明,“时穴”的存在就值得怀疑,对此疑议应如何看呢?这是历来未解决而又为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般常见病可在肘、膝以下的经络上找到压疼或酸胀感的反应点。反应点出现在疾病所属的本经及有关的经络上或与疾病相对应(如手与足)的部位上。如细菌性痢疾属大肠经的病,在本经的上廉穴或曲池穴可找到反应点、脾、胃与大肠同属消化系,彼此之间有密切联系,因此,在胃经足三里或上巨虚,脾经三阴交或阴陵泉有反应点。踝点节疼在相对应部位的腕关节大陵穴、阳池穴找反应点。胆囊炎,胆道蛔虫症,在胆径和与胆经相表里的肝经可  相似文献   

10.
八髎穴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近年来在痛经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就八髎穴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发现通过在八髎穴运用推拿、针刺、艾灸、穴位注射、埋线等治法,治疗女子痛经取得较好的疗效。总结回顾了八髎穴治疗痛经的经验,为临床运用八髎穴治疗痛经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1.
“八虚”弹拨急救术是笔者处理虚脱病人的家传秘法,它是一种行之有效治疗经络不通畅的特殊疗法,不仅可以运用于伤科疾病、中暑、晕厥,甚至严重的休克都有比较明显的疗效。“八虚”是指人体的腋、肘、股、胭部四处,现介绍如下共同道商讨。1治疗方法1.1部位:(1)两侧腋窝大筋(极泉穴)。(2)两侧肘窝大筋(曲泽穴)。(3)两侧股部大筋(气冲穴)。(4)两侧胭窝大筋(委中穴)。1.2手法:弹拿、拨筋。1.3操作:(1)两侧腋窝大筋手法:一手握其前臂使上肢外展显露腋窝,另手四指搭同侧肩上,拇指置腋下由后向前弹拨或拨络腋下大筋…  相似文献   

12.
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 ,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 ,通阴维脉。位于前臂掌侧 ,腕横纹上 2寸 ,掌长肌健与桡侧腕屈肌健之间。据文献记载 ,其主治胸痹、不寐、心悸、胃脘痛、呕吐、呃逆、郁证等疾病。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此穴 ,疗效满意 ,现举例如下。1 穴性探讨内关穴在《灵枢·经脉》中又称为“两筋间”。如“手心主之别 ,名曰内关” ,“心系实则心痛 ;虚则为烦心 ,取之两筋间也”。金元时期著名针灸家窦汉卿首先将“交经八穴”即八脉交会穴记载于《针经指南》 ,明确将内关穴与阴维脉联系起来。内关属手厥阴经络穴 ,经脉从胸走手 ,在胸中与…  相似文献   

13.
八脉交会穴是一组重要的特定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杨甲三教授在八脉交会穴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尤其对八脉交会穴的组成及配伍应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八脉交会穴主治病症范围非常广泛,每穴单用就可治疗多种病症,通过腧穴配伍更可提高疗效。在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中,最常见的配穴方法是上下两穴固定相配,组成4对穴,即内关配公孙,列缺配照海,外关配临泣,后溪配申脉,这4对穴又可分为阴阳两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体会,认为八脉交会穴是特定穴之一,若能融会贯通奇经八脉的理论以及八脉与十二经的关系,临床上灵活运用,巧妙配合,便既可达到取穴少而精,减轻病人痛苦,又能治疗多系统疑难疾病,提高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八髎穴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来源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我科收治的术后出现尿潴留110例患者,将这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物理诱导排尿疗法,治疗组采用针刺八髎穴加温针疗法。治疗后,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膀胱残余尿量。结果对照组有效率61.81%,治疗组有效率85.45%。对照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的平均值约为61.84 ml,治疗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的平均值约为40.61 ml,治疗组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八髎穴加温针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灵龟八法开穴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312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弥可保静脉滴注及灵龟八法开穴针刺进行治疗,比较三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灵龟八法开穴针刺治疗组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优于穴位注射组及弥可保治疗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灵龟八法开穴针刺治疗组优于穴位注射组及弥可保治疗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灵龟八法开穴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可靠,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传导功能,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结合少阳经穴对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法以1:1的比例将患者分为灵龟八法组和普通针刺组各30例,灵龟八法组采用灵龟八法结合少阳经穴进行治疗,普通针刺组选取太冲、足临泣外关、头维、丰隆、风池、率谷、角孙穴为主,针刺7d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 VAS)和总有效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普通针刺组比较,治疗组VAS计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灵龟八法组总有效率为90%,优于普通针刺组的80%( P<0.05)。结论: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结合少阳经穴能够有效的缓解偏头痛的发作。  相似文献   

18.
八脉交会穴理论及临床应用田丽芳,王雅荣(北京医院针灸按摩科北京100730)关键词:八脉交会穴;生理特点;临床应用八脉交会穴也称交经八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经气相通的八个偷穴。这组特定穴首见于宋子华的(流经八穴),此书已亡佚,其内容被窦汉卿收集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八区八穴"取穴眼针疗法与"八区十三穴"取穴眼针疗法对中风病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患者群中收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中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八区八穴"组和"八区十三穴"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同时采用基础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同时,八区八穴组给予眼针治疗,选取主穴取上焦区穴、下焦区穴,配肝胆区穴、肾膀胱区穴,10 min行针1次,针刺20 min。每日1次。八区十三穴组给予眼针治疗,选取主穴取上焦区穴、下焦区穴,配肝区穴、肾区穴,10 min行针1次,针刺20 min。每日1次。以上各组2周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治疗期满,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内皮素、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一氧化氮含量进行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统计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与八区十三穴组比较,治疗后的八区八穴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八区十三穴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内皮素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浓度检测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内皮素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与八区十三穴组比较,治疗后的八区八穴组患者血清内皮素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浓度显著低于八区十三穴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一氧化氮浓度检测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一氧化氮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与八区十三穴组比较,治疗后的八区八穴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一氧化氮浓度显著高于八区十三穴组(P0.05)。结论:针刺眼针穴区可调节中风急性期患者血清中ET-1、CGRP平衡,改善病灶局部血流量。八区八穴取穴法的治疗作用强于八区十三穴取穴法。  相似文献   

20.
《儒门事亲》文中有四穴,即水分、?谷、廉泉、中注。其中水分穴的定位是错误的,应当予以改正,而张从正治疗水湿疾病建议采用直接灸水分穴,并提出此类疾病此穴禁针。三阳络的别名有“?谷”和“骨空”,可治疗循经所过的疾病。《儒门事亲》中的廉泉穴,即是经外奇穴金津玉液,并提出火针此穴治疗火热舌肿为禁忌。虽然“中注”不能明确所指何穴,有“合谷”“阳溪”“大都”等穴的可能性,但是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运用某些四肢末端的腧穴(如张从正所说的“中注”和后溪)治疗风淫末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