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肋软骨炎是胸部常见的一种软组织损伤,是一种非化脓性炎症。不少病人因发现某处肋骨莫名其妙的肿痛而就医,除了肋软骨增粗膨大,局部压痛明显外,全身情况良好。有的病人虽然多方治疗,屡不见效,干脆不去治疗,反而又莫名其妙的痊愈了。肋软骨炎发病部位多在胸骨旁第2~4肋软骨。往往因搬运重物、急剧扭转或胸部挤压等,造成胸肋关节软骨急性损伤,或因  相似文献   

2.
1 阑尾脓肿某男 ,72岁。持续右下腹痛 3天入院。经体检、化验、B超等检查后诊为阑尾脓肿。包块约 4cm× 5cm大小 ,触痛明显。未进院时 ,曾用头孢类抗生素 3天 ,效不显著。进院后 ,用氨苄青霉素及甲硝唑静脉点滴给药 3天 ,腹痛有减轻 ,但包块消退的进度不大 ,仍有 3cm×3cm大小。患者不愿接受静脉用药 ,遂改中药 :败酱草 1 0 g,苡仁 1 0g,冬瓜仁1 0g,蒲公英 1 0 g ,地丁 1 0 g,黄芪 1 0g ,红花 6g ,生大黄 6g(后下 ) ,甘草 3 g。水煎服 ,每日 1剂 ,分 2次服。 3剂后复查 ,腹痛基本消失 ,右下腹隐约可触及食指尖大小包块。原方继服 3剂后症…  相似文献   

3.
季德胜蛇药片外敷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德胜蛇药片外敷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52例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26001)孙刚,孙菲菲非化脓性肋软骨炎又称泰齐(Tietze)氏病。其病理特征是胸骨旁肋软骨非化脓性疼痛性肿胀,局部可见轻微隆起,并有剧烈疼痛,咳嗽、深呼吸以及病例上肢活动时可使...  相似文献   

4.
非化脓性肋软骨炎是一种发生于肋软骨与肋骨交界处的非化脓性炎症。1921年EhTiem第一次报道,故又称泰齐(Tietze)病。多见于20-40岁的青年女性,以第二~四肋多发,其中第二肋最常见,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治疗不得当,易反复发作。现采用《医宗金鉴》记载的桃红四物汤加味应用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非化脓性肋软骨炎是一种发生于肋软骨与肋骨交界处的非化脓性炎症。1921年由Tietze第一次报道,故又称泰齐(Tietze)病。多见于20~40岁的青年女性,以第二~四肋多发,其中第二肋最常见,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治疗不得当,易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6.
<正>1病历介绍患者,男,16岁,因右下腹痛2 d门诊以"阑尾炎"于2008年8月28日收入院。体检:腹部平坦,未见肠型。腹肌略紧张,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无包块触及,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  相似文献   

7.
文欣如  但昭君  李永坡  李洁  杨运宽 《河南中医》2012,32(11):1529-1529
目的:观察以浮针为法,运用疏肝、行气、活血的原则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瘀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7例非化脓性肋软骨炎患者均采用浮针的方法,针刺所选穴位,7d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5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5.71%.结论:以浮针法从疏肝、行气、活血的角度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瘀滞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非化脓性肋软骨炎,通常仅侵犯第2~4肋软骨,以左侧较多发,两侧同时发病者极少.首发症状为局部疼痛,并日益加重,数天后可发现疼痛处肋软骨隆起,且触痛加剧,受累部位的皮肤表面外观正常.  相似文献   

9.
非化脓性肋软骨炎是以疼痛、肿胀,但不化脓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胸肋部常见疾病。本病属于中医学的“骨痹”范畴,亦有称为胸痹,临床上以肝郁不舒、气滞血凝为主,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局部损伤或肋软骨钙化等有关,又称之为“泰齐氏病”,好发于青壮年的女性。  相似文献   

10.
罗尼俚  张武强 《光明中医》2016,(23):3496-3498
目的主要介绍张文泰老中医多年来妙用仙方活命饮的临床经验。方法观察仙方活命饮治疗肛周脓肿、肝脓肿、阑尾脓肿、盆腔炎性包块、化脓性扁桃体炎、糜烂性胃炎典型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仙方活命饮通过辨证加减,合理配伍,用于治疗肛周脓肿、肝脓肿、阑尾脓肿、盆腔炎性包块、化脓性扁桃体炎、糜烂性胃炎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只要辨证准确,配伍得当,本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非化脓性肋软骨炎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忠锅  章金宝  韦琳 《河南中医》2010,30(9):878-879
目的:观察不同方药对不同类型肋软骨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复元活血汤分别配合逍遥散、银翘散、一贯煎、蒌薤白半夏汤、四君子汤治疗肝气郁结型、火热毒邪型、阴虚内热型、痰瘀阻滞型、气虚血瘀型等类型肋软骨炎共58例。结果:治愈26例,有效29例,无效3倒,总有效率94.83%。结论: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疗效满意,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我院从1976年以来,用李东垣的复元活血汤化裁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88例,收到了较好效果。一般资料 88例中男39例,女49例。年龄20岁以下7例,21~30岁55例,31~40岁21例,41岁以上5例。工人58例,军人12例,其他18例。发于2、3肋软骨者57例,胸骨柄12例,其他肋软骨者19例。发病时间1周内29例,1月内41例,1~3个月11例,  相似文献   

13.
妇科盆腔良性包块属中医“瘕瘕”范畴,临床常见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包块、异位妊娠包块型。由于其病因病机不同,治疗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根据导师张良英教授临床真传,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现就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包块、异位妊娠包块型的辨证论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琨 《光明中医》2010,25(5):796-797
目的探讨盆腔炎性包块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中药灌肠治疗炎性包块40例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在年龄、包块大小无显著差异,治愈率及疗程差异明显。结论中药灌肠治疗炎性包块具有疗程短、治愈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金某,女,73岁。主因腹部包块15年,便秘3天,包块增大疼痛1天就诊。患者于15年前因胆囊炎、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术后7天拆线,出院1周后当咳嗽、喷嚏时切口部位出现一包块,如桃核大小,平卧时包块消失,无疼痛,未经任何治疗,此后包块逐渐增大,每次膨出时都能自行还纳,近1天包块不能还纳并伴有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保守治疗盆腔囊性包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以红藤败酱皂刺汤为主方,采用内外合治方法,观察妇科体征及B超检查包块变化。结果:盆腔囊性包块消失者45例,缩小者67例,包块缩小不明显者11例,总有效率91.0%。结论:红藤败酱皂刺汤治疗盆腔囊性包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莪术油联合活络祛瘀组方治疗异位妊娠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6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后遗留包块的患者采用莪术油联合活络祛瘀组方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包块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患者异位妊娠包块均明显缩小,甚至消失。结论:莪术油联合活络祛瘀组方治疗异位妊娠包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香泽妇炎消癥丸配合经期消炎治疗慢性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慢性盆腔炎性包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观察患者下腹疼痛症状,包块大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有效率为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泽妇炎消癥丸配合经期消炎可改善患者下腹疼痛月经失调等症状,明显缩小包块或使包块消失,同时还可改善慢性盆腔炎性包块患者盆腔血循环,增加器官血液量,抗炎、消肿,抑制合成,促进增生性疾病的转化和吸收,提高慢性盆腔炎性包块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笔者自2004 ~ 2012年采用清热除湿化瘀汤治疗附件包块4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8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例,其中未婚3例,已婚45例;年龄最大者43岁,最小者17岁,平均36岁;病程最长30个月,最短2个月.48例均行腹部B超检查,确诊为附件包块,并排除恶性肿瘤,包块最大约5.4cm×4.8cm,最小约2.0cm×1.4cm;其中一侧附件区有包块36例,双侧附件区有包块12例;囊性包块28例,囊实性包块20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低回声包块中良性病变的声像图特征,提高对乳腺低回声包块的良恶性识别能力和鉴别水平。方法对经有病理结果的127例乳腺良性包块的高频声像图与能量多谱勒血流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7例乳腺低回声良性包块分为5类:增生86例,炎性病变12例,导管扩张5例,纤维瘤24例。其共同点是边界清晰,周边有正常的腺体结构,可作为主要依据与恶性包块进行鉴别。能量多谱勒检出良性包块内血流信号低,血流参数与恶性包块不一样,可作为另一个较重要的鉴别依据。结论乳腺低回声良性包块,有各自的声像图特征,研究这些特征性变化与病理结果的对应关系可为临床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