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1 带状疱疹 张某,男,40岁.主诉右下胸部起水疱,伴疼痛1周.现病史:1周前右侧胸部开始疼痛,继而起红斑及水疱,成簇地出现,从前胸蔓延到后背,剧烈疼痛,夜不能眠,口干口苦,大便秘结,3日未行,尿黄而少.查体:右侧胸部7、8、9肋间及背部可见散在密集成群绿豆大小的水疱,基底部紫红色、充血,水疱周围呈轻度红色浸润,部分疱疹破溃、糜烂,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中医诊断:蛇串疮,辨证属肝胆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西医诊断:带状疱疹.治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味:龙胆草10 g,栀子10 g,黄芩10 g,柴胡10 g,生地20 g,车前子10 g,泽泻10 g,木通10 g,炙甘草6 g,当归12 g,延胡索10 g,赤芍15 g,丹皮10 g,连翘15 g,苦参20g.上方服用3剂后,疼痛明显减轻,未再出现新的皮损,继服原方6剂后,皮肤损害恢复正常,疼痛消失,痊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夹脊穴及阿是穴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带状疱疹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阿昔洛韦片:0.2 g,口服,每日5次;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维生素B12注射液1 mg+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重组人干扰素a1b注射液30μg,夹脊穴、阿是穴注射,每日1次。对照组:阿昔洛韦片:0.2 g,口服,每日5次;维生素B12片:50μg,口服,每日3次。2组疗程10日。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及消失时间,水疱结痂及皮疹消退时间,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2组水疱结痂、皮疹消退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疼痛缓解、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穴及阿是穴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疼痛减轻速度及程度明显,疼痛消失时间亦快,尤其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片7.5 mg,每日1次;维生素B120 mg、维生素E 100 mg、西咪替丁0.2 g,每日3次。治疗组采用中药基本方为黄芪20 g、香附10 g、延胡索10 g、当归10 g、赤芍10 g、乳香10 g、没药10 g、川芎10 g、红花6 g、桃仁10 g、地龙10 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头面部者加白芷,胸背部及腰腹部者加柴胡,上肢者加桑枝,下肢者加牛膝。同时用西药治疗,同对照组。结果2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01);2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PHN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黄虹  刘复兴 《新中医》2000,32(12):44-44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邪在气分证.刘复兴主任医师以此方辨证治疗皮肤病,每获佳效,兹举例如下.1 带状疱疹周某,男,52岁,1999年2月5日初诊.右侧胸背部疼痛伴水疱5天.素体健康,嗜好饮酒,5天前感右侧胸背部皮肤疼痛,继之出现水疱,纳差,胃脘胀闷,身困乏力,便溏不畅.诊见:右侧胸背部皮肤簇集绿豆大水疱,周围绕以红晕,单侧分布,舌淡、苔薄黄厚腻,脉濡滑.诊断:带状疱疹,证属脾虚夹湿,气机不畅.拟清热利湿,理气止痛,方用三仁汤加减.处方:苦杏仁、白豆蔻、厚朴、半夏、蒲黄、五灵脂、八角枫各15g,薏苡仁30g,木通12g,滑石(布包)18g,淡竹叶、乳香、没药各10g,蜈蚣2条.3剂,2天1剂,水煎服.  相似文献   

5.
<正> 治疗方法 治疗组:基本方为山栀19g,龙胆草、连翘各15g,黄芩、柴胡、赤芍、当归、泽泻、山豆根、蚤休各10g,板蓝根30g,木通6g。头面部加升麻10g,葛根10g;胸部加桔梗10g;髋部加牛膝15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两次口服。同时神灯局部照射,神灯距皮肤距离30~40cm,使患者感到温热而不烫伤皮肤为宜。(神灯为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重庆巴山仪器厂生产的特定电磁波治疗仪)两组均1周后观察疗效。对照组: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肌肉注射,每日1次;炉甘石洗剂外涂,每2h1次。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病,近年来,笔者用自拟解毒散瘀汤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解毒散瘀汤组成:土茯苓30g,板蓝根15g,马齿苋30g,连翘10g,野菊花15g,黄柏10g,栀子10g,苦参30g,丹参15g,桃仁10g,甘草6g。随症加减:发于胸背部加柴胡10g,香附12g,龙胆草10g;发于腰骶部加杜仲10g,牛膝10g;发于颈肩部加葛根6g,羌活6g;发于头面部加升麻6g,白芷10g。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5剂为一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及其他刺激性食品。共观察病人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19~76岁;病程3~20天。治疗结果:痊愈37例(疼痛消…  相似文献   

7.
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 87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87例患者均来自门诊 ,其中男 5 4例 ,女 33例 ;最大年龄 88岁 ,最小年龄 46岁 ,平均 5 4岁 ;病程长者 2周 ,短者 2 d,平均 4.5 d;患者头面部皮损 31例 ,躯干皮损者 41例 ,四肢皮损者 15例。临床特点 :突发的簇集性成群水疱 ,沿一侧皮神经分布 ,伴有不同程度神经痛 ,部分患者有神经水肿 ,粗大。2 治疗与评价2 .1 内服西药 :无环鸟苷 1片 ,每 5 h1次 ,同时口服维生素Bco、B2 ,肌注维生素 B1 5 0 0 mg,每日 1次 ,外用三宝皮宁搽剂 ,每日 2次 ,皮肤薄嫩…  相似文献   

8.
龙胆泻肝汤合金铃子散治疗带状疱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2001年2月~2006年4月门诊患者,男24例,女12例;年龄18~30岁12例,31~50岁16例,51岁以上8例。疱疹部位发生在胸腹部30例,头面部6例。2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以龙胆泻肝汤合金铃子散治疗:龙胆草12 g,黄芩12 g,栀子10 g,柴胡24 g,当归24 g,生地黄18 g,车前子15 g(包煎),泽泻10 g,木通6 g,甘草6 g,延胡索10 g,川楝子12 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4讨论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皮肤黏膜病,以出现单侧带状疱疹密集分布的水泡和局部疼痛为特征。中医学认本病为感受外感毒邪,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肝胆火旺,湿热毒邪循经而…  相似文献   

9.
<正>自2007年1月~2009年7月笔者采用活血祛瘀汤配合多塞平、维生素B1及红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1例,取效良好,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31例确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均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男18例,女13例;病程1~30个月;年龄58~85岁;皮疹部位:头面部4例,胸背部10例,腰腹部14例,四肢部3例;疼痛程度:剧痛伴夜不能寐18例,中度疼痛11例,轻度疼痛2例。  相似文献   

10.
王锁杏 《陕西中医》2009,30(9):1238-1238
龙胆泻肝汤为皮肤科的常用方剂,笔者常用龙胆泻肝汤治疗下面几种皮肤病取得较好效果,举例如下:1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李某,男,46岁。2008年3月20日就诊。患者2008年2月24日感右目疼痛,曾于眼科诊治不效,并右侧头痛,右额及头皮出现成簇小水疱,在他院用中西药治疗后,疱疹已消失,但疼痛仍重,呈抽痛,刺痛,夜间加重,不能入睡而来诊。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以自拟止痛方、止痛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 6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3 6例均系门诊病人 ,其中男 19例 ,女 17例 ;年龄最小42岁 ,最大 79岁 ,平均 58岁 ;病发在腰肋部 15例 ,四肢及头面部 2 1例。均为带状疱疹消退后超过半个月以上皮损部位仍有明显的神经痛。2 治疗方法 止痛方 :当归、丹参各 2 0 g,白芍 50 g,柴胡、甘草各 10 g,白术、延胡索、郁金各 15g,全蝎 3 g。气虚加黄芪、党参 ,头面部痛加川芎、白芷 ,下肢痛加牛膝、防己 ,失眠加夜交藤 ,阴虚内热、大便干秘加麻仁、玄明粉 ,每日 1剂。止痛酊 :雄黄 10 g,…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笔者自拟愈蛇丹汤治疗蛇丹(带状疱疹),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2例患者中,住院病人18例,门诊病人4例;男15例,女7例;年龄最小者30岁,最大者77岁,55岁以上者14例。临床表现: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皮肤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行,且疼痛剧烈。部分患者有发热,大部分患者皮损有部分破溃,部分融合成片。皮损在头面部者3例,在胸腹腰背者17例,在下肢者2例。合并感染者4例。22例患者均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疗方法基本方药:板蓝根、金银花、蒲公英、生苡仁20~30g,贯仲、…  相似文献   

13.
史新明 《新中医》2001,33(3):57-58
笔者近年来运用自拟紫草饮合复方蛇脂软膏治疗婴儿湿疹 2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 28例,全部是门诊病例。男 18例,女 10例,年龄最小 1月,最大 1岁 9月,病程 1月- 1年,病例皮损均累及头面部,皮肤有红斑、水肿、丘疹、水疱、糜烂面,潮湿、渗出,结成大小不等痂皮。 10例严重患儿整个头面部泛发皮疹,潮湿、渗出;轻者 12例,仅见于面部有散在红斑,上肢、颈部有少量丘疹出现。 2治疗方法   紫草饮组成:紫草 30g,生地黄 20g,金银花 50g,黄连 10g。每天 1剂,加水 1 200ml,水煎 20分钟,煎出药…  相似文献   

14.
用凉血枇杷饮:枇杷叶、银花、连翘、桑白皮、白花蛇舌草、茯苓、白术各15g,黄芩、赤芍、丹皮各10g。山楂30g。随症加减,日1剂水煎分3次服;7日为1疗程。并用维生素B620mg,甲硝唑、维生素C各0.2g,日3次口服。禁酒及辛辣刺激之品。结果:均治愈。  相似文献   

15.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嗜神经后造成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临床疱疹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者.此病可以用口服中药、止痛药、局部封闭、针灸等方法治疗,但往往单一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容易对止痛药形成依赖.我科于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采用汽疗仪熏蒸自拟中药方联合中药口服、肌注维生素B1加维生素B12治疗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年龄在50岁~ 75岁之间,平均62.5岁;男11例,女19例.入选标准:临床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诊断标准,除头面部疱疹后遗神经痛,无严重心、肝、肾及其他严重器质性系统疾病及无精神病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笔者用经方治疗多种疑难杂病疗效满意,举例如下。 1 四肢麻木 李某,女,47岁,2007年11月21日初诊。半年前,因工作劳累觉四肢轻度麻木,渐加重,右侧偏重。曾往多家医院求治,CT示多发性脑梗死。曾输注血塞通、黄芪针、丹参针、川芎针、脉络宁针等,服用维生素B类、肌苷、维生素E、中药二陈汤、补中益气丸、补阳还五汤等,均疗效欠佳。气短懒言,自汗出,纳差便溏,四肢皮肤不知痛痒,舌质暗淡苔薄白,脉细缓。用桂枝汤加黄芪三仙方。生黄芪40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煨生姜4g,大枣8个,焦三仙各15g,当归15g,川芎6g,鸡血藤15g。日1剂,水煎服。服30剂后诸症消失。  相似文献   

17.
笔者结合医案,将浙江省名中医程祖耀主任中医师辨治带状疱疹的经验归纳整理如下。1阴虚阳亢,肝胆火炽带状疱疹以发于头面部为最重。头为"诸阳之会",中医辨证以阴虚阳亢、肝胆火炽为主,应中西药协同治疗,才能避免后遗症发生。如治徐某,女,56岁。2020年5月19日初诊。左侧头面部发际疼痛4天,昨天发现疼痛处皮色焮红漫肿,起发成簇水疱,眼肿疼痛难睁。  相似文献   

18.
中医内外合治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领娥 《河北中医》2006,28(1):18-19
目的观察中医内外合治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口服汤剂,每日1剂,结合中医外治系列法,每日1次。对照组70例给予阿昔洛韦片0.2 g/次,每日5次;维生素B130 mg/次,每日3次;维生素腺苷B12750μg/次,每日3次,均口服。每日评定皮损疼痛改善情况。3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医内外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夏彬 《河北中医》2004,26(11):858-858
带状疱疹为临床常见病,初起时局部皮肤灼热疼痛、发红,继而出现密集成簇状水疱,后多簇水疱排列如带状。疱群之间皮肤正常,附近淋巴结肿大。常见于肋间,次为头面部,疼痛为本病的主症。发生于额部的疱疹可累及三叉神经上支,病情重者可致视力障碍。1999—2003年。笔者采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2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自拟紫蓝—贯煎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 5 a来用自拟紫蓝一贯煎合用维生素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 2 0例 ,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病例资料2 0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 60~ 78岁 ;男 12例 ,女 8例 ;发于头面部 6例 ,胸背部 10例 ,腰腹部以下 4例 ;疱疹均分布于身体的一侧 (左多于右 )。2 治疗方法紫蓝一贯煎 :紫草 3 0 g,板蓝根 3 0 g,生地 15 g,北沙参 10 g,麦冬 10 g,枸杞子 10 g,当归 3 g,川楝子 6g,生甘草 3 g。临证加减 :疱疹发于头面部 ,加菊花、薄荷 ;发于腰腹以下加黄柏、泽泻 ;口苦加龙胆草 ;便秘加大黄 ;食少加生山楂、鸡内金 ;疼痛剧烈加郁金 ;并发高血压加夏枯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