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治疗方面也尚存一些争议。尤其是格林-巴利综合征合并呼吸肌麻痹,抢救治疗不及时常可危及生命。现对我院1999年-2005年收治的12例GBS合并呼吸肌麻痹病人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病人中的作用.方法 324例GBS病人,回顾分析气管切开术82例.结果 1986年-1990年气管切开38例(20.32%),治愈率75.94%;1991年-1994年气管切开44例(32.12%),治愈率97.08%.结论气管切开术是治疗GBS出现呼吸肌麻痹时的主要措施之一,及早气管切开,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覃楚群 《内科》2008,3(6):973-975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drome,GBS)又称急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造成急性肢体瘫痪的常见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急性对称性四肢软瘫,周围性感觉障碍、面瘫、球麻痹。重型者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4.
我院近20年来收治格林-巴利综合征(GBS)228例,其中伴呼吸肌麻痹70例,行气管切开辅助通气,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70例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12~73岁,平均32.5岁,20~40岁最多,共43例。 临床表现 26例有诱因,以感冒、腹泻最常见。全部病例均急性起病,肢体瘫痪在先,瘫痪高峰时出现呼吸肌麻痹,45例合并颅神经麻痹,以Ⅶ,Ⅸ,Ⅹ最常受累。气管切开前患者多有呼吸表浅及缺氧表现。8例有意识障碍。明显缺氧者先行气管插管,人工辅助通气,待缺氧症状改善后再行气管切开,外院行气管切开后转入我院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期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6例GBS病人,其均符合GBS的相关诊断标准。以住院期间出现严重的四肢瘫痪、呼吸肌麻痹和死亡(Hughes评分3分)作为预后不良的判定标准,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特征与急性期GBS病人预后的关系,从而筛选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急性期GBS病人的预后与性别差异无关(P0.05)。两组间年龄50岁、低钠血症、延髓麻痹、脑脊液(CSF)蛋白升高和运动传导速度(MCV)减慢、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dCMAP)异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944、5.236、10.802、7.751、4.257、4.837,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低钠血症、神经电生理异常(MCV减慢和dCMAP异常)、CSF蛋白值升高和延髓麻痹均为GBS病人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论对于评估急性期GBS病人的预后,年龄50岁、低钠血症、神经电生理异常(MCV减慢和dCMAP异常)、CSF蛋白值升高和延髓麻痹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临床表现为对称性四肢软瘫,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严重者可引起致死性呼吸肌麻痹和双侧面瘫,发病前往往有感冒、腹泻等感染病史。发病年龄有双峰现象,即1625岁和4525岁和4560岁出现2个高峰。典型病例诊断清楚,但在疾病早期,慢性GBS或变异型GBS误诊。  相似文献   

7.
20002767联合机械通气模式在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刘德新…刀吉林医学一2000,21(1).一22~23 采用同步间歇指令、压力支持和叹气(SIM PS Sigh)联合通气模式在治疗15例格林一巴利综合征(GBS)呼吸衰竭患者。结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PaOZ、SaOZ和PaCOZ等指标,而且能减少患者呼吸肌作功,缓解呼吸肌麻痹状态,降低气压伤发生率,防止长期上机患者的肺不张,及脱机成功率等均较传统通气方式有明显优越性,可作为治疗GBS呼吸衰竭的首选机械通气方法。对病程长,并发症多的病例尚缺乏经验,有待于进一步探讨。表1参6(梁一伍) 20002…  相似文献   

8.
晚期妊娠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比较罕见,我院1973~1982年共收治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年龄26~28岁,孕期28周至足月,胎次除1例为第三胎外,其余5例皆为第一胎。患者均为急性发病,四肢对称性周围性瘫痪。病情进展迅速,3~10天达最高峰。发病前一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2例。主要表现为颅神经及呼吸肌麻痹各5例,轻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感染性与创伤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揭示创伤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病特征。方法:收集17例创伤相关性GBS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并将同期收治的34例感染相关性GBS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脑脊液检查、神经节苷酯抗体检测、神经电生理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7例创伤相关性GBS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4.7±13.3)岁,创伤至起病的中位潜伏时间为10 d,10例合并呼吸肌麻痹,8例行血清神经节苷酯抗体筛查,其中5人为阳性,13例肌电图提示轴索损害。经积极免疫治疗后,仅有2人恢复良好,15例患者恢复不佳。与感染性GBS相比,创伤相关性GBS患者的起病年龄(岁)更大(54.7±13.3 vs 44.5±17.1,P=0.036),呼吸机麻痹发生率更高(58.8%vs 11.8%,P=0.001),轴索型损害更常见(76.5%vs 26.5%,P=0.002),进入重症监护室的比率更高(52.9%vs 14.7%,P=0.004),住院时间(d)更长[27(14,38)vs 17(12,21),P=0.030],病情好转率更低(11.8%vs 70.6%,P=0.000)。而神经节苷酯抗体的出现率在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62.5%vs 61.5%,P=0.965)。结论:外伤或手术后能够诱发GBS,与感染性GBS相比,创伤相关性GBS具有起病年龄大,轴索型损害比率高,症状重,预后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致呼吸肌麻痹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外周性呼吸肌麻痹成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重要迟发死因之一,病死率较高,为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肌麻痹(RMP)治疗,对我院1997年8月~1998年9月21例RMP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象与方法我院确诊的RMP21例患者,...  相似文献   

11.
于英杰  冷伟健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0):1320-1321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肌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呼吸肌麻痹的患者,予双水平正压面罩辅助呼吸。结果19例呼吸肌麻痹患者抢救成功17例,抢救成功率89.5%;2例因自主呼吸微弱改有创通气。治疗2小时后多数患者由烦躁转安静,呼吸频率、心率减慢,氧分压明显提高,通气前后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肌麻痹是简单、有效、易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9—2016年宁夏15岁以下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发病状况及流行规律,为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和儿童GBS管理与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描述性分析2009—2016年宁夏报告的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的GBS个案数据。结果 2009—2016年宁夏共报告15岁以下儿童GBS病例49例、发病率0.29/10万~0.67/10万,散发于宁夏的5个市17个县(市、区),报告发病率1/10万以上的县(区)依次为利通区(1.28/10万)和西吉县(1.08/10万);7—9月病例数构成超过总病例数的12%,为发病高峰季节;5~9岁组居多、占总病例数的36.7%,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3∶1;GBS肠道病毒分离率8.16%(4/49),麻痹60 d后随访,残留麻痹14例(28.6%)。结论宁夏15岁以下儿童GBS夏秋季高发,较大年龄组发病居多,残留麻痹比例高;应加强对GBS病例的监测和管理,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Guillain-Barre's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简称GBS)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目前认为其是病毒、细菌等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细胞和体液因素导致细胞间质周围神经的一种抗原抗体迟发过敏反应,随着对本病病因及发病机理的不断认识和深入了解,其治疗亦有了很大进展。 1 血浆置换疗法此法由Brettle于1978年首次应用于GBS的治疗,其机制在于清除病人血浆中的抗体、抗原和免疫复合物以及补体、炎性化学介质等。国内沈氏在随机分组对照中发现血浆置换(15例)临床症状多迅速地从严重状态中解脱,尤其呼吸肌麻痹改善最快,其  相似文献   

14.
<正>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感染后由免疫反应介导的周围神经病,首发症状常为四肢远端对称性无力,很快加重并向近端发展,可累及躯干和脑神经,严重病例可累及呼吸肌和膈肌,导致呼吸麻痹〔1〕,甚至危及生命。老年患者病情复杂,基础病多,因而早期诊断困难,恢复慢,易遗留后遗症。年龄超过60岁,是GB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2〕。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已成为降低老年GBS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PT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肌麻痹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大军  肖丽 《山东医药》2009,49(35):77-78
目的 观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T)用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肌麻痹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5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肌麻痹患者采用导丝扩张钳法行PT.结果 成功55例、手术时间(7.6±2.0)min;改行传统气管切开术1例,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肌麻痹患者行PT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出血量少、创伤小、切口愈合快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感染性与创伤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揭示创伤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病特征。方法:以近四年来我院收治的17例创伤相关性GB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同时期内收治的34例感染相关性GBS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脑脊液检查、神经节苷酯抗体检测、神经电生理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17例创伤相关性GBS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4.7±13.3)岁,创伤至起病的中位潜伏时间为10天,10例合并呼吸肌麻痹,8例行血清神经节苷酯抗体筛查,其中5人为阳性,13例肌电图提示轴索损害。经积极免疫治疗后,仅有2人恢复良好,15例患者恢复不佳。与感染性GBS相比,创伤相关性GBS患者的起病年龄更大[(54.7±13.3)与(44.5±17.1),P=0.036],呼吸机麻痹更多[58.8%(10/17)与11.8%(4/34),P=0.001],轴索型损害更常见[76.5%(13/17)与26.5%(9/34),P=0.002],进入重症监护室的比例更高[52.9%(9/17)与14.7%(5/34),P=0.004],住院时间更长[27(14,38)与17(12,21),P=0.030],病情好转率更低[11.8%(2/17)与70.6%(24/34),P=0.000]。而神经节苷酯抗体的出现率在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62.5%(5/8)与61.5%(8/13),P=0.965]。结论:外伤或手术后能够诱发GBS,与感染性GBS相比,创伤相关性GBS具有起病年龄大,轴索型损害比例高,症状重,预后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周围神经变态反应性节段性脱髓鞘。现已有不少研究表明免疫因素在该病的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伴有呼吸肌麻痹的重症病人,病死率极高,病程较长。以往对GBS的治疗仅限于激素及神经营养剂,近年来由于免疫学的研究及深入,免疫疗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临床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科自1980~1989年共收治危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143例,其中58例因严重呼吸肌或/和咽喉肌麻痹,行气管切开术并以定量型电动呼吸机维持呼吸抢救。本文分析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常可有误诊。现将我科近几年来误诊的13例分析如下: 误诊病例分析一、GBS误诊为低血钾性麻痹4例:均为急性起病的四肢松弛性瘫痪,无明显颅神经损害。门诊中2例血  相似文献   

20.
格林 -巴利综合征 (GBS)并发呼吸肌麻痹是神经科的急症 ,是GBS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如何早期识别和正确处理 ,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GBS并发呼吸肌麻痹 2 5例 ,对其临床诊治及气管切开的时机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5例患者的诊断符合Asburg[1] 修订的诊断标准。男 14例 ,女 11例 ,年龄 15~ 68岁 ,平均 41 6岁。本组起病前 2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者 10例 ,胃肠道症状 9例 ,不明原因发热 2例。 3例呈暴发型起病 ,2 4h突发肢体瘫痪 ,并迅速进展为呼吸肌麻痹 ;16例呈急性起病 ,病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